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兴渝  周向东 《中国药业》2008,17(19):54-55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1500mg/d和罗格列酮4mg/d,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1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3.5mmHg(P〉0.05);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8.1±1.8vs6.5±2.1;14.6±5.9vs12.1±4.7,P〈0.05),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后亦降低(3.6±1.5vs4.9±1.9,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58岁。右手臂反复疼痛约20年,近一年来晚间睡觉感觉疼痛加重。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查抗O、血沉、x光摄片、类风湿检查均正常。疑为肌腱炎。每晚服吲哚美辛2片入睡(25mg/片),连服7d后,感觉脑后部跳痛,量血压150/90mmHg。患者眼底、血脂、血糖检查均正常,也未加服其它药物。患者继续服药3d,血压持续在150/90mmHg,遂停药。4d内血压降至正常,停药后4d血压分别为140/90,130/90,120/80,110/70mmHg。因患者服其它消炎镇痛药感觉没有服吲哚美辛效果好,在服其它消炎镇痛药一段时间后,又改服吲哚美辛25mg,qd,7d后又出现上述症状,即加服钙通道阻滞剂尼群地平片5mg,qd,两药同服3d,血压未降(150/90mmHg),两药同时停服,第4d内血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杨冬梅 《云南医药》2009,(3):401-402
患者,男,75岁,退休工人。因昏迷1h入院,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年,血压最高可达170/100mmHg,一直服用尼群地平片10mg/次,3次/d;卡托普利片25mg/次,3次/d,血压控制在140~160/90~95mmHg之间,入院前数月出现烦渴多饮症状,来我院就诊,确诊为糖尿病,具体血糖数值不详。开始服用二甲双胍片,2片/次,3次,d,达美康片80mg/次,2次,d,其间未监测血压、血糖,入院前1h,被路人发现在行走中出现站立不稳,继而跌倒在地,  相似文献   

4.
文明姬 《中国药业》2007,16(21):57-57
患者,男,75岁,因多饮、多食、多尿11年,血糖控制不佳来院就诊。体格检查示心率56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清,血压150/90mmHg(1mmHg=0.133kPa),血糖9mmol/L,生理反射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口服氯沙坦钾片(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07179)50mg,1次/d;格列吡嗪控释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批号为65807006)5mg,1次/d;阿卡波糖(拜耳医药公司,批号为107916)50mg,3次/d。  相似文献   

5.
方桂桔  薛青 《中国医药》2009,4(10):825-825
1病历摘要患者男,61岁,汉族,小学教师,因“干咳1年”于2007年7月2日初诊。患者10年前发现血压高,最高可达160/110mmHg(1millHg=0.133kPa),24h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血压昼夜波动规律消失,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长期自服尼群地平10mg/次,3次/d,偶尔测血压为(115~125)/(70~80)mmHg,1年前始发现血压控制不佳,波动于(145~150)/90mmHg,  相似文献   

6.
非洛地平联合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服用非洛地平缓释剂5mg/d,依那普利10mg/d,均1次,天。B组单用非洛地平缓释剂5mg/d,1次/天,疗程均为4周。服药2周后,如血压达到13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或收缩压(SBP)下降20mmHg,或舒张压(DBP)下降10mmHg,删继续服药;反之则增加药物剂量,非洛地平增至10mg/d,依那普利增至20mg/d。结果:治疗4周后,A组显效31例,有效8例,无效1例;B组显效14例,有效9例,无效5例,A组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B组(85.7%)(P〈0.05)。结论:非洛地平+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且对心、肾有保护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罗洛尔(阿尔马尔)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阿尔马尔对36例1级、2级原发性两血压病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剂量为10~20mg/d。结果服药4周后,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分别下降18.6mmHg及14.6mmHg。临床总有效率为86.11%。36病例中,23例(63.89%)口服剂量为5mg,2次/d,另13例(36.11%)第3周起剂量增至10mg,2次/d。阿尔马尔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为8.33%,主要不良反应为心动过缓、头晕和乏力。结论阿尔马尔治疗l级、2级高血压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高血压药。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马本如 《江苏医药》1997,23(10):710-711
比较30例倍哚普利与30例非洛地平治疗的降压效果。两组剂量分别为4mg/日和5mg/日2次。4周后未达目标血压(≤140/90mmHg)者,加倍剂量。8周后倍哚普利组未达目标血压者,加用小剂量氯噻嗪。结果:8周后非洛地平组血压下降23/20mmHg,80%达到目标血压;倍哚普利组分别为11/10mmHg及36.3%(P值均<0.01)。倍哚普利加氯噻嗪(12.5mg/日)后,血压进一步下降14/gmmHg,70.0%达到目标血压。非洛地平、倍哚普利及加用氯噻嗪三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93.3%,100.0%;43,3%,63.3%;86.7%,96.7%。非洛地平和倍哚普利均具有降压效果,非洛地平优于信哚普利。倍哚普利和小剂量氯噻嗪联合应用可达到满意的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9.
苯乙双胍致中老年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1,女性,70岁,病案号107177,因“恶心、呕吐1天,气促伴神志恍惚半天”入我院治疗。既往有糖尿病史12年,不规则口服降糖灵(苯乙双胍)、优降糖(格列本脲),具体不详。入院1年前在当地医院化验血肌酐330μmol/L,近2月来自行停服降糖药。入院前3天在当地卫生院化验血糖27.92mmol/L。再次服用“降糖灵150mg/d、优降糖7.5mg/d”。有高血压病史8年。入院时查体:体温35.4℃,呼吸40次/min,脉搏102次/min,血压165/90mmHg;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治疗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本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5例均给予氨氯地平5mg,1次/d,治疗2周,如血压未达到显效标准剂量增至10mg,1次/d,疗程4周。观察患者用药前、用药期间及用药后血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显效67例(78.9%),有效11例(12.9%),无效7例(8.2%),总有效率91.8%,治疗4周后SBP由(152.1±23.5)mmHg降至(129.4±12.9)mmHg,疗程结束后复查血糖、血脂、血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指标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氨氯地平降压起效缓慢作用持久,可24h平稳降压,效果确切,服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微,用药安全性高,是老年人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的降压药物,适用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11.
1例79岁女性患者因医院获得性肺炎给予莫西沙星400mg,1次/d静脉滴注。当晚患者出现自言自语、焦虑,血压135/85mmHg(1mmHg=0.133kPa)。医嘱维持抗感染治疗。此后患者精神症状加重,表现为不认识家人、应答不切题、幻觉、狂躁不安等。应用莫西沙星5d后血压升至190/110mmHg,体温39.6℃,脑电图无异常。停用莫西沙星,改用美罗培南0.5g,1次/8h静脉滴注;并给予厄贝沙坦控制血压。2d后患者精神症状缓解,血压、体温恢复正常。2周后随访,出院后未再应用厄贝沙坦,血压基本正常,未再出现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4岁,因血压升高10年,血糖升高1个月于2006年10月13日入院。患者10年前无意中发现血压升高,收缩压最高达18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不详。自服牛黄降压丸、降压0号等药治疗,未监测血压。2年来出现夜尿增多,1个月前出现多饮、多食,体重减轻51(g,伴双下肢乏力,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糖升高,空腹血糖10mmol/L。尿蛋白(+),自服消渴丸10粒,3次/d,空腹血糖控制在6mmol/L。家族中其父母及姐妹均有高血压病史。查体:体温37.8℃,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80/82mmHg,心界向左下扩大,余未发现阳性体征。尿常规:潜血(+++),白蛋白(+++),尿沉渣镜检:形态异常红细胞占82%。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1岁,因口干、乏力、多饮、多尿,加重1周,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冰凉等不适症状于2013年6月26日入住武威市人民医院。入院后查随机血糖31.6 mmol/L,血压180/100 mmHg,尿常规提示:葡萄糖(++++),蛋白质(+++)。诊断:1型糖尿病,高血压3级(极高危)。入院前患者长期注射门冬胰岛素、重组甘精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均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前列地尔注射液(脂微球)20μg/d;硝苯地平缓释片20 mg/d;复方a 酮酸片:2.52 g/次,3次/d;门冬胰岛素5 u 餐前15 min皮下注射,3次/d;重组甘精胰岛素14 u皮下注射,1次/22:00时。患者于入院后第3天出现双下肢酸软、无力、麻木、针刺样感、头晕等症状,第4天上述症状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药联合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探讨贝那普利与氯沙坦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2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和联用组,每组34例。贝那普利组患者服用贝那普利10 mg/d;氯沙坦组患者服用50 mg/d;联用组患者服用贝那普利10 mg/d、氯沙坦50 mg/d。三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压、尿蛋白变化。结果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后收缩压为(127.3±5.4)mmHg,舒张压为(70.0±6.1)mmHg,显著低于单用药物组(t=3.1、5.3、4.6、2.5,均P<0.05),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单用药物组(χ^2=2.34、2.79,均P<0.05);治疗后的尿微量白蛋白为(67.33±34.62)μg/min,显著低于单用药物组(t=5.43、6.76,均P<0.05)。结论贝那普利联用氯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较单用贝那普利或氯沙坦在降低血压和尿微量白蛋白方面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5.
1例68岁男性患者因颈椎病、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髓压迫症、颈髓损伤行手术治疗。手术开始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苯磺顺阿曲库铵2mg和血凝酶2U。5min后患者血压降至50/40mmHg(1mmHg=0.133kPa),心率130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0.90,四肢及躯干出现红色皮疹。立即给予肾上腺素、甲泼尼龙、去氧肾上腺素等,同时放弃手术,缝合手术切口。10min后患者血压升至110/65mmHg,生命体征渐趋稳定。3d后再次手术,手术开始后5h静脉注射苯磺顺阿曲库铵5mg。5min后患者再次出现血压下降(55/40mmHg),四肢及躯干出现红色皮疹。给予肾上腺素及甲泼尼龙素等抢救,20min后血压恢复至105~115/65~70mmHg,1h后手术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吲哒帕胺联合小剂量替米沙坦治疗高血压、逆转左心室肥厚的临床疗效。方法 共入选61例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吲哒帕胺2.5mg/d,n=21)、治疗组(吲哒帕胺2.5mg/d+替米沙坦20mg/d,n=30)和吲哒帕胺2.5mg/d+替米沙坦40mg/d,n=10),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前后的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逆转、电解质变化、血脂血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①对照组血压控制达标,有3例在疗程中出现低血钾(占15%),经补充口服10%氯化钾溶液30ml/d完成疗程。而本组左室肥厚逆转情况不理想(P值〉0.05)。②治疗组除10例将替米沙坦剂量增至40mg/d后,所有病例血压均达标。无1例出现电解质的明显异常(无高血钾或低血钾症)。无咳嗽、眩晕出现。左室肥厚逆转明显(P值〈0.05)。结论 在高血压治疗中一天一次联合服用吲哒帕胺加小剂量替米沙坦能够使血压达标,而且可以逆转其左心室肥厚。患者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单一用药与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患者ISI服双氢克尿噻片12.5mg,2次/d;B组口服卡托普利片12.5mg,3次/d;C组ISI服双氢克尿噻3.1mg/片、卡托普利6.2mg/片、氨酰心安6.2mg/片与硝苯地平2.3mg/片,4种降压药物制成的复方片剂,2次/d。连续观测血压3个月。结果前两组降压效果一般,出现不良反应较多,c组降压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结论联合用药治疗的复方剂治疗高血压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吲达帕胺影响糖代谢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6岁,既往无多饮、多尿、烦渴病史,血糖检查正常,无糖尿病家族史。2007年11月,患者因高血压病,开始服用吲达帕胺(商品名寿比山,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2.5mg/次,qd;赖诺普利片10mg/次,qd;比索洛尔2.5mg/次,bid,以控制血压。2008—02—26检查示空腹血糖8.1mmol/L、餐后2h血糖15.7mmol/L,诊断为糖尿病,遂停用吲达帕胺。2008—03—25患者复查空腹血糖为5.9mmo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高血压合并肾脏损害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厄贝沙坦150mg/d和左旋氨氯地平2.5mg/d,B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2.5mg/d和氢氯噻嗪12.5mg/d,控制血压及消退蛋白尿,均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24h尿白蛋白总量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A、B两组血压明显下降(P〈0.01),A组下降[(28.1±1.9)/(32.6±3.9)mmHg]与B组下降[(27.8±3.1)/(31.8±1.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尿蛋白均下降,但A组下降[(0.79±0.09)g/24h]较B组[(0.41±0.13)g/24h]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合用能较平稳降低血压,显著减少尿蛋白,有效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20.
例1男,57岁。体重51kg,ASAⅡ级,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既往身体健康,无过敏史。ECG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人室时血压130/70mmHg(ImmHg=0.133kPa),心率65次/min,SpO2 99%。麻醉诱导用咪唑安定2mg、芬太尼0.1mg、异丙酚100mg、阿曲库铵30mg。静脉注射阿曲库铵2min后,血压降至70/40mmHg,心率130次/min,随即行气管插管,手控呼吸阻力增大,胸壁僵硬,胸前出现淡红色皮疹。给予快速输液,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后血压降至40/20mmHg,心率42次/min,静脉注射肾上腺素20μg、地塞米松20mg、氨茶碱125mg。经上述处理30min后皮疹逐渐消退,气道阻力降低,通气改善,血压100-120/70-80mmHg,心率80-90次/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