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DFO、5-ALA不同浓度和pH值对体外诱导大肠癌细胞原卟啉Ⅸ聚积的影响,为该药物诱导大肠癌组织原卟啉Ⅸ聚积用于大肠早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pH值分别为5.5、6.0、6.5、7.0、7.5、8;5-ALA浓度分别为0.0、0.5、1.0、1.5、2.0、2.5、3.0moml/mL;DFO浓度分别为0.0、5、10、15、20、30moml/mL的诱导培养液分别培养2小时后终止培养。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细胞内原卟啉Ⅸ含量。结果:pH值为7.0时原卟啉Ⅸ含量最高,与pH﹤6.5或pH≥7.5各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DFO浓度为10moml/mL时,5-ALA的最适诱导浓度为1.5~2.0moml/mL;5-ALA浓度为2moml/mL时,DFO的最适诱导浓度为10~20moml/mL。结论:5-ALA的最适浓度为1.5~2.0moml/mL,DFO的最适浓度为10~20moml/mL;诱导药物缓冲液的最适pH值为6.5~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去铁胺联合5-氨基酮戊酸体外诱导大肠癌细胞原卟啉Ⅸ积聚的特性。方法SW480细胞用6孔培养板分A、B、C、D4组分别用:含DFO0.1mmol/mL、含0.1mmol/mLDFO+2mmol/mL5-ALA、含5-ALA2mmol/mL、不含DFO、5-ALA的RPMI1640培养液常规培养10h,荧光显微镜观察SW480细胞内原卟啉Ⅸ的荧光分布及强度,高效液像色谱-荧光检测器定量分析SW480细胞内原卟啉Ⅸ的含量。结果B组、C组细胞质内可见不同强度的红色荧光,B组细胞内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C组,高强度荧光细胞计数分别占(57.67±2.49)%和(20.07±2.05)%,差异有显著性(P<0.001);4组之间SW480细胞内原卟啉Ⅸ的含量有明显差异:A组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量分析不同药物诱导大肠癌大鼠大肠正常组织、早期癌和进展期癌组织原卟啉Ⅸ聚积特征.方法 15只大鼠分成3组.A组:5-ALA尾静脉注射;B组:DFO腹腔注射半小时后给予5-ALA尾静脉注射;C组:相当量的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每组大鼠诱导4h采集标本.另20只大鼠按B组诱导方法分别在药物诱导2、4、6、8及10 h采集标本.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仪测定其原卟啉Ⅸ含量.结果 大肠正常组织、早期大肠癌和进展期大肠癌组织原卟啉Ⅸ含量在A组分别为:(475.261±65.027)、(687.738±73.293)、(852.371±69.457)ng/mg;B组分别为:(496.194±63.539)、(853.194±81.937)、(1173.795±87.184)ng/mg;C组分别为:(347.375±57.413)、(479.375±59.274)、(593.173±37.461)ng/mg.癌变组织原卟啉Ⅸ的含量在用药4h最高;正常组织原卟啉Ⅸ的含量在用药2h最高,癌变组织与正常大肠组织原卟啉Ⅸ含量在用药后4h差异最大.结论 5-ALA与DFO联合应用,显著提高5-ALA诱导癌组织原卟啉Ⅸ的积聚作用;用药后4~6h检测原卟啉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原卟啉IX在大肠肿瘤内积聚的特性,定量检测正常组、早癌组和进展期癌组大鼠血液中原卟啉IX含量.方法培养大肠癌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5-ALA溶液,对正常、早癌及进展期癌三组实验大鼠尾静脉采血.用化学抽提法提取血液原卟啉IX并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在正常组、早癌组和进展期癌组中,血液原卟啉IX含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别,其血液原卟啉IX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363.44±241.25)ng/ml,(3357.39±369.11)ng/ml,(4939.55±692.68)ng/ml.结论尾静脉注射5-ALA后,原卟啉IX不同组大鼠血液中的积聚具有明显差异.5-ALA诱导血液原卟啉IX含量可以作为临床筛选大肠癌的普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药物诱导SD大鼠大肠癌模型血清PpⅨ含量动力学变化规律.方法 45只成功诱导大肠癌的SD大鼠分3组A组ALA尾静脉注射;B组DFO腹腔注射半小时后ALA尾静脉注射;C组等量生理盐水尾静脉注射.各组用药后分别在1、2、4、6和12 h经股动脉抽血,取其血清用高效液像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PpⅨ含量.结果 A、B两组大鼠血清内Pp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C)组,B组PpⅨ含量明显高于A组(P<0.01);在0~2 h内血清PpⅨ的积聚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在4~6 h血清PpⅨ的清除率B组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DFO与ALA联合诱导,可使大肠癌SD大鼠体内PpⅨ迅速大量积聚并快速清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δ氨基酮戊酸(δ-aminolaevulinic acid,ALA)诱导人结肠癌细胞SW480 内产生内源性卟啉IX(protoporphyrin IX,PPIX)规律以及与光动力学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杀伤作用的关系.方法 在SW480结肠癌细胞培养的基础上,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ALA诱导SW480结肠癌细胞内产生PPIX的变化规律;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研究杀伤作用规律.结果 加入ALA后SW480细胞产生PPIX的量随时间延长,PPIX量逐渐增加,加药后8h达最高峰,24h后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PPIX荧光主要产生在细胞浆内,细胞核内较少.PDT 24h后细胞存活率开始明显降低,PDT杀伤作用与癌细胞内PPIX量呈负相关.结论 ALA诱导SW480细胞产生PPIX的量在加药后8h达最高峰,24h后恢复到正常细胞水平,PPIX荧光主要分布在细胞浆内.PDT杀伤作用与癌细胞内光敏剂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原卟啉IX(PpIX)在大肠肿瘤内积聚的特性.方法腹腔注射DMH溶液(1,2-二甲肼)建立大肠癌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5-ALA溶液,对正常、早癌及进展期癌3组大肠组织分别取样,用化学抽提法提取组织原卟啉IX并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在正常组、早癌组和进展期癌组中,大肠组织原卟啉IX含量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卟啉IX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22.966±61.85)ng/g、(763.098±83.93)ng/g、(844.164±87.56)ng/g.结论 5-ALA诱导原卟啉IX在大鼠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积聚差异显著,为大肠早癌的荧光光谱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5-氨基乙酰丙酸(5-ALA)诱导原卟啉IX(PpIX)在大肠肿瘤内积聚的特性。方法腹腔注射DMH溶液(1,2-二甲肼)建立大肠癌大鼠模型。尾静脉注射5-ALA溶液,对正常、早癌及进展期癌3组大肠组织分别取样,用化学抽提法提取组织原卟啉IX并定量检测其含量。结果在正常组、早癌组和进展期癌组中,大肠组织原卟啉IX含量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卟啉IX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22.966±61.85)ng/g、(763.098±83.93) ng/g、(844.164±87.56)ng/g。结论5-ALA诱导原卟啉IX在大鼠大肠正常组织和癌组织中的积聚差异显著,为大肠早癌的荧光光谱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5-氟尿嘧啶(5-FU)单独以及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SW480的细胞毒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s2O3、5-FU以及两者合用对大肠癌SW480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较药物对细胞增值的抑制效应。结果:与单用5-FU相比,As2O3与5-FU联用能显著抑制人大肠癌SW480细胞的增值作用。结论:As2O3与5-FU联合应用具有显著抑制人大肠癌SW480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光敏剂酞菁锌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转录因子激活蛋白-4(AP-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CCK-8方法评估光动力作用后SW480细胞的存活率,通过流式细胞技术、RT-PCR技术、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光敏剂酞菁锌光动力作用后对SW480细胞凋亡和AP-4基因表达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酞菁锌光动力治疗对结肠癌细胞株SW480生长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效应呈浓度和光照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SW480细胞呈G2/M期阻滞;SW480细胞的凋亡率随酞菁锌浓度增加逐步上升。2.0μg/mL酞菁锌光动力作用SW480细胞48 h后其AP-4 mRNA水平下降了81%,培养液上清液AP-4蛋白浓度下降了75.6%(P<0.01)。结论应用光敏剂酞菁锌光动力作用能有效抑制SW-480细胞AP-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诱导细胞的凋亡,为结肠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苦参碱(MT)对人大肠癌SW480细胞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MT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m blotting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25~2.0 mg/mL)苦参碱对细胞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 MT抑制SW480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其48 h IC50=0.516 mg/mL.倒置显微镜下以及细胞爬片HE染色可见实验组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细胞皱缩,体积减小,胞浆凝聚,空泡化明显,形成"印戒"细胞.苦参碱可抑制SW480细胞的COX-2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T在体外能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具有抑制SW480细胞的COX-2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在时间范围(8~72 h)内,表现出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大肠癌SW480细胞铁死亡的激活,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0、10、20、40、80、160μmol/L)干预SW480细胞24、48、72 h后,CCK8法分析白藜芦醇对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影响;不同剂量白藜芦醇(0、20、40、80μmol/L)干预SW480细胞48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强脉冲光(IPL)及5-氨基酮戊酸(5-ALA)对小鼠B16黑素瘤细胞的影响.方法 以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为实验对象,分为阴性对照组(不加5-ALA,未辐射)、UVA阳性对照组(3、4、5 J/cm~2 UVA辐射)、5-ALA组(含5 mmol/L 5-ALA的细胞培养液孵育)、IPL组(20、30、40 J/cm~2 IPL辐射)及5-ALA+IPL组(含5 mmol/L 5-ALA的细胞培养液孵育细胞4 h后予20、30、40 J/cm~2 IPL辐射).辐射后1 d、2 d、3 d、4 d、5 d以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细胞增殖情况、NaOH溶解法测定黑素含量、氧化多巴反应法测定酪氨酸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5 mmol/L 5-ALA不影响B16黑素瘤细胞增殖、细胞黑素含量及酪氨酸酶活性.3~4 J/cm~2 UVA可促进B16黑素瘤细胞增殖,5 J/cm2时细胞增殖受到抑制.3~5 J/cm~2 UVA可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促进黑素合成,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IPL及5-ALA+IPL可降低黑素含量,5-ALA+IPL的作用较IPL更明显.IPL及5-ALA+IPL对细胞增殖及酪氨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UVA可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促进B16黑素瘤细胞的黑素合成.IPL及5-ALA+IPL可使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减少,对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对大肠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100μg/ml尼妥珠单抗、5μg/ml伊立替康单独和联合作用大肠癌SW480细胞24、48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RK1/2 、pERK1/2及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尼妥珠单抗和伊立替康联合作用SW480细胞48h后,其细胞增殖抑制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伊立替康和尼妥珠单抗单药作用24h后,未能明显诱导SW480细胞凋亡,但作用48h后伊立替康诱导的凋亡率为16.01%,而尼妥珠单抗组的细胞凋亡仍不明显.尼妥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作用24h后,也未能明显诱导SW480细胞凋亡,而48h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可达26.34%,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K1/2在对照组和各处理组中的表达无变化,而pERK1/2在对照组和伊立替康组的表达无变化,在尼妥珠单抗组和尼妥珠单抗 + 伊立替康组的表达明显降低.伊立替康单药处理SW480细胞后,BRCA1蛋白表达量增加,尼妥珠单抗单药处理后BRCA1表达也有所增加,但尼妥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作用后,SW480细胞的BRCA1蛋白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尼妥珠单抗与伊立替康能协同抑制大肠癌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降低BRCA1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光动力学效应对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株CNE2及其顺铂耐药株CNE2/DDP的生物作用,探讨光动力治疗多药耐药鼻咽癌的可行性.方法 对CNE2与CNE2/DDP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5-ALA (0.01、0.05、0.10、0.25、0.5、1.0、2.0、4.0 mmol/L)孵育4 h,予波长为630 nm的半导体激光进行照射,能量密度分别为2、5、10、20 J/cm2,继续孵育24 h,用四唑盐比色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两株细胞与2.0 mmol/L浓度的 5-ALA溶液共孵育4 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生性光敏剂原卟啉Ⅸ的荧光强度.结果 5-ALA光动力对体外培养的CNE2和CNE2/DDP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表现为对5-ALA浓度、激光剂量的量-效依赖关系.激光能量为20 J/cm2时,5-ALA对CNE2和CNE2/DDP细胞的半数杀伤浓度分别为0.07 mmol/L与0.375 mmol/L,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不同5-ALA浓度、不同激光剂量条件下CNE2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CNE2/ DDP (P<0.05);CNE2和CNE2/DDP的细胞内荧光强度分别为(197.33±1.45)、(106.36±2.31),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 5-ALA-PDT对CNE2和CNE2 /DDP均有杀伤作用,但CNE2/DDP对其敏感性低于CNE2,表明CNE2/DDP对5-ALA-PDT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抗性,增加5-ALA浓度和/或增大激光剂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种抵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上皮-间质转化现象与其在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耐药中的作用.方法西妥昔单抗(cetuximab,C225)、5-氟尿嘧啶(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观察细胞形态,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处理前后SW480细胞骨架改变以及E-钙粘素(E-cardherin)、波形蛋白(vinmentin)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E-cardherin、Vinmentin以及多药耐药蛋白(MRP)、P-糖蛋白(P-gp)表达差异;体外药物敏感试验(cell Counting Kit-8,CCK-8比色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SW480细胞存活能力.结果 SW480细胞经C225、5-Fu以及二者联合处理后细胞形态由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细胞免疫荧光显示处理前后SW480细胞骨架改变,微丝蛋白排列极性增强,E-cardherin表达下降,Vinmentin表达升高,同时伴随MRP、P-gp表达增高.SW480细胞经C225与5-Fu联合处理较单独应用2个药物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SW480细胞经单独使用靶向药物或化疗药物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可诱导细胞发生EMT,且此EMT对肿瘤细胞耐药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肠癌SW480细胞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大肠癌SW480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进行干预,采用四甲基耦氮唑蓝(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药物对SW480细胞生长的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测定SW480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当药物浓度在20~100 mol/L之间时,体外雷公藤甲素可明显抑制SW480细胞的生长;FCM检测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率没有明显变化,但是S期细胞数目显著增多,细胞周期受到明显阻滞.结论:雷公藤甲素对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时效-量效关系,其机制可能是使细胞周期发生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苦参碱(MT)对人大肠癌 SW480细胞环氧化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MT对SW62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等方法检测不同浓度(0. 25~2.0 mg/mL)苦参碱对细胞 COX-2表达的影响。结果: MT抑制SW480细胞增殖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其48hIC50=0.516mg/mL。倒置显微镜下以及细胞爬片HE染色可见实验组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改变: 细胞皱缩, 体积减小,胞浆凝聚,空泡化明显,形成 "印戒"细胞。苦参碱可抑制 SW480细胞的COX-2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MT在体外能抑制 SW480细胞的增殖, 其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关系。苦参碱具有抑制 SW480细胞的 COX-2 基因转录、蛋白表达和功能活性等作用,在时间范围(8~72 h)内,表现出时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5-ALA)定位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hyperparathyroidism,SHPT)大鼠甲状旁腺组织方法的可行性,并观察其代谢产物原卟啉Ⅸ(protoporphyrinⅨ,PpⅨ)在甲状旁腺组织积聚的动态变化。方法 16只6~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体质量180~200 g,分为手术组(5/6肾切除+高磷饲养,n=12)和假手术组(正常磷饲养,n=4),28 d后,2组大鼠腹腔注射500 mg/kg 5-ALA,405 nm蓝光探测2组大鼠颈部甲状腺区域,应用微型光纤光谱仪检测甲状腺、甲状旁腺组织内PpⅨ在不同时间的荧光强度、波长,并取其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在注射5-ALA后,2组大鼠甲状旁腺组织均可用肉眼观察,大部分位于甲状腺外侧。手术组在0.5~4 h均可见甲状旁腺组织显红色荧光,假手术组在1~3 h均可见红色荧光,其中2组荧光强度在2 h达到高峰,手术组峰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注入5-ALA后2 h,手术组和假手术组内甲状旁腺组织荧光强度均高于甲状腺组织10倍。组织学检查确认红色荧光组织均为增生的甲状旁腺细胞。结论 5-ALA介导SHPT甲状旁腺组织的高荧光强度的特点为术中辨别增生与正常的甲状旁腺组织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联合温热化疗对SW480中GDF15和TFF3表达的影响。方法:BMP-2作用于大肠癌SW480细胞系,置于43 ℃温热化疗30 min,培养6 h。(1)流式细胞法检测SW480细胞的凋亡;(2)Western blot法检测GDF15和TFF3蛋白表达情况;(3)RT-PCR半定量检测GDF15和TFF3 的mRNA表达。结果:BMP-2联合43 ℃温热化疗后SW480细胞凋亡增加,GDF15和TFF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GDF15和TFF3 的mRNA表达亦下调。结论:BMP-2联合温热化疗通过抑制大肠癌SW480的GDF15和TFF3蛋白及其相关基因表达,增强抑制SW480的增殖及转移复发的作用;温热疗法联合化疗对GDF15和TFF3表达抑制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