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囊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并与病理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微囊型脑膜瘤影像学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额叶6例(左4例,右2例),颞叶2例,顶叶大脑镰旁2例,右侧桥脑小脑角区1例,鞍区1例;12例中9例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平扫时T1WI呈不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后病变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2例病变中5例可见脑膜尾征;10例可见中、重度瘤周水肿;镜下组织中见瘤细胞排列疏松,呈微囊状。结论微囊型脑膜瘤是颅内少见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点:T1WI呈低信号,T2WI呈明亮高信号,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呈明显强化,MRI有助于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及其手术治疗效果,探讨其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科1998年5月至2003年5月间,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病例.结果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多见于中年,影像学表现为: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MRI增强后见肿瘤无明显强化.手术全切11例,次全切除1例.随访9例,均无复发.结论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好发于中年.临床上遇到较长的病史,CT平扫呈等或低密度,MRI T1WI像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像呈高信号;CT、MRI增强后见无明显强化,位于侧脑室内肿瘤,应该考虑侧脑室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诊断.手术全切肿瘤,预后好,术后无需放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DN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例为青年男性,首发症状为发作性肢体抽搐伴意识障碍.MRI显示颞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水肿及占位效应.病变由多结节特异性胶质神经元和微囊细纤维黏液性基质等成分组成,肿瘤细胞主要有神经元、少突胶质样细胞(OLC)和星形细胞3种成分,伴有皮质发育不良.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神经元及部分OLC呈神经核抗原、神经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表达;OLC呈S-100蛋白阳性表达;星形细胞呈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表达;瘤细胞Ki-67阳性率为1%.结论 DNT好发于儿童和年轻人,部分患者有慢性癫痫病史.DNT的组织学特征是神经胶质及神经元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胶质肉瘤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脑胶质肉瘤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本例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术后6月复发,术后7月死亡;脑胶质肉瘤cT平扫主要为混杂密度影,瘤灶内可见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边界不清,瘤周水肿明显,增强后呈高密度边界清晰影,不均匀环状强化;MRI平扫在T1WI和T2wI均为混杂信号,边界不清,占位效应明显,增强后呈现明显厚壁环形强化;HE染色:光镜下可见肿瘤主要由胶质母细胞瘤和肉瘤两种混合成分组成;免疫组化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S-100蛋白(+)、波形蛋白(+)。结论诊断脑胶质肉瘤需结合影像表现、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结果,尽可能全切除肿瘤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辅助放、化疗可减少复发及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DNT)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5例DNT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主要临床症状为顽固性癫痫发作,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MRI病变呈囊实性改变,无强化、无瘤周水肿及占位效应。肿瘤组织形态类似,由神经胶质-神经元成分构成,周围有少突胶质细胞样细胞(OLC),其组织学特点是瘤组织黏液变明显,多见网状微囊变,单个神经元漂浮在微囊的黏液样基质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神经元及部分OLC突触素、神经核抗原(NeuN)及S-100阳性,OLC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阴性,Ki-67低增殖活性。4例随访2~7年,术后均无复发。结论 DNT属良性肿瘤(WHOⅠ级),手术切除即可治愈。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DNT才确诊。  相似文献   

6.
患者 男,71岁.头痛、左侧肢体乏力2个月.CT示右侧颞叶占位病变(图1).全麻下经右颞入路开颅占位病变切除术,术中见脑压高,脑水肿明显,右颞有一约5.6 cm×4.5 em ×4.2 cm的肿瘤,有囊性变,囊液清,肿瘤呈淡黄色,质地中等,无包膜,与周围脑组织边界不清,且与颞极硬脑膜粘黏,肿瘤血供丰富,不易吸除,术中出血较多.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肿瘤主要由两种成分组成:一种为胶质母细胞瘤,另一种为肉瘤成分.免疫组化结果提示:胶质母细胞瘤部分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Ki-67阳性细胞约40%,结蛋白Desmin(-)、SMA(-)、细胞角蛋白CK(-);肉瘤部分GFAP(-)、波形蛋白Vimentin(+)、S-100(-)、上皮膜抗原EMA(+),Desmin(-)、SMA(-).病理诊断:(右颞叶)胶质肉瘤(WHOⅣ级).术后随访5个月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透明细胞型脑膜瘤(Clear cell meningioma,CCM)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至2012年2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例透明细胞型脑膜瘤.结果 MRI表现为T1加权像信号不均匀者5例,呈类球形2例,分叶状型3例,扁平型1例;可见硬膜尾征者5例,黑环征不完整者或缺乏者5例,1例黑环征基本完整;轻度水肿4例,中、重度水肿各1例;瘤内、瘤周囊变各1例;肿瘤钙化2例.行Simpson Ⅰ级切除4例,Simpson Ⅱ级切除2例,术后1例34月后复发.病理学检查示水样透明细胞呈片状排列,细胞呈多边形,胞质透明,胞核居中,中间交织着透明变性的胶原.免疫组化显示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S-100蛋白(-)、细胞角蛋白CK(-),同微囊型脑膜瘤、透明细胞型室管膜瘤、少突神经胶质瘤和透明细胞型转移癌等相鉴别.结论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MRI表现多为信号不均匀,无黑环征或黑环征不完整,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化有助于其鉴别诊断.CCM侵袭性较强,同良性脑膜瘤相比术后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侧脑室额角室管膜下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侧脑室额角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资料,MRI增强检查示肿瘤无明显强化,经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肿瘤。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下瘤,WHOⅠ级。复查CT示肿瘤完全切除,随访3个月状态良好。结论 MRI无强化是侧脑室室管膜下瘤的重要特征,位于额角者首选早期经纵裂-胼胝体前入路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孪生兄弟患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同患ALD孪生兄弟的临床资料及1例(兄)脑病理检查资料。结果1例(兄)临床表现为脑型ALD,其头部MRI示枕顶叶白质及胼胝体后部广泛性T1WI低信号,而T2WI为高信号;病理改变为顶枕叶白质弥散性脱髓鞘病变,但皮质下U形纤维完整。而另1例(弟)则表现为以脊髓损害为主,头部MRI未见异常;脊髓MRI示脊髓变细,周边见线条状等信号;为青少年肾上腺脊髓神经病变型。结论即使孪生兄弟同患ALD,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及病理改变也可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结合临床、影像、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对6例DNT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例DNT患者均以癫痫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变均位于幕上结构(颞叶3例、左顶叶2例、右额叶1例)。CT检查显示病变均呈低密度改变,MRI检查显示病灶均呈长T1长T2信号,无病变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增强扫描后均未见明显强化。按DNT病理组织学分型:单纯型1例,复杂型5例。复杂型5例均伴有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少突胶质样细胞Olig2、S100表达强阳性,少部分表达神经元核抗原(NeuN)、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nestin;神经元成分呈NeuN和Map2强阳性表达,CD34阳性表达仅见血管内皮细胞。结论 DNT是一种良性病变,需结合临床、影像、病理学特征进行诊断,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11.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PRES)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PRE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本组继发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例,肾功能衰竭3例,高血压1例。临床表现:7例均有头痛及视物模糊,伴有癫痫发作6例,恶心、呕吐4例,轻偏瘫、共济失调各1例。6例行头颅CT检查,3例枕叶低密度影,其中2例广泛脑白质水肿;1例多发小血肿;2例未发现异常。7例MRI检查显示枕叶均受累,同时伴小脑受累3例,脑干2例,额顶叶皮质下白质2例,尾状核、丘脑各1例。在脑叶呈脑回样、在其他部位呈斑片样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或等信号,T2WI和Fair像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1例无强化,1例呈脑回样、斑片样和环状强化。4例DWI扫描,2例呈略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未见异常。结论 头痛、视觉障碍和癫痫发作是PRES主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大脑后部白质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该病多见于中年人,以颅内压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MRI显示:T2WI多呈高信号,T1WI上多表现为低、等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无明显强化.肿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1例.对12例随访0.5~11年,均未见复发.结论 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室管膜下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33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本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54岁,平均27.4岁;第四脑室13例,侧脑室18例,脑内2例.MRI T1WI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22例无强化,11例呈片状、结节或条索样轻度强化.侧脑室18例,手术全切13例,近全切除5例.第四脑室13例,手术全切3例,近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3例.脑内2例均近全切除.结论 颅内室管膜下瘤少见,影像学有显著特征,有助于术前诊断,显微外科治疗手术全切除预后好.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subependymoma.Method 33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subependymoma treated with microneurosurgical management at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from 1998 to 2008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In this serials,19 patients were in male and 14 patients in female.Tumors located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s in 18 cases,located in the fourth ventricle in 13 cases,intra-brain tissue in 2 cases.On MRI scans,the tumors showed iso/hypointensity on T1-weighted and hyperintensity on T2-weighted images.On enhanced scans,the tumors showed no enhancement or only slightly enhancement.Tumors located in the lateral ventricles,were totally removed in 13 cases and subtotal in 5 cases;tumors located in the fourth ventricle,were totally removed in 3 cases, subtotally in 7 cases and partial in 3 cases; tumors were subtotally removed in 2 cases in intra-brain tissue type.Conclusions MRI may contribute to diagnose the intracranial subependymoma and surgical management.Radical resection usually contributes to a good outcome.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5例经病理学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与结果共5例经术后病理学证实的脱髓鞘假瘤患者,均为男性,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无力(3例),头晕和记忆力减退(2例),癫发作(1例);头部MRI显示占位效应,呈T_1WI低信号、T_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多呈强化征象,其中3例为开环状强化;手术全切除(4例)或部分切除(1例)病变;术后病理学提示炎性脱髓鞘改变;1例复发后死亡,4例预后较好。结论脱髓鞘假瘤是表现为占位效应的炎性脱髓鞘病变,应注意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相鉴别,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表皮样囊肿(EC)的临床与头颅MRI影像表现,以便提高诊断率。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EC的MRI表现。全部患者均进行了常规平扫序列T_1WI、T_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及弥散加权成像(D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CE-MRI)检查。结果 20例肿瘤脑桥小脑角池12例(左侧7例,右侧5例),桥前池3例,脑实质内2例(右侧枕叶1例,左侧额叶1例,病灶均发生于皮质区或皮质下区),左侧外侧裂池1例,枕大池1例,四脑室1例。其中4例病灶同时受累桥前池、鞍上池、侧裂池及环池等多个脑池间隙;全部病灶均呈囊性改变;13例长T_1WI、长T_2WI信号,4例T_1WI、T_2WI为混杂信号,3例T_1WI、T_2WI均为高信号;11例T_2FLAIR序列检查结果均呈混杂信号,其内可见散在的絮状稍高信号影,6例为低信号,3例为稍高信号;DWI序列检查结果为19例高信号,1例低信号。结论 EC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尤其是FLAIR及DWI序列MRI表现有助于对该病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RPL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为急性起病,其中继发于高血压脑病7例,妊娠子痫9例。患者均出现血压明显升高,其中出现头痛9例,意识障碍9例,癫痫发作13例,视力模糊6例。16例患者MRI均表现为双侧枕叶和/或额、颞、顶叶对称或不对称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其中累及顶叶13例(81.3%),枕叶12例(75.0%),额叶9例(56.3%),颞叶5例(31.3%),小脑4例(25.0%)。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等/低信号14例,异常高信号2例。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均痊愈。结论 RPLS以血压升高、头痛、视觉异常、意识障碍、癫痫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MRI表现双侧枕叶和/或额、颞、顶叶对称或不对称的T1低信号,T2高信号,经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7.
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PLE)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报告2例PLE患者(分别合并侵袭性胸腺瘤及肺癌)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2例均有癫痫发作、记忆及定向降碍、明显精神异常。头颅MRI均表现为颞叶海马长T1、长T2信号。1例在急性期胸部正电子发射扫描(PET)表现为病灶部位放射性浓集。结论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是诊断PLE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的MRI表现。方法 结合复习文献,尝试对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内神经元及神经元神经胶质混合性肿瘤病例的MRI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MRI检查采用GE Signa扫描机。31例病理结果,神经节胶质瘤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15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2例。结果 神经节胶质瘤MRI表现T1加权像为低信号囊性闭快,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局部灰白质界限不清。注射Gd-DTPA后,囊壁及结节增强为主。中枢神经细胞瘤MRI可见T1WI呈不均匀等信号团块混杂有低信号,T2WI:部分为等信号,部分为高信号。注射Gd-DTPA:表现为非均匀增强。神经节细胞瘤MRI表现质子密度像或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T1WI为低信号。小脑发育不良性节细胞瘤MRI显像可见病变在T1WI为黑色,而在T2WI为白色,注射造影剂后无增强。病灶条纹状,边界清楚,无水肿。结论 神经元及神经元胶质混合性肿瘤为一类较少见的神经系统肿瘤,其最终诊断仍取决于组织学。但该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中部分病例具有一定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临床表现,有益于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提高中枢神经细胞瘤诊疗水平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06年4月我院收治的5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前部或室间孔附近,呈宽基底与侧脑室壁或透明隔相连。肿瘤边缘及内部可见多发囊泡,常见钙化,MRI检查T1WI、T2WI相均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轻至中度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显示神经突触素阳性。显微外科手术治疗5例,其中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4例随访至今未复发。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是术前诊断的重要参考。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最佳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颅窝区脑外肿瘤的MRI特点,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1例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包括三叉神经鞘瘤13例,脑膜瘤6例,蛛网膜囊肿3例,皮样囊肿3例,骨母细胞瘤2例,脊索瘤2例,表皮样囊肿2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并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不同的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各具不同MR特征;(1)三叉神经鞘瘤MR/T1WI像多呈等或低混杂信号,T2WI像呈高或低混杂信号,本组13例三叉神经鞘瘤增强后有9例可见"包壳征";(2)脑膜瘤多表现为等或稍低T1、等或低或高T2信号,增强后呈中度较均匀强化;(3)骨母细胞瘤可见"骨包壳",脊索瘤骑跨中、后颅窝生长,其一侧与斜坡紧密相连;(4)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均呈长T1、长T2囊状信号,增强后无强化或囊壁轻微强化;蛛网膜囊肿多呈膨胀生长,而表皮样囊肿多有"见缝就钻"的特点;(5)皮样囊肿均呈短T1、长T2囊状信号,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呈低信号,可出现"爆米花"样改变. 结论 中颅窝区脑外肿瘤均有比较特征性的MRI表现,密切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其术前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