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2):137-138
施今墨为张学良治病 1931年5月,时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兼北平行营主任的张学良将军因多吃了些樱桃,引起腹泻和高烧.不但腹泻如水,而且顽固的高烧折磨得他无法进食和入睡.住进协和医院后,经美国医生赫尔亲自检验,确诊为肠伤寒. 相似文献
2.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181-182
关心岳美中 1968年5月,名医岳美中被扣上"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抄走书物,被迫住在西苑医院紧挨厕所的一间阴湿的平房里,以古稀带病之身,一边作检查,接受批判,一边做喂羊、喂兔、清扫厕所的劳动.1969年9月初的一天夜里,劳累了一天的岳美中已经睡下. 相似文献
3.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3):133-134
于右任等倡设中医管理机构 1946年10月,在国民党召开的国防会议上,于右任、陈立夫等国民党元老14人,联合提出倡议:"为加强中医药之工作,拟请行政院(相当于国务院)设置直辖管理中医药委员会,专门管理及研究中医药事宜,以保民命而宏学术."当时于右任发表演说.认为中医不应由西医主持的卫生署(相当于卫生部)管理.他比喻说:"如果以基督信徒管理全国和尚.试问此对不对?"妙语一出,举座称是. 相似文献
4.
漫谈中医的体质学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体质的标志评价一个人的体质状态不能单看某一方面,而是要就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特征等作综合考虑。换言之,体质的标志是通过体质构成的要素得以体现的。因此,评价体质的特点要有一定的具体指标。 相似文献
5.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124-125
洛克菲勒与中医的缘分 在中国,协和医院(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大概是名声最大的医院了,说起来,它的发展还与中医有着一段不解之缘.牵动这段缘分的竞是大名鼎鼎的美国财阀老洛克菲勒.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先生在《投奔中医记》中记载了老洛克菲勒与中医结缘,以及由此接办协和医院的故事. 相似文献
6.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4):125-126
陈立夫关于中医的一封信 1989年3月28日,台北市中医师公会访问团抵达北京,带来陈立夫先生关于中医问题的一封信,谈他对中医的一些看法.信中写道: 相似文献
7.
中医类书的发展与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云瑾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1):39-40
中医类书是辑录或摘抄多种医学文献的内容,按类编排,以便于寻检、征引的一种工具书。它保存了大量历代医家著述,为后世学者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因此,研究中医类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对于进一步发掘和利用中医文献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分5个时期探讨中医类书的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论中医“象”思维(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7):31-32
"象"思维是中医学的核心思维,"象"思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取象命名、取象辨药、取象求因、取象辨证、观象治未病以及"观物取象——立象尽意——取象比类"在中医理论体系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F0002-F0002,F0003
<正>5学术交流与合作5.1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承办了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脉象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2010,济南)及第二届(2011,西安)、第三届中医脉象国际学术大会(2012,青岛)。主办了山东中医药学会脉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暨中医睡眠与心理健康学术研讨会、山东省中 相似文献
10.
当病人处在可能缓解的其他病情时,“姑息医疗”并不应当成为挽救生命治疗的障碍。“姑息”这个词在不同的背景下有不同的意思。它的含义不确切可能会导致我们混淆姑息医疗小组的角色,以及混淆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措施是否恰当。 相似文献
11.
12.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7):161-162
玉泉散治愈谢觉哉 谢觉哉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家,被人们尊称为"谢老".1959年7月谢老写了"住北戴河杂诗",其中一首是:"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早求泉竟及泉.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泰安市厂企医协办公室(271000)王克仁,陈丽英中西医结合是历史的必然,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将对医学发展起相当重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医学科技的进步,中医事业外部正面临着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和现代医学的激烈竞争,内部... 相似文献
14.
15.
张存悌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9,(4)
不讳己过,坦城引咎叶天士与一匡公为世交。某年,一匡公之父尔昌公患消渴之疾,请叶天士诊治。治疗一月有余,叶天士忽然向一匡公诚恳道歉,称病已不救,原因在于开手数方用之太早,无力再治,力自引咎。以叶天士之医名,能够不讳己过,如实引咎,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6.
蒋力生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3):1-1
中医急症研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视为中医复兴的突破口,曾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因而备受中医界关注。时过境迁,硝烟云散,至今仍未突围的中医,躬身自省,回顾那段壮怀激越的岁月,除了幼稚可笑之外,凭添几分沮丧和无奈。其实,那场闹剧的发生,从一开始就是不理性的“躁动”,是中医情绪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17.
张存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9):167-168
萝卜籽治好慈禧的病有一年,慈禧太后做寿时,因贪食佳肴而病倒,慈禧命令御医每日给予“独参汤”进补,开始疗效还可,后来非但不效,反而头胀、胸闷、食欲不佳,还经常发怒,流鼻血,众多御医束手无策,只好张榜招贤:“凡能医好太后之病者,必有重赏。”转眼3天,有位走方郎中对皇榜细加琢磨,悟出太后发病的机理,便将皇榜揭了下来。郎中从药箱内取出3钱莱菔子, 相似文献
18.
雷跟平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21(4):49-51
中医医案源流考以时间为序,以每一时期医案写作的目的,编排方式、医案的特点及代表作为主要内容较轩阐述了中医医案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目的在于使人们对中医医案这个独特领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医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试论中医史研究重心的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Wu YB 《Zhonghua yi shi za zhi (Beijing, China : 1980)》1992,22(3):162-165
20.
以多元视野重新审视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历程,可知当时中医面临学理危机、价值危机、存亡危机与权利危机,这是中医跨入新的历史阶段所必经的事件.民国时期中医的发展主线是抗争图存与自强发展,取得了阻止废除中医企图、逐步纳入现代国家政制、学术体系完整传承、新式事业初具规模和衷中参西取得经验等5项成就,呈现出坚韧的生机.虽然在发展水平存在局限,但已奠定了20世纪以后中医发展模式的刍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