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精神正常者凶杀案件犯罪学特征的差异性。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案例调查表对精神医学鉴定案例中鉴定结论为精神分裂症的146例案例(研究组)和鉴定结论为正常者(对照组)的103例案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对照组(t=2.46,P〈0.01)。研究组89.7%被评定为无责任能力,对照组99%被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P〈0.01)。研究组更多地采取公开作案方式,对照组隐蔽作案多见;研究组危害对象更多地涉及近亲和同事,而对照组涉及朋友多见;研究组作案动机主要为病理动机、混合动机和不明动机,现实动机较少,而对照组主要为现实动机,不明动机较少。两组作案方式、危害对象、作案动机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89%在精神症状直接支配下作案,最常见的精神症状(前四位)依次为被害妄想、幻听、关系妄想、逻辑障碍。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凶杀案件的犯罪学特征明显不同与正常人,其责任能力的评定与其精神病理学特征及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精神障碍责任能力的评定状况。方法对38例司法精神病责任能力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鉴定诊断精神分裂症居首位(26.3%)、精神发育迟滞次之(21.1%);责任能力评定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占36.8%,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占36.8%,无刑事责任能力占26.3%。结论精神疾病诊断与刑事责任能力之间无必然因果关系,应根据被鉴定人精神病理内容与案件事实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评定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凶杀案件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当事精神疾病患病情况。方法 对我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60例凶杀案件当事进行精神疾病患病情况分析。结果 60例凶杀案件当事各类精神疾病患病率达84%,其中以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为多见。中青年精神病人作案占84%;农村病人作案占66%。结论 本资料中的凶杀行为与病情有关,对家庭、社会危害性极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凶杀案例特点。方法 :对本院 1992~ 2 0 0 1年司法精神医学鉴定 6 7例凶杀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有各种精神疾病者占 85 .1% ,精神分裂症占 4 9.3% ,精神发育迟滞占 10 .4 %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占 9.0 % ,青壮年占 80 .6 % ,农民占 83.6 %。精神疾病者多在幻听、妄想 ,病理性冲动影响下作案。凶杀造成 6 3人死亡 ,4 0人受伤。有责任能力者占 2 2 .4 % ,限定责任能力者占 14 .9% ,无责任能力者占 6 2 .7%。结论 :精神分裂症 ,精神发育迟滞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是重点防范的精神疾病 ,及时治疗各种精神疾病 ,加强对精神病人的管理 ,是防范凶杀行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伤残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因交通事故造成的130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外伤所致各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依次为:智能损害73.85%、神经症样综合征24.62%、精神病性症状17.69%、人格改变10.77%、遗忘4.62%、情感障碍3.08%;46.88%智能损害合并其他精神障碍症状,智能障碍等级以轻度智能损害(47.92%)为主,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损伤范围、格拉斯哥分度量表评分、合并其他精神障碍和文化程度是脑外伤所致智能损伤程度的影响因素;精神病性症状与脑干损伤、脑损伤范围、颅内血肿有密切关系;人格改变与额叶损伤、颅内血肿及开颅治疗有关.结论 交通事故中,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以轻度智能损害为主,与颅内血肿、脑干损伤、脑损伤范围、损伤部位等有关,其鉴定工作应结合颅脑创伤情况,应用检测工具全面评估其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6.
精神疾病已成为我国人群发生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收集一组精神障碍患者吞服大量精神药物自杀的急入院病例 ,对临床特点和康复效果作一总结 ,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1 994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各类精神障碍患者 5 5 0 7人 ,其中因大量吞服精神药物自杀急入院者 6 7例 ,占同期收住病人的 1 2 2 %(精神分裂症自杀占同类疾病 1 1 2 % ,抑郁症自杀占 3 2 5 % ) ,男性 32例 ,女性 35例 ,男女比 1 :1 0 9。年龄 1 8~ 6 0岁 ,平均 37± 1 1岁。病程 6月~ 2 0年 ,平均 6 5± 5 1年。临床诊断 :精神分裂症 39例 (5…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的犯罪动机与责任能力评定状况,为责任能力评定提供依据.方法 对198例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犯罪动机与责任能力评定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将犯罪动机分为病理性动机和非病理性动机,非病理性动机中具有现实动机者91.6%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8.4%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病理性动机者96.1%评定为无责任能力,3.9%评定为限定责任能力;非现实非病理性动机者100%评定为完全责任能力.结论 犯罪动机对责任能力评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并非一一对应.  相似文献   

8.
120例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凶杀案件的临床特点及伤害危险的相关因索。方法;首先根据不同的送鉴原因分成三组进行诊断及责任能力的比较分析;再按鉴定为有病无或部分责任能力分成有病和无病两组对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家属要求、预审要求、收容要求鉴定的三组例数分别是25、54、41例.他们被鉴定为有病无或部分责任能力的分别是23、38、7例,经x^2检验,第三组与前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病组68例伤害对象为116人,无病组52例伤害对象为83人。有病组被鉴定人具有典型精神症状和伤害对象为亲友的人数均明显高于无病组.差异显著;而无病组伤害的对象与案犯有仇怨的人数则明显高于有病组,差异显著。结论;被鉴定无病或诈病而有责任能力的案犯多数是在收容暂押过程中出现举止行为异常被送来鉴定,而且他们表现出来的“精神症状”多表现为不言、不动、不食或无规律的兴奋。精神病人伤害的对象以亲友为主,而一般无现实生活中的仇怨,正常人则反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缓解期违法犯罪的精神分裂症34例进行了分析,鉴定结论评定为限制责任能力26例,有责任能力8例。作者并就此类病人责任能力的评定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5例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多罹患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伴发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人格改变、智能障碍及情绪症状。结论老年慢性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以罹患呼吸、循环、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精神障碍表现形式多样化,临床上应根据症状尽快明确诊断并予以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12.
13.
浦晓珍  吴海峰 《护理研究》2011,25(8):688-689
[目的]分析宜兴市某二级甲等医院急诊自杀未遂病人流行病学情况,探讨自杀未遂者临床特点。[方法]采用自制量表对急诊222例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口服安眠药和农药是最主要的自杀方式;家庭纠纷、婚恋问题、工作问题是导致自杀行为的最主要的原因;学习问题是学生导致自杀行为的首要原因。[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社区要开展自杀相关的健康宣教。同时对自杀未遂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减少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老年精神病患者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老年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其中17.5%的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状况:未应用2例、单用17例、联用21例;应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21 d33例(82.5%)、≥21 d5例(12.5%)。本组合并感染14例,其中重症感染5例预后不定,其余患者经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老年精神病白细胞减少症临床症状复杂,多发生在用药初期,以联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者居多,合并感染率较高,临床上应重视白细胞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16.
17.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65例临床资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65例癫痫伴发精神障碍首次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在患癫痫后平均11.3a出现精神症状,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平均年龄36.35±7.96a,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组的26.77±5.85a;精神症状以原始性幻觉,被害妄想,强制性思维,病理性赘述,易激惹为主;治疗以中等剂量抗精神病药合并抗癫痫药物为主,精神症状的控制优于精神分裂症。结论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的激惹症状和攻击行为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变化具有多样性和不稳定性,在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均带有粘滞性和刻板性。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自杀未遂的临床资料,探讨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对80例自杀未遂患者病历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归纳了他们的疾病类型、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结果:疾病类型:抑郁症自杀未遂者70例,占87.5%;精神分裂症、抑郁状态10例,占12.5%。自杀方式:服用过量药物32例,占40%;割腕19例,占23.8%;自伤11例,占13.8%;喝农药和自缢各7例,各占8.8%;放煤气4例,占5%。自杀原因:情感障碍72例,精神病性症状8例。结论:对有自杀未遂史、抑郁心境患者及早干预;增加家属和社会对患者的支持,激励患者提高生活信心;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加强康复治疗与社会技能训炼,可预防和降低精神病自杀未遂者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脑网络图论和功能连接(FC)改变。方法 对自杀未遂青少年抑郁症组33例(未遂组)、不伴自杀行为青少年抑郁症组(单纯抑郁组)40例及52名健康青少年(NC组)行采集fMRI数据,获取并分析比较图论整体及局部属性指标,以发生改变脑区作为种子点,构建基于全脑体素的FC,分析比较组间FC差异。结果 脑网络均存在小世界属性。相比NC组,抑郁症患者视觉网络度中心性降低(P<0.01),且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31,P<0.01);其躯体运动网络、突显网络FC下降,未遂组注意网络FC较单纯抑郁组增强(均通过TFCE校正,P<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视觉网络信息传递能力下降,其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相关;注意网络病变所致注意空间能力受损可能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