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英国和日本学者发现白喉抗毒素以来,人们对于抗体的研究经历了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3个阶段,其中单链抗体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穿透力强、血中半衰期短、抗原结合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弱和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等特点而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2.
自英国和日本学者发现白喉抗毒素以来,人们对于抗体的研究经历了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3个阶段,其中单链抗体由于具有相对分子质量小、穿透力强、血中半衰期短、抗原结合特异性强、免疫原性弱和可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等特点而倍受人们关注。  相似文献   

3.
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体技术由细胞工程抗体(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发展到基因工程抗体,尤其是抗体库技术的出现,将抗体工程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本从抗体库技术等方面介绍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 antibody,scFv)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单链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体技术由细胞工程抗体(杂交瘤-单克隆抗体)发展到基因工程抗体,尤其是抗体库技术的出现,将抗体工程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本文从抗体库技术等方面介绍单链抗体(single-chain Fv antibody,sc Fv)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以分子靶向为主导的分子核医学在肿瘤诊断和治疗的研究和应用中发展迅速。许多病变的标志物或其天然配体有不少能直接转换为显像剂。这些显像剂可用于:建立肿瘤诊断方法;指导治疗(因能显示肿瘤中相应靶分子的存在);证实肿瘤基因治疗制剂的传送;评价肿瘤治疗后的反应;评价肿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 ,肿瘤可以通过肿瘤血管生成因子刺激内皮细胞增殖 ,原发性实体瘤的恶性生长和转移中 ,肿瘤血管的生成起着关键作用[1 ,2 ] 。目前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为基础的治疗手段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能否成功在体监测肿瘤血管生成状态和对治疗反应很重要 ,针对肿瘤新生血管的核医学显像和治疗方法也正在研究之中。一、肿瘤的血管生成血管生成是指从微血管床上芽生出新的以毛细血管为主的血管系统的过程。实体瘤的生长依赖于血管生成 ,肿瘤血管的生长是新血管形成的结果[3] 。血管生成不仅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包括侵袭和转移 )中有重要作用 ,…  相似文献   

7.
加快我国肿瘤核医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90年代以来,肿瘤核医学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核医学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发挥着较大的作用。这与加速器和正电子药物以及符合线路SPECT、PET等仪器进入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关系。亲肿瘤显像剂如加速器类药物67Ga、201Tl、18FFDG,亲心肌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肿瘤心脏病学成为识别、预防和治疗肿瘤本身及肿瘤治疗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新兴领域,并随着患者例数的增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核医学显像在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可以帮助早期准确地诊断及监测肿瘤治疗引发的心脏毒性,有效改善肿瘤患者的预后。基于此,笔者对核医学显像在肿瘤心脏病学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肿瘤靶向治疗是针对导致细胞恶性转化的环节(靶标),使用某些能与这些靶分子特异结合的抗体、配体等,在分子水平逆转该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作为该治疗模式核心环节的靶向治疗抗体,经历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改型及人源化抗体、全人源抗体等阶段,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及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σ受体是一类非阿片受体,其在各种肿瘤如恶性黑色素瘤、神经胶质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中高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度保守。通过对其分类、功能、分布、配体及其在肿瘤核医学中的应用研究,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治疗。  相似文献   

11.
自鼠单抗技术问世以来,抗体对疾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单抗已用于器官移植、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成为研发最活跃的生物技术药物之。由于鼠单抗是异源蛋白,重复应用会引发人抗鼠抗体反应,所以临床应用及试用的单抗药物多为人源单抗。目前,随着鼠单抗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及转基因小鼠技术的成熟,多种人源单抗正在由试用转为正式治疗肿瘤的药物,并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叶酸受体及其在肿瘤核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酸受体是一种在肿瘤细胞膜表面高度表达的蛋白膜受体,有α和β两种亚型。来源于上皮细胞的癌组织高度表达α亚型受体,非上皮来源的癌组织主要表达β亚型受体,两种亚型受体对叶酸及其类似物都有很高的亲和力。叶酸受体在几乎所有的卵巢癌和大部分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宫颈癌、结肠癌、直肠癌、鼻咽癌等中都有表达,同时在正常组织的表达又高度保守。通过对其分类、结构、染色体定位、分布、配体及其在肿瘤核医学中应用的研究,将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针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抗人红细胞单链抗体(single-chain antibody,ScFv)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具有能与人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的ScFv。方法:以从分泌抗人红细胞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中提取细胞的总RNA为模板,利用扩增鼠源性抗体可变区基因的通用引物,通用RT-PCR分别获得轻链(VL)、重链(VH)可变区基因,并通过15个氨基酸的加接肽(Gly4Ser)3按VL-接头-VH的顺序连接起来,组建成ScFv基因。结果:核苷酸序列分析证明,获得的单链抗体基因VH基因属于小鼠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家族的V(A)组,VL基因属于小鼠抗体k轻链可变区基因家族的IV组。与PGEX-5X-3表达载体上的GST融合蛋白表达后,在相对分子质量54000有一明显的空载体对照没有的蛋白带(ScFv28000,GST26000)。间接免疫荧光证明该表达产物能与人红细胞特异性结合。结论:获得抗人红细胞ScFv基因和具有抗体活性的抗人红细胞ScFv,为建立患者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抗肝癌靶向人肿瘤坏死因子(hScFv25-hTNFα)的稳定性和杀伤活性,构建二硫键稳定的抗肝癌人源化单链抗体-突变体人TNFα融合基因(ds-ScFv-hTNFα),并在CHO细胞中表达。方法:常规构建ds-ScFv-hTNFα融合基因,并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I(dhfrl),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CHO-dhfr^-),甲氨蝶呤(MTX)高压筛选高表达细胞株,免疫荧光染色和MT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抗体和突变体hTNFα的双重活性。结果:目的基因在CHO(dhfr^-)中获得了表达,表达产物具有抗体和突变体hTNFα的双重活性,且稳定性得到大幅度提高,达到4℃放置4个月活性无明显下降。结论:抗肝癌人源化ds-ScFv-hTNFα融合基因在CHO细胞中获得功能性表达,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华核医学杂志》2002,22(5):262-262
由中华医学会、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日本核医学会、韩国核医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中日韩核医学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2年 6月 1~ 3日在中国大连隆重召开。来自中、日、韩、美国、智利和亚洲其他国家的参会代表共 2 82人 ,大会交流论文 79篇 ,其中包括 6篇 (中、日、韩各 2篇 )大会特邀报告和 8篇壁报。论文代表了近年来三国核医学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交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 6个方面 :①肿瘤核医学。内容涉及肿瘤定性、定量、分期、预后评价、图像质量、伪影分析及多种显像方式比较、肿瘤18F FDG摄取机制与影响因…  相似文献   

16.
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室构建的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单链抗体表达载体pHBSCS的基础上,通过PCR将单链抗体基因重组到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T7中,构建了单链抗体高效表达载体pT7SC.将pT7SC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获得ScFv的高效表达,经SDS-PAGE检测,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28%以上.对IPTG诱导后的细菌培养上清进行竞争抑制性ELISA检测,证明所表达的ScFv具有抗体活性.  相似文献   

17.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于2007年4月27—30日在宜昌举行了全国神经核医学与神经科学新进展研讨会暨核医学科普专家工作会议。会议的正式代表有128名,核医学分会正、副主任委员和全体常务委员及神经学组成员均出席了会议。会上,核医学专业专家就神经核医学关注的热点问题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田嘉禾“大脑思维的影像学进展”、王荣福“核素神经受体显像研究进展”、安锐“脑梗死的生物靶向治疗及分子影像监测研究进展”、贾少微“应用分子影像研究药物成瘾的发病机理”和左传涛“SPM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大肠杆菌表达的单链抗体柱复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链抗体(singlechainFvScFv)是由抗体重链要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通过一段连接肽连接而成的重组蛋白,由于其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免疫原性代,利于基因工程操作等特点,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单链抗体进行了大量研究,本室构建了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单链抗体ScFv,并在大肠杆菌表达体系中以包含体工形式获得高效表达,由于包含体为没有活性的变性蛋白,其纯化和复性是大量  相似文献   

19.
20.
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简便快速的单链抗体检测方法。方法:用PCR法和DNA重组技术构建了突变型碱性磷酸酶基因和单链抗体-突变型碱性磷酸酶融合基因;利用IPTG诱导融合基因的表达,并用pNPP底物液检测碱性磷酸酶的活性,用ELISA法检测和比较了不同单链抗体的相对活性。结果:实现重组突变型碱性磷酸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功能性表达,且活性较重组野生型碱性磷酸酶活性高30倍左右。重组单链抗体-突变型碱性磷酸酶融合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获得功能性表达,周质中表达产物具有双功能,并成功地利用该系统分析了不同单链抗体的相对活性。结论:该单链抗体-碱性磷酸酶检测系统能够方便地应用于单链抗体的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