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影响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CRP、UA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含量与脑卒中后抑郁的关系,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共98例,男53例,女45例,年龄42~79岁,平均56.7岁,其中脑梗死49例,脑出血4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病程3~40h。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芬兰)以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含量;并采用十七项版本的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分别于入院后2,3,4周进行评定。并按照患者评分情况分入无抑郁症组(3次评分均≤17分)、轻度抑郁症组(任何一次24>评分>17分)、重度抑郁症组(任何一次评分≥24分者)。并选取同期正常健康人50例作为对照。结果: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HAMD评分均在17分以下,其血清CRP含量处于较低水平。脑卒中组急性期抑郁障碍发病率为51%(50/98),但无抑郁症组患者其HAMD评分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2.055,P=0.043)。脑卒中各组患者血清CRP水平均明显增高,无抑郁症组(6.51±3.44)mg/L、轻抑郁症组(14.66±4.14)mg/L及重抑郁症组(19.35±4.52)mg/L与正常对照组(6.51±3.44)mg/L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分别t=3.025,P=0.026;t=11.260,P=0.000;t=16.432,P=0.000)。随抑郁症严重程度的增加,HAMD评分逐渐增高,血清CRP含量增高程度更明显,轻抑郁症组及重抑郁症组与无抑郁症组  相似文献   

3.
赵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0):2351-2352
近年来,炎症在动脉硬化性缺血性卒中形成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机体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是炎症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研究证实血清CRP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有关,直接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为此,笔者检测了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RP的水平,以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2—03/2006—02在金山医院神经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脑卒中组,符合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同时选择80例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疾病无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性别、种族、居住地与脑卒中组患者相匹配,两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1gA,IgG),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评估标准:肺炎衣原体-IgA阳性为滴度≥1:16;肺炎衣原体-IgG阳性为滴度≥1:64;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3mg/L以上被认为异常;总胆固醇超过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超过1.7mmol/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 结果:纳入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肺炎衣原体-IgA,IgG的阳性检出率比较:脑卒中组肺炎衣原体-Ig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8.8%,P〈0.01)。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5.0%,43.8%,P〉0.05)。②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比较:脑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177;0.25,2.32&;#177;0、18)mg/L;(5.64&;#177;0.72,4.32&;#177;0.68)mmol/L,P〈0.01,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177;o.73,1.61&;#177;0.68)mmol/L.P〉0.05]。 结论:高滴度的肺炎衣原体-IgA加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脑卒中危险的预兆物,而胆固醇是较三酰甘油更为密切地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与脑卒中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2-03/2006-02在金山医院神经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脑卒中组,符合1995年脑血管疾病分类及诊断标准;同时选择80例未患脑卒中的健康人或医院内其他与脑血管疾病无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性别、种族、居住地与脑卒中组患者相匹配,两组观察对象均自愿参加观察。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观察对象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IgA,IgG),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并比较两组的差异。评估标准:肺炎衣原体-IgA阳性为滴度≥1∶16;肺炎衣原体-IgG阳性为滴度≥1∶64;超敏C-反应蛋白浓度在3mg/L以上被认为异常;总胆固醇超过5.7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三酰甘油超过1.7mmol/L为高三酰甘油血症。结果:纳入脑卒中组及对照组各8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肺炎衣原体-IgA,IgG的阳性检出率比较:脑卒中组肺炎衣原体-IgA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8%,38.8%,P<0.01)。脑卒中组与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55.0%,43.8%,P>0.05)。②两组观察对象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比较:脑卒中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75±0.25,2.32±0.18)mg/L;(5.64±0.72,4.32±0.68)mmol/L,P<0.01,0.05];两组血清三酰甘油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82±0.73,1.61±0.68)mmol/L,P>0.05]。结论:高滴度的肺炎衣原体-IgA加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可能是脑卒中危险的预兆物,而胆固醇是较三酰甘油更为密切地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方法:测定2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90例健康人血清hs-CRP的含量。结果:血清CRP水平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01)。无论是脑梗死组,还是脑出血组,各组间、各部位比较没有差异(P〉0.05)。组内比较轻、中、重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血管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有密切关系,而与病变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疾病与血清C-反应蛋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武湘云  李立新  李贵霞 《临床荟萃》2004,19(13):751-751
C-反应蛋白(CRP)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它受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危险因素,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立的危险评估意义。本研究对8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出血、脑梗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谱(AST、LDH、CK、CK-MB)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1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5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hs-CRP和心肌酶谱水平的检测。结果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血清中hs-CRP、心肌酶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和脑梗死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意识障碍组和无意识障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hs-CRP和心肌酶水平明显升高,其检测水平与疾病的性质无关,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对这些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测定1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RP含量,分析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梗死体积、不同病情时血清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清hs-CRP含量越高,脑梗死灶越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血清hs-CRP水平与病灶体积、病情轻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与血清hs-CRP水平关系密切,hs-CRP不仅是脑梗死的危险因子,也可作为一个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脑卒中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血液中C反应蛋白(CRP)含量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55例患者血清CRP含量进行测定.其中脑梗死41例(脑梗死组),脑出血40例(脑出血组),腔隙性梗死33例(脑隙性梗死组)及非脑卒中41例(对照组).结果:(1)脑卒中患者CRP阳性率明显较对照组升高(P<0.01);其中脑出血组较脑梗死组CRP水平高(P<0.05),脑梗死组较腔隙性梗死组水平高(P<0.05),而腔隙性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血清CRP升高提示病情严重且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住院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时血清CRP水平分为CRP正常组(CRP≤10mg/L)及CRP增高组(CRP>10mg/L),再根据患者性别、年龄、危险因子及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值进行配对,共选择有效病例23对,血清CRP含量于发病48h内进行测定,并应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法(modifiedEdin-burgh-Scandinavianscoringscale,MESSS)分别于入院当时、1周、1,3个月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清CRP应用TurboxR特定蛋白分析系统以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增高,且CRP正常组(6.99±1.90)mg/L及CRP增高组(14.79±4.68)mg/L与正常对照组(5.24±1.91)mg/L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为t=2.541,P=0.019和t=7.734,P<0.001)。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RP正常组(17±8)及CRP增高组(18±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z=0.020,P=0.984),治疗1周及1个月后,CRP正常组分值分别为12±7、10±6,CRP增高组为14±7,12±7,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分别z=2.037,P=0.042及z=2.319,P=0.020),3个月后,CRP正常组神经功能缺损分值(8±5)较CRP增高组(11±7)下降程度更明显(z=2.681,  相似文献   

12.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3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56例健康者的血清hs-CRP浓度和血脂、尿酸浓度.结果 AMI患者血清hs-CRP浓度[(18.6±6.9)m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5±1.7)mg/L](P<0.01),而TG和LDL-C浓度在两组间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不如前者差异显著.结论 血清hs-CRP浓度可预测AMI的发生,其预测价值甚至大于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早期血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凝集法测定脑出血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CRP含量,与9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并分析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健康对照组CRP浓度均<10 mg/L,平均(5.38±1.91) mg/L;脑出血组80例CRP增高,平均(40.12...  相似文献   

14.
15.
Hs-CRP和NSE在急性脑梗死预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 反应蛋白(Hs- CRP)和神经元烯醇化酶(NSE)的含量变化,及其在脑梗死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5 例脑梗死患者、32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和40例正常健康对照组的血清Hs-CRP和NSE含量。结果 (1)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 CRP、NSE含量较两对照组显著升高。( 2)脑梗死患者血清Hs CRP、NSE含量变化与梗死灶大小关系密切。结论 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 CRP、NSE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内脂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ACI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2组总有效率、卒中量表评分以及血清内脂素、HS-CRP及NO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22%;治疗后2组卒中量表评分、血清内脂素、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ACI,可有效降低血清内脂素、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共172例,并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4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42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四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hsCRP水平,并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及生化检查结果。结果(1)ACS各组与SAP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CS各组血清CysC水平与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AMI组低于SAP组和对照组;(3)ACS各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同时ACS中AMI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ysC和hsCRP水平与老年ACS有着一定的关系,可能是老年ACS的危险因素。临床上联合检测血清CysC和hsCRP水平对老年ACS的诊断和病情预测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雪梅  程立山  李艳  张晶  付锦 《临床荟萃》2009,24(8):672-674
目的观察高敏C反应蛋白(h5CRP)、可溶性细胞表面分化抗原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急性脑缺血中的变化,探讨其在脑缺血早期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83例急性脑血栓形成(ACT)、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sCRP、sCD40L及MMP-9水平。结果ACT组和TIA组患者血清hsCRP、sCD40L和MMP-9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加,hsCRP(458.2±13.4)μg/L、(433.5±21.1)μg/L vs(224.1±29.9)μg/L(P〈0.01),sCD40L(7.8±1.3)kU/L、(7.0±1.2)kU/L vs (4.2±1.1)kU/L(P〈0.01),MMP-9(81.2±10.3)μg/L、(72.4±7.9)μg/L vs (33.9±6.7)μg/L(P〈0.01);ACT组血清hsCRP、sCD40L和MMP-9均较TIA组患者显著增加(P〈0.01)。结论sCD40L、MMP-9及hsCRP水平增高与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斑块破裂的发生有关,表明其可预测近期发生急性脑血栓形成的可能,抑制炎症反应可减轻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与脑水肿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我院诊治的ACI患者102例,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为轻度组34例、中度组42例和重度组26例.检测患侧大脑半球脑电阻抗(CEI)扰动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