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求医行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于2005年5月20至7月30日期间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75名门诊STD患者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求医过程问卷以及STD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275例样本中,17.8%(49例)就诊前采取过自我治疗措施;76.7%(211例)的患者首诊于县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16.7%(46例)首诊于私人诊所或医院,各有3.3%(9例)分别首诊于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和街道乡镇卫生院;69.5%(191例)的患者有过转诊经历,最高转诊次数为5次;68.0%(187例)的患者发生就诊延误;38条目,总分为38分的STD知识问卷中位数得分为28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就医前是否有过自我治疗行为、是否认为STD可怕、有无明显尿道症状及对本次感染的自我判断是发生就诊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点门诊STD患者求医路径差异较大,发生转诊和就诊延误的比例较高;患者的自我治疗行为、对STD的认识和判断、感染初期有无尿道症状是导致就诊延误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性传播疾病(STD)患者求医行为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于2005年5月20至7月30日期间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75名门诊STD患者作为样本,采用自编社会人口学问卷、求医过程问卷以及STD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在275例样本中,17.8%(49例)就诊前采取过自我治疗措施;76.7%(211例)的患者首诊于县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16.7%(46例)首诊于私人诊所或医院,各有3.3%(9例)分别首诊于皮肤病性病防治所和街道乡镇卫生院;69.5%(191例)的患者有过转诊经历,最高转诊次数为5次;68.0%(187例)的患者发生就诊延误;38条目,总分为38分的STD知识问卷中位数得分为28分。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就医前是否有过自我治疗行为、是否认为STD可怕、有无明显尿道症状及对本次感染的自我判断是发生就诊延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研究点门诊STD患者求医路径差异较大,发生转诊和就诊延误的比例较高;患者的自我治疗行为、对STD的认识和判断、感染初期有无尿道症状是导致就诊延误发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综合性医疗机构门诊性病患者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危险性性行为发生现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连续收集于2007年4月19~6月19日期间前来研究点就诊、愿意合作的200名门诊性病患者作为样本,以面时面访谈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危险性性行为问卷、相关知识问卷和性态度开放程度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调查时点前1年内,200名性传播疾病患者(STD)患者样本中,192人(96.0%)有固定性伴,22.0%(44/200)有多个固定性伴;临时性性行为发生率为26.5%(53/200),商业性性行为发生率为40.5%(81/200),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性行为的发生率为39.5%(79/200),多性伴性行为发生率62.0%(124/200);25条目,总分为25分的相关知识中位数得分为18分(P25=15,P75=21);总分为30分的性态度开放程度中位数评分为11分(P25=8,P75=15.7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婚姻状况、初次性行为年龄和性态度开放程度是患者样本发生危险性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研究点门诊STD患者较高比例的危险性性行为,采取措施及时干预患者的危险性性行为,对预防和控制HIV向普通人群传播和扩散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门诊性病患者存在的不当求医行为的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相关部门制定引导患者形成正确求医行为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在上海市和无锡市三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医院,运用自行设计的匿名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在近半年内经临床和实验室确诊且配合程度较好的门诊性病患者共562人进行调查。共收集了519名患者的一般人口学特征、性病相关知识、诊疗情况和求医经历等信息,分析患者各类不当求医行为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门诊性病患者存在着相当比例的不当求医行为,就诊延误率达51.4%,平均首次就诊间隔时间为8天;仅有69.0%的患者通知固定性伴,有34.8%的患者的固定性伴未共同诊治;25.8%的患者有未经诊断而自行用药治疗性病的经历;8.7%的患者去过非正规机构诊治性病;9.2%的患者去过无证药店购买治疗性病的药物。影响患者产生各类不当求医行为的因素包括性别、性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户籍性质、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自报感染途径、与就诊医院的距离等。结论 性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高性病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改善患者就诊延误现象的关键环节;促进性伴通知和固定性伴同治的重点应为男性和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性传播疾病(STD)患者求医流向和求医行为以及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25例性病门诊就诊者进行STD/艾滋病感染情况及就诊治疗情况调查。结果 43.52%的STD患者首诊选择去公立医疗机构,而28.86%患者在民营治疗未果也转入公立医疗机构;影响因素主要为性别、文化、收人水平、求医动机、医患关系及社会因素等。结论公立医院是目前STD患者就诊主要流向,与性别、文化因素、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精神疾病患者求医行为和治疗情况,为精神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抽取1988例门诊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婚姻状况不稳定及精神卫生知识缺乏是首诊主动就诊的危险因素.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及躯体形式障碍就诊延误时间中位数分别是113.5d、34.0d、86.5d、309.0d,治疗延误时间中位数分别是6.0月、3.0月、3.0月、5.5月,各类精神疾病首诊机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46.317,P=0.029).非专科识别率17.8%,确诊并给予合理用药率10.5%,89.5%的患者未得到合理用药而转诊精神科.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存在严重的就诊延误及治疗延误,应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和加强培训非专科医务人员,改善患者诊疗行为,提高就诊率、识别率、治疗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综合医院银屑病患者的求医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银屑病患者形成规范的求医行为、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横断面研究设计下,以中南地区某大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皮肤性病科门诊作为研究现场,连续收集于2014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前来该门诊就诊且被有资质的皮肤性病专科医生诊断患有银屑病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愿意参与研究的200名患者样本以面对面问卷调查方式,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求医行为调查表和相关知识问卷了解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求医行为情况以及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采用国际通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 Depression Module,PHQ-9)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Scale,GAD-7)分别评定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和情绪状态。结果:70.5%(141/200)的患者有转诊经历。在首诊过程中,91.0%(182/200)出现症状后选择县级及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受治疗,其余9.0%(18/200)选择去乡镇卫生院或街道/社区门诊、私人门诊看病;在去县级及以上级别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中,51.0%的患者首诊医疗机构为地市级医院,其次为省级医院(35.0%)。91.0%的患者是与配偶或亲友商量后做出的首诊决定。有50名(25%)患者存在不规范求医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3 000元(OR=2.232,95% CI: 1.086~4.585)、初觉症状后由自己决定就医(OR=3.016, 95% CI: 1.023~8.893)、银屑病严重程度评分高(OR=1.043,95% CI: 1.001~1.088)与患者的不规范求医行为有统计学意义的关联。结论:在银屑病的临床诊疗中,医护人员应特别关注收入状况、求治过程等个人背景特征对其规范就医行为的影响,对症状严重的患者更应考虑在治疗的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璐  刘艳  王英 《沈阳医学院学报》1999,1(4):234-236,241
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本研究在国内外STD/HIV迅速流行而又缺乏求医行为研究的背景下,结合性病在我国社会性文化下的特点,对患者的就诊意识、就诊原因、求医地点、求医行为及医患关系等作了调查分析,为更好地控制性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所市级医院性病门诊患者471例,男323例,女148例。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对调查员进行培训。调查时用关心式语气表明身份、用意及相应的保密制度,让患者自填表或通过询问方式完成调查内容。问卷开篇有合适的引言,以取得患者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研究门诊流动人口性病就诊者行为学的特点。方法采用问卷方式对1200例性病门诊流动人口性病就诊者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流动人口患者出现症状后首选正规医院就诊的比例低;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低,从出现性病相关症状到本次就诊继续有性行为者占62.1%,其中使用安全套者仅占55.9%;性病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不高;现场干预效果。结论加大提倡使用安全套的宣传力度,促进患者正确的求医行为是控制性病传染源的关键因素之一,开展有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0.
张全干 《微创医学》2006,25(4):655-657
目的 探讨社会经济、卫生服务、文化背景、症状、行为等因素对农村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发现延误的影响.方法 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对年龄在15岁及以上到县人民医院诊治的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逐一调查.结果 共106例痰涂片阳性的肺结核患者接受了面谈并完成调查问卷.从症状出现到被确诊为肺结核的平均总延迟时间为84.6 d(中位数65.0 d);平均就诊延迟和确诊延迟分别为50.8d(中位数30.0 d)和33.8 d(中位数24.0 d);分别有62例(58.4%)和66例(62.2%)患者就诊和确诊延误.导致患者就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有无咯血、居住地的距离、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家庭人均年收入等;导致确诊延误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文化程度、是否接受抗结核治疗的宣传教育、有无迷信行为、有无接受民间偏方行为和患者对结核病的感受等.结论 需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有关国家结核病控制规划和相关专业技术的培训,合理设置结核病诊治点和广泛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等,以减少结核病患者的发现延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