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产妇,33岁,因"G1P0宫内妊娠38+1周、头位、单活胎、先兆临产"于2014年4月14日入院,既往体健。阴道试产过程中监测宫缩30″/3~4',宫口开大3 cm,S0,胎心监测NST无反应型(5分),遂急诊入手术室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入室时产妇BP 115/65 mm Hg,Sp O298%,RR 20次/分,HR 80次/分,鼻导管持续给氧,左侧卧位于L2~3间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对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患者的镇静麻醉效果。方法将48例接受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24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咪达唑仑镇静麻醉,对照组单纯应用安定进行镇静麻醉。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中与术后SBP、DBP、HR及Sp O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SBP、DBP、HR、Sp O2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与术后SBP、DBP、HR与术前相比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与术后SBP、DBP、HR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的患者实施咪达唑仑镇静麻醉,围术期生命体征稳定,镇静效果满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和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高龄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腰丛或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神经阻滞组,n=40)和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麻醉组(腰椎联合麻醉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的HR、SBP、DBP均显著低于注药前(P0.05),Sp O2均显著高于注药前(P0.05),但注药前、完成手术后的HR、SBP、DBP、Sp 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药前、完成手术后两组患者的HR、SBP、DBP、Sp 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60分钟神经阻滞组患者的SBP均显著高于腰椎联合麻醉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HR、DBP、Sp O2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神经阻滞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腰椎联合麻醉组42.5%(17/40)(P0.05)。结论神经阻滞较腰椎联合麻醉对高龄患者单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并发症具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产妇,33岁,身高155cm,体重56kg,因"G_1P_0孕34~(+2)周,下腹痛1d余"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6.7℃,HR 98次/分,RR 20次/分,BP 118/74mm Hg,ASAⅡ级,心肺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血常规提示:Hb 72g/L,Hct 26%。术前诊断:(1)G_1P_0孕34~(+2)周先兆早产;(2)双胎妊娠;(3)中度贫血。拟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产妇入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硬膜外麻醉下辅助应用布托啡诺或氟芬合剂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连续硬膜外复合布托啡诺组(B组)和连续硬膜外复合氟芬合剂组(F组)2组,每组30例。记录2组患者用药前、用药后10 min、用药后30 min等各时间观察点的MAP、HR、Sp O2变化情况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2组患者用药前MAP、HR、Sp 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用药后Sp O2出现一过性下降,但均能维持在90%以上,不需要吸氧。F组患者用药后Sp O2出现一过性下降,12例患者Sp O2下降到90%以下,需要吸氧维持,明显低于用药前(P0.05)。2组患者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B组和F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应用布托啡诺或氟芬合剂都可达到充分的镇静作用。因布托啡诺对呼吸抑制轻微,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的辅助用药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60例实施胃镜检查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静脉输注丙泊酚1~2 mg/kg,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至睫毛、角膜反射消失即停注药。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1)、入镜即刻(T2)、入镜5 min(T3)及退镜后(T4)各点的HR、SBP、Sp O2、麻醉恢复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T2、T3时点HR、SBP值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各时点的Sp O2和T1、T4时点HR、SB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压的比例和PPF使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胃镜检查的患者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清醒快速。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68岁,75 kg,ASAⅡ级。入院诊断食管癌,拟全麻下行胸腹腔镜食管胃部分切除加食管胃颈部吻合术。现病史及既往病史无特殊,术前ECG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脏彩超未见异常,余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者8∶50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BP 140/68 mm Hg,HR73次/分,Sp O298%,给氧去氮3 min后行静脉麻醉诱导,咪达唑仑2 mg、丙泊酚130 mg、顺式阿曲库铵14 mg和舒芬太  相似文献   

8.
正产妇,25岁,150cm,60kg,G1P0,妊娠39周,入院拟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自诉患先天性脊髓空洞症,从未治疗,病情稳定。术前查体:脊柱侧弯,以正中矢状线为界表现为右侧肢体痛温觉减退,肌力减退,运动功能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入室常规监测:BP 125/70 mm Hg,HR 9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术前压力管理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成年全身麻醉下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或子宫切除患者,无精神病、麻醉和手术史。随机分为压力管理组(P组)和对照组(C组),各40例。P组利用术前访视掌握患者心理情况,施行压力管理,向患者提供全身麻醉的客观存在和主观感受信息,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心理防御机制。C组仅做常规访视。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拔管时(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l0 min(T4)各时段HR、MAP、Sp O2,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苏醒时躁动发生率及程度。结果 2组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Sp O2均无差异。麻醉苏醒期患者的HR、MAP升高幅度P组比C组低(P0.05)。P组躁动发生率低于C组,醒期躁动评分低于C组,2组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前施行压力管理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将70例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臂丛肌间沟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切皮时、手术开始1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氧动力学检测结果(MA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 O2)等指标。进而分析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82.86%,观察组优良率9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62,P=0.0460.05)。观察组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切皮时的MAP、HR、Sp O2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时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10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MAP、HR、Sp O2等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麻醉联合瑞芬太尼的麻醉效果与臂丛肌间沟阻滞麻醉的效果相当,在使用针刺麻醉的基础上辅以瑞芬太尼强效镇痛,可避免局部麻醉药不良反应,增强手术安全性,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1.
正产妇,女,27岁,156 cm,65 kg。产妇因停经30~(+1)周,反复阴道流血1月,下腹部发紧伴咳嗽咳痰1周入院。1月前因胸闷气短、呼吸困难,于外院诊断为围产期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无好转而转入我院。查体示:半卧位,呼吸急促,无紫绀,BP 90/46 mm Hg,RR 30次/分,HR 105次/分,Sp O_295%,颈静脉怒张。双肺可闻及散在湿啰音,双下肢水肿,椎间隙清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诊疗采用环泊酚联合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2年11月在本院行无痛胃肠镜诊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环泊酚麻醉,B组使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麻醉前(T1)、进镜时(T2)、退镜时(T3)、唤醒时(T4)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 O2)、呼吸频率(RR)、上肢无创平均动脉压(MAP)水平、麻醉效果、镇静药物总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T1、T4时间点,两组HR、Sp O2、RR、MAP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两组HR、Sp O2、RR、MAP水平均明显低/慢于T1,且A组HR、Sp O2、RR、MAP水平明显高/快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活动恢复时间、镇静药物总用量均明显短/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产妇,24岁,因孕3产0孕39周,脐带绕颈,入院行剖宫产术。术前BP、HR、心电图、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示正常,B超提示胎盘正常附子宫前壁。入手术室给氧,开放静脉通道,以L2~3为穿刺点,行腰-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51岁,68 kg,因"多发子宫肌瘤"入院,拟于连续腰麻下行"全子宫切除术".自诉血脂增高病史,青霉素、磺胺药物过敏史.术前查体:体温36.7℃,HR 62次/分,RR 20次/分,BP 132/89 mm Hg,心肺正常,ECG正常,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肝、肾功能正常.患者入室后平卧,开放静脉通道,连接多功能监测仪全程监测ECG、HR、RR、SpO2.穿刺注药前BP最高142/96 mm Hg.右侧卧位下选择L2~3间隙,采用Spinocath导管针(G21和G25,德国贝朗)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头向置管,成功后患者转为平卧位,分次注入等比重0.5%布比卡因3ml,注射速率0.1ml/s.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检查中应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的效果。方法将98例在门诊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在胃镜置入前单独使用丙泊酚麻醉,观察组则应用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比较麻醉开始前(T0)、麻醉开始后插入胃镜前(T1)及插入胃镜检查过程中(T2)2组患者的MAP、HR、Sp O2及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 2组患者T0时点MAP、HR、Sp O2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T1、T2时点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丙泊酚用量少,苏醒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地佐辛麻醉行无痛胃镜检查,比单纯应用丙泊酚麻醉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平稳、丙泊酚用量小、检查结束后苏醒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24岁,56kg,因右侧输卵管妊娠急诊入院,ASAⅡ级,拟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术前患者进食,精神紧张,急性病面容。自诉幼时后腰部存在"胎毒"至今,平时腰部酸疼,侧卧睡眠。查体:L2~S4有瘢痕挛缩样凹陷,局部毛发覆盖,其他术前检查正常。入室前患者拒绝术前插胃管,插尿管配合,入室后BP 115/65mm Hg,HR 120次/分,常规监测ECG、SpO2,开放静脉通路。给予咪达唑仑2mg  相似文献   

17.
陈明兵  罗爱林 《骨科》2012,3(3):168-168
患者男,54岁,65 kg.因"强直性脊柱炎20余年",拟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X线片显示双侧髋关节及颈椎小关节融合强直.患者颈椎无法前屈后仰,头部完全固定并悬空,平卧时需垫高枕.术前0.5 h,肌肉注射苯巴比妥0.1 g,阿托品0.5 mg.入室后生命体征正常,HR 74 次/min,BP 110/70 mmHg,RR 16 次/min,SpO2 97%,EKG正常.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36岁,65.5 kg,胆囊结石,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肝、肺、肾功能正常.患者进入手术室,开放静脉通道,监测ECG、SpO2、BP、HR;测BP 128/78mm Hg,HR 75次/分.行快速静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脾切除对大鼠肝大部分切除术后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2/3肝切除组(PHx组),肝切除加脾切除组(PHx +Sp组).85只大鼠中30只用于测定门静脉压力,55只用于分析细菌移位、血浆内毒素、血浆D-乳酸、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功能.结果 PHx组门静脉压力(13.34±0.64) cmH2O(1 cmH2O=0.098 kPa)显著高于SO组(7.64±0.44) cm H2O和PHx+ Sp组(10.30±0.69) cm H2O(P<0.01).PHx组的细菌移位率高于SO组(65.00%比6.67%;P <0.01),也明显高于PHx+ Sp组(25.00%;P <0.05).大鼠血浆内毒素中位数SO组为0.00 ng/L,PHx组为4.05 ng/L,PHx +Sp组为1.47 ng/L(P <0.01).血浆D-乳酸在SO组和PHx+ Sp组也较PHx组低(分别为1.68、23.36、39.09 g/L,P<0.01).结论 脾切除能降低肝大部分切除大鼠门静脉压力,增强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内毒素和细菌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的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小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氯胺酮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七氟烷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氯胺酮组),观察:(1)2组患儿麻醉前(T0)、切皮时(T1)、手术后30 min分(T2)、手术结束时(T3)、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 O2)、平均动脉压(MAP)变化;(2)2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恶心呕吐及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 (1)2组患儿Sp O2各时间监测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儿各时间监测点HR、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胺酮组患儿T1、T2、T3监测点HR、MAP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T1、T2、T3监测点HR、MA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七氟烷组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