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哮喘)发作期患儿的外周血T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40及其配体CD40L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1、Th2表达率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0例哮喘患儿(哮喘组)和20名健康儿童(对照组)的外周血CD40及其配体CD40L的表达率和Th1、Th2的表达率[用中位数(全距)表示],比较2组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CD40、CD40L的表达率和Th1、Th2的表达率的关系.结果:哮喘组和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CD40表达率分别为11%~41%(21%)和7%~24%(15%),CD40L表达率分别为0.01%~0.80%(0.14%)和0.08%~0.67%(0.32%), Th1表达率分别为3%~50%(16%)和1%~13%(6%),Th2表达率分别为2%~44%(15%)和3%~7%(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CD40表达率与Th1、Th2表达率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87和0.352,均为P>0.05);CD40L表达率与Th1、Th2表达率亦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72和0.176,均为P>0.05).结论:与健康儿童相比,哮喘患儿的外周血CD40及其配体CD40L的表达率分别升高和降低,提示其可能参与哮喘免疫发病的过程,但与Th1、Th2表达率无关,其具体机制有待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所呼吸监护病区(R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2000-2004年从RICU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非重复的1047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2.9%)、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7.1%)、鲍曼不动杆菌(10.0%)和肺炎克雷伯菌(6.5%)。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是头孢他啶(50%~74%)、阿米卡星(33.3%~81.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30.4%~64.6%)、头孢哌酮-舒巴坦(33.5%-47.5%),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波动性较大。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是头孢哌酮-舒巴坦(47.2%~78.6%)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28.3%~86.6%)。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18.2%~68.2%)与阿米卡星(31.8%~76.2%)相近。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92.9%~100%和55.6%~80.0%,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敏感率由58.3%降至21.7%。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由2002年的11.1%上升至2004年的47.8%。结论5年来本研究监测的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6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结果:60例原发性肝癌的VEGF阳性表达率(7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80.0%)与Ⅰ~Ⅱ期的表达率(63.3%)无统计学差异(P>0.05)。PCNA在原发性肝癌中阳性表达率(60.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0%)(P<0.05),但临床Ⅲ~Ⅳ期的表达率(66.7%)与Ⅰ~Ⅱ期的表达率(53.3%)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VEGF和PCNA可以作为评价原发性肝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年龄对供精人工授精(AID)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的影响。方法我院生殖医学科2008年12月~2011年1月行AID的患者599例,共计1100个周期,按女方年龄(岁)由小到大分为A组(≤25)、B组(26~30)、C组(31~35)、D组(36~40)及E组(>40)共5组。比较不同年龄组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以及各年龄组间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结果 (1)各组周期妊娠率和流产率分别为A组32.1%(107/333)、10.3%(11/107),B组31.6%(97/405)、13.4%(13/97),C组18.7%(49/262)、12.2%(6/49),D组14.9%(13/87)、30.8%(4/13),E组7.7%(1/13),0%(0/1);(2)各组自然周期占比依次为71.2%、66.2%、67.9%、56.3%、46.3%;促排卵周期占比依次为28.8%、33.8%、32.1%、43.7%、53.7%;(3)相同年龄组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之间AID的周期妊娠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4)C组和D组促排卵周期流产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患者无论是自然周期还是促排卵周期,30岁以上者周期妊娠率开始降低,流产率明显增加,因排卵异常使用促排卵药物比例增加,35岁以后尤甚。  相似文献   

5.
采用针灸配合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并设单纯针灸组作为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高于对照组(77%)。另外,观察显示病程短(1~2d)的病例(25例)痊愈率(80%)明显高于病程长(10~15d)病例(15例)的痊愈率(13%)。  相似文献   

6.
目的监测2008—2010年我国不同地区6所教学医院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08—2010年全国6所教学医院腹腔感染患者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收集到腹腔感染大肠埃希菌78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63株。对于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物具有高度体外抗菌活性(细菌对其敏感率96.7%~99.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1%~93.2%)和阿米卡星(86.7%~89.8%)次之。细菌对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48.5%~59.2%),2010年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头孢吡肟的敏感率仅为24.5%~32.8%。细菌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逐年降低,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敏感率最低,为12.4%~20.6%。大肠埃希菌中ESBLs的检出率逐年上升,从2008年的59.7%升至2010年的73.5%。厄他培南(90.4%~94.1%)、亚胺培南(95.1%~97.1%)、阿米卡星(79.2%~92.6%)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0.2%~85.3%)对肺炎克雷伯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细菌对头孢他啶(66.3%~72.1%)和头孢吡肟(67.3%~79.1%)的敏感率略高于头孢噻肟(59.4%~61.8%)和头孢曲松(60.3%~60.6%)。细菌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从2008年的58.4%~60.4%到2010年的64.7%~72.1%。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略有下降,从2008年的37.6%至2010年的28.1%。产ESBLs菌株对厄他培南和亚胺培南保持了高的敏感率(88.5%~99.4%)。结论腹腔感染患者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保持了较高的体外敏感性。大肠埃希菌对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较低,提示临床上应谨慎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FCP方案(氟达拉滨+环磷酰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5例CLL患者,其中初发14例,难治、复发11例,均采用FCP方案治疗:氟达拉滨50 mg/d第1~3天,环磷酰胺300 mg/d,第1~3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d,第1~5天;28~30 d为1周期,重复4~6个周期。结果 25例患者均完成4~6个周期化疗,平均4.9个周期。完全缓解(CR)率64%,部分缓解(PR)率28%,总有效率(OR)92%。初治组14例患者OR率100%,CR率为78.6%,PR率为21.4%;复发或难治组患者OR率81.9%,CR率45.5%,PR率36.4%,两组CR率、O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感染,均在耐受范围之内,其他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肝肾功能损害,血糖升高等,经治疗后可以恢复正常。结论 FCP方案治疗CLL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可以作为治疗CLL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供者来源靶向CD19或联合靶向CD22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2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血液科22例接受供者来源CAR-T细胞治疗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B-ALL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是总生存(OS), 次要研究终点是无事件生存(EFS)、完全缓解(CR)率、3~4级不良事件。结果 CAR-T细胞输注后, 18例(81.82%)患者获得CR且微小残留病(MRD)均为阴性。中位随访1037(95%CI 546~1509)d, 中位OS期为287(95%CI 132~441)d, 中位EFS期为212(95%CI 120~303)d, 6个月OS率为67.90%(95%CI 48.30%~84.50%), 6个月EFS率为58.70%(95%CI 37.92%~79.48%), 1年OS率为41.10%(95%CI 19.15%~63.05%), 1年EFS率为34.30%(95%CI 13.92...  相似文献   

9.
目的监测2008年我国不同地区15所教学医院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方法按设计方案收集非重复的1 357株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菌株经中心实验室复核后,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数据输入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美罗培南(97.6%~100%)、帕尼培南(79.8%~98.4%)、亚胺培南(64.9%~98.1%)、厄他培南(91.3%~97.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2%~97.4%)、头孢美唑(82.1%~97.0%)和阿米卡星(89.9%~93.8%)。肠杆菌属细菌敏感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有美罗培南(98.7%)、帕尼培南(96.4%)、亚胺培南(95.4%)和阿米卡星(85.7%)。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和黏质沙雷菌敏感率较高的药物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92.0%~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93.1%~99.1%)、阿米卡星(89.0%~94.3%)和头孢吡肟(86.2%~93.1%)。结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对医院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保持了较高的抗菌活性,头孢美唑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SE-9000仪)性能,以掌握其检测效果.方法 对SE-9000仪进行精密度、总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携带污染率测定,同时用SE-9000 仪与Bayer 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简称ADVIA120仪)进行对比检测30例临床标本.结果 SE-9000仪测定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主要参数的批内CV为0.15%~2.14%,批间CV为0.15%~2.13%,总重复性TCV为0.44%~1.65%,相关性分析r为0.996~0.999,标本4 ℃和室温24 h稳定性实验误差绝对值分别为0.15%~4.52%和0.33%~4.92%、0%~4.11%和0%~4.05%、0%~4.03%和0%~4.96%、0%~12.00%和0%~10.80%,携带污染率为0.58%~0.86%,对比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E-9000仪测定主要参数的精密度、总重复性、稳定性、线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等符合要求,检测结果可用于临床诊治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1.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止血异常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曾经是一种最险恶的急性白血病类型,患者的出血发生率达72%~94%,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我国学者首创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砷剂治疗APL,开创了白血病与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新时代.王振义与陈竺[1]最近在为美国血液学会成立50周年的BLOOD特邀专稿中指出,以ATRA为主与蒽环类合用的完全缓解(CR)率可达90%~95%,5年无病生存(DFS)率为74%;三氧化二砷(ATO)的CR率为72.7%~85.1%;ATRA与ATO有协同作用,两药合用的4年DFS率为94.2%.APL已成为第一个可治愈的白血病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回顾分析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MRS)在临床的分离与耐药情况 ,了解本地区此类细菌的分离及耐药趋势。方法 统计分析 5年来医院内MRS的分离及耐药情况。结果 MRS从 1997年 5种 (5 1株 )增至2 0 0 1年 13种 (345株 )。 1997~ 2 0 0 1年 ,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RS CN)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 0 ,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分别为 6 .2 %~ 2 1.1%、2 2 .4 %~ 36 .4 % ;对其他种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在 5 5 %以上 ;耐药率增长最快的为环丙沙星 :MRSA 5 1.4 %~ 88.6 % ;MRS CN5 6 .3%~ 88.8%。mecA基因检出率 :MRSA 98.8%~ 10 0 .0 % ;MRS CN 93.8%~ 99.0 %。结论 MRS在临床的分离率逐渐增加 ,其对非 β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在不断增加。临床在治疗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时 ,准确判定感染菌是否为MRS对治疗方案的选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在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占20%~30%, 在儿童ALL中占2%~5%[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2021版指南将Ph+ ALL归入预后不良组。既往研究显示, Ph+ ALL单纯化疗的完全缓解(CR)率为60%~90%[2], 5年总生存(OS)率仅为8%~12%[3]。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通过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上腺苷三磷酸激酶(ATP)的结合位点, 阻止酪氨酸激酶磷酸化, 抑制携带BCR-ABL1融合基因的白血病细胞增殖, 且不影响正常细胞功能[4]。Bassan等[5]应用一代TKI伊马替尼联合化疗治疗Ph+ ALL患者, CR率为92%, 完全分子学反应(CMR)率为40%, 5年OS率为38%。Ravandi等[6]采用二代TKI达沙替尼联合Hyper-CVAD方案治疗Ph+ ALL患者, CR率为96%, CMR率为65%, 5年OS率为46%。由于TKI价格昂贵长期用药经济负担较重且有合并耐药突变的风险, 相关指南仍推荐有条件的Ph+ ALL患者在获得缓解后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本所呼吸病区患者下呼吸道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2003-2007年从呼吸病区患者下呼吸道分离的非重复的1 709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4软件.结果 最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43.7%)、肺炎克雷伯菌(11.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9.2%)和鲍曼不动杆菌(9.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其次是阿米卡星(10.1%~27.7%)和美罗培南(17.3%~31.8%).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5.9%~17.9%)和左氧氟沙星(7.1%~17.4%)的耐药率较低.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鲍曼不动杆菌保持较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该菌的耐药率(0~22.2%)明显低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17.4%~50.0%)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6.7%~61.5%).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仍高度敏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且各品种间呈交叉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0~32.6%)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4%~38.1%)的耐药率明显低于第三代头孢菌素(11.9%~69.0%).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由2003年的16.1%上升至2005年的76.7%,2007年降至28.6%,而大肠埃希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则由2003年的45.5%上升至2007年的80.6%.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结论 细菌耐药率明显升高,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宗恩 《临床荟萃》1998,13(17):809-812
1 颅内出血性转变的总体发生率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溶栓剂包括链激酶(SK)、尿激酶(UK)、组织型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rt-PA),三种药物总体并发HI的发生率约为10%(158/157)pH的发生率约为5%(81/1781).其中SK伴发的HI率为5%~54%,平均19.2%,pH的发生率为 0~21.6%,平均 10.2%.UK并发HI率为5%~30%,平均5.3%,pH发生率为0~16.7%,平均2.5%.t-PA并发HI率为21%~39%,平均23%,PH发生率为4%~15%,平均8.3%.但由于各研究组的实验设计存在差异,因而由多组资料的合并计算得出的上述比率未必十分准确.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光敏剂剂量和光剂量与红细胞溶血率相关性的研究,为将光化学技术应用于血液中肿瘤细胞灭活的实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光敏剂M007加入Hct 40%的红细胞悬液中,经单波长630~660 nm红光光照后,测定红细胞溶血率。实验分为实验组(M007-PCT,加入光敏剂后光照)、光敏剂对照组(M007,加入光敏剂后避光)、光照对照组(L,仅光照)与空白对照组(C,不加入光敏剂,避光)。光敏剂剂量范围(4~40)μmol/L,光剂量范围(2.16~6.48))J/cm2。结果光剂量2.16 J/cm2,光敏剂浓度(4~40)μmol/L范围内,M007-PCT组及M007组红细胞均发生溶血,2组红细胞溶血率分别从(0.108±0.003)%、(0.092±0.001)%升至(1.032±0.074)%、(1.022±0.053)%,明显大于同剂量L组及C组(P0.05)。L组与C组相比红细胞未发生溶血(P0.05)。光剂量(2.16~6.48))J/cm2,M007-PCT组红细胞溶血率(28、32、36、40μmol/L)分别从(0.920±0.042)%、(0.945±0.054)%、(1.035±0.052)%、(1.032±0.074)%升至(1.489±0.315)%、(1.506±0.110)%、(1.484±0.308)%、(1.502±0.264)%。随暗反应时间延长M007组红细胞溶血率增加。结论 M007-PCT所致红细胞溶血率的变化与光敏剂剂量及光剂量具有相关性(r=0.956、r=0.946),光敏剂剂量及光剂量的增加均能导致红细胞溶血率的增加,实验剂量下最大溶血率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和慢性丙型肝炎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IFNα -2b3Mu皮下注射 ,隔天1次 ,6个月一疗程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24例 ,阳性丙型肝炎38例 ,治疗后随访2~4年。结果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无应答率分别为66.7 % (16/24)和33.3 %(8/24)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无应答率分别为39.5%(15/38)和60.5%(23/38) ,急性丙型肝炎治疗结束时应答率显著高于慢性丙型肝炎 (p<0.05) ,随访2~4年急性丙型肝炎稳定应答率54.2% (13/24)也显著较慢性丙型肝炎稳定应答率28.9 % (11/38)高 (p<0.05)。干扰素中和抗体阳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分别为33.3% (8/24)和20.8 % (5/24) ,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分别为65.2% (15/23)和56.6% (13/23)。干扰素中和抗体阴性者治疗结束时应答率和稳定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干扰素中和抗体阳性者 (均 p<0.05)。结论 丙型肝炎早期应用干扰素疗效好 ,干扰素中和抗体的产生将降低干扰素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42例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AML患者, 根据TP53异常情况分为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和TP53多打击组, 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2例患者中包括MDS、AML患者各21例, 中位移植年龄为41.5(18~63)岁, 中位随访时间为34.0(7.5~75.0)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为66.3%(95%CI 53.4%~82.4%), 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1.0%(95%CI 47.7%~78.0%)。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TP53多打击组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82.5%(95%CI 63.1%~100.0%)、60.6%(95%CI 43.5%~84.4%)、57.1%(95%CI 30.1%~100.0%)(χ2=3.100, P=0.20...  相似文献   

19.
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情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张宏  高磊 《中国输血杂志》2004,17(4):257-258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率与总循环血量、献血者体重的关系。方法 对 4 4 3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 76人的情况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 轻、中、重型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1 4 .7%、2 .0 %、0 .5 % ;总循环血量 <2 6 0 0ml、( 2 6 0 0~ 30 0 0 )ml、( 30 0 0~ 340 0 )ml、>340 0ml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8.3%、1 5 .4 %、1 6 .9%、2 9.2 % ;体重 ( 4 5~ 5 0 )kg、( 5 1~ 6 0 )kg、( 6 1~ 70 )kg、>70kg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38.2 %、1 4 .3%、1 2 .6 %、9.0 % ;首次、多次献血反应率分别为 31 .6 %、6 .6 %。结论 选择体重高 ,血小板计数高 ,多次献血者 ,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宫颈癌的综合治疗价值。方法  36例宫颈癌化疗后行常规放疗 ,A组点剂量 >70Gy 13例 ,B组点剂量 6 0~ 70Gy 2 3例 ,全盆腔中面剂量 4 5~ 5 4Gy ,腔内放疗 4 0 0~ 5 0 0cGy/次 ,每周 1次。结果  3年生存率 75 % (2 7/36 ) ,5年生存率 5 5 9% (19/34) ,3年局控率 86 1% ,5年局控率77 8%。放射直肠炎发生率 ,>70Gy为 31% (3年 )和 2 0 % (5年 ) ,6 0~ 70Gy为 2 6 1% (3年 )和 17 6 % (5年 )。结论 放疗前辅以化疗可提高育龄妇女宫颈癌的生存率和局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