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定性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科研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两者各有所长。在临床研究领域中有关人的感受、态度、信念、动机、行为等主观问题,定性研究比定量研究更能发挥所长。定性研究能够为中医个体化诊疗模式的研究提供有利的证据。对国内外定性研究现状和定性研究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实践应用进行论述,并着重阐述定性研究在中医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辨证与辨病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在构建之初,就存在两种诊治疾病的方法──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千百年来中医临床的总趋势是:在辨病和辩证结合的基础上,逐渐从辨病论治走向辨证论治,从群体医学走向个体医学。由于现今中医学对“证”实质研究的困惑和裹足不前,使得人们重新对中医辨病加以审视。就实质而言,辨病强调致病因素的作用和疾病本身特异性的变化规律,治疗重在消除各种病源因素;辨证旨在揭示人体自身运动的规律及机体的功能状态对环境反应的差异性,治疗重调整机体的反应状态和自身的某些属性。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是当今临床中的必然,其前提是:一要加强对中医学病种和证型规范化的研究;二是确立中医具有优势的临床领域;三是找到具有中医特点的诊治模式和科研方法。  相似文献   

3.
定性研究是相对于定量研究的探索性科研方法,是收集原始资料和产生新想法的工具,访谈法、观察法和文献分析法是常用方法,且近年来已引入医学科研领域.全科科研面向基层、面对人群的特点,为开展定性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开展定性研究能更好地体现全科医学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特色,有助于获得具有全科特色的研究成果,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4.
定性研究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定性研究是一种相对于定量研究方法的科研方法,主要用于了解目标人群对于某事物的态度、信念、动机、行为等.近年来,在国际医药卫生领域,定性研究方法的应用日益增多.单纯的定量研究设计对于全面体现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和特点存在局限性,而定性研究在某些方面可以弥补定量研究的不足.当前国内外的肿瘤患者中,寻求中医药治疗的比例愈来愈大,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中引入定性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肿瘤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态度、信念和经验,弥补定量研究只能体现数字化信息的不足,丰富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的内容和方法,补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证据体系.因此定性研究在中医药防治肿瘤研究中的应用值得尝试.  相似文献   

5.
医教信息     
全新的交叉学科——光子中医学所谓光子中医学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光子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中医学诊断、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的方法和效应进行定性、定量或半定量研究,以揭示光子运动规律的中医属性的学科。光子是信息的载体,它可在体内甚至细胞内传递信息,可将体内脏腑的情况通过经络、神经等系统传递到体表。因此,光子学技术促进中医诊断学的现代化与科学化,是光子中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各代医家的学术理论并非尽善尽美,中医辨治法与现代医学不能完全融合,其他医学的一些精华可导入中医体系为己所用。借鉴现代医学对病因病理学的研究,引导中医学在对疾病定性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辨治,可以简化中医初学者的难度,针对性治疗亦能获得更好疗效,可脱离中医学在病因方面薄弱的环节。功能性疾病仍可保留中医学传统辨治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使中医学的表述符合现代的习惯,可将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概括为"状态医学"."状态"是中医对"证"的描述,"病因病理"是西医对"病"的描述.从状态与病因病理的关系、状态的诊断、状态的治疗3个方面阐述了状态医学理论与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各自特点.认为中医现代化和中西医结合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互相独立的医学体系.中医现代化的要点是中医学的状态诊疗理论的确立和现代病因病理学说的全面引入;中西医结合的第一步是如何面对实际,接受状态的客观存在和相关理论,其难点是怎样用西药体现状态治疗.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当前治疗策略能够大大改善患者临床结局,但是总体治疗效果仍远未达到最佳状态.中医药发挥整体调控,多靶点作用的优势,在UC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证候”是中医领域研究的核心问题,但中医证候缺乏客观、量化指标制约中医学的发展和中医现代化的进程.系统生物学是一种整合性研究方法,通过研究生物系统中不同部分(基...  相似文献   

9.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 ,它在传统中医学向现代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代中医学包括生物中医学、实验中医学和基础中医学。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作用首先在于它避开了人体实验 ,而进行动物实验 ,毕竟动物实验更易实现实验目标 ;其次它对促进现代中医实验研究的完善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现代中医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动物实验的核心。它要在受试动物身上体现中医的理论和证候的特点。目前中医动物模型应用范围已覆盖几乎所有中医辨证领域。如在…  相似文献   

11.
定性访谈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定性访谈法既可独立收集资料,又可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起到补充和解释的作用。本文从定性访谈法的来源和定义、类别、基本规范、抽样、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质量评价以及在中医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等方面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学属于复杂性适应系统,在这个视角下,我们可以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中医,使之更现代化、科学化。复杂性科学加深了对中医研究对象——人的复杂性的认识,指导我们通过中医整体性思维与西方医学还原性思维相互渗透,解决中医的继承与发展问题。应用复杂性科学方法研究中医应遵循以下原则:必须进行层次分析,复杂问题要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重视专家经验,尝试构建复杂性系统模型。具体的研究方法应根据中医的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特点而有所取舍,研究模型如复杂适应系统(CAS)模型及"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法"等。  相似文献   

13.
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且可定量的判断预测法,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领域,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文章阐述了德尔菲法在中医方药研究的应用现状,作者认为德尔菲法在中药药性、药味以及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扩展德尔菲法在中药学和方剂学学科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且可定量的判断预测法,不仅可以用于预测领域,而且可以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文章阐述了德尔菲法在中医方药研究的应用现状,作者认为德尔菲法在中药药性、药味以及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扩展德尔菲法在中药学和方剂学学科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中药品质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品质是保证中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础。本文综述了中药品质内涵、研究模式和内容、评价标准。笔者认为只有把握中医药内在规律,遵循国际标准制定的规则和规范,才能制定出既有中医药特色又符合国际规范的中药品质评价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加快中药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冻结肩的中医临床研究中存在报告指标、测量工具、疗效判定标准不一致等诸多问题,造成研究结果不能被系统评价纳入或进行Meta分析,无法提供高级别的证据.而国外建立的冻结肩核心结局指标集不能反映中医临床研究特点,且我国目前也尚未构建适合中医临床研究的冻结肩核心指标集.因此,本研究基于前期中医药核心结局指标集构建方法与实例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医学研究领域里定性访谈法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何规范化使用定性研究,目前国际上尚无定论,定性研究者各持己见。现今所见定性研究形式多样,缘于定性研究本质特点之一的“灵活性”。不同于定量研究易于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质量控制和制定出系列评价标准,定性研究在这些方面有待完善。目前定性研究的应用多以定性访谈法为主,国内外医学研究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已日趋兴盛。如何对定性访谈进行规范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是目前应用时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工作绩效考核是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主要机制之一。学术论文产出数量作为一个直接反映医学院校教师工作绩效的指标,在绩效考核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论文影响力作为一个间接指标,同样是绩效考核中重要的指标之一。本文介绍了当前对学术论文进行评价时常用的一些指标,并分析了各个指标的作用和局限性,认为以学术论文评价为基础的医学院校教师工作绩效评价,应将期刊评价与同行评议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建立更加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梳理中医药信息学研究在中医临床数据挖掘与利用、中医智能诊疗装备研究、中药信息研究、基于中医古今文献信息的学科知识服务、基于大数据的中医药评价研究等方向的热点应用,为研究人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