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肝双期扫描在外生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外生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外生性肝癌螺旋CT肝双期扫描的CT表现。结果:7例外生性肝癌与肝脏相连,3例有明显蒂部,2例肝右叶外生性肝癌向下至右侧盆腔内,6例其内可见CT“密度更低区”,3例压迫胃体及胃窦。螺旋CT肝动脉期6例肿瘤内可见不规则纡曲强化血管影。5例门静脉期肿瘤呈低密度;2例门静脉期部分肿瘤组织强化,密度增高。结论: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外生性肝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外生型肝癌的CT和DSA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生型肝癌的临床表现、CT表现、DSA供血特点。材料和方法:将26例资料完整外生型肝癌的CT表现与其中8例DSA资料、6例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26例中23例主诉有上腹疼痛或隐痛,腹胀、乏力,其中4例主要因腹块就诊,4例有突然剧烈腹痛史,3例体检发现。AFP>500ng/ml20例,23例两对半2-3项异常。CT动脉期23例中20例见肿瘤强化征象;静脉期23例中18例肿瘤呈相对低密度,5例肿瘤密度呈相对增高强化。直径>5cm瘤内有低密度坏死区,门脉主干及分支未见癌栓,26例中24例有肝硬化、脾肿大。8例DSA示肿瘤血供丰富,主要由肝动脉供血,其中2例<5cm肿瘤全部为肝动脉供血并显示蒂;5例>10cm肿瘤80%(4/5)有肝外动脉参与供血,其中左叶4例中3例有胃网膜右动脉参与供血。6例手术病例中2例有蒂,所有病例肝外瘤体均有包膜,4例有陈旧性破裂出血并被膈肌或网膜包裹粘连。结论:外生型肝癌有明显的临床及CT、DSA征象特点,运用这些特点能提高外生性肝癌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对肝肿瘤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入院的肝肿瘤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64排螺旋CT及手术病理检查,并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计算机容积重组(CVR)和容积再现(VR)等技术对CT图像进行重组。观察病灶、血管、淋巴结的显示情况以及CT图像不同重建方法下脉管系统显示情况,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多时相扫描各期肝癌病灶表现及检出率,比较超声与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鉴别肝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71例肝肿瘤患者,经手术病理检查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肝癌)62例;CT图像经MPR处理后可见10例病灶侵犯周围组织;经CVR处理后可见9例淋巴结形态、密度异常;经MPR、VR、MIP处理显示21例病灶周围血管增多、走行异常,4例胃十二指肠动脉供血,2例脾动脉供血,2例门静脉供血,1例血管变异,4例门静脉癌栓,3例动静脉瘘;64排螺旋CT平扫肝癌检出率82.26%,综合多时相增强扫描肝癌的总检出率为95.16%(P<0.05);64排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鉴别肝癌灵敏度、准确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肝动脉三维重建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53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层螺旋CT肝脏三期扫描,分析肝脏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三维重建的表现,并与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 所有肝动脉期VRT图像成像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的起源、走行.其中肝动脉血管变异24例,肿瘤由肝右动脉及肝左动脉双重供血9例,肝外供血动脉37条.肿瘤肝内、外供血动脉显示与血管造影一致.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血管三维重建对指导制订介入治疗方案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C)供血特点与螺旋CT多期扫描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诊断治疗的指导意义。材料与方法:搜集我院经病理或临床证实98例的PHCC患者,采用GE Hispeed Nxh双螺旋CT机扫描,分析其供血特点及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及其相关性。结果:98例PHCC中,肝动脉供血型80例,占81.6%;双重血供型13例,占13.2%;门静脉供血型4例,占4%;少血供型1例。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可以清晰显示PHCC供血特点,利于早期发现小肝癌及对PHCC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动脉早期扫描CT血管造影 (MSCTA)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3例临床确诊的中晚期肝癌病例 ,用TriggerBolus对比剂示踪软件行自动触发全肝动脉早、晚期 (一次屏气完成 )和门脉期扫描 ,动脉早期图像数据经后处理获得肝脏CT血管造影图像。分析肝脏及癌肿血供系统MSCTA表现 ,以及静脉癌栓、动静脉瘘的MSCTA表现。结果 :动脉早期扫描MSCTA能完整显示中晚期肝癌肝脏及癌肿供血动脉起源、形态、数目 ,显示动静脉瘘征象优于标准肝脏双期扫描。结论 :动脉早期扫描MSCTA在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可作为中晚期肝癌治疗前进行综合评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癌动脉期螺旋CT表现,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血供特点与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69例行至少3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技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疗效及预后随访,并与术前螺旋CT动脉期血供分型对比分析.根据术前动脉期肿瘤CT强化程度,将其血供分为富血供型(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和乏血供型(强化不明显型+无明显强化型).根据随访CT肿瘤大小改变、碘油沉积情况及有无新发病变,将近期疗效分为有效和无效.结果 69例中,近期有效27例,近期无效42例.在富血供中有效26例,无效14例;而乏血供中有效仅1例,无效为28例,富血供患者近期疗效优于乏血供(χ2=40.481,P<0.001).同时近期有效者的生存状况亦优于无效者(χ2=22.39,P<0.001),其6、12、24个月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30%,89.89%,50.24%和80.95%,45.28%,10.65%.结论 原发性肝癌动脉期血供CT分型与TACE术后的疗效及预后相关,利用动脉期螺旋CT表现进行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估,有助于临床预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生型肝细胞癌及肝血管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外生型肝细胞癌及3例外生型肝血管瘤的CT和临床资料,10例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结果:外生型肝细胞癌根据肝内有无肿块将其分为单纯型(4例)和混合型(3例)。2例肿块突出肝外,有蒂与肝相连,5例肿块紧邻肝表面。7例肿块平扫均呈低密度,动脉期不均匀强化,门脉期病变密度降低或呈低密度;其中2例出现动静脉短路征象,2例出现肿瘤周围部分肝实质一过性增强,4例出现门静脉癌栓,3例有肝硬化表现。外生型肝血管瘤中,2例为海绵状血管瘤,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边缘强化,门脉期强化范围扩大;1例为纤维性血管瘤,表现为门脉期不均匀强化。结论:CT是诊断外生型肝细胞癌和肝血管瘤的有价值的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双期扫描对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4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的螺旋CT肝双期扫描及血管多平面重建 (MPR )的表现。结果 :门静脉内癌栓 14例 ,表现为门静脉主干或一级分支增宽 ,内见“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门静脉期门静脉相对应肝组织强化程度较轻或无强化呈低密度 ,6例门静脉癌栓见肝动脉供血。下腔静脉癌栓 4例 ,肝静脉并下腔静脉癌栓 2例 ,门静脉、肝静脉及下腔静脉癌栓 2例 ,下腔静脉癌栓并右心房癌栓 2例 ,均表现为肝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内“铸型”样低密度充盈缺损。 12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门静脉主干及一级分支、下腔静脉内癌栓的整体形态及范围。根据静脉系统癌栓的范围 ,将其分为 3型 :Ⅰ型 ( 14例 )、Ⅱ型 ( 8例 )、Ⅲ型 ( 2例 )。结论 :螺旋CT肝双期扫描是诊断和评价原发性肝癌静脉系统内癌栓有效的无创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卵巢蒂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蒂扭转的临床资料与CT图像。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部分行多期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图像。结果:26例患者均表现为盆腔囊实性肿块,子宫均向实性肿块侧偏移,23例囊壁局限性增厚,3例囊壁均匀增厚,3例囊内渗血。其中17例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12例实性成分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强化。17例见盆腔少量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多期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更好地观察卵巢蒂扭转CT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