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全息穴是依据全息理论结合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以及临床实践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全息穴已经形成一个完善的理论系统 ,全息穴系统包括耳穴系统、头穴系统、足穴系统、眼穴系统、手穴系统、面穴系统、鼻穴系统、腕踝穴系统等等。目前 ,医学界对全息穴的研究 ,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临床研究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笔者认为全息穴纳入腧穴分类之中 ,即腧穴应分为十四经穴 ,经外奇穴 ,阿是穴和全息穴 4种。我们将全息穴纳入腧穴的分类 ,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腧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无定位、定位、定名及系统分类等几个阶段腧穴形成大致… 相似文献
3.
腧穴本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运行输注的特殊部位,是经络系统通达的外属部分,是人体和外界沟通的转输站,既可以反应体内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病理变化,也是接受刺激并传至经络、脏腑以调节其功能的\"刺激点\",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关键环节之一。腧穴定位,不仅在于体表的\"点\",其内涵在于腧穴是\"神气游行出入\"之所,而针刺的关键在于\"神机\"的捕捉与调节,因此深刻领会腧穴的内在涵义,并正确使用是针刺疗效的关键所在。从腧穴本义、腧穴定位、神气与腧穴的关系、神机与针刺的关系等方面加以阐述,以期帮助理解腧穴的概念,加深对腧穴的认识,并为针灸术语国家标准的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5.
徐春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4):639-640
从腧穴的概念、穴性与药性的区别和穴性的临床意义研究中得出:穴性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理论,经过长期大量的医疗实践而获得的,是大量临床经验的总结;以针刺、艾灸、刺络放血等针灸方法为条件,通过腧穴的主治作用表现出来的;只有全面系统的考察腧穴的特性才能形成穴性学说.研究穴性以及特点对于临床辨证处方、选择针刺操作手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腧穴的命名是融汇医学、天文、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现。"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知名求位,便于取次;知名得意,便于操作;顾名知用,便于施治。如风穴多为诸阳经之会,临证取穴能使卫阳密固,能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风邪则不易侵袭,且阳气充实,卫外而为固,并且奋起抗邪,故风字穴疏风祛风力强。"风字穴"虽都以风字命名,然其功效各有不同,因其与风的关系不同或熄内风,或散外风,或内风、外风兼治,皆因其命名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7.
吴琛 《中华现代中西医结合》2004,1(1):34-35
腧穴包括361个经穴和众多的经外奇穴,每个腧穴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腧穴教学从定位、功效、主治配伍到操作、注意事项、类别都有五、六项内容,如果在讲授时,每个腧穴的内容都机械地一一列出,学生必然会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记忆,如何才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提高腧穴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腧穴教学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韩红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7(2):190-190
传统的腧穴记忆方法 ,是以背诵古代针灸歌赋为主的学习方法 ,其内容深邃 ,语言古远 ,是传统针灸教学中 ,师徒相带、口传心授教学模式的古老产物。在目前教育改革的急迫形势下 ,现代针灸教学虽有教材的不断改编更新 ,也有相关多媒体课件问世 ,但与教材相匹配的腧穴记忆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却没有随着教育的改革、科学语言的进步 ,而创造新的学习方法 ,仍然沿用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 ,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使现代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 ,在腧穴记忆方面 ,感到了极大困难。当代大学教育改革的重点之… 相似文献
9.
10.
腧穴定位法,是指在针灸临床上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腧穴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针灸治疗的效果。因此,腧穴的定位方法历来是针灸教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一些针灸专著甚至针灸教材,在此部分内容上有不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给患者治病的过程中体验到,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应用五腧穴和董氏奇穴比应用标准教材上的疗法治愈率高.本文将介绍对腰痛和重症肌无力两例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2.
13.
14.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在腧穴部分的教学过程中,常以腧穴的定位、取穴方法、主治、操作等内容作为重点。但就某个腧穴而言,教师和学生所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何该穴称该名,此名又有何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当掌握腧穴名称的含义,对加深理解腧穴的定位、功能、主治、刺灸注意以及腧穴与中医理论的联系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16.
韩景献教授,是天津名老中医,在中西结合以及针灸学方面造诣深厚,尤其在经典理论和实践应用中有独到心得体会。临床之余,融汇古意,发挥新知,使弟子们受益匪浅。对于脏腑背腧穴,韩教授在临床中经常用到,并且对其厘定有所创见,不落窠臼,本文对其论述大意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7.
腧穴,即穴位,它是针灸、推拿及中医多种外治疗法施术的部位。《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重点课程,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学生临床应诊能力的强弱。近年来,随着针灸、推拿疗法在国内外的影响日益提高,对其人才的需求和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如何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高级针灸推拿专业人才,是我们专业课教师教学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传统的《腧穴学》教学方法重视教而忽视学,整个教学过程均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点穴课(实验课)也是教师点、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长期存在教学质量偏低的现象,具体… 相似文献
18.
督脉经腧穴的数量和分布,历代记录不一样,督脉经腧穴的分布,《内经》到《甲乙经》时期督脉经腧穴包括了面部头颈部正中线、脊背正中线及两侧,宋代《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以后至今仅有面部、头颈部、脊背部正中线上:腧穴数量上也多少不一,主要与对脊柱相关腧穴认识不同有关。其中唐代《太素》首次记载了督脉经腧穴不同认识的讨论,杨上善和王冰的记录提示,对督脉经腧穴认识上的主要差异出现在唐宋之间。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