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胸段食管癌逆向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照射对危及器官(OAR)受照剂量的影响。方法 40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行累及野靶区勾画和扩大野靶区勾画并勾画危及器官,制定IMRT计划,评估2个计划的靶区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及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剂量学参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2种计划的PTV均能满足处方剂量要求,PTV在CI、HI上相近(P=0.317、0.130)。两组间平均肺剂量、两肺V5、两肺V20、两肺V30、脊髓Dmean、心脏Dmean、心脏Dmax、心脏V30、心脏V40、心脏V6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 胸段食管癌患者行累及野照射与扩大野比较,可降低正常器官的受照剂量,从而降低放射性损伤风险。  相似文献   

2.
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适形放疗和调强放疗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CRT)和调强放疗(IMRT)两种不同治疗方式,三种射野设计计划中靶区剂量及正常组织受量。方法选取10例在我院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的定位,正确定义GTV、CTV、PTV,设计三种照射方式:三野适形,为前后对照射野加一个侧野,加楔形板;5野调强,角度选择为均匀5野的变化型态;7野调强,角度选择为均匀分摊。处方剂量为50Gy,主要比较以下观察指标:PTV≥95%剂量,适合度(cI);肺总的V5、V10、V20、Dmean,脊髓的Dmax,心脏的V40。结果靶区剂量分布,三种方法差异不明显。正常组织心脏受量无差异性;脊髓受量三野适形计划比两种调强计划稍高;肺各项观察指标无差异性,综合比较三野适形计划优于两种调强计划。结论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调强放疗无优势,适形放疗稍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胸中上段食道癌三维适形放疗对脊髓、心、肺的影响。方法:对72例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采用MLC三维适形设野照射,设4个野适形照射野分割治疗,Dt50 Gy后缩野追量至64 Gy,治疗全程保持GTV体积不变,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剂量体积直方图进行受量分析,同时与常规3野计划进行比较。结果:7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41例发生放射性食道炎(56.9%),经对症处理均好转或痊愈;23例血象下降(31.9%);4例发生放射性肺炎(5.6%);2例心包积液(2.8%);1例左心室肥厚(1.4%)。结论:三维适形放疗靶区适形度好,剂量更均匀,周围重要器官受量低,适形照射更能保护周围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固定5野调强和旋转容积调强在中上段食管癌放疗中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10—12月在我科治疗的中上段食管癌病患20例,用Monaco5.11计划系统分别设计固定5野调强IMRT、单弧VMAT1和双弧VMAT2,在靶区剂量覆盖率都为95%的情况下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3组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差异。结果 VMAT1计划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指数(HI)和IMRT计划适形性指数(CI)较其他两种要好(P < 0.05),IMRT计划的靶区最大量和平均受量最小。危及器官方面:IMRT计划对降低脊髓最大受量Dmax和心脏平均受量Dmean要优于其他两种;VMAT1计划对双肺的保护最好,VMAT2计划在心脏V30V40的保护中有优势。机器跳数方面:IMRT计划机器总跳数最少,VMAT1计划次之,VMAT2计划机器总跳数最多。结论 对于胸中上段食管癌,5野调强计划具有脊髓最大受量和心脏平均受量低,靶区适形性好,单次机器跳数低等优点,可以满足临床剂量学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简易调强计划设计方法在上段食管癌中的应用。方法选取6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制定传统9野调强计划和简易调强计划,统一处方剂量60Gy/30F,比较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体积参数,加速器的总机器跳数(MU)。结果传统9野调强计划与简易调强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基本一致。对于高剂量区1%体积的脊髓受量和双肺20Gy和30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V20,V30),两种计划的结果无明显差异(P〉O.05),但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减少脊髓、肺两种重要器官的低剂量受照体积,同时减少投射跳数(P〈0.05)。结论简易调强设计方法可以在胸上段食管癌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适形调强放疗(IMRT)、三维适形放疗(3D-CRT)在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5月医院入住的14例被诊断为胸中段食管癌的患者,对他们分别采取适形调强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法,比较两者的不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等值。结果 IMRT在CI、HI以及肺部组织结构的保护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在脊髓的剂量上差异不大。结论 IMRT相对于3D-CRT胸中段上能够较好地保护正常组织,在靶区的剂量分布方面不具备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楔形板在胸上段食管癌放疗应用中对TPS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对胸上段食管鳞癌患者行螺旋CT扫描,获取病灶及其周围组织的三维数据,在TPS中设计加用头足向45°楔行板和不加楔形板的两个计划,计算并比较二者剂量体积直方图。结果:尽管两个计划形成的靶区剂量平均值非常接近,但剂量分布的均匀性有显著差别,不加楔形板时靶区剂量标准差为6.31;在前野加45°楔行板后靶区剂量标准差为4.45,显示采用楔形板后靶区剂量的离散性显著减小,即靶区剂量的分布更加均匀。结论:在常规照射方式的射野中加入楔形板来改善胸上段食管癌照射剂量分布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我科在1990年7月至1992年10月共手术治疗763例食管癌患者,其中高龄组(65岁以上)患者77例,低龄组(40岁以下)患者76例。本文对两组病人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65岁以上患者77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27例,男∶女=125∶1。40岁以下患者76例,其中男性54例,女性22例,男∶女=234∶1。术后分期按UICC1987年PTNM分期。见表1。表1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例)分组病理分型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组织分型鳞癌腺癌其他病变部位胸上段胸中段…  相似文献   

9.
陈昌军 《现代保健》2010,(32):75-76
目的跟踪随访食管癌术后对适形放射治疗近期疗效的观察。方法2003年1月~2009年1月收治50例食管癌术后纵膈瘤床区复发或纵膈加吻合口复发病例采用CT模拟定位技术和立体适形放疗技术,Prv为CTV外放1.0cm,采用5~7个共面野照射,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和等剂量线优化治疗计划,15MV—X线,单次剂量3Gy,每周5次,总剂量为60~66Gy,PTV被85%等剂量线所包绕,P1V均匀性为95%~107%。结果近期疗效总有效率为100%(CR8例,PR42例)。1年的生存率及1年局控率分别为72%、88%。如按RTOG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性食管炎I~Ⅱ12例(占24%),Ⅲ级2例(占4%);急性放射性肺炎I~Ⅱ级16例(占32%),Ⅲ级2例(占4%);骨髓抑制I~Ⅱ级8例(占16);急性心脏损伤I~Ⅱ级4例(占8%)。结论食管癌术后运用立体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控制食管癌术后的复发率,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延长了寿命,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本所自 2 0 0 1年 6月至 2 0 0 2年 2月共收治 3例食管癌穿孔病人 ,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男 ,5 6岁 ,农民 ,因“食管胸中段癌”于 2月前行全程放疗 ,近期出现时有发热、咳嗽 ,仍感进食不畅而就诊。查体 :T 37 5℃ ,P 80次 /min ,R 2 0次 /min ,BP13 5 / 9 5kPa ,一般情况可 ,体质消瘦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心肺无发现异常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正常 ;X线发现食管胸中段癌放疗后 ,局部有较深的龛影 ,纵隔及双肺未发现转移灶 ;腹部B超 :肝胆脾胰未见异常。以“食管癌放疗未控 ,食管癌穿孔”收住外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容积弧形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和固定野静态调强放射治疗(sIMRT)应用于Ⅰ期胸上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2021年6—9月于绵阳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放射治疗的8例Ⅰ期胸上段食管癌(均为鳞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onaco 5.11治疗计划系统分别制定VMAT和sIMRT计划,比较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双肺、脊髓、心脏、甲状腺)的剂量学参数和机器跳数。结果 关于计划肿瘤区(P-GTV),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均优于sIMRT计划,近似最小剂量(D98%)高于sIMRT计划,近似最大剂量(D2%)低于sIMRT计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计划靶区(PTV),VMAT计划的CI和HI均优于sIMRT计划,D2%、平均剂量(Dmean)均低于sIMRT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T计划的双肺V5(Vx表示x Gy照射剂量所覆盖的体积占总体积的比值)、V...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能够做出既定目标的放疗计划时,靶区体积与肺体积比值和处方剂量的关系,从而帮助临床医生根据靶区情况,选择适合的处方剂量.方法 随机选取临床上己进行放射治疗的食管癌患者80例;其中病变范围包括全部食管癌类型,靶区根据ICRU(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Radiologi...  相似文献   

13.
PET/CT减轻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放射性肺炎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ET/CT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勾画中的作用及其对NSCLC的3D—CRT所致放射性肺炎(RP)预测的影响。方法2002年10月~2004年6月,对拟行根治性放疗或手术治疗的34例NSCLC行PET/CT检查。分别以CT图像、PET/CT融合图像勾画肉眼靶区(GTV),原发灶GTV外放15mm作为计划靶区1(PTV1),转移淋巴结GTV外放7mm作为PTV2,分别制定3D—CRT计划。选择VPTV(PTV体积,VPTV=VPTV1+VPTV2)、受照量≥20Gy的肺体积占全肺体积的比例(V20)、平均全肺受照射剂量(MLD)、肿瘤控制概率(TCP)、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脊髓受照射剂量(Ds)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评价PET/CT对靶区勾画及RP预测的影响。结果PET/CT使13例(38.2%)患者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其中分期升高者8例,下降者5例。10例(29.4%)的治疗计划因而发生改变。16例手术患者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PET/CT分期一致者14例,假阴性、假阳性各1例,PET/CT分期的敏感性为93.3%,准确性为87.5%。PET/CT融合图像勾画靶区制定的放疗计划与CT图像勾画靶区制定的放疗计划之间VPTV(P=0.019)、V20(P=0.000)和MLD(P=0.000)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前者小于后者,而Ds、TCP、NTCP(左肺、右肺、皮肤、脊髓)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ET/CT对NSCLC的临床分期、靶区勾画及其治疗计划有重要影响;与CT比较,在伴有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时,PET/CT勾画靶区可明显减小PTV,V20和MLD,从而可有效降低RP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更好地保护正常肺组织。  相似文献   

14.
胸部CT检查在石棉肺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棉肺的诊断 ,除根据肺实质病变的X线表现外 ,胸膜的特征性改变———胸膜斑 ,可视为石棉对呼吸系统损伤的佐证 ,是石棉肺诊断及分级的重要指标[1] 。本文以常规X线胸片与胸部CT检查相配合对照研究 ,以探讨CT对石棉肺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64例石棉肺住院患者 ,男 40例 ,女 2 4例 ;年龄为 5 2~ 86岁 ;Ⅰ期 60例 ,Ⅱ其 4例。拍摄后前位胸片和进行胸部CT检查 ,观察对比肺实质和胸膜改变。胸部X线平片检查采用高电压技术。条件为 12 5kV ,12 5 0mA ,焦点—片距离 1 8m ,曝光时间在毫秒水平 ,胶片为自动化恒温冲洗。胸部扫…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段食道癌全程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选择50例颈段食管癌患者利用TOPSLANE DMLC IMRT系统,采用热可塑面膜固定头颈肩部或真空负压垫固定体部。行颅底骨至肺底层厚为3mm CT扫描;图像重建,勾画出病灶及重要功能器官的轮廓。肿瘤靶区(GTV)为临床检查、CT、MRI及PET CT等影像检查发现的肿瘤病灶,包括原发肿瘤、咽旁和颈部的转移淋巴结,考虑摆位误差外放3mm;临床靶区(CTV)包括颈部淋巴引流区、双锁骨上区及上纵隔,计划靶区(PTV)按照CTV外放5mm(后界3mm)。计划设计:5次/周,共28~32次,GTVDT=2.0~2.5Gy/次,总DT=60Gy~73Gy。主要保护的器官和组织包括脊髓、双肺、咽喉等,脊髓限制剂量40 Gy以下,咽喉30 Gy,双肺V20 20%。随机抽取符合入组条件的50例颈段食管癌适形放疗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50例颈段食道癌病人IMRT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和控制率为94%,82%,54%和98%,82%、74%,食道癌病人3DCRT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和控制率为76%,66%,42%和76%,64%,5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CRT能够使高剂量区均匀准确分布于病灶及亚临床灶区,同时有效保护脊髓、咽喉、双肺等重要器官和组织,提高肿瘤治疗剂量,从而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旋转容积调强放疗(全弧VMAT和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剂量学差异,分析应用分段弧VMAT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11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设计全弧VMAT、分段弧VMAT两种治疗计划,统计并比较靶区(PTV)、危及器官(肺、脊髓、心脏)、以及机器总跳数(MU)等参数的剂量学差异。应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 全弧VMAT计划PTV D95t = - 7.699, P = 0.000)、D98(t = - 6.384, P = 0.000)、均匀性指数(HI)(t = 10.423, P = 0.000)均优于分段弧VMAT,分段弧VMAT肺的平均剂量、V5t = - 4.048, P = 0.002)要优于全弧VMAT。靶区的适形度指数(CI)、MU、双肺的V10V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放疗时应用全弧VMAT、分段弧VMAT均可以满足靶区临床要求,但分段弧VMAT可以明显减少肺低剂量区域照射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经典的切线野(2D)放疗、三维适形(3D-CRT)放疗、以及两适形野+两调强野的混合调强技术(3D_4F_H_IMRT)放疗三种方式,使靶区剂量分布更均匀以及对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减少差异。方法 我院2011.1~2011.3收治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15人,应用以上3种照射技术设计治疗方案。2Gy/25次总剂量50Gy。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靶区剂量和正常组织器官受量。结果 常规经典的切线野(2D)、三维适形(3F-CRT)放疗剂量分布明显在靶区形成剂量热点。两适形野+两调强野的混合调强技术(3D_4F_H_IMRT),剂量分布更均匀,乳腺周围正常组织及患侧肺和心脏受照剂量更低,皮肤反应更轻。临床效果最佳。结论 两适形野+两调强野的混合调强技术(3D_4F_H_IMRT),在剂量分布上更有利于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评价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 10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加CT对下颈部进行探查,有选择地分为三野淋巴结清扫(三野组)31例,二野淋巴结清扫(二野组)77例.结果 三野组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1.9%(13131),高于二野组的18.2%(14/77)(P<0.05);胸上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率47.6%(10/21),高于胸中段的21.3%(13/61)及胸中、下段的19.5%(17/87)(P<0.05);胸上段食管癌行i野淋巴结清扫占57.1%(12/21),高于胸中段的23.0%(14/61)及胸中、下段的21.8%(19/87)(P<0.05);三野组3年生存率46.2%(6/13),二野组42.9%(15/35)(P>0.05).结论 胸段食管癌下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区域性转移为主;术前应用彩色超声加CT判断下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的方法是可行的;胸上段食管癌主张行二野淋巴结清扫,胸中、下段食管癌则视彩色超声加CT对下颈部的探查结果,有选择地行三野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黎明 《现代保健》2011,(19):159-160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70岁以上老年患者食管癌的治疗特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总结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7年1月~2008年6月共收治70—79岁老年食管癌患者62例,男60例,女2例,肿瘤长度4~9cm,其中上段及中上段癌8例,中段癌34例,下段癌20例。肿瘤根治切除58例,切除率93.8%。切除患者均采用胃代食管术,大网膜包绕吻合口。结果围手术期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死亡率1.6%,61例好转出院。患者随诊1—5年,4例未能切除者术后2~4个月死于多器官脏器衰竭。57例根治术后随访,1年生存52例,3年生存22例,5年生存4例。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禁忌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理的术式,精细操作是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