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艳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6,(Z1):103-10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防止精神科发放口服药过程中的差错事件的效果.方法:对住院并有应用口服药物的78例精神科患者开展品管圈活动,确定活动主题后,通过拟定活动计划书,对活动前发错口服药的原因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对导致发错口服药的因素进行干预.结果:住院精神科患者发错口服药由活动前的6个月发生7例下降为活动后6个月发生0例,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防止精神科护士发错口服药.同时还提高了圈员的团队精神和质量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危险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品管圈活动改进精神科的危险物品管理工作。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危险物品所致不良事件发生率从1.38%降到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危险物品一次、两次、三次以上接触率明显降低(P0.05);护理人员对危险物品管理相关知识知晓率、患者满意度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品管圈活动可降低危险物品所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士、患者及家属对危险物品的知晓率,对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起到良好效果,有助于提高护士进行安全检查的能力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精神科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使用,并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基础护理技能培训,包括病人的个人卫生及床单位的护理、安全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护理、睡眠护理等,强化落实护理操作.观察两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按照我院制定的基础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及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对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质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进行评估.结果 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合格率为100%,对照组为64.7%,实验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护士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合格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大幅提高患者满意度,护患关系更为和谐,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通过建章立制、规范服务、创新管理环节等措施开展工作,比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红灯呼叫次数、时间分布、原因及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后,日均及白班、中班、夜班、周末班的红灯呼叫次数均较实施前下降(P<0.05);患者满意度由实施前的82%升高至94%(P<0.01);实施优质护理后基础护理质量评分较实施前升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是一项贴近患者、深入民心的良好决策,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的良好措施,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符合精神专科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的模式。[方法]责任护士根据每个病人的疾病阶段及特点对病人进行分组,通过实施不同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的内容对病人进行连续、全程的整体护理。[结果]精神科病房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的模式,使护患关系更为融洽,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小组的开展有效保证了病人治疗、护理、康复、健康指导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优化了护患间的关系,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中开展品管圈活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全院护理的质量检查报告,对开展品管圈活动的前后结果进行记录,并对比分析。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的护患沟通合格率高达97.33%,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9.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精神科常规操作的合格率高达98.00%,明显高于活动前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的合格率高达97.67%,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全院护士精神病知识考核的优秀率高达97.00%,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理不良事件仅有3例,明显低于活动前的100例;活动后护理的合格率高达99.50%,明显高于活动前的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精神科护理的风险管理能够明显改善,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QCC实施护士分层管理与科室三级质控网络管理,对收治的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陷的210例精神病患者的基础护理状况进行评价,并实施基础护理流程化管理,改善前后分别选取有自知力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200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善方法实施后基础护理合格率显著高于改进措施实施前(P0.05),改善前后患者满意度调查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参与护理人员应用QCC手法、团队积极性、团队凝聚力、团队责任心、团队自信心、沟通协调、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参与管理意识自评总分与活动前相比,均有大幅度提升(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同时也完善了基础护理质量监督与评价机制,使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行的优质护理服务之方法与措施。[方法]将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内容精细化,以提高可操作性和明确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具体落实。[结果]实施优质护理前与实施后病人的满意度由86%上升到99%。[结论]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地提高住院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对提升神经内科病房优质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320例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予以实施品管圈活动,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服务落实情况以及出院后两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后,试验组患者的基础护理服务落实率、健康教育知晓率、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探讨烧伤病房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方法与效果,为烧伤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改革管理模式和创新服务模式,以推广优质服务,比较推广优质服务前后护理质量的改进情况和护士完成护理工作的时间.结果 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前后住院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每班护士完成各项护理工作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规范护士对工作时间的分配管理,有效减少护士进行非护理工作时间的浪费,用更多时间陪伴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开放式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学习领会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实质,改善住院环境,规范服务流程,改革护士排班模式,实施小组责任制护理,夯实基础护理,规范康复治疗,改革护理质量控制等措施创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前(2010年2~7月)后(2010年7~12月)采用我院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后患者总满意度及对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护士态度、病房环境维度的满意度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护士服务由被动变主动,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能提升护士自我价值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优质护理示范病房"收治的16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在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普通病房同期住院的16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一般精神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安全风险事件评估、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安全风险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或P<0.05)。结论:精神科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减少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和依从性,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精神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研究组予以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服务,观察临床效果,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8.0%,对照组为86.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精神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提高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探讨层级护理模式对开展优质服务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0~12月的198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以责任制为实现方式的整体护理模式;选择2011年1~3月的198例患者为实验组,采用层级护理模式。采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实施层级护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总体满意度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尤其在主动服务、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方面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层级护理模式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