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培酮治疗以阳性症状为主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探查性眼球活动,为电生理指标在精神科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44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6w,于治疗前及治疗6w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同时进行探究性眼动分析,测定眼球运动注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分;同期随机抽取40例健康体检女性设为对照组,测定眼球运动注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分,并与研究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6w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前后眼球运动注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但治疗6w末眼球运动注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均〈0.01)。结论首发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作期存在明显探查性眼球活动的病理改变,探查性眼球活动异常是首发精神分裂症较特异的生物学标志。随着临床症状的缓解,探查性眼球活动获得部分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动分析中凝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分析能否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客观依据以及这两种指标是否受不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嗪组24例、利培酮组29例进行治疗,疗程6w。随机抽取30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于患者组治疗前及治疗6w末测评三组眼动分析中凝视点数来分析其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氯丙嗪组、利培酮组眼动分析中凝视点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6w末凝视点数评分虽有显著升高(P<0.01),但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凝视点数测评可作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和判定疗效的客观依据,并且可能受药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首发临床表现和免疫学特征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7年6月湘雅医院住院诊治的49例儿童SLE(儿童组)的首发症状和免疫学特征,并与同期收治的50例成人SLE(成人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SLE发病至确诊的时间更长,疾病活动度更高,消化系统受累和淋巴结增大等表现更多见,抗双链DNA抗体(AdsDNA)和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的阳性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成人SLE相比,儿童SLE更容易误诊,而且疾病活动度更高。提示正确认识儿童SLE的临床和免疫学特点,及早诊治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儿童和成人肠套叠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的不同之处.方法 对10年内收治的45例肠套叠的症状、诊断、套叠部位、病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组35例,成人组10例.儿童组以血便、呕吐为主要症状,而成人组腹痛最常见.相当多儿童肠套叠通过病史和体检得以诊断,而成人肠套叠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技术.儿童组术前确诊率高.成人肠套叠常与基础病理因素有关,均手术治疗,而儿童组可经气钡灌肠复位治疗或手术.结论 肠套叠在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与成人肠套叠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上有很多不同.这两个年龄组的肠套叠本质上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必须区别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儿童和成人肠套叠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上的不同之处.方法 对10年内收治的45例肠套叠的症状、诊断、套叠部位、病理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儿童组35例,成人组10例.儿童组以血便、呕吐为主要症状,而成人组腹痛最常见.相当多儿童肠套叠通过病史和体检得以诊断,而成人肠套叠诊断多依赖影像学技术.儿童组术前确诊率高.成人肠套叠常与基础病理因素有关,均手术治疗,而儿童组可经气钡灌肠复位治疗或手术.结论 肠套叠在所有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儿童与成人肠套叠在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上有很多不同.这两个年龄组的肠套叠本质上有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必须区别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精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前、后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的影响。方法:3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例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在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前和治疗后(30.19±8.21)d,测试并分析眼球轨迹运动,应用阳性和阴性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结果:PANSS在治疗前、后比较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3.10,P<0.01),判别分析值、眼固定点数、反应性探索分、认知性探索分眼示踪总距离,眼示踪平均距离治疗前、后其差异均无显著性(t=0.36,0.56,0.47,0.77,0.06;P均>0.05)。判别分析值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后自身一致性分别为84.2%和81.6%,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t=0.36,P>0.05)结论:传统与非传统抗精神药物及情感矫正剂对眼球轨迹运动各项指标均无影响;传统抗精神病药物、非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对眼球轨迹运动的各项指标在治疗前、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眼球轨迹运动的指标基本不受抗精神药物影响。判别分析值在药物治疗前、后一致性是稳定,并反应眼球轨迹运动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学指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评价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2例以阳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设为研究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6周;随机抽取40例正常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于研究组治疗前及治疗6周末测评两组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眼球凝视点数与反应性探索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及N4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1),波幅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眼球凝视点数与反应性探索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事件相关电位的P300及N400潜伏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1),波幅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探究性跟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测评可作为评价慢性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断和疗效判定的客观依据,但可能受药物治疗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患儿(儿童组)临床资料,并与成人组45例进行比较。结果儿童组诊断阳性率(90.0%)、并发症发生率(30.0%)与成人组(73.3%、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遗传性息肉综合征构成比(70.0%)高于成人组(4.4%)(P〈0.05)。结论儿童患者行无痛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安全,常见疾病为遗传性息肉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随机选取正常健康儿童336例为儿童组,正常健康成人148例为成人组。均排除肌肉或心肌损伤,采集静脉血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仪测定两组肌红蛋白(MYO)。结果儿童组肌红蛋白平均20.28±10.31ng/ml;成人组肌红蛋白平均60.33±17.59ng/ml。儿童组肌红蛋白均值明显低于成人组肌红蛋白均值,两组数据经两样本均数差别t检验(P〈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儿童血清肌红蛋白正常参考值不应参照成人值,各实验室应建立自己的儿童正常参考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并与抑郁症、复发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比较。方法:选择来源于2003-11/2004—12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住院和门诊患者。应用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标记记录仪(Type—Ⅳ)对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与31例抑郁症分别两次检查,两次榆查间隔时间为(33.74&;#177;8.15)d。同时首发精神分裂症组在两次检查时以阳性和阴性量表(由阳性量表7项、阴性鲢表7项和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共30项,及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组成)评定精神症状;抑郁症组以汉密顿抑郁量表(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0分为无此项症状,4分为极重度)评定抑郁症状。41例复发性精神分裂症进行一次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并与31例首发精神分裂症进行比较。结果:10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眼球轨迹运动检查结果: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在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与复发性精神分裂症组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两次检查时眼球轨迹运动主要指标比较其差别无显著性(P〉0.05);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1次与第2次判别分析值高于抑郁症组、反应性探究分低于抑郁症组(1.82&;#177;1.76,0.52&;#177;1.58;1.81&;#177;1.51,0.79&;#177;1.44;8.10&;#177;1.89,9.39&;#177;1.63;8.26&;#177;1.69,9.13&;#177;1.65,P〈0.05,P〈0.01)。②阳性和阴性量表评定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第2次检查时的阳性和阴性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综合分与第1次相比均降低(42.00&;#177;12.96,76.87&;#177;19.03;9.06&;#177;3.52,21.77&;#177;7.09;11.45&;#177;4.84,20.19&;#177;6.74;21.81&;#177;5.66,35.19&;#177;10.18,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结果:抑郁症组第2次检查时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第1次相比降低(17.48&;#177;7.82,32.14&;#177;5.72,P〈0.01)。结论: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征性指标;抗精神病性药物、病程长短对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影响不大。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探究性眼球轨迹运动检查在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各自对照比较一致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探究性眼动(EEM)分析及视觉P300电位对癫痫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癫痫致精神障碍患者(病例组)和70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了EEM分析和视觉P300电位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病例组EEM分析和P300电位测定异常率分别为75.7%和80.0%,两种检测指标均异常占71.3%。病例组EEM测定结果中凝视点(NEF)和反应性探究评分(RS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300电位测定中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波幅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病例组P300电位的潜伏期与EEM的NEF、RSS均呈负相关(r=-0.428,r=-0.431,P均〈0.01),波幅与NEF、RSS均呈正相关(r=0.594,r=0.405,P均〈0.01)。结论EEM和视觉P300电位在评价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一致性,可作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障碍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认知功能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设为研究组,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分别进行事件相关电位、探究性眼动分析及血脂水平测定,对两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研究组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研究组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异常率为92.0%,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探究性眼动分析测定异常率为96.0%,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D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2.89,P<0.01),而血清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与事件相关电位N2、P3波潜伏期及探究性眼动分析D值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事件相关电位P3波幅及探究性眼动分析凝视点数和反应性探索评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和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且血清胆固醇水平越高,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探究性眼动分析与P300电位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0例正常健康者分别进行探究性眼动分析与P300电位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组中探究性眼动分析和P300电位测定的异常率分别为85.7%和81.0%.两者异常吻合率为76.2%。精神分裂症组探究性眼动测定结果中凝视点和反应探索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300电位测定中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较对照组分别延长和降低(P〈0.01)。结论探究性眼动分析和P300电位测定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50例脑卒中患者设为研究组,抽取48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抑郁状况,探究性眼动分析测评认知功能,对测评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探究性眼动分析测评异常率为86%,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凝视点数及反应性探索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探究性眼动分析的D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情绪及认知功能损害,且抑郁情绪越明显,认知功能障碍越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状况,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57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设为研究组,选取51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应用探究性眼动分析和事件相关电位对两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探究性眼动分析检测,研究组凝视点和反应探索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研究组靶刺激-P3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缓解期的认知功能仍有轻度损害,应注重缓解期的维持和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于入组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情绪,研究组根据测评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提供一般性指导,观察4周;于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两组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 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或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仍显著高于常模(P<0.01)。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托吡酯对奥氮平所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体质量增加及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两组均口服奥氮平治疗,研究组联合托吡酯治疗,观察6周。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检测体质量及血浆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第6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前后体质量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治疗后体质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且显著高于研究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托吡酯能有效地抑制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导致的体质量增加反应,且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趋势,但对患者的血浆瘦素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