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椎滑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脱(Spondylolisthesis)是由希腊字Spondylo和Listhesis结合而成,指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移位。1782年比利时医师Herbinaux首先描述L5椎体在骶骨上向前滑移。1854年Kilian认定其临床本质并首先使用“滑脱”一词[1]。本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是慢性腰痛的常见原因之一[2]。本病极少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常发生于7~10岁之间,且发病人数随年龄而增加,至20岁以后保持不变[3]。1 临床分类  Witlse、Newan和Macnab对300多例滑脱病人研究后,将其分为5型,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应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对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方法展开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治疗后患者BFS评分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1.3%,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应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对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对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46例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采取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方法展开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比较发现,治疗后患者BFS评分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为91.3%,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结论:应用椎间植骨融合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方式联合对患有腰椎滑脱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王海腾 《开卷有益》2023,(12):42-43
<正>一、腰椎滑脱症简单来说腰椎滑脱就是相邻的上下两节椎体发生了相对移位,主要表现为腰骶部疼痛、坐骨神经痛、间歇性跛行(即走路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腰腿痛,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跛行,但休息片刻后,仍能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再度出现上述症状,如此反复交替)等症状。二、导致腰椎滑脱的原因腰椎滑脱实际上是腰椎严重失稳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腓骨肌腱滑脱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常由踝部损伤而引起。诊病过程中,可因缺乏经验而误诊,致使此病不能得到及时而妥善的治疗。而造成反复发作性的滑脱,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现报告我们遇到的2个病例,并对此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问题作一讨论。一、临床资料例1:范××,男性,63岁。1979年3月因右足扭伤20分钟就诊。检查右足外踝后侧肿胀,皮下有淤血斑及压痛,抗阻力足外翻时痛尤重。患足作背伸外翻主动运动时,见腓骨肌腱向外踝前方滑脱。X线片无骨折征象。治疗:将患足置于轻度跖屈内翻位,使腓骨肌腱回纳至外踝后方之浅骨沟内,用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几种内固定装置在腰5椎体滑脱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近年来腰5椎体滑脱应用三种不同内固定装置治疗的效果,包括A组(RF-Ⅱ型+椎间植骨)25例、B组(STEFFEE钢板+椎间植骨)23例和C组62例(SRS+椎间植骨)。结果三组10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年,A、B、C三组在腰椎稳定性及临床疗效方面均比较理想,但在操作方便、手术创伤、远期疗效方面,C组均优于A、B组。特别在腰骶角大的L5椎体滑脱治疗中更能突出其特点。结论SRS是治疗腰5椎体滑脱较理想的复位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7.
腰椎滑脱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782年比利时医师Herbinlaux最先描述了L5在骶骨上向前滑移的病例,1854年Kilian用希腊文spondylo-isthesis(椎体-移位)将此症命名为腰椎滑脱症,原意是有峡部裂的脊柱滑脱。1957年Taillard定义为“由于关节突间连续断裂或延长而引起椎体与椎弓根,横突和上关节突一同向前移位。”现一般是指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引起的上腰椎相对于下腰椎或骶椎向前或向后的移位。如今,腰椎滑脱症已属骨科常见病之一,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5%。  相似文献   

8.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王君,马树杭,周茹卿,马法杰,周秉文(山东省文登骨伤研究所,264400文登中心医院,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1854年德国人killan首创了Spondylolisthesis一词[1],即脊柱滑脱。1930年,Jumghamns报道6...  相似文献   

9.
陆爱清  陈勇 《苏州医学院学报》1998,18(9):962-962,965
采用腰椎滑脱复位器对15例腰椎峡部不连型滑脱症进行了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15例皆完全复位,其中3例在1年内发生断钉和复位部分丢失,提示复位的维持有赖于坚强的内固定及可靠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11.
本文介绍应用带蒂骨瓣翻转术治疗3例腓骨肌腱滑脱症,获得良好效果。文中对踝沟的解剖、发病机理和手术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腰椎滑脱复位器对15例腰椎峡部不连型滑脱症进行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结果15例皆完全复位,其中3例在1年内发生断钉和复位部分丢失。提示复位的维持有赖于坚强的内固定及可靠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腰椎滑脱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上治疗方法颇多。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加深和科技的发展,许多重症腰椎滑脱得到了有效的治疗。作者就不同程度的腰椎滑脱的治疗手段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4.
腰椎假性滑脱症是腰椎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但很少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们分析23例腰椎假性滑脱病人,发现女性多见,好发于腰椎4~5之间,其滑脱程度不超过Ⅰ°。通过保守或手术治疗,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腰椎滑脱症腰椎滑脱症是指由于腰椎峡部裂、腰椎退行性变、外伤及各种病理原因造成的一个椎体在另一个椎体上滑移,而引起一系列症状、体征。简单地说,腰椎滑脱是指一个椎体在另一椎体上向前或向后的移位。腰椎滑脱的临床表现有哪些多数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症状。一般情况下,  相似文献   

16.
许勇  云才  郭昭庆 《现代医学》2012,40(4):408-411
目的:观察不同滑脱程度的退变性腰椎滑脱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椎间隙高度与不同程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10月至2011年11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L4/5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51例,Ⅰ度退变性腰椎滑脱35例为试验1组,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16例为试验2组;对L4/5椎间盘退变程度按照Pfirrmann法分级,CT测定L4/5椎间盘正中矢状面的椎间隙角度和椎间隙高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1组L4/5椎间盘MRI退变程度B、C、D、E级分别为0、23、11及1例,试验2组分别为2、10、3及1例,两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测量L4/5椎间隙角度实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为(3.49±1.91)°和(2.14±1.38)°,实验1组椎间隙角度明显大于实验2组(P<0.05);椎间隙高度实验1组和试验2组分别为(8.57±1.80) mm和(7.40±1.54)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隙角度减小和椎间隙高度丢失严重程度,可能是导致退变性腰椎滑脱出现不同滑脱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F滑脱钉联合应用椎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方法 用RF滑脱钉联合椎间植骨术。结果 1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优8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92%。结论 RF钉联合应用椎间植骨术具有复位良好、固定有效、椎间融合牢固,是治疗腰椎滑脱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F钉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结合椎弓根钉三柱固定与AF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平均年龄40岁。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优1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0%,术后滑脱复位率65%~100%,平均87.2%。骨性融合时间4个月~8个月,平均5.1个月。结论:AF钉治疗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与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0引言腰椎滑脱属于相对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腰椎滑脱的患病人数呈现增加现象。本病为60岁左右常见,女性发病率高,为男性的4倍,主要发生在下腰椎,临床症状一般先出现腰部不适,继而出现臀部及下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运动后加重,病程数日至数十年不等,若腰椎滑脱患者接受非手术治疗方式之后显示无效,且对其生活质量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作用,则需考虑对此类腰椎滑脱患者予以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脊椎滑脱Spondylolisthesis一词创于1854年德人Kiliam,来自希腊文,Spondylo—为脊柱,listhesis即滑脱。lysis意为溶解,Spondylolysis指椎弓峡部有裂隙而无滑脱者,也有用Spondyloschisis或Rachischisis,schisis表示裂缝或沟,Rachi亦指脊柱,中译为椎弓崩裂、脊椎裂、神经弓分离、峡部分离、椎弓破裂等,由于崩裂在滑脱之前,故亦称为Prespondylolisthesis,但此名不合适,因并非所有崩裂者以后皆滑脱。通常脊椎滑脱不包括因骨折、结核、肿瘤等所致之脱位,Junghanns及Macnab将椎弓关节软骨破坏而无峡部缺损所致之滑脱称为假性滑脱,本文暂用椎弓崩裂与脊椎滑脱一词,简称崩裂与滑脱。虽然Roasenda曾说Kiwisch及Seifert曾在1851年描述过此病,但公认的首先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