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比较基因敲入(KIMAP)和转基因(TGMAP)小鼠前列腺癌模型.方法 对来源于KIMAP和TGMAP的肿瘤标本进行了流式细胞仪分析,并与临床前列腺癌进行了比较.结果 来源于TGMAP(n=8例)和KIMAP(n=9例)的小鼠前列腺癌标本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多数KIMAP肿瘤为双倍体,与临床相近,而所有TGMAP肿瘤均为非整倍体.结论 由于KIMAP模型成功地模仿了人类前列腺癌特征,在前列腺癌临床前期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与临床Gleason分级系统相近的小鼠组织学分级系统分析比较基因敲入(KIMAP)和转基因(TGMAP)小鼠前列腺癌模型.方法 依照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Gleason五级10分制的组织学分级和评分标准,建立了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的分析标准.对96例KIMAP和44例TGMAP前列腺癌标本进行了分析,并与临床前列腺癌进行了比较.结果 来源于TGMAP(n=前列腺癌44例/总数187例)和KIMAP(n=前列腺癌96例/总数169例)的前列腺癌小鼠表现了不同的组织学评分的分布(P=0.000).KIMAP小鼠(52.1%)比TGMAP小鼠(25.0%)表现出更高的混合组织学评分率,更接近于临床平均值(50.0%),而TGMAP小鼠在所有年龄组均显示出不平衡的和随意的组织学评分分布.结论 由于KIMAP模型成功地模仿了人类前列腺癌特征,在前列腺癌,临床前期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临床前列腺癌Gleason病理分级系统分析比较基因敲人(KIMAP)和转基因(TGMAP)小鼠前列腺癌模型。方法依照前列腺癌临床诊断的Gleason五级10分制的组织学分级和评分标准,对96例KIMAP和44例TGMAP前列腺癌标本进行了分析,并与临床前列腺癌进行了比较。结果KIMAP的组织学评分分布在4—9范围内,而TGMAP组织学评分全部分布在高数值范围内(6—10)。KIMAP小鼠(52.1%)比TGMAP小鼠(25.0%)表现出更高的混合组织学评分率,更接近于临床平均值(50.0%)。结论由于KIMAP模型成功地模仿了人类前列腺癌特征,在前列腺癌临床前期研究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微成像监测转基因小鼠前列腺癌(TGMAP)模型的前列腺肿瘤生长.方法 使用三维超声微成像系统监测了TGMAP模型小鼠的前列腺肿瘤生长.通过时TGMAP小鼠前列腺癌的三维超声图像和前列腺癌标本的比较,验证该超声系统检测活体小鼠肿瘤大小的可靠性.结果 超声成像可检测到直径在2.4~14.0 mm的肿瘤.通过三维超声体内测量和尸检获得的肿瘤最大直径的相关性为0.998,超声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90%.结论 小鼠前列腺癌模型的三维超声微成像具有诸多优点,如:空间分辨率高、与软组织的对比强、操作快速简易、设备便宜可携带等,有望成为小鼠临床前期研究的新的微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黏着斑蛋白( vinculin,VCL)在诊断前列腺癌及判断恶性程度的作用.方法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出在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基因VCL,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CL蛋白在前列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合VCL免疫组化评分和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我们发现VCL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强于前列腺癌组织(P=0.002),在前列腺癌并转移组织中的表达亦明显强于原位前列腺癌组织(P =0.003).VCL表达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水平(P=0.011)、Gleason score(P =0.003)和肿瘤TNM分期(P=0.014)负相关,与前列腺癌转移(P=0.000)正相关,而与患者年龄(P=0.685)无明显相关.结论 VCL低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VCL缺失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细胞迅速生长,可结合血清PSA水平对前列腺癌疑似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初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前列腺癌转移相关基因,为研究前列腺癌的转移分子标志奠定基础.方法:将DU145细胞接种于裸鼠前列腺腹叶,5周后分别从原发灶和肺转移灶分离肿瘤细胞,利用cDNA芯片技术检测2种细胞中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成功建立了前列腺癌细胞系原位移植自发转移裸鼠模型,经多轮筛选获得了前列腺癌原位及肺转移细胞.通过基因芯片筛选获得284条差异表达基因,基因功能涉及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细胞凋亡、转录、黏附和代谢等.结论:基因芯片高通量筛选提示200余条基因中的某些基因可能与人前列腺癌转移有关.本研究为前列腺癌转移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CR基因芯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因芯片(gene chips)可以快速、微型化、自动化地检测大量基因,成了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微加工技术的发展, 我们建立了有1 200个微反应池的PCR基因芯片,将基因芯片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结合在一起.PCR基因芯片综合了基因芯片体积小却可以检测大量基因,以及PCR敏感而且容易发现各种基因变异的特点,采用以PCR 为基础,而非以分子杂交为基础的检测方式,克服了杂交技术所存在的内在缺陷,大大增强了实验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扩展了基因芯片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应用的范围,更适用于各种基因重排、基因突变和基因缺失的鉴定.PCR反应采用荧光探针作实时定量分析.在临床肿瘤和白血病的诊断、人类基因组分析、基因多态性和疾病易感性鉴定、遗传性疾病的基因诊断、动物和植物基因变异筛选、各种病原微生物鉴定等多方面会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是利用高通量基因芯片技术,对人类全基因组范围内常见遗传变异-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拷贝数变异(CNV)进行总体关联分析的研究方法[1]。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单体型图谱工程的完成,以及经济高效的高通量基因分型技术的开展,使全基因组范围内筛检与疾病相关的序列变异成为可能,通过比较全基因组范围内所有变异的等位基因频率,从中发现与疾病相关联的序列变异[2-3]。2007年,Duggan等[4]和Murabito等[5]利用Illumina及Affymetrix的基因芯片对前列腺癌进行了GWAS,此后,越来越多肿瘤方面的GWAS研究结果陆续发表。本研究使用最新的GWAS数据库之一—NHGRI,分析挖掘乳腺癌、甲状腺癌和黑色素瘤文献特征数据,以期为国内甲状腺、乳腺及皮肤肿瘤GWA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及前列腺癌的基因表达谱,并将其与良性增生(BPH)前列腺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探讨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基因,检测PIN及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133A基因芯片,检测了5例良性标本,6例PIN以及5例前列腺癌标本;采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别得到了3组纯的上皮细胞群。结果:3组间基因表达谱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良性增生及前列腺癌相比,PIN有其独特的基因表达谱。有些基因的表达强度在从良性增生到PIN再到癌的过程中,呈逐渐改变的趋势,表现为逐渐上调或逐渐下调。结论:基因表达谱中显著改变的特异性基因可以将PIN和BPH及前列腺癌中区分开来;在从良性增生到PIN再到癌的过程中,有些基因的改变呈渐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ARStuI)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的方法,对8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90例同龄老年非前列腺癌男性ARStuI进行检测,分析ARStuI与前列腺癌之间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患者和对照组中S1等位基因所占比例分别为12.3%和3.3%,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40);S1基因型与进展期(C、D期)肿瘤、高分级肿瘤(Gleason评分≥7)及高危险性肿瘤(进展期肿瘤或高分级肿瘤)均无显著性差异;S1在存在骨转移的患者中的比例为28.0%,而在无骨转移的患者中则为5.4%,其统计学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8).结论前列腺癌的易感性可能与ARStuI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