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啶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惠芳 《临床医学》2008,28(2):60-61
目的 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啶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0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给予参麦注射液、倍他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及脑血流动力学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明显(P<0.05或P<0.01).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倍他啶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注射液对老年患者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4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用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d治疗,对照组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d,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治疗前后用配对比较进行“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下降(治疗组P〈0.05,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均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为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有效药物,银杏达莫注射液疗效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3.
王钧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0):935-936
目的:探讨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进行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另选4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临床疗效。疗程14d。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2.27%、有效率为95.45%,与对照组痊愈率27.27%、有效率为72.73%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讨论: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够显著提高有效率,改善治疗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2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112例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均10 d为1个疗程。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后循环血供,观察治疗后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64%,对照组总有效率76.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微循环灌注,改善脑组织供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好,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7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35)例。结果:治疗组明显效率(62.9%),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16.6%),治疗但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5%)。结论: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9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改善循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的改善幅度、慢性脑供血不足药物治疗总有效率、用药总时间、药物不良反应、对脑供血不足临床治疗方案和所达到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在用药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和心理状态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脑供血不足药物治疗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用药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少于对照组的15.6%,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脑供血不足临床治疗方案和所达到的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93.3%,对照组为77.8%,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采用葛酮通络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缩短用药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5):2893-2895
我院于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脑供血不足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血流量、Mo CA评分、MMSE评分、HD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4%,较对照组的66%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脑血流量、Mo CA评分、MMSE评分、HDS评分均明显得到改善(P0.05),且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伴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89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8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认知功能及脑血流量,并分析慢性脑供血不足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Mo CA检测评分为(16.5±2.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7±2.3)分(t=7.214,P0.05)。观察组脑深部白质、丘脑、枕叶、顶叶、颞叶、额叶的区域性脑血流(r CBF)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高龄、有脑白质疏松症、脑血流量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Ⅱ级病变以上是脑供血不足并发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因CCCI长期缺血缺氧常使额叶、颞叶、深部白质受损,而易诱发认知功能障碍,且年龄、脑白质疏松症、脑血流量异常、颈动脉内中膜厚度Ⅱ级病变是其独立风险因素,对CCCI患者诱发认知功能障碍可产生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评价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症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脑供血不足失眠症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常规治疗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睡眠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41/43),比对照组高(81.40%,35/4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为(5.32±1.14)分,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相高,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失眠症,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失眠的治疗效果,以提高对失眠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失眠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慢性脑供血不足。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44例,使用临床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失眠治疗效果、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治疗后,其睡眠质量评分为(5.63±1.05)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养血清脑颗粒有助于对失眠患者进行治疗,在慢性脑供血不足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清B型利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LVEF和BNP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LVEF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2组BNP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血清BNP水平,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培他啶注射液治疗,治疗10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脑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而治疗组部分“血淤”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能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选取100例脑供血不足并高脂血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丹心脑通。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与血脂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有效率为94%,高脂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92%,对照组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有效率为80%,高脂血症的治疗有效率为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比较,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供血不足并高脂血症的治疗中,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有效率,优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在给予两组常规治疗外,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并统计临床总有效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和MMSE评分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观察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MOCA疗效观察组总有效43例(71.67%),MMSE疗效观察组总有效36例(60.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应用尼莫地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应用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西比灵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变化.方法 治疗组联用银杏达莫、低分子肝素钙及西比灵,对照组应用川芎嗪注射液,经颅多普勒(TC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流速变化情况.结果 统计学分析显示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结论 银杏达莫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及西比灵可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动脉流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银杏达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首次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采用脑循环动力检测仪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循环动力学指标(CVDI)。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经银杏达莫静脉滴注治疗后,颈动脉最小血流速度(Vmin)、颈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的升高和脑血管阻力(R)降低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VDI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银杏达莫能降低脑血管的阻力,增加脑动脉的供血量,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结论银杏达莫能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CCCI)患者认知功能的方法.方法 分析研究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91例门诊及住院CCCI患者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尼麦角林治疗并使用MoCA及ERPs对其认知功能检测.结果 研究组治疗前ERPs(N2及P3潜伏期、P3波幅)及MoCA量表总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ERPs(N2及P3潜伏期、P3波幅)及MoCA量表总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尼麦角林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改善慢性脑供血不足认知功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银杏达莫对脑梗死血流变、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观察组常规治疗加阿司匹林联合银杏达莫.治疗前后行血流变及凝血功能检测.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变及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司匹林联合银杏达莫能显著改善脑梗死血流变及凝血指标,而无明显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19.
银杏活脑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及TCD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银杏活脑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和对脑血流的影响。方法:将80例VB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均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银杏活脑胶囊,均连续15 d。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检测脑血流速度的变化及根据临床症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TCD检测,2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明显(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与70%,P〈0.05)。结论:自制中药银杏活脑胶囊能明显提高VBI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方法: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治疗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相关指标。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对照组77.36%;TCD相关指标均得到改善,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盐酸氟桂利嗪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作用优于单纯使用盐酸氟桂利嗪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