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地黄滋阴养血,临床多用于肝肾不足之虚证,而姜老则常用于病邪周结难解之时,每获良效,兹举验案三则窥其运用之经验。病案介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案,胡某,男,37岁。1989年6月8日初诊。去春罹患甲肝时发现HBsAg 阳性。经治甲肝虽瘥,而表面抗原持续年馀未能转阴而就诊。刻诊;神疲乏力,夜寐不安、口苦咽干、胁下疼痛。更有腰膝酸  相似文献   

2.
戴克敏 《山西中医》1997,13(5):7-10
姜春华运用大黄的经验上海医科大学(200032)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大黄老中医经验姜春华(1908~1992)教授临床以擅用大黄治疗急难重症而著称于世。他曾说:“大黄性味苦寒,为泻火之药。不仅攻坚破积,而且活血化瘀、泻火凉血、清热解毒。”《本经》称大黄...  相似文献   

3.
半夏性温燥 ,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 ,是临床常用之药。笔者随师应诊 ,目睹姜老师运用半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神经性呕吐、慢性胃炎幽门不完全梗阻、妊娠呕吐、耳源性眩晕、冠心病心绞痛、腹泻、胃肠机能衰弱、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常取得显著疗效 ,归纳其配伍运用半夏的经验为以下 1 2法。1 燥湿化痰法周某某 ,男 ,3 9岁 ,1 976年 2月 2 7日初诊。患慢性支气管炎已 3年 ,咳痰量多而稀 ,色白 ,胸闷气短 ,全身疲乏 ,纳差 ,大便稀溏 ,苔白腻 ,脉滑。辨证为脾肺两虚 ,痰湿内盛。方用苓桂术甘汤合…  相似文献   

4.
中医界有“北任南姜”之说,此说的来龙去脉我不知道,但任应秋、姜春华先生是学验俱宏、著述颇多、泽被后学、誉满杏林的大医,崇敬景仰之心便由衷地从这四字中流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姜春华     
姜春华(1908—),字实秋,江苏南通县人,中医学家。先生自幼从父青云公习医,18岁到沪悬壶,复从陆渊雷先生游,30年代即蜚声医林,曾执教于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上海复兴中医专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姜春华教授用毒剧药的四条经验:一,使用前先从文献入手,全面掌握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配伍剂量、制服方法、中毒反应、解救措施,做到胸有成竹。二,使用时要根据药物的性能,辨证论治有的放矢,做到毒无虚发。三,用量宜由小至大,逐渐达到安全有效剂量。四,使用过程中尽可能祛除非主要药理成份的毒性;防止药物对消化道的刺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反应。同时要识别观察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的变化,如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解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姜春华运用附子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春华运用附子的经验上海医科大学(200032)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附子,临床经验姜春华(1908~1992)教授临床以擅用附子治疗疑难杂症而著称,他曾说:“附子性味辛热,是补火之药。命门火衰,即需用附子补火,补下焦之阳虚,治诸脏腑之真寒。”指出:“...  相似文献   

8.
姜春华(1908~1992),著名中医学家,从医60余年,学验俱丰,临床疗效卓菩。60年代初即提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主张,曾独创性地提出“截断扭转”治疗观点,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事业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主要著作有10余种,其中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有《活血化瘀》、《肾本质研究》等。笔者学习其相关著作,谨就其治疗肝硬化的经验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恩师姜春华,诞生于1908年,今年正逢百年寿辰。姜老一生,耕耘杏苑,挥拓新论,医术精湛,救人无数,堪称一代名医,光照千秋。笔者自1981年起从师姜老,拜读经论,侍诊抄方,在姜师生前整理发表了阐述姜师学  相似文献   

10.
姜春华运用地黄的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景岳全书》中推誉地黄为药中“四维”之一 ,以大黄、附子为药中良将 ,人参、熟地为药中良相。姜老师说 :“历代名医善用地黄者 ,莫如张景岳。景岳创左、右归丸 ,均以地黄作为补肾的主药。若追溯景岳之左、右归丸由来 ,则从钱仲阳之六味丸化裁 ,而钱氏之六味丸 ,又从仲景的肾气丸减附、桂变化而来。”张仲景创炙甘草汤 ,为益气养血 ,滋阴复脉的方剂 ,其中生地黄用至 3 0 g,主要取生地的凉血清热滋阴作用。仲景又创芎归胶艾汤 ,通治妇人漏下 ,则取熟地黄的补血滋阴生精作用。后世四物汤 ,也是从芎归胶艾汤化裁而来。又据《神农本草经》记载 …  相似文献   

11.
麦门冬味甘、微苦,性微寒,为常用养阴药,有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05,21(3):8-10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凡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邪侵袭,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部分筋骨、肌肉、关节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以及屈伸不利等疾患的,统称为痹证”。姜老又说:“痹证若急性发作,见红肿者为热痹,治疗用生地黄为主,生地黄用大剂量,每次用50~100g。据《本经》记载:‘地黄除痹’。又据现代药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戴克敏 《山西中医》2007,23(6):10-11
姜春华教授治疗肝病经验丰富,笔者整理随师应诊时姜老师治疗肝病验方如下。1软肝汤组成:生大黄6~9g,桃仁、丹参、炮山甲各9g,虫3~9g,鳖甲12~15g,黄芪15~30g,白术30~60g,党参15g。每日1剂,水煎服。功能:活血化瘀,软肝散结,益气健脾。主治:症瘕积聚,胁痛,臌胀,早期肝硬化,轻度腹水。方解:此方是由仲景《金匮要略》“下瘀血汤”加味而成。方中大黄主下瘀血,桃仁逐瘀血,虫主通血闭,三药合用活血化瘀之力甚猛。姜老说:“肝硬化主要是肝络瘀血阻滞而形成硬化,由血滞带来气滞,治疗应首先以活血化瘀为主,使肝脏血行畅通,瘀血化除,瘀化则血…  相似文献   

14.
姜春华老师临证治疗疑难杂症时,善于运用温补清泄,寒热同用;祛风逐湿,养阳清热;宣肺肃肺,敛散互协,益气破瘀,虚实兼顾等法.现结合病例介绍如下. 1 温补清泄,寒热同用法 自《内经》有"间者并行","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之说,首先提出了寒热同用之法.姜春华老师认为:"寒热并用,历代名家每多推崇,尤适用于错杂之病,盖阳气衰微,无力振奋以祛邪,顽病销烁,常伏结热毒,此乃某些疑难沉痼之症结所在.若单扶其阳,势必助毒,独清其热,更伤真元.因此常用温补清泄,寒热同用之法."如以人参、黄芪、白术补复正气,附子、肉桂、干姜温扶元阳,黄连、黄柏、黄芩清其郁热,大黄、白花蛇舌草、苦参泄其伏毒,寒热攻补,熔于一炉,每获奇效.  相似文献   

15.
姜春华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佩芳 《中医杂志》1994,35(10):597-599
姜春华,字实秋(1908~1992),江苏南通县人,上海医科大学教授。平生治学谨严,行医60余年,在临床、教学和理论研究方面成绩卓著,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简介于下:1 注重辨证辨病相结合,创截断扭转姜氏对学术没有偏见,尤其对中西医没有门户之见。认为这两种医学都是面对病人,应取长补短,中西医结合,临证时必须辨证辨病相结  相似文献   

16.
姜春华治疗胃痛的经验上海医科大学(200032)戴克敏关键词姜春华,胃痛,临床经验胃痛虽为常见病,但病因病机复杂,治当辨病与辨症相结合。姜春华教授治疗胃痛积累了丰富经验,兹就笔者待诊所得,归纳十二法如后。1活血化瘀此法适用于胃痛日久,证属瘀血滞留。胃...  相似文献   

17.
栀子性味苦寒 ,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功效 ,是临床常用之药。姜春华老中医擅长将栀子用于肝胆系统疾病及血证。笔者随师应诊 ,姜老运用栀子配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精神病、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咯血、尿血、月经不调、丹毒等 ,常取得显著疗效 ,归纳其配伍运用栀子的经验为以下 1 1法。1 清热凉血法颜某某 ,男 ,2 4岁 ,1 973年 4月 2 3日初诊。患者于 1周前发热至 38.2℃ ,经医务室治疗 ,3日后热退 ,巩膜及皮肤出现黄疸。经某医院检查 ,ALT为 1 5 0 U,II为 40 U,诊断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目络微赤 ,尿少色深…  相似文献   

18.
19.
姜春华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师姜春华教授说:“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我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乌贼骨之类),香燥也少用。六君子汤中参、苓、术、草有改善体质功能,因为这类局部病都与整体有关,改善了整体,也改善了局部,其中陈皮有消除腹胀,增进食欲作用,半夏有制止呕吐作用,二药对胃肌均有轻微解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姜春华教授治疗血证经验丰富,方法多样。姜老师常说:“出血之证,毋见血而止血,法当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方可奏效”。兹就笔者侍诊所得,整理姜老治疗血证8法简介如下。1 清热泻火法适用于肝胃火旺,迫血妄行致吐、衄等证,症见面红目赤,舌红,脉弦大。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清热泻火。盖气随血行,气火下降,血行亦趋宁静。所以前人有云:“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汪某,男,65岁。素患高血压病,鼻衄如注,面红目赤,大便秘结,3日未解,舌红,脉弦大。测血压为293/147kPa。证属肝胃火旺,治宜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