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英华 《医学信息》2005,18(8):1031-1032
Hangman骨折,即枢椎椎弓骨折,因其多合并枢椎椎体脱位,故又称之为“创伤性枢椎滑脱(traumatic spondylolisthesis of the axis)”,1866年被Haughton首次报告与命名,其后多见于交通及日常生活工作事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Hangman骨折成上升趋势。此类骨折若处理不及时或不正确,可造成颈脊髓受压,导致瘫痪,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故已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朱振安综述戴克戎审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骼的功能主要是保持机体外形、传导载荷并为机体器官提供稳固的框架。它既是肌肉运动的杠杆,也是关节活动的支柱,从而为肢体运动提供了条件。骨骼的刚度是肢体功能的基础,它使肢体受力后得…  相似文献   

3.
几种寰枢椎后路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比较单用或联合应用几种常见寰枢椎后路固定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差异。方法:7例寰枢椎复合体标本,在力学试验机上,分别测量寰枢椎经关节螺钉固定(Magerl)、Ma-gerl+Gallie法钢丝固定、Magerl+Brooks法钢丝固定、以及单纯Gallie、Brooks钢丝固定和Halifax椎板夹固定等在扭转5°时所需的扭转力矩.结果:Magerl的扭转力矩为6.59±1.34Nm,大于其它单一后路固定技术(P<0.01),但小于联合Brooks钢丝固定(P<0.01),与联合Gallie钢丝固定间无显著性差异.Gallie钢丝固定的扭转力矩最小。结论:Magerl较其它常见的后路固定术在抗扭转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联合Gallie钢丝固定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向喜林综述张永福审校(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口腔科)(江西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传统的下颌骨颌间牵引固定时间长,限制颞颌关节运动和口颌系统的肌肉功能,病员长期进食困难,影响机体的营养摄取[1]。口腔颌面外科从60年代开始应用...  相似文献   

5.
肱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确定肱骨远端骨折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用新鲜尸体肱骨远端髁上载骨后,不同标本分别应用交叉松质骨螺钉、后侧倒“Y”形钢板、“J”形和1/3管形板及重建钢板内固定,生物力学测定方法为三点弯曲法,即前后弯曲及内外侧向弯曲时测定其强度。结果:又钢板平面相互垂直(内侧板置于心侧缘,外侧板置于后外侧)固定,是最坚固和稳定的固定方式(方差分析P〈0.01)。结论:肱骨远端应用双钢板平面相互垂直固定,重建了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双头螺纹和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临床治疗齿突骨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具枢椎骨标本,制成齿突Ⅱ型骨折模型,分别用双头螺纹和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固定骨折,测试两种螺钉的剪切刚度和最大拔出力,作统计分析。结果: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治疗组的剪切刚度显著高于单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治疗组(P<0.01),最大拔出力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治疗齿突骨折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对于骨质梳松者和手术操作引起钉道扩大的患者,应首选双头螺纹中空加压螺钉。  相似文献   

7.
经后路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寰椎侧块螺钉14枚,枢椎椎弓根螺钉20枚及连接板或棒稳定上颈椎10例,回顾性分析临床疗效,手术设计和并发症的预防.结果:进钉点显露过程中出现静脉丛出血3例,两例两处寰椎后弓下壁破裂,改为经寰椎后弓下置钉,无椎动脉损伤、感染、脑脊液漏,全部病例随访3个月~3 a,平均1.4 a,无内固定松动,骨折不愈合.结论:寰椎侧块螺钉,枢椎椎弓根螺钉及连接板或棒固定技术稳定上颈椎具有肯定的三维固定效果,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只要正确掌握适应症,术前以三维CT为基础进行科学设计,术中仔细操作,大多数并发症可避免,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6月长沙医学院附属石门医院,采用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的1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52~69岁。寰椎骨折4例,其中前弓骨折2例、前后弓骨折2例;枢椎骨折5例,其中ⅡC型齿状突骨折4例、Hangman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术前将患者颈椎CT扫描断层Dicom数据导入逆向工程软件Mimics 17.0,对目标椎体进行分割重建,选取目标椎体后方结构表面形态蒙版扩张,采用布尔运算获得导板模型,分别使用聚乳酸高分子材料和光敏树脂材料3D打印快速成型制作寰枢椎骨折脱位模型以及导板模型。术前利用聚乳酸高分子材料打印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模型进行模拟手术操作,确认导板设计的准确性。光敏树脂材料导板采用环氧乙烷消毒后封装以备术中使用。手术采用常规颈椎后入路切口,术中充分暴露椎体后方表面结构形态,根据术前模拟操作,利用导板辅助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根据CT扫描判断螺钉与椎弓根位置关系,采用Kawaguchi等方法评价螺钉置入质量;术后1年采用VAS评估患者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JOA评分评价患者颈髓神经功能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55±18.83)min;术中出血量(266.36±72.43)mL。11例患者共置入44枚椎弓根螺钉,术后6个月采用Kawaguchi等级评价标准评价螺钉置入质量:0级41枚(93.18%),1级2枚(4.55%),2级1枚(2.27%)。所有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7.18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患者颈肩部疼痛VAS(1.00±0.7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7.91±1.04)分;颈髓神经功能JOA评分(13.45±1.6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8.18±1.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20、14.685,P值均<0.05)。结论 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可降低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手术难度,提高置钉精准度,安全有效,可获得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评价前路钛板内固定和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两种术式治疗Ⅱ型不稳定Hangman骨折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建立完整上颈椎(C0~3)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有效性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失稳模型,并在失稳模型上分别建立装配前路钛板(titanium plate)和Cage植骨内固定模型(Plate+Cage模型)、后路C2椎弓根螺钉(C2 pedicle screws,C2PS)和C3侧块螺钉(C3 lateral mass screws,C3LMS)组成的钉棒系统内固定模型(C2PS+C3LMS模型)。在枕骨髁上施加40 N轴向压力模拟头颅重力,同时在枕骨上施加1.5 N·m力矩使模型产生前屈、后伸、侧弯、旋转运动,计算分析C2~3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力的传导路径以及骨折线处的应变。结果 Plate+Cage模型在前屈、后伸、侧屈(单侧)和旋转(单侧)方向上C2~3的ROM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92.4%、97.1%、96.5%、90.0%,C2PS+C3LMS模型在各方向上比失稳模型分别减少了88.6%、90.2%、95.7%、90.3%。Plate+Cage模型在任何工况下的应力峰值均小于C2PS+C3LMS模型。结论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前屈和后伸工况下比后路C2PS+C3LMS内固定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而在侧屈和旋转工况下两者稳定性相当。前路Plate+Cage内固定在结构和应力分布上更加合理,可以实现复位、减压、固定、融合一步完成,是治疗Ⅱ型Hangman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自行设计的ZH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进行力学测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取9具新鲜的成人尸体胸腰椎脊柱标本,采用Panjabi方法制作损伤模型,用ZH椎弓根内固定器、Dick钉、Steffee钢板三种内固定方法分组固定后,分别进行载荷-应变、椎体强度、位移、扭转强度、稳定性与刚度及胸腰椎极限承载能力等生物力学测试。结果经生物力学测试,椎体应变:ZH内固定器组明显小于Dick钉组和Steffee钢板组,A点应变分别相差7.2%、14%(P<0.05),B点相差17%、28%(P<0.05);椎体强度:ZH内固定器组与两对照组相比A点应力减小7%与14%(P<0.05),B点应力减小17%和29%(P<0.05);纵向位移ZH内固定器组比两对照组分别减少24%和33%(P<0.05),水平位移减少40%和55%(P<0.05)。结论ZH椎弓根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性能优良,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骨粘合剂强化椎弓根螺钉的有关生物力学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胸腰椎和腰骶椎后路固定方法。但随着它的广泛应用,与之有关的并发症如螺钉的松动、脱出导致固定失败、假关节形成等屡有报道,尤其在骨质疏松病人中发生率更高。随着人口老龄化,这类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如何提高螺钉在椎体和椎弓根内的牢固性?许多学者向孔道中注入骨粘合剂强化和修复椎弓根螺钉并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力学研究,认为骨粘合剂强化了固定界面,从而减少固定界面的破坏,早期内固定得以实现,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和骨折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方法[1 4 8~12 14]。现结合国内外在这方面…  相似文献   

12.
青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生物的生物力学对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股骨颈骨折为常见病,多发病,目前的内固定方法已近80种,但尚无一种被公认为最理想的。该文应用双爆光激光散斑干涉法和加载目测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比较了有一定代表的三种内固定方法-刃钉,加压螺纹钉和三根细螺纹针对24个新鲜  相似文献   

13.
寰枢椎改良MAGERL固定术式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寰枢椎后路改良Magerl术式选择提供力学依据。方法:6具新鲜颈椎标本,对寰枢椎行Magerl术及改良Magerl术固定,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结果:Magerl螺钉复合Brooks钢丝固定的稳定性最好,改良Magerl术仍具有相当好的稳定性。结论:Magerl螺钉复合Brooks钢丝固定是保证寰枢段稳定性的最佳术式,当不适合施行标准Magerl术式时,改良Magerl术可作为维持寰枢段稳定性的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4.
骨干骨折压力侧皮质缺损钢板内固定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压力侧骨皮质缺损时钢板内固定的即刻稳定程度 ,明确压力侧皮质骨块复位的重要性。方法 :6具新鲜股骨标本 ,于中段造成蝶形皮质缺损 ,测定正常股骨 ,单纯钢板内固定及对侧皮质骨块复位钢板内固定的垂直压缩、三点弯曲及抗扭转能力 ,比较不同固定方法在相同载荷下的位移。结果 :正常股骨在 5 0 0N垂直压力下的垂直位移 ,3 0 0N压力下的三点弯曲位移及 10N .m下的旋转角位移分别为 0 .82mm ,1.5 6mm和 0 .82° ,仅应用钢板于张力侧内固定后的三项位移分别为 8.2 9mm ,10 .5 9mm和9.11° ,应用钢板内固定对侧皮质骨块复位后分别为 1.78mm ,5 .15mm和 6.75° ,三项指标间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当存在压力侧骨皮质缺损时 ,钢板固定骨块复位时的稳定性较单纯应用钢板内固定时好。应重视恢复钢板对侧皮质骨块的复位 ,恢复内侧的支撑力 ,以防止内固定的失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颈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重建上颈椎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性能,并与临床常用的C2~3开槽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作对比。方法 6例新鲜尸体上颈椎标本(含C2~4),在标本完整(完整组)、C2双侧椎弓峡部切断加C2~3前纵韧带切断加C2~3椎间盘切除(Hang-man骨折组)、后路C2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路固定组)、前路C2~3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内固定组)以及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组(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状态下,依次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试其C2~3、C3~4节段分别在0.5、1.5、2.5 N.m力矩下的运动范围(rage of motion,ROM),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2~3节段:前路内固定组和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在0.5、1.5、2.5 N.m力矩载荷下的6个方向上,ROM值较完整,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均明显减小(P<0.05),前路内固定组与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均较完整组大(P<0.05)。后路固定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前屈和后伸时与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在所有载荷条件下左右旋转及2.5 N.m力矩载荷下左右侧屈时与骨折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2)C3~4节段:除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外,其余各组在各种载荷条件下6个方向ROM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各种载荷下前路椎体切除+内固定组6个方向ROM明显较其余各组小(P<0.05)。Hangman骨折组、后路固定组、前路内固定组中,虽然前路内固定组在各个方向上ROM较其他组略大,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前路C3椎体大部分切除、植骨融合钢板系统内固定术固定伴有C2~3节段前纵韧带、椎间盘损伤的II型Hangman骨折较C2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更为适当和稳定,是治疗伴有C2~3椎间盘损伤的Ⅱ型Hangman骨折的一个合适选择。  相似文献   

16.
骨折内固定松动与运动方式关系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比较在不同运动方式下股骨中段骨折内固定疲劳前后稳定性,评价内固定松动与运动方式的关系.方法:取6根新鲜尸体股骨,制成股骨中段缺损骨折模型,对标本先后行单皮质钢板内固定和双皮质钢板内固定,并行疲劳实验,分别对6种运动方式即时和疲劳后的稳定性进行生物力学研究.结果:在同等载荷条件下,行前屈后伸运动时两种内固定方法的疲劳前后运动角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侧弯和旋转运动时疲劳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内固定螺钉的早期松动首先是对屈伸运动方向造成影响,引起屈伸方向的失稳,对侧弯和旋转运动稳定性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7.
寰枢椎后路二种内固定技术的三维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与枢椎椎弓根螺钉联合寰椎椎板钩固定系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新鲜颈椎标本6例,损伤齿突基底部,建立寰枢椎失稳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先测量失稳寰枢椎的三维运动范围,再在失稳模型上对每具标本进行两种内固定:C1椎弓根螺钉 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系统,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钩内固定系统,测量二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寰枢椎三维运动范围,比较两种状态下的寰枢椎稳定状况。结果:C1椎弓根螺钉 C2椎弓根螺钉的钉棒内固定与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无显著性差异,左右旋转C1椎弓根螺钉组优于C1椎板钩组。结论:两种寰枢固定方法:C1椎弓根螺钉 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在抗左右旋转方面较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的稳定性优越,临床上应优先选择C1、C2椎弓根螺钉固定方法,当C1椎弓根过于细小时可选用C1椎板钩 C2椎弓根螺钉的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8.
前、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寰枢椎的畸形、肿瘤、炎症及创伤 ,包括齿状突骨折、寰枢椎椎弓骨折、韧带损伤以及寰枢椎脱位等 ,均可导致寰枢椎不稳 ,若处理不及时 ,易致颈部脊髓受压 ,甚至危及生命。在治疗方法上 ,过去以保守治疗为主 ,如颅骨牵引 ,Halo支架、头颈胸石膏等 ,近年来 ,多数学者提倡手术治疗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中 ,后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固定术由于具有优越生物力学特性及良好的疗效 ,而在国外临床中广泛应用。前路经寰枢椎关节螺钉固定术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少 ,但对于需要进行寰枢椎前路减压和融合术的病人 ,此术式只需要一次手术 ,因此 ,在临床上…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8年~1995年共对98例股骨干骨折实行早期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复习一组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探讨该技术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及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12例,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并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胸腰椎骨折,均于伤后4小时~2天内手术,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25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 本组12例患者均无术中严重并发症,神经功能A级7例中1例无恢复,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伤椎高度由术前51.30%恢复为95.94%,矢状面弯曲恢复正常,术后随访伤椎高度丢失1.27%,矢状面Cobb角增加1.54%,没有出现断钉,断棒等。结论 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系统进行多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榀伤节段可有满意的复位及内固定效果,而且可有效预防远期纠正丢失及内固定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