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病患者常因多种原因引发便秘,甚至由此引发肠麻痹、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我科在对引起便秘的原因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便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 ,排便时间延长 ,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特征是大便容易减少 ,排出困难 ,下腹部有胀感 ,排便次数减少 ,每周少于 3次 ,便秘是症状 ,而不是病 ,许多全身性疾病或消化道疾病可有此表现 ,可源于多种药物的副作用 ,也可由于摄食过精、过细 ,情绪变化而发生。便秘可分为急性、慢性、持续性和间歇性。从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笔者对患有便秘的患者给予治疗 ,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 一般资料66例中 ,男 56例 ,女 10例 ,年龄 65~ 75岁 ,平均70岁。其中患者多是因冠心病高血压收入院。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解决产妇产后便秘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66例产后便秘的产妇运用中西医理论进行原因分析,并采用有效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护理。结果:本组产妇便秘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产后便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和有效的护理,使产妇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产后康复及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4.
产后便秘的原因分析及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产后便秘的护理经验。方法分析产后便秘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60例便秘产妇经过院内院外护理干预,获得满意效果。结论采取预见性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产后便秘发生,出现便秘时经过护理干预及一般药物治疗,也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方法将功能性便秘病人随机分两组,治疗组46例,口服中药及西沙必利、乳果糖,对照组20例口服西沙必利及乳果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试论功能性便秘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便秘概念的讨论,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界定目前应统一到罗马Ⅱ标准上。在诊治思路上提出:其诊断应包括病因(和诱因)、程度、类型等方面,通过病史收集、一般和特殊检查,确定为何种类型、何种程度的功能性便秘;然后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采用非药物、药物甚或手术等手段进行治疗;最后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7.
王德容 《新中医》2012,(8):115-1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5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取饮食护理、情志护理、中医特色护理、辨证分型护理和开塞露通便护理等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10天为1疗程,护理1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显效35例,有效1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3.1%。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便秘的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罗小萌 《国医论坛》2012,27(4):49-49
急性心肌梗塞(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据报道有40.0%~72.9%的AMI患者伴有便秘,当用力大便时会增加猝死的危险.因此,为了降低及预防AMI患者便秘的发生,我院自2010年5月-2011年10月对住院治疗的AMI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干预措施预防便秘,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对北京、天津、四川、广州和西安等地区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调查研究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1]。便秘中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称为功能性便秘,它在慢性便秘中占60-65%,目前国际上功能性便秘采用最新的 Rome -Ⅲ标准进行诊断[2]。西医主要使用乳果糖、益生菌等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往往不太理想,不良反应较多,且容易产生依赖性,导致肠道神经末梢损害而加重便秘症状[3]。而中西医结合能明显改善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在总体疗效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4]。  相似文献   

10.
陈莉 《中医临床研究》2014,(23):141-142
目的:探讨运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脑中风患者并发便秘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脑中风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护理效果。结果:41例患者症状完全改善,每天可以正常排便1次,并且粪便松软;7例患者症状好转,平均2d排便1次。只有2例治疗失败,治疗成功率96%。结论:对中风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解决排便问题,避免患者因便秘导致患者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效果.方法: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组加用补肾益肺通便方及按摩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排便相关指数评分粪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时间、排便困难、腹胀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2.
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便秘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便秘患病率约为15%~30%[1],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患病率可高达80%[2],并且便秘常是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发因素和致死因素,是影响老年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我院对住院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黄锦华  吴许雄  曾桂红 《光明中医》2021,36(9):1373-1376
目的 研究个性化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即生物反馈、情志护理、中医治疗联合治疗方案在功能性便秘(FC)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盆底医学中心收治且符合FC罗马Ⅲ诊断标准的患者77例.对每例入组患者治疗前进行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进行1~2个中西医结合个性化康复治疗疗程(即医、护、治疗...  相似文献   

14.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性便秘12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阴道直肠前突折叠缝合、肛门直肠粘膜纵行折叠基底硬化注射、耻骨直肠肌切断反转包埋术等方法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出口梗阻所致顽固性便秘123例,痊愈80例(65.04%),显效27例(21.95%),好转11例(8.94%),无效5例(4.07%),总有效率为95.9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冠心病后便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68例病程在3天以上的初发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施护进行护理。记录患者排便情况。结果:对照组便秘发生率36.9%、47.6%,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为10.7%、17.9%。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便秘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沙必利片+中药益气润肠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29/30),对照组总有效率53.3%(16/3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护理干预在痔疮术后便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则在术后接受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术后便秘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结论:中西结合护理可有效改善痔疮术后患者的症状,减少便秘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1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大便排出困难 ,便质干燥坚硬 ,秘结不通 ,艰涩不畅 ,排便次数减少 ;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 ;或虽有便意而排出困难 ,病程长久的病症。中医药治疗便秘有较大的优势 ,目前临床应用的中成药和处方多偏于苦寒泻下 ,而温补润下的较少 ,对于老年肾阳不足、气血亏虚的便秘患者缺少治疗良方。1 9981 0~ 2 0 0 2 1 0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1 2 4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 ] 、《中医胃肠病学》[2 ] 和《实用中医脾胃病学…  相似文献   

20.
老年便秘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排出过硬过干的大便。《素闻阙论》曰: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痛而闭不通矣。老年人产生便秘的影响较多,主要有生理、生活、药物、疾病等因素。长期便秘可诱发癌变、高血脂。尤其是高血压、心脏病病人,排便用力可引起心跳骤停、脑出血等,危及生命。所以做好老年病患者的便秘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