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5 毫秒
1.
对于沿海地区居民而言,副溶血性弧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世界各国关于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的报告也数见不鲜,原因通常为生食或加热不彻底。本文将从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所致食物中毒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致病因子、检测方式等方面综述该菌所致食物中毒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弧菌血清型同致病性关系初探杨联耀,王保龙主题词弧菌.副溶血性/致病力;血清分型中国图书分类号R378.3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VP)自然存在于海洋环境中,人类食用了被该菌污染的海产品后可引起急性食物中毒[1]...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掌握江阴市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及其流行原因,为采取针对性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6年江阴全市食物中毒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间江阴市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维持在较低水平,集体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12起、215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肉类及其制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中主要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位。每年7、8、9月份为高发,但以有机磷农药污染蔬菜造成的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所上升。结论:江阴市食物中毒好发在夏、秋季节,大多集中在集体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大对食品卫生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格控制中毒发生,加强卫生宣传教育,减少误食有毒化学物中毒而死亡的病例。  相似文献   

4.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沿海国家或地区的重要食物中毒病原菌,从世界各国食物中毒的流行情况来看,日本是本菌中毒发病最多的国家,由本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日本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40%-60%,居首位。据我国在我国的部分沿海地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首位。1990—1996年,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我国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中位居第三。近几年来,由于空运的发展,食用新鲜海产品的人群和地域在不断扩增,由此菌引发的卫生问题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现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陈志 《广州医药》2015,46(3):91-93
目的对2010—2014年广州市越秀区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引起食物中毒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五年内发生的13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资料,使用构成比、频数等对事件进行分析,按发生时间、致病因素、就餐场所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4年广州市越秀区共发生食物中毒13起,发病65例,住院7例,平均每起发病5例,罹患率8.17%,没有死亡病例。第四季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共5起(占38.46%)。微生物污染是主要致病因素,共11起(占84.62%),以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为主。餐饮服务单位是食物中毒发生的主要场所,7起(占53.85%)。结论针对广州市越秀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主要致病因素和发生场所等特点,应加强对餐饮业加工环节监督管理,加强餐饮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以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深圳市2002~2004年集体性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萍  罗令涛  黄坚 《中国热带医学》2005,5(4):861-862,857
目的 为给深圳市的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提供借鉴,对深圳市2002~2004年的食物中毒情况进行了分析。方法 对深圳市及各区卫生监督部门上报的集体性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3年中深圳市共发生食物中毒94起,平均每年31.3起,1666人中毒,平均每年555人。2003年有1人死亡。中毒主要发生季节为每年第二、第三季度。宝安和南山为高发区域,共占53.2%,集体食堂引起的食物中毒起数和发病人数最多。分别为71起1429人。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为动物性食品。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60,6%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中40.3%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第一位。结论 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好发季节都在夏、秋季节,大多集中在集体食堂,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预防食物中毒今后的工作重点首先应是加强集体食堂卫生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曾玲荣  曾瑜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857-1857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7年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53起,中毒703人,无死亡病例;中毒发生高峰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58.49%;中毒类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总起数的94.34%;致病因素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共发生26起,中毒323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人数的49.06%和45.95%;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餐饮业次之,发生中毒33起及19起,分别占总起数的62.26%、35.85%。结论南山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及餐饮业服务单位,以细菌性中毒占绝大多数。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8.
曾玲荣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1):2203-2203
副溶血弧菌是重要的嗜盐菌,广泛地分布于海洋和其他咸水环境中,并能以水和水生物等为媒介,引起人类胃肠炎或食物中毒。近年来,传统细菌性腹泻(沙门菌和志贺菌引起的腹泻)呈下降趋势,而副溶血弧菌引起的胃肠感染却逐年上升。副溶血弧菌是我国沿海地区夏秋季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菌,也是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食物中毒最主要的致病菌(占49.06%)。2007年8月深圳市南山区发生了一起副溶血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将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副溶血弧菌和溶藻弧菌是分布极广的嗜盐性海洋微生物,其所致的食物中毒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较常见。1997年10月广州某海鲜酒楼发生了一起食物中毒,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细菌检验结果确认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引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规律与特点,为预防控制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提供依据。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上报的集体食堂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深圳市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91起,中毒人数1134人。发病高峰季节为5-10月,共发生70起,占总起数的76.9%。工厂工地企业集体食堂食物中毒发生起数最多共71起,占总起数的78.0%。微生物为主要致病因素,占总起数的73.6%,以副溶血性弧菌为主。结论加强食物中毒高发季节工厂工地企业的卫生监督检查以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4-2010年该地区发生的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发生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58.1%;高峰季节是7~9月份;发生地点以熟食卤菜店为主,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多;中毒食物以凉拌菜、海水产品、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中毒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潜伏期平均12h;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应在高温季节对熟食卤菜店和集体食堂做好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华小鹃 《医学与社会》2006,19(11):13-15
为使食物中毒预防工作更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对无锡市2003年~2005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特点与规律、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探讨;提出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无锡市食品卫生监督的工作重点,每年5~10月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副溶血性弧菌是主要致病菌、交叉污染是主要原因、冷菜是高危食品。通过抓高发季节、高危单位、关键环节和重点食品等措施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结果在墩、刀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吴桂芬  梁喧  任美玲 《热带医学杂志》2013,(12):1513-1514,1538
目的探讨广州市越秀区2006—2011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特征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本中心对疑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样品进行细菌分离鉴定,资料采用Excel2003等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共发生疑似细菌性中毒事件112起,检出致病菌阳性69起(检出率为61.61%)。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均有发生,7—10月份检出频数最高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场所以餐饮业为主。检出的致病病原菌最常见的是副溶血性弧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以污染环境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以污染饭菜为主;变形杆菌以污染用具为主。结论本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控重点应以餐饮业为主,应着重加强对环境、用具的卫生监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阜宁县近几年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毒原菌的特征,为疾控中心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相应的科学数据依据。方法:对阜宁县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地区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总共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有40例,其中病毒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5%和5%,属于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各占2.5%;一年中三季度中毒比例最多,占34%,其中,属于副溶血性弧菌主要是以O3:K6血型为主引发的食物中毒占77%。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毒原菌主要是以O3:K6血型为主的副溶血性弧菌,三季度引发的中毒次数最多,因此疾控中心应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梅州市近年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 根据梅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食物中毒检测资料、调查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2001—200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故40起,中毒人数1167A-,亡人数2人,食物中毒事故有上升趋势。微生物是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因素,集体食堂是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场所。结论 加强基层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宣传教育,是预防控制食物中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查明食物中毒的原因,找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方法 对2011年食物中毒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食物中毒多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结论 沿海地区应重点防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8.
深圳市2001~2004年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深圳市近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对深圳市2001—2004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进行分析。结果深圳市近几年来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结论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点,尽可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及时有效处理食物中毒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9.
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发的食物中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某工地食堂发生41人食物中毒的原因,有效控制中毒再发生,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由于从业人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不当而引起,因此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一起集体单位食堂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为此类事件的处理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对本次食物中毒进行调查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事件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结果本次食物中毒报告病例66例,总体罹患率为23. 7%;主要临床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伴乏力、发热,潜伏期集中在9~48 h,2例病例和1名凉菜厨师便标本中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为高度相关株。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为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主要原因可能是食堂从业人员操作不当,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开展食品安全和卫生知识宣教,提高餐饮业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