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酚、曲马多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100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成PT、P两组,每组50例.PT组为异丙酚+曲马多组,P组为单纯异丙酚组.分别记录两组用药前与用药2 min时的生命体征改变、异丙酚用药量、手术时间、清醒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VAS评分,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PT组的异丙酚用量、清醒时间及术后VAS评分均优于P组.结论异丙酚、曲马多复合麻醉适用于人工流产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曲马多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中的效能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病人随机分成两组,P组为单纯丙泊酚组(n=50),T组为曲马多复合丙泊酚组(n=50).P组静注丙泊酚2 mg/kg(30 s)后开始手术,术中恒速推注丙泊酚(2mg/kg),根据患者躁动情况追加丙泊酚20-30 mg.T组静注丙泊酚前先静注曲马多(2 mg/kg),丙泊酚的用法与P组相同.分别记录术前、麻醉后、术中、术后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术中病人躁动次数、清醒时间、丙泊酚的用量及不良反应、术后患者VAS评分.结果 用上述麻醉方法 ,两组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P组循环波动较T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对麻醉效果均表示满意,但VAS评分T组高于P组,术中躁动次数、丙泊酚的药量及苏醒时间P组高于T组(P<0.05).结论 曲马多(2 mg/kg)复合丙泊酚在人工流产中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比单一使用丙泊酚更平稳,效果更好,清醒更快速.  相似文献   

3.
氯诺昔康复合二异丙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商品名:可塞风)复合二异丙酚的麻醉效果及其对人工流产手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90例自愿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D组单用二异丙酚麻醉;DF组使用芬太尼1μg/kg和二异丙酚麻醉;DL组使用氯诺昔康16mg和二异丙酚麻醉。以VAS评分评价患者清醒后即刻、5、10、20min及离院时的疼痛强度,同时观察术中体动反应强度、二异丙酚用量、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①术后疼痛VAS评分:DF组和DL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D组(P〈0.05),DL组清醒后20min及离院时明显低于DF组(P〈0.05);清醒后各时间点VAS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麻醉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其他两组比较,DF组术中体动反应轻、二异丙酚用量少、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短(P〈0.05);和麻醉前相比,DF组麻醉后3min的血压、心率、脉血氧明显降低(P〈0.05);DF组心动过缓、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D、DL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复合二异丙酚麻醉,可有效地控制人工流产手术后疼痛,但术中镇痛作用欠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单次静脉注射曲马多对异丙酚-吸入麻醉后小儿日间手术术后镇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合作的惠儿随机分成三组,每组20例,Ⅰ组为单纯异丙酚组,Ⅱ组为异丙酚 氯胺酮组,Ⅲ组为异丙酚 曲马多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1、2、4、6、8 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各时间点的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手术结束到清醒期的时间及是否躁动;曲马多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Ⅱ组、Ⅲ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优良例数多于Ⅰ组(P<0.01),且Ⅲ组多于Ⅱ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各时间点HR、SPO2均在正常范围,无发生呼吸抑制;三组患儿手术结束到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18例患儿术后清醒期间有轻度躁动,Ⅱ组、Ⅲ组则没有发生躁动.Ⅲ组患儿无一例发生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副反应.结论:单次静脉注射曲马多适用于小儿日间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自愿实施全麻人工流产手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术前2h口服氯诺昔康8mg,术中使用异丙酚麻醉;异丙酚组无术前用药,术中用药同联合组.两组患者异丙酚的诱导剂量均为2mg/kg,术中根据患者的躯体反应必要时追加异丙酚.记录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清醒时间及术后患者下腹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注药后2min的血压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清醒时间、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定向力恢复迅速,下腹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术后5、10min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预先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使循环更趋平稳,对患者术后的下腹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曲马多静脉复合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 (LC)术后恢复和清醒的影响 ,为LC术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方法 随机将 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LC术患者分为F、T两组 ,全麻诱导后 ,F组持续泵注芬太尼 +异丙酚 ,T组持续泵注曲马多 +异丙酚 ,直至术毕缝皮时。观察两组麻醉期间双频谱指数 (BIS)、谱边界频率 (SEF)及呼吸、循环等指标的变化 ,记录手术时间、麻醉用药量和麻醉苏醒期呼之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结果术毕清醒时T组BIS较高 ,与F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其他时间点的BIS、SEF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各时间点SBP、DBP、心率、SpO2 、PETCO2 的变化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手术结束后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完全清醒时间T组短于F组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曲马多复合异丙酚持续泵注用于LC术 ,效果满意。曲马多可以作为LC术麻醉中的理想用药  相似文献   

7.
黄莉  周斌 《中国厂矿医学》2003,16(4):317-318
目的 :评价异丙酚联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人工流产的效应。方法 :ASAⅠ~Ⅱ级人工流产患者 80例 ,随机分成两组 ,4 0例实行全麻人工流产者为治疗组 ,另 4 0例无麻醉人工流产者为对照组。治疗组静脉注射芬太尼 1ug/kg及异丙酚 1.5mg~ 2mg/kg。观察麻醉起效时间 ,术中HR、BP、SpO2 变化 ,恢复时间 ,副作用及两组VAS评分 ,两组人流时间、宫缩、出血量及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术中MAP下降大于 2 0 %的患者为 10 % ,对照组为 37.5% ,治疗组HR减慢超过 2 0 %的为5% ,对照组为 32 .5% ,均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对照组VAS评分 7.2 ,而治疗组VAS评分为 0分 ,且麻醉起效快 ,术后清醒和恢复迅速。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宫缩强度及人流时间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治疗组无人流综合征发生 ,对照组发生率为 17.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手术镇痛效果确切 ,对呼吸循环抑制轻 ,术中无知晓 ,术后恢复迅速 ,明显降低手术成本 ,是目前无痛人流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地佐辛、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100例无痛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成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组(D组)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F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术中发生体动的次数、呼吸抑制情况、术后不良反应、术后视觉模拟痛觉评分(VAS)评分及丙泊酚总用量。结果 F组意识恢复时间延长,术中体动次数多于D组,呼吸抑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D组(均<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F组异丙酚总用量多于D组(<0.05)。结论地佐辛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效果好,并发症少,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丙泊酚用于人工流产术麻醉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丙泊酚及丙泊酚伍用曲马多在人工流产术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丙泊酚-曲马多组(PT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M AP、HR及SpO2变化、麻醉镇痛效果、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都能满足手术要求,但镇痛PT组优于P组(P<0.05)。术后下腹痛,PT组小于P组(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丙泊酚伍用曲马多的不良反应小,更适合于人工流产术麻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异丙酚与芬太尼、氯胺酮、曲马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和宫腔镜检查的效果 ,探讨合理的麻醉配方。方法 :90例行无痛人流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 ,随机分为 3组 ,异丙酚分别复合芬太尼 (F组 )、氯胺酮(K组 )及曲马多 (T组 )静脉麻醉 ,每组 30例。观察各组异丙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清醒后独立离院时间 ;监测Bp、HR、SpO2 、术中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异丙酚用量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K组意识消失时间短 (P <0 .0 5 ) ;F组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长 (P <0 .0 5 )。F组SpO2 下降幅度及下降率高 (P <0 .0 1) ;低血压、心率减慢发生率高于K、T组 (P <0 .0 5 ,P <0 .0 1)。F组术后站立眩晕率高 (P <0 .0 5 ) ;3组均有个别患者发生恶心、腹痛及欣快感 ,无尿潴留及皮肤瘙痒发生。结论 :异丙酚与芬太尼、氯胺酮、曲马多复合麻醉用于无痛人流和宫腔镜检查 ,镇痛效果均好。但氯胺酮 异丙酚和曲马多 异丙酚诱导和清醒更加迅速 ,呼吸循环抑制轻 ,不良反应未见增加 ,是安全合理的配方选择  相似文献   

11.
将100例ASAⅠ~Ⅱ级行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组50例,采用单纯异丙酚麻醉;异丙酚加曲马多(异+曲)组50例,采用异丙酚复合曲马多麻醉。记录术中异丙酚的用量、术毕患者清醒时间和术中皱眉或肢体扭动及术后疼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异丙酚用量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异+曲组术中患者皱眉或肢体扭动的发生情况明显好于异丙酚组(P〈0.05),且术后患者主诉疼痛也比异丙酚组轻,对呼吸循环的抑制两组无明显差异。表明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曲马多用于官腔镜手术麻醉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宫腔镜电切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P组)和观察组(PT组),每组各20例,P组单用异丙酚2mg·kg-1诱导,PT组采用曲马多2mg.kg-1+异丙酚2mg.kg-1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0.5~1.0mg·kg-1,观察麻醉前后MAP、HR、RR和SPO2的变化,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情况,记录患者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异丙酚用药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后两组MAP、HR、RR和SPO2均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均在正常范围内。PT组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1),异丙酚用量明显少于P组(P<0.01)。术后患者无恶心、呕吐发生。结论曲马多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宫腔镜电切术较单用大剂量异丙酚具有麻醉效果好,能有效减少异丙酚用量,明显减轻异丙酚的注射痛和术后宫缩痛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世洪 《河北医学》2011,(10):1345-1347
目的:探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在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86例人工流产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采用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对照组仅采用异丙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心率(HR)、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并比较两组出血量、异丙酚的用量、镇痛VAS评分、意识消失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SBP、HR、SpO2均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R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异丙酚的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镇痛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麻醉效果较好,心血管应激反应较小,价格低,并发症少,较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丁继承  沈华  陶力中 《医学综述》2008,14(10):1585-1587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效果。方法60例自愿实施全身麻醉的人工流产手术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组(简称LP组)和异丙酚组(简称P组),每组30例。LP组在静注异丙酚之前5~8min先静注氯诺昔康8mg,术中使用异丙酚麻醉;P组无术前用药,术中用药同LP组,2组患者异丙酚的诱导剂量均为2mg/kg,术中根据患者的躯体反应必要时追加异丙酚1/3~1/2诱导量。记录诱导前后的血压、心率、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清醒时间及术后患者下腹疼痛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结果注药后2min的血压变化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异丙酚用量、术中肢动情况、清醒时间、追加用药的量及例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LP组患者术后清醒和定向力恢复迅速,下腹疼痛程度轻于P组,术后5~10min的疼痛评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沦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可减少异丙酚用量,缩短术后清醒时间,使循环更趋平稳,对患者术后的下腹疼痛有明显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可行性。方法:将无痛人工流产患者60例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单用异丙酚麻醉,B组用布托啡诺+异丙酚复合麻醉。观察两组的异丙酚用量、注射痛、并发症、苏醒时间、术后宫缩痛评分和患者离院时间。结果:和A组比较,B组患者异丙酚的用量减少,注射痛发生率降低,苏醒时间缩短,术后宫缩痛VAS评分较低。结论:布托啡诺复合异丙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效果满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复合应用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无痛麻醉的镇痛方式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8月贵阳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无痛人工流产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镇痛,观察组给予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3min(T1)及术后5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两组患者术后10 min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Ramsay评分.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清醒时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特征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波动及血氧饱和度比较,T1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0 min的VAS评分以及Ramsay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清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镇痛效果优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麻醉起效快,持续时间较长,安全性高,是对患者更好的镇痛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多卡因对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手术病人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及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肝脏部分切除术病人45例,随机分3组(n =15):A组(自控镇痛实验组),PCIA用药为芬太尼、曲马多、利多卡因复合镇痛液.B组(自控镇痛对照组),PCIA用药为芬太尼、曲马多复合镇痛液.C组(传统镇痛组),根据病人需要肌注曲马多或哌替啶镇痛.所有病人统一手术方法及麻醉方法,术后接各组镇痛方法进行术后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病人术后2,4,8,24,48 h镇痛效果(安静及咳嗽时VAS),记录PCIA按压次数,病人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恶心、呕吐发生情况.检测术前1d、术后24,72 h血清ALT、AST浓度.结果:A组及B组安静及咳嗽时各时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C组,A组与B组各时点安静及咳嗽时VAS评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第一次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低于B组(P<0.05).三组患者在术后24 h及72 h的AST及ALT值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利多卡因不能改善芬太尼复合曲马多用于肝脏部分切除术术后PCIA的镇痛效果,但可缩短术后肛门第一次排气时间,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韩洪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1):1329-1330
目的:通过比较异丙酚复合不同镇痛药在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以寻找较为理想的人工流产或门诊小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00名准备接受人工流产的病人(ASAΙ~II级),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不同的麻醉方法。A组:异丙酚组;B组:异丙酚和0.3mg/kg的氯胺酮;C组:异丙酚和1μg/Kg的芬太尼;D组:异丙酚和100mg的曲马多。记录各组用药量,比较各组的住院时间及病人术后的自我感受。结果:各组病人麻醉、手术过程顺利,A组病人的用药量最大,住院时间最短,但术后主诉疼痛者亦较多。B、C、D组用药量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但B组病人的术后副作用较明显,包括恶梦、恶心呕吐及精神症状。C、D组病人的术后副作用较少,术后的自我感受亦较好。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曲马多为人工流产术或门诊小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卢增停  廖历兴 《河北医学》2005,11(3):219-222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异丙酚、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曲马多或氯胺酮四种麻醉方法,探究人工流产手术合理的异丙酚麻醉配方。方法:200例ASAⅠ~Ⅱ级、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四组:P组,单纯异丙酚麻醉组;F组、T组、K组在异丙酚诱导前分别静注芬太尼 0.75μg/kg、曲马多1mg/kg、氯胺酮0.2mg/kg。术中连续监测 MAP、HR和 SpO2。记录各组病人异丙酚的首剂量和总剂量、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及术中术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P组、F组 MAP、HR、SpO2 均下降(P<0.05、P<0.01);T组、K组 SpO2 无下降(P>0.05);F组、T组和 K组异丙酚首剂量、总剂量、意识消失时间明显低于 P组(P<0.01);F组离院时间长于其余三组(P<0.05)。各组满意率100%。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曲马多或氯胺酮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均可获满意的麻醉效果,其中小剂量氯胺酮或曲马多复合异丙酚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A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B组42例,予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C组42例,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对比3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结果:可知A组、B组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定向力回复时间以及疼痛评分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恢复之间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以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明显优于静吸复合麻醉,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