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肝硬化患者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2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3片/次,每天3次,连用6周。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血氨、肝功能(ALT、AST)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1和IL-8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治疗组下降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氨、血浆内毒素和细胞因子的水平,对肝硬化有显著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双歧杆菌口服液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时肠遭内菌群失调、细菌过度生长及易位,可能为肝硬化继发感染的重要因素。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后常因胃肠道粘膜损伤、血供减少.削弱肠粘膜的屏障功能.肠道内淤血利于细菌繁殖.易并发感染。我们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运用双歧杆菌口服液调整肠道菌群.以减少出血后感染的发生.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在辅助肝硬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的同时辅以双歧杆菌治疗,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显效率分别为89.0%和77.1%。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歧杆菌在辅助治疗肝硬化过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蔡晓兵  兰淑  王华  张炳辉 《四川医学》2005,26(12):1452-1453
我院1998年至2002年7月运用双歧杆菌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讨在常规保肝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应用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浆中内毒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典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应用鲎试剂动态比浊法准确定量测定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并对治疗前后组间和组内血浆中内毒素水平及两项肝脏功能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观察指标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中内毒素的含量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血浆中各观察指标的含量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口服双歧三联活菌制剂贝飞达可以明显降低血浆中内毒素的水平,促使肝功能好转,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7.
椰子汁对青春双歧杆菌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椰子汁(CM)对青春双歧杆菌(BFA)体外增殖的作用。方法将BFA接种于不同浓度的CM培养基和MRS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培养;通过测定光密度值的改变(△OD)及平板菌落数,分析BFA的体外生长情况。结果各浓度CM培养基24 h的△OD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且E>0;培养0 h时各浓度CM培养基的平板菌落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 h、8 h、12 h、16 h、20 h时的平板菌落数均多于对照组(P<0.05);12 h、16 h、20 h时平板菌落数均多于同组培养0 h、4 h、8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CM组培养12 h、16 h、20 h时培养基的平板菌落数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培养基培养16 h及20 h时的平板菌落数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培养0 h、4 h、8 h、12 h时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各浓度的CM对BFA体外增殖均起促进作用,并可以缩短该菌到达生长稳定期的时间,可以作为BFA体外培养的天然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但这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人类基因组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肠道菌群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宿主代谢及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双向作用,肠道菌群的改变可以导致肥胖、胰岛素抵抗、代谢性内毒素血症、肠道渗透压改变,从而促进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而双歧杆菌属作为肠道菌群中一种主要的益生菌,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了双歧杆菌对小鼠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和脾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歧杆菌腹腔注射后,使小鼠脾脏重量明显增加,吞噬功能显著加强,血中碳粒廓清速度加快,吞噬指数(K)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非常显著。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表明,本菌能在体外直接刺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植,并协同增强ConA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提示双歧杆菌能非特异性活化巨噬细胞和增强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  相似文献   

10.
双歧杆菌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减少对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抗生素脱污染造成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溶血空斑实验测定抗体生成细胞的数量并测量的重量.结果:实验组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脾细胞悬液的溶血空斑细胞数量及脾脏的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双歧杆菌数量与溶血空斑细胞数和脾脏重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双歧杆菌减少可降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双歧杆菌对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调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我们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免疫组化法以及电镜检测了移植瘤的凋亡细胞以及bc12、bax基因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双歧杆菌的抑瘤机理。一、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BALB/c(nu/nu)小鼠,6~8周龄,雄性,体重约18~2...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对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Wistar大鼠口服短双歧杆菌5周后,粪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梭状芽胞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呈现增多,而拟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分别由服前的7.11和8.09降到5.16和6.03Log 10~N CFU/g粪。体外试验中,短双歧杆菌分别同拟杆菌、乳酸杆菌和梭状芽胞杆菌共同培养时,结果与前述试验结果相同,而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同培养时,结果则相反。提示在食物中补充双歧杆菌,可调整宿主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IETM)的效果。方法:80例肝硬化合并IETM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例)予以常规综合措施治疗,观察组(n=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疗效,采用鲎实验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及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氨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氨、ET、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降低较对照组治疗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辅助治疗可降低肝硬化IETM患者内毒素和血氨,减轻肝脏炎性反应,从而显著性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对大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双歧杆菌体外直接作用于大肠癌LoVo细胞,以MTT法检测双歧杆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双歧杆菌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双歧杆菌在体外对大肠癌LoVo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且浓度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其抑制作用越强,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且双歧杆菌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双歧杆菌对大肠癌LoVo细胞具有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双歧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择该院2014年2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双歧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 肝功能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内毒素分别为(0.41±0.05)、(0.29±0.06)EU/mL;观察组分别为(0.40±0.06)、(0.17±0.04)EU/mL,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分别为(46.79±4.85)U/L、(46.69±5.12)U/L、(43.69±3.77)μmol/L优于对照组的(60.15±6.31)U/L、(55.81±6.45)U/L、(50.56±5.23)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三联活菌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可起显著降低血浆内毒素水平、改善肝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梅玲华  杨永宏 《吉林医学》2013,(29):6065-6066
目的:总结双歧杆菌对早产儿早期喂养的影响。方法:将90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或鼻饲双歧杆菌。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平均体重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观察组喂养耐受能力较对照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不仅能加速早产儿的追赶性生长,还能增进早产儿的胃肠功能的发育和完善,利于肠道微生态的建立和益生菌的定植,更有利早产儿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双歧杆菌活菌对肠道菌群及SIg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给30名健康成人、30名儿童、15名血液病患儿、15名新生儿住院患者服用自行配制的含双歧杆菌的活菌饮料,分析服用前后肠道菌群及SIgA含量,结果提示服用外源性双歧杆菌后,健康成人、儿童、新生儿住院患者肠道内类杆菌数量减少,成人粪便中分泌SIgA的水平上升,儿童肠道内双歧杆菌数量增加,血液病患儿因口服抗生素,肠道菌群及SIgA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树突状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双歧杆菌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分化发育过程中对其数量、形态的影响。方法:体内实验中分别采用活双歧杆菌菌液(1×109CFU/ml)、灭活双歧杆菌菌液(1×109CFU/ml)、双歧杆菌耗尽培养上清(Spentculturesuper-natant,SCS)、无菌生理盐水给Balb/c小鼠灌胃,SP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检测肠道DC数量。体外实验中①用热灭活双歧杆菌单独诱导单核细胞,倒置光学显微镜观察单核细胞形态是否发生改变,能否诱导成为DC;②以GM-CSF、IL-4联合诱导单核细胞生成未成熟DC,加入不同剂量热灭活的双歧杆菌,观察DC形态。结果:体内实验发现DC分布于整个空、回肠的黏膜固有层,细胞大小不一,外形不规则。双歧杆菌灌胃后小鼠小肠黏膜固有层DC数量增加(P<0.05),以活菌作用最明显,死菌次之,培养上清作用最弱。体外单用热灭活的双歧杆菌,不能诱导单核细胞为DC,但能促进单核细胞来源的未成熟DC的形态向成熟化发展。结论:双歧杆菌通过胃肠道途径可能影响DC的分化、发育、成熟,但在体内复杂的环境中双歧杆菌并不是单独作用的。DC的分化发育过程可能影响因素众多,体内微环境的变化会影响DC的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19.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血管形成这一角度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机理。方法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肠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VEGF的阳胜细胞密度和MVD的数量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抑制大肠癌的血管形成,其途径可能是下调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本文了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青春型双歧杆菌经腹腔和尾静脉主注入均可使血清溶菌酶含量增高,以尾静脉注入效果更明显,认为青春型双歧杆菌对小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的影响,可能是该菌苗注入动物体内后刺激单核巨噬细胞增殖或改变其功能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