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估高血压等多重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总结965例行冠脉造影者的临床资料,以血压作为主要因素单独分析,按血压水平分为正常血压组[收缩压(SBP)< 120 mmHg和舒张压(DBP) <80 mmHg]、正常高值组[SBP 120-129 mmHg和(或)DBP80 ~ 89 mmHg]、轻度高血压组[SBP 140 ~ 159 mmHg和(或)DBP 90~99 mmHg]、中度高血压组[SBP 160~179 mmHg和(或)DBP 100 ~ 109 mmHg]和重度高血压组[ SBP≥180 mmHg和(或)DBP≥110 mmHg],按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的个数分为6个亚组:0组(未合并其他危险因素)、1组(合并1个其他危险因素)、2组(合并2个其他危险因素)、3组(合并3个其他危险因素)、4组(合并4个其他危险因素)及5组(合并5个其他危险因素),不同血压水平组合并危险因素情况与冠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采用x2检验以及Pearson相关.结果 在各血压分组中冠脉狭窄与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均有正关联(正常血压组r=0.675,P<0.01;正常高限组r=0.708,P<0.01;轻度高血压组r=0.731,P<0.01;中度高血压组r=0.824,P<0.01;重度高血压组r=0.886,P<0.01).不同血压级别和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与冠脉狭窄的r值有线性正相关(rp=0.972,P=0.006).结论 高血压是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吸烟、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及糖尿病等其他危险因素也不可忽视,尤其多重危险因素对冠脉狭窄的协同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陈楚 《高血压杂志》2003,11(4):294-297
本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公布新的高血压研究和临床研究的结果为临床医师提供新的简明的方针 ,简化高血压的分类。1 新的重要信息作为心血管病 (CHD)的危险因素 5 0岁以上者收缩压 (SBP)比舒张压 (DBP)更重要 ;115 /75mmHg开始血压每增加 2 0 /10mmHgCHD的危险加倍 ;5 5岁血压正常的人余生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为 90 % ;SBP12 0~ 139(mmHg)或DBP 80~ 89(mmHg)的人应考虑为高血压前期。为防止CHD这些人更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部分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开始治疗时 ,应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THIAZ) ,可单独或联合其他类药物 ;某些高危情…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杂志》2005,13(2):127-127
血压巾4项指标,即SBP,DBP,PP,MBP对巾老年亚洲人远期脑中风的预警意义还不清楚。本文研究4989例日本人(1523名男性,3466名女性),年龄35~79岁,随访10年,终点为脑中风发生率(总发生率,缺血性,出血性)。用COX比较危险因素分析检测多因素矫正危险比。随访10年间,132名发生脑中风,矫正后危险比,  相似文献   

4.
盎格鲁 -斯堪那得维亚心脏研究 (ASCOT)包括1 9 342名高血压病人。入选条件 :40~ 79岁 ,无冠心病史 ,至少有 3种冠心病危险因子 ,SBP>1 60mmHg,DBP >1 0 0mmHg,或用降压药情况下SBP >1 4 0mmHg,DBP >90mmHg。病人分成两组 :钙拮抗剂(氨氯地平 )并或不并用ACEI(普诺普利) ;另一组用 β阻滞剂(氨酰心安)并或不并用噻嗪类利尿剂。在降脂方面的研究 (ASCOT -LLA)包括 1 0 30 5名高血压病人随机双盲用他汀类 (atorvastatin)或用安慰剂。使用降脂药的标准是总胆固醇 <2 50mg/dl,TG <40 0ng%。降压治疗的结果要等 2 0 0 5年才能出来…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公布的“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 (JNC7)”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的新指南 ,主要内容如下。 >5 0岁成人 ,收缩压 (SBP)≥ 14 0mmHg是比舒张压 (DBP)更重要的心血管疾病 (CVD)危险因素。 血压从 115 /75mmHg起 ,每增加 2 0 /10mmHg ,CVD的危险性增加 1倍 ;5 5岁血压正常的人 ,未来发生高血压的危险为 90 %。 收缩压 12 0~ 139mmHg或舒张压 80~ 90mmHg ,为高血压前期 (prehypertensive) ,应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CVD。 噻嗪类利尿剂用于大多数无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 ,可单独或与其他类型的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疗效更好的目标血压。方法:600例H型高血压患者,根据血压水平被分为低水平组(120/90mmHg或DBP90mmHg,200例)、中等水平组(120~130/90mmHg或DBP90mmHg,200例)和高水平组(130~140/90mmHg或DBP90mmHg,200例),三组均治疗2年。治疗前,后定期测量、比较三组的血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随访期间记录各组不良反应率。结果:随访期间,随时间推移,三组的血清Hcy、CIMT均逐渐显著降低,P0.05或0.01。随访4周后,与低水平组比较,中等水平、高水平组SBP、DBP、Hcy水平均显著升高,高水平组SBP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组,高水平组CIMT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均=0.001;随访8周及2年后,与低水平组比较,中等水平、高水平组SBP、DBP、Hcy水平、CIMT均显著升高,高水平组SBP、CIMT显著高于中等水平组,2年后中等水平组Hcy水平显著高于高水平组,P0.05或0.01。随访2年后,高水平组的脑卒中再发率、心血管疾病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和中等水平组,中等水平组的脑卒中再发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P0.05或0.01。结论:低水平组总体疗效显著优于中等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其降低Hcy水平的效果更显著,同时可进一步降低脑卒中的再发率及死亡率,更全面地控制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意就不同年龄组人群,伴随年龄增加,血压各组份如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压(PP)与继发冠心病(CHD)危险间关系进行了首次大样本长程分析. 对象与方法 6539例无CHD临床佐证,且未用任何降压药的受试对象,其中男3060例,女3479例,年龄20~79岁不等.研究中定期检测各对象静息状态下左上壁血压,并由此记录DBP、SBP、PP值.嗣后人均随访达17年,观察分析DBP、SBP、PP与继发CHD(致命或非致命性,包括心绞痛、冠脉供血不足、AMI或心脏死亡)危险间关系,着重分析DBP、SBP、PP与不同年龄段(<50岁,50~59岁,≥60岁)各组人群继发CHD相对危险比(HRs)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J of Human Hypertension,2007,21:45-52.该研究从一个正常血压人群,20岁起不同年龄组血压与体质量变化的关系。观察25619名男性,年龄40~74岁,既往无心血管病,从未服用降压药,血压(BP)<140/90mm Hg,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从20岁起,在各个年龄组都与体质量呈线性正相关。体质量增加的最高的第5分位比最低的第1分位,SBP差6.0mm Hg(95%CI为5.6~6.5),DBP差3.9mm Hg(95%CI为3.6~4.2)。如以20岁时为基准,可见体质量增加最高第5分位较最低第1分位,发生高血压前期[SBP(120~139)/DBP(80~89)mm Hg]的危险比为4.1(95%CI为3.7~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门诊及体检的1023例老年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水平将其分为3组正常血压组(<120/80 mmHg,215例)、高血压前期组[(120~139/80~89)mmHg,531例]、高血压组(≥140/90 mmHg,277例),分析血小板参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前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高于正常血压组(P<0.05),而各组间PLT和血小板压积(P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MPV和PDW与SBP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PLT和PCT均与SBP无相关性(P>0.05),MPV、PDW、PLT和PCT均与DBP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PV是SBP的独立影响因素(β=0.110,P<0.01)。按照MPV四分位法将研究对象由低到高分为Q1~Q4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BMI、腰围、臀围、腰臀比、TC、TG、LDL-C、血肌酐、ALT、FPG、吸烟、饮酒因素后,Q4组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Q1组的1.529倍(95%CI1.106~2.319,P<0.05)。结论老年人群血小板参数与其血压水平密切相关,其中MPV升高可能与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前 ,全世界 6 5岁以上的人口总数超过 3 8亿 ,到 2 0 2 0年 ,将上升到 6 9亿 ,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总人数将由现在的 2 80 0万增至4 970万[1] 。因此 ,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就血压而言 ,从 6 0岁起 ,舒张压 (DBP)达到平台并可能开始轻度下降 ,而收缩压 (SBP)仍会持续增加几十年[2 ] 。收缩期高血压的定义是SBP≥ 140mmHg ,而DBP <90mmHg[3 ,4 ] ,它是≥ 6 0岁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类型。多危险因子干扰试验 (MRFIT) [2 ] 显示 ,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冠心病病死率更…  相似文献   

11.
本文意就不同年龄组人群,伴随年龄增加,血压各组份如舒张压(DBP)、收缩压(SBP)、脉压(PP)与继发冠心病(CHD)危险间关系进行了首次大样本长程分析。  相似文献   

12.
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再发的关系-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4年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及随访 4年血压平均水平与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有脑血管病病史 (包括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进入本研究。随访 4年 ,随访指标是脑卒中事件、心肌梗死、总死亡。随访前和后定期测量血压。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包括医疗记录、CT/MRI检查报告复印件及死亡证明。严重事件终点委员会独立评估脑卒中事件。结果 15 2 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平均 4年。基础血压平均 14 5 3± 2 0 2 / 87 0± 10 9(mmHg)。脑卒中事件 2 14例 ,发生率 14 .1%。随着基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 ,脑卒中再发危险逐渐增加 ,收缩压 (SBP)≥16 0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130mmHg者的 2倍 ;舒张压 (DBP)≥ 90mmHg者的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70mmHg者的 2 5倍。随访 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也密切相关。SBP≥ 15 0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 <110mmHg者的 7倍 ,DBP≥ 90mmHg者是 <70mmHg的 5倍。 结论 基础血压水平和随访 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有关。血压水平越高 ,脑卒中再次发生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13.
胰岛素抵抗而非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相关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872例受试者根据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各分成6组.SBP1<120mmHg(1mmHg=0.133kPa);SBP2120~129mmHg;SBP3130~139mmHg;SBP4140~159mmHg;SBP5160~179mmHg;SBP6≥180mmHg.DBP1<80mmHg;DBP280~84mmHg;DBP385~89mmHg;DBP490~99mmHg;DBP5100~109mmHg;DBP6≥110mmHg.结果(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血压水平的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体重指数(BMI)、腰臀比值(WHR)、甘油三酯、胆固醇和年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血压水平的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PINS)差异无显著性.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BMI对血压有明显影响,但FINS和PINS对血压无明显影响.(2)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BMI、WHR、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HOMA-IR和年龄等多变量正相关.但控制BMI的影响后,偏相关分析表明,SBP、DBP与PINS无相关性.(3)以平均血压(MBP)与HOMA-IR、IAI、BMI、WHR、FINS、PINS、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年龄作回归分析,能进入该方程的变量为年龄和BMI.回归方程为MBP=49.062+0.475×年龄+0.947×BMI.结论(1)影响血压的因素众多,主要取决于年龄和BMI.(2)IR较高胰岛素血症与高血压的关系更加密切,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不是致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了解脑血管病患者基础血压水平及随访4年血压平均水平与脑卒中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有脑血管病病史(包括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进入本研究.随访4年,随访指标是脑卒中事件、心肌梗死、总死亡.随访前和后定期测量血压.脑卒中事件证据材料包括医疗记录、CT/MRI检查报告复印件及死亡证明.严重事件终点委员会独立评估脑卒中事件.结果 1520例脑血管病患者随访平均4年.基础血压平均145.3±20.2/87.0±10.9 (mmHg).脑卒中事件214例,发生率14.1%.随着基础血压水平逐渐升高,脑卒中再发危险逐渐增加,收缩压(SBP)≥160 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130 mmHg者的2倍;舒张压(DBP)≥90 mmHg者的脑卒中发生危险是<70 mmHg者的2.5倍.随访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发生危险也密切相关.SBP≥150 mmHg者脑卒中发生危险是<110 mmHg者的7倍,DBP≥90 mmHg者是<70 mmHg的5倍.结论基础血压水平和随访4年平均血压水平与脑血管病患者的脑卒中再发有关.血压水平越高, 脑卒中再次发生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15.
1 对高血压的预防高血压前期[收缩压(SBP)120~139 mmHg,舒张压(DBP)80~89 mmHg]的流行广泛性(占全人口30%)及其危害性已经有不少文章介绍。高血压前期进入高血压速度令人惊讶,大约4年之内,19%进入高血压。正常高限130~139/85~89 mmHg 与  相似文献   

16.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2):98-100
1 "高血压前期"的提出与分歧意见 2003年美国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提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指血压120~139/80~89mmHg,这一概念的提出是根据Framingham观察研究40~80岁人群,从115/75mmHg起,血压每增加20/10mmHg,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发生率加倍(Lancet,2002,360:1903-1913),再加上高血压前期的人群,心血管病的危险高于正常血压的人,高血压前期的人在数年内转成固定高血压的人,比<120/80mmHg的人明显增多等事实而得出"高血压前期"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压水平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16例50岁以上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正常高值血压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129)和非冠心病组(n=187)。对所有对象进行血压、身高、体质量测量,检测血脂指标。结果冠心病组舒张压低于非冠心病组[(73.1±8.9)比(77.0±8.0)mmHg],脉压高于非冠心病组[(55.9±10.5)比(51.2±9.5)mmHg]。对性别、年龄等常见冠心病危险因素调整后,较高的收缩压(≥130mmHg)、较低的舒张压(≤85mmHg)以及较大的脉压(≥60mmHg)与冠心病的发生相关,OR(95%CI)分别为1.60(1.04~2.46)、1.52(1.07~2.16)、1.90(1.06~3.39),均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脉压≥60mmH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中老年正常高值血压人群中,较高的收缩压、较低的舒张压以及脉压增大与冠心病发生风险相关联,脉压≥60mmH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血管脉搏波速度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血压正常人群195例,分为两组:理想血压组90人(BP<120/80mmHg);正常高值组105人(BP:120~139/80~89mmHg)。应用脉搏波速度(PWV)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同时测定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并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等,同时抽取空腹肘部静脉血测定血糖(BG)、血脂、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和胰岛素(INS)的浓度。结果1)两组间各因素比较BMI、腰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BG、ET、NO、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RPWV、CFPWV存在统计学差异,P均<0.05。2)PWV与各因素的简单相关(Pearson)分析示:CFPWV与年龄、SBP、DBP、腰围、TG、胆固醇(CHO)、VLDL、BG、ET、NO、HOMAIR相关。CRPWV与年龄、腰围、SBP、DBP、TG、VLDL、BG、ET、NO、HOMAIR相关。3)多因素回归分析示:CFPWV=4.635 0.035SBP 0.047age 0.290TG-0.099BMI 0.010ET-0.009NO 0.076HOMAIR。R2=0.514。CRPWV=3.161 0.033DBP 0.034age 0.313BG 0.012ET-0.009NO。R2=0.274。结论1)血压正常高值者已经存在动脉弹性的减退。2)血压正常高值者动脉弹性的减退与内皮功能失调、血糖、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脉压(PP)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57例入选患者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术,并采用Gensini冠脉评分系统对病变严重程度进行定量记分,测量外周肱动脉血压并记录冠心病危险因素,统计分析PP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中,随病变支数的增加、病变范围的增大以及冠脉狭窄程度危险分级的增高,PP逐渐增高,其中左主干病变者PP最高。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PP每增加10mmHg,对数转换的Gensini积分平均可增加0.128(P=0.007)。SBP在总体冠心病患者中显著高于正常者,但各亚组与正常者差异不大,仅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与单支病变组。各组平均动脉压未见有统计学意义,DBP则有逐渐减小的趋势。结论在冠心病人群中,PP与老年冠心病患者(≥60岁)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独立相关,且相关性优于SBP及DBP。  相似文献   

20.
《中华高血压杂志》2008,16(7):577-579
1 对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前期[收缩压(SBP) 120~139 mmHg,舒张压(DBP)80~89 mmHg]的流行广泛性(占全人口30%)及其危害性已经有不少文章介绍.高血压前期进入高血压速度令人惊讶,大约4年之内,19%进入高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