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现代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清代医家李学川的著作《针灸逢源》中所提及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处方选穴规律及配伍意义。方法:利用Excel软件建立《针灸逢源》中风及其后遗症针灸治疗处方数据库,用IBM SPSS modeler 18.0、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集《针灸逢源》中的中风及其后遗症针灸治疗条文48条,分析得出共涉经络14条,穴位80个,使用频次最高的腧穴为合谷、风市、百会、曲池、水沟,使用频次最多的经脉为手阳明大肠经、督脉、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部位集中在头面颈、上下肢,特定穴多为五输穴、交会穴,配伍关联结果支持度、置信度排名前2位的是合谷→阳陵泉、曲池→足三里。结论:《针灸逢源》中针灸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的选穴、配穴规律有近部选穴、对症选穴、辨证选穴、循经选穴、按部配穴、上下配穴、远近配穴、同名经配穴,临证注意发挥特定穴的作用,注重经络辨证,辨证运用厥阴阳明转枢气机、醒脑开窍、疏通经络、启闭固脱等法。  相似文献   

2.
《针灸逢源》为清代针灸学家李学川编撰。李学川有感于当时医学界“独事方药,视针灸为小技而忽诸”的现象,经过40多年的努力,于清朝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撰成《针灸逢源》。他认为《灵枢》、《素问》书虽存,而知刺法者很少,所以集《灵枢》、《素问》,“特揭经脉、刺法诸篇,以补医林传诵所阙”。李学川发扬《内经》针灸理论裨益后学,对于振兴针灸事业有较大的影响。1《针灸逢源》的内容《针灸逢源》共6卷。卷1、卷2集自《灵枢》、《素问》等共112篇,附有作者注解。卷3则荟萃针灸专著和诸家医论之精华,主论针灸法,如井荥阴阳配合五行、子午流…  相似文献   

3.
目前《针灸学》教材中足阳明胃经在大腿部几个穴位的定位,明显与《针灸逢源》之前的针灸书籍不符,经探讨分析,仍然以古书中介绍的为准为宜。  相似文献   

4.
《针灸逢源》系清代李学川所著之针灸名著,该书综合《内经》、《针灸甲乙经》等历代针灸医论精华,是一部内容较为完备且具有一定特色的综合性针灸专著。笔者通过学习发现,书中提及较多灸法相关临床应用,指出的灸疗方法较多且治疗疾病范围亦较广泛,至今书中的一些灸疗方法仍在临床中沿用。为进一步明确灸法的临床应用,本研究通过整理、挖掘《针灸逢源》中有关传统艾柱灸疗方法的论述,以使灸法发挥更为重要的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针灸逢源》为清代著名医家李学川所著,该书总结了历代针灸名家观点,并加入作者临证经验,涵盖内容十分广泛。笔者研读本书,感书中所描述的“积聚、瘤赘、痞块、瘿瘤、癥瘕、痃癖”等病症与当今“肿瘤”病症相似,根据书中所叙,试析其治疗肿瘤的学术特色,总结如下。1 《针灸逢源》对肿瘤的认识在古代文献中,并没有肿瘤一词,  相似文献   

6.
陈泽林 《中国针灸》2007,27(3):223-224
本文介绍了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处方学》的成书背景,将该书的特点概括为:(1)确立以部位为主线的针灸处方思路;(2)明确处方与处方学的关系;(3)承古与创新有机结合,突出《针灸处方学》与时俱进的科学性。《针灸处方学》教材的出版在《经络腧穴学》与《针灸治疗学》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完善了针灸学课程体系,填补了针灸推拿学专业知识结构的空白,是针灸学科取得发展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7.
针灸处方发展的研究针灸处方的发展经历了由单穴处方向配穴处方发展的过程。春秋至东汉是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的萌芽与形成时期。以经络辨证为依据的循经取穴是这一时期针灸处方的主要特点。晋至宋金是针灸处方的积累时期。这一时期针灸处方仍以单穴处方为主,也出现了一些配穴处方,缺乏对针灸处方配穴理论的论述。元明时代是配穴处方的发展与针灸处方的成熟时期。金元时期,针灸配穴理论得到了长足发展,推动了元代以后配穴处方的迅速发展和针灸处方的成熟。腧穴主对不是针灸处方,但它是针灸配穴处方发展的基础。《甲乙经》、《千金要方》、《针…  相似文献   

8.
照海穴在《内经》称为"阴跷"。《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至《针灸甲乙经》始名"照海",且明确指出:"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一寸。"其后,《千金要方》、《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灸大成》、《针灸逢源》等皆从其说。  相似文献   

9.
李学川,号邓尉山人,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的针灸学家。李氏聚四十余年之精力,研读《灵枢》、《素问》和历代医籍,参之自己的经验和心得,撰写成《针灸逢源》。全书共六卷,卷一、二为《灵枢》、《素问》经文,系节录原经文并加注;卷三《群书汇粹》,辑历代医书有关针灸论述与  相似文献   

10.
十四经共有经穴名称361个,而为针灸界所公认。但是最后归纳成361个穴名的出处,连统编教材都说法不一,《腧穴学》说有出自《针灸逢源》,《经络学》有说出自《医宗金鉴》,上海《针灸学>有认为出自《类经图翼》的,为弄清此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医籍,看到从《针灸甲乙经》到《千金方》公认有经穴名  相似文献   

11.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针灸处方学》(以下简称《处方学》)是一本好书,值得针灸工作者认真一读。处方用穴作为针灸临床治病要素之一,古今医家多有论及,但几乎历代所有处方及其论述都散杂于针灸通论性著作或其他医籍之中,专论处方者阙如,使后学颇感不便。《处方学》付梓则填补了这一空白,为系统整理和研究针灸处方创造了有利条件。《处方学》好在不仅是第一本针灸处方专著,还在于它发展了针灸处方学理论,把古今  相似文献   

12.
针灸医学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扁鹊救尸厥、华佗治头风等,已传为千秋佳话。其中针灸治病处方经验大多散见于古医籍之中,如《内经》、《甲乙经》、《千金方》、《伤寒论》、《针灸大成》、《针灸聚英》等。现今临床治疗各科疾病有效的针灸处方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如何对古今针灸成方进行系统的整理,总结出针灸处方配穴的规律,从而使理、法、方、穴、术融汇贯通,建立科学的针灸处方学,尚属目前针灸医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而针灸处方学的专著更是寥寥无几,由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刊印发行的《中国针灸处方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针灸逢源》中灸法治疗中风病作一浅析,以发掘和整理传统灸疗,为当今治疗中风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晋隋唐时期针灸处方配穴的原则及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灸处方 ,是针灸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是直接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重要内容 ,是历代医家反复实践、不断总结 ,从积累之丰富经验中发展起来的。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针灸处方都有其不同的规律和特点 ,为推动针灸处方向标准化、规范化、定性定量化发展 ,为全面掌握古代针灸处方理、法、方、穴的组成特点 ,本文就晋隋唐时期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探求古代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1 针灸处方以单穴为主 ,多穴处方开始大量出现  晋代王叔和所著《脉经》中 ,记载针灸处方 1 37首[4 ] ,其中摘自《伤寒论》的 1 0首 ,摘自《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5.
以《中国医籍考》《中国医籍通考》《中国分省医籍考》《中国针灸荟萃·现存针灸医籍》《江苏省志》《江苏历代医人志》《中医人物词典》《中医人名辞典》《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等为依据,梳理出明清江苏针灸医籍36部,其中既有对医论经典的解读,也有个人临证经验的总结。代表性医籍如《经络全书》《经络考》《经穴指掌图书》《针灸逢源》《考正穴法》。通过研究,将明清时期江苏针灸的学术特点总结为:承前启后,由博返约;针灸歌赋,由盛而衰;医学繁荣,苏南居首;儒医吴医,特色鲜明。  相似文献   

16.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发展史的重要里程碑式巨作,其研究者不在少数,该文从《针灸甲乙经》针灸处方概念入手,以《针灸甲乙经》治热病为研究点,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尝试着找出《针灸甲乙经》中治疗热病的用穴处方规律,以便更好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17.
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为依据,系统地分析了东汉以前针灸处方配穴原则及规律。认为从春秋战国至东汉时期,针灸处方及其理论由萌芽到形成。并具有四大原则及规律:循经取穴为主;以单穴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出现了针灸处方配穴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灸甲乙经》作为针灸史上的一次重要总结,里面记载了许多治疗癫狂疾病的针灸处方,本文通过对这些处方中的经穴进行整理和分析,挖掘处方中可能蕴含的关于治疗癫证的特定穴运用规律,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1研究对象《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单纯治疗癫证的且含有经穴的所有针灸处方,而癫证和狂证混合描述在一起而难以分开的针灸处  相似文献   

19.
《内经》针灸处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对针灸的论述甚为详备,其内容丰富而具体。几千年来,针灸治疗在原则上还不能超出它的范围。为此,笔者收集了《内经》的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并作初步的探讨。一、《内经》针灸处方的概况所谓针灸处方,是指用针灸治疗疾病时,针对某一病证而拟定的施术穴位及施术方法。本文收集了《内经》针灸处方共412个。收集的标准是:在论述某病或某证后指出取某经或某穴者,如“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盲之原,巨虚上  相似文献   

20.
关于针灸处方四大要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灸处方,即针灸临床治疗的实施方案。孙思邈《千金翼方》26卷《取孔穴法第一》谓:“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指出处方是针灸辨证论治的中心环节。针灸处方的内容,有人认为选穴至关重要,也有人认为足够的刺激量是决定疗效的关键之一。然而,作为全面的处方,应当包括腧穴、疗法、操作、时间四大要素。只有恰当优选和组合应用这四大要素,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