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提高对心搏骤停复苏后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相关临床特点的认识,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ICU收治的72例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主要包括心搏骤停地点、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心搏骤停原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OS)发生率,发生器官功能障碍的部位及个数,复苏成功率,存活出院率以及出院时脑功能分类评分(CPC).结果 心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ROSC)患者男女比例为1.18:1,院内和院外分别为55例和17例,比例为3.24:1.心搏骤停地点分布:院内以ICU、急诊室和手术室为主,共计41例,占74.55%(41/55);院外以来院途中和救护车中为主,共计11例,占64.71%(11/17).心搏骤停首次监测到的心律类型中可电击心律和非电击心律分别为38例和32例,比例为1.12:1;心搏骤停原因中心脏源性和非心脏源性因素分别为37例和35例,比例为1.06:1.72例心搏骤停ROSC患者中16例在24 h内死亡,56例心肺复苏成功,但其中51例在自主循环恢复后发生SIRS,42例相继合并NODS占75%(42/56),死亡27例占64.29%(27/42);受累器官依次为:脑38例(90.48%),心35例(83.33%),肺28例(66.67%).在56例心肺复苏成功患者中,MODS(-)组14例全部存活出院,MODS(+)组42例中存活15例,共计存活出院率为40.28%(29/72).MODS(-)组14例全部为CPC 1分,MODS(+)组CPC 1~2分7例、CPC 3~5分35例.两组患者性别和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功能分类评分和存活出院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后SIRS发生较为普遍,随之合并MODS的发生率高,且心脑功能障碍位居受累器官前列,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影响心搏骤停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0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20例中治愈9例,死亡11例,病死率55%,死亡原因主要为呼吸及循环衰竭。笔者认为凡严重创伤、心肺复苏后及大手术等病人,应严密监测呼吸、血压、脉搏、尿量、肝、肾功能、凝血系统及代谢等功能变化,以便早期发现脏器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3.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及心肺复苏后等严重疾病打击发生24 h后,机体同时或序贯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病情凶险,预后差,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是ICU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患者在发生MODS后如经恰当治疗,其功能损伤多是可逆的;若不能及时有效的早期防治,可发展为死亡率更高且功能损伤不可逆的多器官衰竭(MOF)。本文将国内外近年来MODS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酸清除率与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纳入标准为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院前或院内心肺复苏后存活24 h以上,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CU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成年患者;排除各种疾病终末期、外伤所致心脏停搏.分别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d、7d时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秩和检验及逻辑回归方法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平均动脉压、氧合指数、APACHEⅡ评分、白细胞计数、初始乳酸值及6h乳酸清除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有42例患者符合标准,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7d时分别存活23人(54.8%)和14人(33.3%).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7d时对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组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6h乳酸清除率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自主循环恢复后3d时存活和死亡两组比较,APACHEⅡ评分和6h乳酸清除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自主循环恢复后7d时存活和死亡两组比较,APACHEⅡ评分(OR=2.143,P =0.028)和6h乳酸清除率(OR=0.887,P=0.040)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后早期乳酸清除率的降低与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成为心搏骤停患者恢复期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急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9月选择急诊ICU接受治疗的感染性休克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106例,对其临床急救与护理方法进行了总结与探讨.结果 106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急救与护理后,其中死亡31例,死亡率29.25%.18例3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者中死亡15例,死亡率达83.33%;17例2个脏器功能障碍者死亡7例,死亡率达41.18%;7l例1个脏器功能障碍者死亡9例,死亡率达12.68%;3组死亡率有明显差异.这表明累及器官数与死亡呈正相关.结论 及时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可以逆转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2例大面积心肌梗死合并心肺骤停引发的多脏器功能衰竭(MSOF)患者的临床急救与护理措施进行探讨.结果 本研究32例患者均行心肺复苏,其中5例患者完全恢复自主呼吸,住院25~35 d痊愈出院,死亡27例.复苏后发生功能衰竭的器官分别为外周循环衰竭28例占87.50%,肺功能衰竭22例占68.75%、脑功能衰竭12例占37.50%,肾功能衰竭9例占28.13%,胃肠道功能衰竭8例占25.00%.复苏后合并功能衰竭的器官越多患者死亡率越高.结论 准确有效的护理配合是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除需具有多专科医疗护理基础知识外,还应熟练掌握各科监护仪器的使用,及时给予护理与治疗,注意维持良好的呼吸、循环、胃肠及肾功能,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其家属配合治疗,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在ICU住院期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998年至2002年住北京六家医院ICU的MODS患者共413例,采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中合并ARF患者死亡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13例MODS患者中,135例发生ARF,死亡77例,病死率57.03%。患者入院第一天平均APACHEⅡ评分(17.15±6.67)分。合并1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28.00%,2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58.62%,3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为61.29%,并发4个肾外器官功能衰竭者病死率达77.78%。单因素分析显示,机械通气、昏迷、低血压、少尿和器官衰竭的数目及血肌酐(Cr)峰值等因素均与ARF死亡关系显著(P<0.05)。对上述死亡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术后、昏迷、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应用肝素、制酸剂、机械通气等对死亡的影响有显著意义。结论在ICU的MODS患者中,出现ARF的死亡率很高,且与肾外器官衰竭的数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心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n)技术和急诊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跳骤停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复苏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不断提高。可达40%。60%。但是,心跳骤停后,机体发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神经、内分泌、血管活性物质都发生了剧烈改变。组织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有可能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vsl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进而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h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称为复苏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PR-MODS)。CPR患者发生PR-MODS,导致患者病死率增加,出院率只雏持在2%~22%的水平。PR-MODS是复苏怠者ROSC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其发病机制、病情演变及治疗对提高复苏的最终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目的 调查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的原发病因、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13例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MODS原发病因是重症感染、创伤、重症胰腺炎、休克、心肺复苏后、烧伤、病理产科等。其病死率仍较高,413例MODS患者,病死率为53.5%。本研究的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有慢性疾病者、心电图异常者病死率较高;病死率随着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年龄、体温、血糖、血BUN、血肌酐较高,血Ph、GCS分值较低。经Logistic回归分析,既往健康状况、功能衰竭器官数目、GCS分值是主要死亡危险因素,住院时间长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MODS病死率仍较高,既往健康状况、功能衰竭器官数目、GCS分值是主要的死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肠功能障碍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指在严重感染、创伤、大手术、休克、病理产科、心肺复苏后等状态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损伤或衰竭的临床综合征。MODS是一种独立疾病,是机体遭受严重损害后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去甲肾上腺素与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复苏成功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机械通气支持时间、ICU住院时间和血乳酸水平变化等。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6 h内复苏成功率为85.0%,高于对照组(52.5%),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为22.5%,低于对照组(4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支持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治疗感染性休克临床效果优于去甲肾上腺素,其可有效改善组织缺氧状态,同时其还可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支持的时间,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5):707-709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8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照入院的时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乌司他丁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山莨菪碱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山莨菪碱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死亡率。结果试验组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低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山莨菪碱联合乌司他丁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助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的缩短,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死亡等情况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肺结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106例,根据其30d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肺结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疾病患者于病灶范围、器官衰竭数目、并发症、合并症、血清白蛋白值及病灶情况等均有一定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的病灶情况、衰竭器官及低血清白蛋白值等因素于肺结核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患者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应给予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34例复苏后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复苏后综合征(PRS)的临床特点及合理化治疗方案。方法 34例PRS患者给予氧疗、血管活性药物改善脏器灌注、脱水、氧自由基清除剂减少自由基损害、早期开展肠道内营养、保护肠黏膜屏障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等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不同自主循环恢复(ROSC)时间患者的生存率、死亡率及患者器官功能障碍个数。结果 ROSC时间≤10min者比>10min者的病死率明显减少(P<0.05)。本组34例患者存活12例,存活率为35.3%。死亡组人均受累脏器数(3.77±1.23)个,明显高于存活组人均受累脏器数(2.41±0.67)个(P<0.01)。结论 ROSC时间越长、PRS患者的病死率越高、受累器官越多、患者病死率越高。心肺复苏(CPR)术后,必须早期对PRS后的炎性反应失控进行综合性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暴发性胰腺炎(FAP)死亡原因,探讨降低FAP死亡率的治疗措施。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26例FAP患者分为存活组(11例)和死亡组(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器官功能障碍数量、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昏迷、血液滤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昏迷为主要表现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FAP死亡的主要原因。以积极抗休克、保护肾功能和脑功能为主的多脏器功能支持治疗,并使用呼吸机、血液滤过,是降低FAP死亡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杜捷夫医生 :解放军总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 (emergencydu@yahoo.com)目前 ,有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s,MODS)的概念在急诊和危重病医学中的重要意义已有共识。在以往的讨论中 ,我们曾提出 :除感染和创伤等常见病因引起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外 ,随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对自主循环建立的患者临床上也常见心肺复苏术后出现的MODS,称其为复苏后 MODS(postresuscitation MODS,PR MODS)。发生的可能机制是患者循环停止后各组织器官均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 ,有时并伴有严重的酸中毒 ,而导致组织细胞蛋…  相似文献   

17.
俞芳  邱国萍  李正夫 《临床医学》2009,29(11):40-40
目的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2007年至2008年对我院的23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者行血液透析滤过治疗。结果治疗后生化指标有明显下降,21例治愈存活,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血液透析滤过是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抢救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创伤性休克致多脏器功能障碍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总结临床抢救与护理方法。结果:13例死亡,死亡率为24.53%;8例患者合并3个以上脏器功能障碍,死亡7例,死亡率高达87.5%;14例患者合并2个脏器功能障碍,死亡4例,死亡率28.57%;31例患者合并1个脏器功能障碍,死亡2例,死亡率6.45%。经统计学分析,个数不同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累及脏腑器官数目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早期、有效的急救护理配合可以逆转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对提高患者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预后评分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和简化多系统器官衰竭(sMSOF)评分体系对脓毒症性休克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后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的资料,采用SOFA评分和sMSOF评分体系,分析这两种评分的入院评分,最大评分,△评分与预后的关系。结果:(1)51例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中存活7例,死亡44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住ICU时间、手术/非手术,入院至脓毒平性休克发生时间无差异。(2)51例患者在入ICU时或在ICU中均发生感染,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多(62.8%),感染病原菌多为G^-菌感染(88.2%),合并霉菌感染26例(51.0%)。(3)入院SOFA评分两组无差异,最大SOFA评分和△SOFA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最大sMSOF评分、△sMSOF评分死亡组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P<0.0001),而入院sMSOF评分存活组反而明显高于死亡组,结论:在脓毒症性休克伴MODS患者,入院时的SOFA评分及sMSOF评分不能预测预后,二种评分的最大评分和△评分对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2例患者治愈133例,死亡9例;其中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35例,死亡9例;假性胰腺囊肿26例,后期行囊肿内引流术治愈;胆源性胰腺炎74例,后期行手术治疗治愈。行腹腔灌洗引流、减压27例,血液透析6例次,胰床减压引流、坏死清除4例次,呼吸机机械支持治疗12例次。结论:早期进行有效的抗感染、容量复苏、抑酶、抑制炎症反应,可有效阻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进程,保护重要脏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