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体内外观察多种细胞因子和/或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llogenic antigen,TAA)刺激的正常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免疫效应细胞对BEL-7402的生长抑制.方法:体外分别用人GM-CSF、IL-4、TNF-a、BEL-7402肿瘤相关抗原(TAA)和人IL-2刺激正常人DC和去DC的单核细胞(免疫效应细胞),6 d后混合培养DC和免疫效应细胞1 d.体外实验时效应细胞分无DC刺激组(A0组)、细胞因子培养的DC刺激组(A1组)、细胞因子和TAA培养的DC刺激组(A2组).体内实验时,裸鼠分为3组:预防组(Ⅱ),于接种BEL-7402前2天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治疗组(Ⅲ),待全部裸鼠移植瘤长出时给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组Ⅱ、Ⅲ于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再间断给予DC培养上清液6次.对照组(Ⅰ)给等量的1640培养液.结果:体外实验中最大杀伤效率:A2组为81%,A1组为68.1%,A0组为3.5%.体内实验中:组Ⅰ和组Ⅲ第12天时12例全部发生移植瘤;组Ⅱ,观察30 d时,6例有1例发生移植瘤,观察45 d时,仍只有1例发生移植瘤,组Ⅰ、Ⅱ相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466);于给予DC激活的免疫效应细胞后的第45天处死所有裸鼠并称瘤体的重量,组Ⅰ、Ⅱ、Ⅲ两两比较相差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DC在抗恶性肿瘤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军民  张连生  李玉峰 《医学争鸣》2005,26(14):1282-1284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对恶性肿瘤凋亡细胞溶解抗原交叉提呈的可能性及由此诱导产生的抗瘤效应.方法:用As2O3体外诱导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细胞凋亡.取患者完全缓解期(CR)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体外诱导DC,体外进行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ALA)负载,并设APL细胞溶解抗原(CLA)负载对照,ALA-DC激自体T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DC,T细胞免疫表型.51Cr释放法测定T细胞对APL细胞杀伤活性.结果:APL细胞经2 μmol/LAs2O3体外诱导5 d,凋亡率为(86±4)%;自体T细胞被DC激化前,CD2 ,CD3 ,CD8 T细胞百分率为(27±5)%;被ALA-DC激活后,CD2 ,CD3 ,CD8 T细胞百分率上升至(50±12)%,对照组下降至(22±4)%.细胞毒性实验示ALA-DC激活的自体T细胞对APL细胞的杀伤活性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APL凋亡细胞溶解抗原能被DC交叉提呈,激活CD8 CTL细胞,其诱导的抗白血病效应强于非凋亡细胞溶解抗原致敏的DC.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吞噬凋亡肿瘤细胞的树突细胞疫苗的抗肿瘤效果,以确定一种有效的树突细胞疫苗。方法:由黑色素瘤细胞(BLb-10)生成凋亡细胞,树突细胞(DC)与凋亡肿瘤细胞培育后,收集和提纯吞噬凋亡肿瘤细胞的树突细胞,再对其表型变化及抗肿瘤效果进行检测,并与加肿瘤细胞肽(mTRP2)的树突细胞的结果比较。结果:吞噬凋亡肿瘤细胞后,DC更加成熟。表现出促炎症细胞因子(IL-1,IL-6,TNF-α,IFN--γ和GM-CSF),趋化因子(MIP-1,MIP-1和MIP-2),细胞表面分子(HMC-Ⅱ,CD11bCD40和CD86)以及某些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增加而某些趋化因子受体(CCR2和CCR5)表达减少。吞噬了凋亡黑色素瘤细胞的树突细胞疫能(i)更强地刺激体外T细胞增生,(ii)诱导体内Th1型免疫反应而导致更有效的肿瘤特异细胞毒CD8+细胞 介导的免疫,和(iii)防止了免疫鼠肺肿瘤转移,而加肿瘤细胞肽的树突细胞疫苗只能减少免疫鼠的肺肿瘤转移。结论:吞噬凋亡黑色素瘤细胞的树突细胞疫苗为癌细胞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K-ras突变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胰腺癌特异性免疫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K-ras(12-Val)突变多肽负载树突状细胞(DC),诱导胰腺癌特异性免疫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未成熟Dc体外负载K-ras多肽(YKLVVVGAV)后诱导成熟,抗K-ras(12-Val)单抗检测突变抗原位点表达后与T淋巴细胞混合扩增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TT法测定CTL对胰腺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免疫杀伤活性.建市裸鼠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予K-ras特异性CTL肿瘤瘤内及尾静脉注射,观察不同治疗途径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效果.结果 负载K-ras(12-Val)多肽的DC成熟后表达突变抗原位点并有效地刺激自体[CD8+:(44.8±2.1)%]和同种异体T细胞活化;诱导的特异性CTL对胰腺癌细胞杀伤率按效靶比(10:1、20:1、50:1)分别为(21.2±1.9)%、(32.4±2.1)%、(45.7±5.3)%,杀伤效率均显著高于非特异性激活的T细胞治疗组(均P<0.05),对正常组织无损伤(均P>0.05).裸鼠K-ras特异性CTL治疗后8 d,瘤内治疗组肿瘤体积(68±13)mm3即明显低于对照组(87±14)mm3及IL-2非特异性治疗组(79±19)mm3(均P<0.05),K-ras特异性CTL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裸鼠的生存率(P<0.05).免疫组化染色证实K-ras特异性CTL具有体内迁移到肿瘤病灶的能力.结论 利用K-ras(12-Val)突变多肽体外负载树突状细胞,能诱导有效的抗胰腺癌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生物学功能的进一步研究显示了其在免疫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也为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但DC疫苗还处于初级阶段,近年来,已经发现了许多扩增DC及其负载抗原的方法,使DC疫苗在肿瘤患者身上开始临床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就DC疫苗的临床应用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趋化因子受体CCR7介导树突状细胞抗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对成熟树突状细胞(DCs)的抗凋亡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来源DCs,脂多糖诱导成熟。加入CCR7配体CCL21进行刺激,以不加CCL21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Akt蛋白表达,应用Wortmannin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进一步观察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在CCL21的作用下,DCs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磷酸化Akt蛋白表达却明显增高(P〈0.05)。DCs经PI3K抑制剂预处理后,CCR7介导的Akt蛋白磷酸化及抗凋亡作用被阻断。结论在CCL21作用下,CCR7介导了抗凋亡效应,其对DCs的凋亡调控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树突状细胞(DCs)对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的凋亡胆管癌细胞获取抗原后,抗肿瘤免疫应答及对胆管癌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效果。方法 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加白介素-4(IL-4)从人外周血分化,诱导DCs,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体外诱导培养的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将DCs,T淋巴细胞和凋亡胆管癌细胞区培养,同时设计不同类型肿瘤细胞(坏死胆管癌细胞及培养胆管癌细胞)作对照,7d后,分离,富集DCs,T淋巴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及肿瘤细胞杀伤试验。结果 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面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反义bcl-2表达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s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可以有效提呈胆管癌细胞抗原,有强烈的免疫应答,刺激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s)特异性地杀伤胆管癌细胞。结论 反义bcl-2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并产生显著的杀伤胆管癌细胞的免疫反应,可望成为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Wan XX  Zheng P  Chen G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61-2765
目的 探讨T辅助(Th)1细胞免疫应答过程中,中性粒细胞(PMN)对树突状细胞(DC)的调节作用。方法 将脂多糖(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LPS-PMN)和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40和CD8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将与LPS—PMN共培养后DC(PMN-DC)提纯,与FITC标记的卵清蛋白(FITC-OVA)培养,检测其吞噬功能。将PMN-DC与D011.10T细胞和OVA17肽共培养,计活细胞数,胞内染色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结果 LPS-PMN可刺激imDC CD40和CD86上调并分泌IL-12、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且这种能力能被抗TNF-α单抗所抑制。与imDC对照,PMN—DC吞噬功能下降,能显著刺激D011.10T细胞增殖,分泌高水平IFN-γ、少量IL-4。结论 LPS-PMN具有促使imDC成熟活化,刺激其分泌细胞因子,发挥其在Th1免疫应答中抗原呈递,促进Th1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HepB3细胞中蛋白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IP2A)的表达水平对凋亡诱导凋亡效率的影响,为研究凋亡素特异性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定制合成CIP2A特异性siRN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HA-Apoptin。以pcDNA3-HA-Apoptin和CIP2A siRNA共转染HepB3细胞作为实验组,转染pcDNA3-HA-Apoptin和CIP2A scrambled siRNA的HepB3细胞作为阳性对照组,转染pcDNA3和CIP2A siRNA的HepB3细胞作为阴性对照组,转染pcDNA3和CIP2A scrambled siRNA的HepB3细胞作为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epB3细胞中CIP2A和HA-Apoptin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epB3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HA-Apoptin在HepB3细胞核、质分布。结果: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epB3细胞内中CIP2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01);Western blotting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epB3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1);免疫荧光法检测,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实验组HA-Apoptin在HepB3细胞质内的分布增多。结论:肝癌HepB3细胞中CIP2A表达水平下调降低了凋亡素诱导的凋亡。  相似文献   

10.
蟾蜍灵对K562细胞生长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中药蟾酥有效成分蟾蜍灵(bufalin)对人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bufalin对细胞的抑制作用,用荧光双染观察细胞结构的改变,DNA凝胶电泳分析细胞的凋亡。结果:bufalin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生长,半数抑制浓度(IC50)约为0.0125μmol/L;0.10μmol/L的bufalin作用24h即可明显诱导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到DNA梯带。结论:bufalin对白血病细胞有极强的生长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颤复宁血清对6-羟基多巴(6-OHDA)诱导的大鼠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中药血清.加到经6-OHDA处理的PCI2细胞培养液中,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图像分析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含量及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阳性凋亡细胞数。结果:颤复宁中药血清能有效地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对6-OHDA诱孚的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与6-OHDA损伤组比较,颤复宁血清组TH阳性细胞平均吸光度增高(P〈0.01),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药颤复宁血清对PC12细胞具有直接的神经营养作用.能提高细胞存活率,且对6-OHDA诱导的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黄芪对锰致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凋亡的拮抗作用。方法:体外染锰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PC12细胞,MTT比色法观察染锰PC12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FMC)和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状况及黄芪的拮抗作用。结果:锰对PC12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剂量-反应关系;FMC和TUNEL检测结果均显示锰能诱导PC12细胞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而加入黄芪后,各组凋亡率明显降低。结论:锰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黄芪对锰诱导PC12细胞的凋亡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免疫功能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对树突细胞(DC)免疫表型、细胞因子分泌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以PBS溶液为对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于DC后,其凋亡的发生率、免疫表型的表达,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DC白细胞介素-12(IL-12)的分泌情况。结果: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培养上清液作用于DC后,可诱导DC发生凋亡,DC的CD80、CD83及人类白细胞(位点)DR抗原(HLA-DR)等表型明显下调,IL-12分泌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IL-12分泌随SKOV3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更加明显。结论: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可明显抑制DC的免疫功能,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4.
Lü B  Liu BY  Zhang Y  Chen XH  Zhu ZG  Yin HR  Lin Y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0):2120-2123
目的观察MAGE3抗原肽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C/MAGE3)作为肿瘤疫苗抑制小鼠胃癌移植瘤生长的作用。方法检测了MAGE3抗原肽诱导出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小鼠前胃癌细胞株MFC细胞的杀伤活性。在免疫保护实验中先用DC/MAGE3(1×106个细胞/只)于小鼠皮下注射免疫两次,然后接种MFC细胞(5×105个细胞/只);在免疫治疗实验中先接种MFC细胞(5×105个细胞/只),然后在皮下注射DC/MAGE3(1×106个细胞/只)两次,并以感冒病毒核蛋白抗原肽脉冲的DC(DC/Nup)及空白DC作为对照,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情况及其存活期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MAGE3抗原肽诱导出的CTL细胞对MFC细胞有较高的杀伤活性;(2)在免疫保护实验和免疫治疗实验中DC/MAGE3可以明显地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P<0.05)。结论MAGE3抗原肽脉冲的DC可通过加强抗原递呈激活肿瘤特异性CTL而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生殖器疱疹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研制有效的生殖器疱疹病毒疫苗是预防和治疗HSV-2感染的关键,文中探讨制备腺病毒介导的HSV-2 gD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 DC)疫苗的可行性。方法将HSV-2 gD蛋白基因克隆到质粒载体Shuttle-2,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测序鉴定后构建重组腺病毒pAdeno-HSV-2 gD。分离小鼠骨髓DC细胞, pAdeno-HSV-2 gD转染DC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用免疫组化法、RT-PCR、SDS-PAGE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HSV-2 gD的表达情况。结果以HSV-2病毒DNA为模板,采用gD基因引物扩增出相应的目的片段。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PCR产物gD基因同预期的大小一致(1182 bp)。 pAdeno-gD DNA用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10 d,反复冻融获得pAdeno-HSV-2 gD重组腺病毒,活性为4×1010 IU/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成熟DC和腺病毒感染后DC,CD40含量为(74.2±3.9)%、(81.3±3.1)%,CD80含量为(73.9±4.1)%、(80.4±2.9)%,CD86含量为(76.1±5.5)%、(83.7±3.9)%,均较不成熟DC的CD40、CD80、CD86含量[(9.7±0.5)%、(7.5±1.2)%、(5.2±1.1)%]升高(P<0.01)。 pAdeno-HSV-2 gD-DC和细胞因子刺激诱导成熟的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T-PCR、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HSV-2 gD能在DC细胞内表达,表达产物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在相对分子质量为43000处有外源蛋白表达,与预期蛋白条带一致。结论成功制备了pAdeno-HSV-2 gD-DC疫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MAGE-3抗原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抗膀胱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Ficoll法从HLA-A2型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细胞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 诱导扩增DC细胞后经MAGE-3抗原肽致敏,致敏DC细胞和同型T淋巴细胞共培养法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TT法检测抗原肽致敏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CTL对靶细胞BIU-87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MAGE-3抗原肽致敏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率具有明显提高作用,高于无关抗原致敏DC及未致敏DC。经MAGE-3九肽冲击的DC可有效诱导对MAGE-3阳性细胞BIU-87杀伤的CTL活性,而无关抗原肽及未经抗原肽致敏的DC则不具备其杀伤能力。结论MAGE-3九肽致敏DC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有效杀伤靶细胞的CTL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灯盏乙素对新型大气污染物甲基环戊二烯羰基锰(MMT)诱导人SK-N-SH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SK-N-SH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MMT诱导组,1.2×10-1mg/L灯盏乙素组,3.0×10-2mg/L灯盏乙素组,7.5×10-3mg/L灯盏乙素组。灯盏乙素预保护2 h,1 mmol/L MMT诱导24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活性氧(ROS)生成、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产量;化学发光法检测细胞三磷酸腺苷(ATP)释放量及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灯盏乙素预保护的细胞在MMT诱导后,与MMT诱导组相比,细胞存活率上升(P<0.05),细胞ROS生成量受到抑制(P<0.01);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SOD活性增高(P<0.05),MDA产量降低(P<0.01);在这一过程中,细胞ATP的释放量有所恢复(P<0.05),同时Capase-3活性受到抑制(P<0.05)。结论灯盏乙素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MMT对SK-N-SH细胞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HBV感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以携载HBV全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V及对照空载体pcDNA3质粒DNA分别转染小鼠骨髓细胞,以细胞因子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HBV PreS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3HTdR掺入法观察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检测NF-κB RelA蛋白的表达。结果:pcDNA3-HBV瞬时转染后树突状细胞CD80表达降低,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NF-κB Rel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HBV可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这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Yang H  Chen SD  Lu GQ  Li B  Liang L  Xu J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9):2058-206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功能缺陷是否能诱导多巴胺能细胞发生凋亡及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高选择性的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0、1μmol/L、5μmol/l或10μmol/L)处理大鼠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株24h,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的改变。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24h后,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的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百分率。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0、24或48h时PC12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活化片段的动态变化。结果5μmol/L或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24h后,PC12细胞的活力(87%±6%和26%±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oechst荧光染色显示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24h后部分细胞呈现凋亡细胞核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证实31.4%±4.0%的PC12细胞发生了凋亡,与对照组(7.5%±0.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印迹法显示对照组细胞内仅有极少量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活化片段表达;10μmol/Llactacystin作用48h的PC12细胞内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活化片段的表达明显较多。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lactacystin能诱导多巴胺能细胞PC12发生凋亡,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蛋白酶的激活可能参与lactacystin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过程;蛋白酶体的功能缺陷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