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比较分析62例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经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加用BiPAP呼吸机治疗(实验组)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仅动脉氧分压(PaO2)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在pH、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改善(P<0.01)。结论BiPAP呼吸机能明显改善Ⅱ型呼吸衰竭病人的低氧血症及高碳酸血症,是治疗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双水平呼吸机(Bi 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BiPAP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有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治疗组患者,病情稳定后出院20例(62.50%),应用有创通气8例(25.00%),死亡4例(12.50%);对照组病情稳定出院15例(46.80%),应用有创通气10例(31.25%),死亡7例(21.88%);2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而且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值得医院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下如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 ,常出现急性呼吸衰竭或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我科通过应用BiPAP呼吸机对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及治疗 2h的血气分析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取 2 0 0 1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在本科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 14例 ,均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患者血气分析标准PaO2 <8.0kPa、PaCO2 >6.67kPa。1.2 方法 在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前取 2ml肝素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然…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BiPAP呼吸机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BiPAP呼吸机辅助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好转115例(97.46%),患者PaO2,SaO2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改善。3例因病情急剧恶化改为有创通气。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能迅速改善动脉血气和临床症状,提高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34例COPD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用双水平正压呼吸机(BiPAP)进行无创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及动脉血气变化。结果:2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SaO2)逐渐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下降(P〈0.05);2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结论:BiPAP对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肯定,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6,(2):221-222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的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d后血气分析参数及心率、呼吸频率等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5d后在心率、呼吸频率等指标上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在SaO_2、PaO_2血气分析指标上则显著上升(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耐受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叶振悦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9):707-707,744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6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合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观察患者通气治疗前,通气治疗2、24h及通气治疗结束时的动脉血气参数变化,并记录临床好转率。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明显好转31例,好转率86.11%。与治疗前相比,通气治疗2、24h及治疗结束时,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明显降低(P<0.01)。结论早期行无创正压通气可以有效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相似文献   

8.
加热湿化器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加热湿化器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 分别观察热湿化器(A组)与过水湿化器(B组)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比较治疗后pH、PaCO2、PaO2血气分析结果及对上气道干燥感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PaCO2、PaO2的改善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但A组pH、PaCO2、PaO2的改善程度较B组更为明显,P<0.05;其对患者的上呼吸道干燥感影响评价也优于B组,x2=10.800,P<0.01。结论 加热湿化器在BiPAP呼吸机治疗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过水湿化器。  相似文献   

9.
无创通气在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治疗中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面鼻罩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它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有创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安全性,减少有创通气的时间和并发症,而且减少患者住院的费用和时间,但无创通气的效果与护理水平和通气技术有直接的关系,现将我科2005~2008年1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应用NIPPV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和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positiveair way pressure,BiPAP)联合雾化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II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09年6月-2010年5月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使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BiPAP)模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至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副作用.方法: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COPD所至严重呼吸衰竭患者54例(昏迷组27例,非昏迷组27例),观察平均住院日、气管插管率、病死率以及通气前后心率及血气指标变化.未使用呼吸机的常规治疗组26例做为对照.结果:NPPV组住院时间缩短,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NPPV治疗组无论是昏迷患者还是非昏迷患者通气后心率下降、血气指标改善,与通气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用BiPAP模式行NPPV是治疗COPD所至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合并意识障碍的患者也有效,及早应用能迅速缓解病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30例慢阻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的效果,其中15例用单向阀,另15例不同用单向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同期同样标准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治疗前后均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单向阀组经通气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气,提高PaO2而降低PaCO2作用,而未使用单向阀组仅提高PaO2而PaCO2无明显改善。鉴于它的无创性特点,有益于临床推广使用。文中对对BiPAP呼  相似文献   

13.
观察30例慢阻肺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双水平压力支持通气治疗的效果,其中15例用单向阀,另15例不用单向阀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并以同期同样标准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治疗前后均做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单向阀组经通气治疗后有明显改善通气,提高PaO2而降低PaCO2作用,而未使用单向阀组仅提高PaO2而PaCO2无明显改善。鉴于它的无创性特点,有益于临床推广使用。文中对BiPAP呼吸机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144例均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NPPV组给予常规治疗加用无创通气(Vision无创呼吸机);记录患者年龄、COPD病史,治疗前及治疗后2h、24h的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体温、血白细胞计数、血钠、动脉血气(pH、PaCO2、PaO2)、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14项生理指标,分析可能影响NPPV的血气分析、生理指标等因素。结果:NPPV组治疗后2h,与治疗前比较,PaO2、pH值即有显著上升,PaCO2下降,24h后各指标继续改善;而常规组2h后血气分析结果改善不明显,24h后各指标显著改善,但改善幅度均低于NPPV组(P<0.01);NPPV组治疗失败率及需气管插管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PaCO2升高以及昏迷者尤其2h后无明显改善者,NPPV治疗失败的风险增加。结论:NPPV是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一种有效手段。高龄、重度呼吸性酸中毒、重度CO2潴留者NPPV治疗2h无效者及时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COPD急性加重并发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O2,PCO2,SaO2)和肺功能(FVC,FEV1)指标变化。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PO2,SaO2,FEV1均明显升高,PCO2明显降低,pH明显好转,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并发型呼吸衰竭可提高PO2、SaO2,降低PCO2,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低钠血症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发生低钠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 对32例COPD合并低钠血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OPD急性发作期合并低钠血症时,常与呼衰、心衰、电解质紊乱、肝肾功能不全等同时存在,使病情复杂、加重,治疗棘手。结论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定期检测电解质,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注意肺疾病合并低钠血症的发生并给予及时处理,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呼吸机的有创通气方式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非肺源性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本身无胸廓及肺部疾患)在采用S/T-D30型BiPAP呼吸机的有创通气方式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后1、12 、24 h后,其动脉血气各项主要指标:pH、PaO2、PCO2较治疗前都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满足生理需求;治疗后12、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HR也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采用BiPAP呼吸机有创通气方式通气可以改善肺的氧合功能,有助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因此这种通气方式完全可以满足一些急性呼衰患者的呼吸支持需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及布地奈德治疗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应用BiPAP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及布地奈德。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BiPAP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与布地奈德治疗高龄患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病人随机分45例为接受常规疗法的对照组和45例为在接受常规疗法后进行无创呼吸机疗法的观察组,对两组心率变化、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情况各方面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心率变化、呼吸频率、血气分析情况各方面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而且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时,辅助以无创呼吸机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而且治疗时间变短,应用简便,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方法对10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住院患者的预后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本组患者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60岁以下患者病死率明显减少(X^2=5.687,P〈0.05)。患者发病后延迟治疗时间越久,病死率越高,24h内治疗者病死率显著降低(X^2=6.728,P〈0.01)。呼吸衰竭发作次数越多,合并症越多,营养不良越严重,病死率越高。病死组的多项动脉血气指标均较存活组差,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病死率低于不使用机械通气者(X^2=7.102,P〈0.01)。无创机械通气患者病死率低于有创机械通气者(X^2=5.16,P〈0.05)。结论年龄、延迟治疗、发作次数、合并症、营养及使用呼吸机等均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预后有关。我们必须注意营养支持和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