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显微外科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12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对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翼点入路或前纵裂入路。早期手术68例,中晚期手术52例。结果术前CTA能清楚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状以及载瘤动脉的特征。68例早期手术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59例,中残5例,重残2例,死亡2例;52例中晚期手术患者按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0例,中残14例,重残2例,死亡6例;2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动脉瘤能有效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引起的直接死亡和病情恶化;熟练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和术中正确处理动脉瘤的方法,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翼点联合纵裂人路手术治疗人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行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的大脑前动脉-胼周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天.无术中动脉瘤破裂,无手术死亡.未发牛神经系统并发症.出院时GOS预后评分均为良好.结论 应用翼点联合纵裂入路手术治疗大脑前动脉一胼周动脉瘤,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经翼点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翼点人路锁孑L手术治疗12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位于后交通动脉7例、大脑中动脉4例、颈内动脉1例。结果全部动脉瘤均获得成功夹闭,无死产病例,预后良好;术中5例动脉瘤破裂出血均得到妥善处理。术后8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瘤囊消失,载瘤动脉通畅完好。结论经翼点入路锁孔手术处理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时,手术视野显露良好,足以应对术中动脉瘤破裂,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白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35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技巧及疗效. 结果 本组动脉瘤均成功夹闭.随访时间3~6个月,术后死亡2例,轻度残疾3例(1例遗留精神症状),恢复良好11例,完全康复19例.结论 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暴露充分、并发症少;夹闭动脉瘤前充分分离、清晰暴露“H”形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合理的选择动脉瘤夹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翼点一纵裂入路夹闭高位前交通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技巧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高位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方式及手术结果。结果出院时GOS评分5分12例,4分5例,3分1例。DSA复查均显示动脉瘤完全夹闭。CT复查发现颅内小梗死灶2例。随访3~36个月,无再出血及复发病例。结论经翼点一纵裂入路夹闭高位前交通动脉瘤的关键在于解剖纵裂池前控制双侧大脑前动脉A1段,快速打开纵裂池及注意双侧A1段的阻断时间。此外,合理选择动脉瘤夹、术中微血管多谱勒监测及血管穿通支的保护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01-2011-06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夹闭3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结果25例行瘤颈夹闭术,8例行动脉瘤夹闭加包裹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良好24例(72.7%),中度残疾5例(15.2%),重度残疾2例(6.1%),死亡2例(6.1%)。结论前交通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的病人要尽早手术,Ⅲ级的病人发病3d内及2周后手术,Ⅳ~V级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考虑手术。术前对动脉瘤进行分型及提供预案,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术中血管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经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前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资料、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均行经翼点入路手术,夹闭43例,加做包裹2例。结果治愈或良好39例,致残4例,死亡2例。存活病人随访6个月~1年,均无动脉瘤再出血发生。结论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显露充分,配合临时阻断、脑保护、控制性低血压等技术,可收到满意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及额下纵裂入路对于夹闭前交通动脉瘤(ACA)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分析手术治疗的253例ACA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3例采用翼点入路,72例采用额底纵裂入路。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级评定并比较。结果经翼点入路组夹闭ACA 153个,术后随访13.2±2.4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 :死亡2例,差5例,良好146例。经额底纵裂手术入路组夹闭ACA72个,术后治疗结果 :死亡2例,差4例,良好66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行ACA的手术治疗,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应根据动脉瘤顶朝向选择入路,可减少手术副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大脑前纵裂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适应症、优缺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经纵裂入路手术夹闭的18例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7 d复查CTA或DSA证实动脉瘤颈夹闭完全。出院后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0分6例,1分8例,2分4例。结论 对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前纵裂入路的选择与动脉瘤瘤顶指向及术者个人经验有较大关系,某些情况下前纵裂入路比翼点入路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及其在两种手术入路选择中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前DSA和/或CTA,以前交通动脉及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为参考平面,将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分为Ⅰ~Ⅴ型:Ⅰ型,瘤体朝前;Ⅱ型,瘤体朝下;Ⅲ型,瘤体朝后;Ⅳ型,瘤体朝上;Ⅴ型,瘤体多朝向。从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采用显微手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52例,采取翼点入路28例,其中Ⅰ型动脉瘤8例,Ⅱ型9例,Ⅲ型3例,Ⅳ型7例、Ⅴ型1例;前纵裂入路24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7例,Ⅲ型2例,Ⅳ型10例。结果本组52例均一次性夹闭瘤体,1例夹闭后包裹,其余均夹闭满意。出院时GOS评分4~5分37例,2~3分13例,1分2例。结论Ⅰ型、Ⅱ型两种入路均适合选择,可依个人习惯选择;Ⅲ、Ⅳ、Ⅴ型选择纵裂入路更合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6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各1例患者则均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在发病后1~3d进行,均以直径2cm×(3~4)cm的微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结果 16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其中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无手术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6例全部恢复良好。结论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微创、有效;完善的个体化术前设计、精湛的手术技巧及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入路治疗破裂后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技巧。方法对手术夹闭22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64排CTA为确诊手段,动脉瘤瘤顶指向在CTA分为5型,向前2例;向下2例;向上10例;向后5例;多方向3例。22例患者24个动脉瘤均行翼点锁孔入路手术夹闭,有3例患者手术夹闭后由于脑积水而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果出院时根据GOS判断预后:恢复优良17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翼点锁孔入路可以满足大多数前交通动脉瘤病例的手术要求。手术要根据动脉瘤顶的指向个性化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经眶锁孔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经眶锁孔入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0月至2005年1月间采用经眶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14例的临床资料,介绍经眶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结果14例动脉瘤均成功夹闭。由于切下了眶上缘,手术径路的角度下移,可在较小牵拉脑的情况下抬起额底和分离纵裂间隙显露并处理病变。结论应用经眶锁孔入路手术能以更低的角度,从脑外间隙处理前交通动脉瘤,可作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入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锁孔入路治疗破裂的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通过眉弓眶上和翼点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36例,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3例,后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7例。手术均为发病后1~3d进行。结果术中动脉瘤显露良好,36例均成功夹闭,其中2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29例恢复良好,6例轻残,1例死亡。结论锁孔入路可显著减小手术损伤及手术并发症。完善的术前准备和设计,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方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神经血管病病房自2008年1月至2009年8月采用经纵裂间入路治疗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2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 结果 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其中3例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8例夹闭动脉瘤颈后切除动脉瘤.所有患者术后1 d及出院时头部CT证实无脑积水和脑组织缺血梗死发生.术后第3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有5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患者出现额叶精神症状,1周后恢复.本组无手术致残及死亡者. 结论 经纵裂间入路可以充分显露前交通复合体、动脉瘤颈并夹闭前交通动脉瘤,同时可以清除血肿,减轻术后血管痉挛,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行瘤颈夹闭术107例,动脉瘤包裹术1例.瘤颈夹闭后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结果 动脉瘤颈完全夹闭107例,动脉瘤包裹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8例.术前脑积水11例,术后改善6例,无明显改善5例.术后GOS评分:4~5分93例,2~3分11例,1分(死亡)4例.84例获随访6~12个月,无动脉瘤残留及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理想方法,术中常规切开瘤体并行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可有效判断夹闭效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When treating high-positioned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ACoA) aneurysms, pterional-transsylvian and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es are both viable options, yet comparative studies of these two surgical approaches are rare. Accordingly, this retrospective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urgical results of both approaches. MethodsTwenty-four patients underwent a pterional approach (n=11) or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n=13), including a unilateral low anterior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or bifrontal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for high-positioned ACoA aneurysms with an aneurysm dome height >15 mm and aneurysm neck height >10 mm both measured from the level of the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The clinical and radiological data were reviewed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results and risk factors of incomplete clipping. ResultsThe pterional patient group showe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incidence of incomplete clipping than the interhemispheric patient group (p=0.031). Four patients (36.4%) who underwent a pterional approach showed a postclipping aneurysm remnant, whereas all the patients who experienced an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showed complete clipping. In one case, the aneurysm remnant was obliterated by coiling, while follow-up of the other three cases showed the remnants remained limited to the aneurysm base.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a pterional approach for a large aneurysm with a diameter >8 mm present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isk factor for incomplete clipping. ConclusionFor high-positioned ACoA aneurysms with a dome height >15 mm and neck height >10 mm above the level of the anterior clinoid process, a large aneurysm with a diameter >8 mm can be clipped more completely via an interhemispheric approach than via a pterional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侧扩大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适应症、手术时机及手术入路。方法对本院经单侧扩大翼点人人路一期手术治疗的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显微手术治疗方法。结果13例患者共28个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夹闭,其中后交通动脉瘤14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5个,脉络膜前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分又部1个,术后CTA复查示多发动脉瘤消失,载瘤动脉通畅,无死亡病人。结论单侧扩大翼点人路显微手术可治疗部分颅内多发动脉瘤,根据多发动脉瘤的特征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可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