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视神经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军冬 《人民军医》1998,41(3):175-176
1995~1996年,我们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视神经炎,并与常规用地塞米松治疗法进行对照。结果表明,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对照组。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均按文献〔1〕标准确诊。急性视神经炎62例,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33例65眼。男25例,女8例;年龄21~37岁,平均29岁。发病时间:3~13d,平均8d。视力:指数30cm至0.15。双眼视神经乳头炎11例,单眼5例;双眼球后视神经炎17例,单眼4例;(2)对照组29例43眼,男12例,女17例;年龄17~51岁,平均34岁。发病时间:2~11d,平均6.5d。视力:指数20cm至0.2。双眼视神经乳头炎6例,单眼1…  相似文献   

2.
李怀东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15-1015
例1,女,32岁.因发作性咳嗽、咳痰、喘息6年余,加重1 d.查体:T 36.6℃,HR 110次/min,R 22次/min,BP110/70 mmHg(1 mmHg=0.133 kPa),听诊:双肺可闻及散在哮鸣音.  相似文献   

3.
脱髓鞘疾病是以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异常有关[1],重症患者常规治疗效果差、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病死率高,目前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2例确诊的已行过激素冲击治疗疗效不佳的重症脱髓鞘脑病患者,再次采取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和静滴丙种球蛋白、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颈椎病造成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称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常造成严重的根性疼痛,患者要求治疗的愿望迫切。我院2005年3月—2010年8月共收治急性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采用小剂量甲泼尼龙辅助治疗,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和联合视神经骨管减压治疗外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和时机。方法 外伤性视神经病变21例(21眼),甲泼尼龙(1~30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3~5d,1/d。其中,2例在窥镜下经鼻窦行视神经骨管减压并视神经鞘膜切开,1例经颅行视神经骨管减压并视神经鞘膜切开。结果 视力提高≥0.1者7例;视力提高<0.1或仅视野扩大者5例;视力无进步者9例;总有效率57.1%。伤后1周内就诊,有效率75%;1~2周就诊,有效率55.6%;2周以后就诊,有效率25%。结论视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和救治是否及时决定着伤眼的视力预后,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救治视神经损伤的方法,联合手术减压是否效果更好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进一步提高无效或复发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疗效的方法。方法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High-doseMethylprednislone,HD-MP)联合造血细胞生长因子(GM-CSF和/或G—CSF)治疗12例复发或难治CAA。结果治疗的有效率为66.7%(8/12)。结论HD-MP联合造血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相对安全、简便治疗CAA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剂量甲泼尼龙在儿童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8月儿科住院的RMPP 9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治疗组、大剂量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抗支原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小剂量甲泼尼龙2 mg/(kg·d)及大剂量甲泼尼龙10 mg/(kg·d),比较3组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胸部影像学改变及不良反应。结果2个治疗组患儿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大剂量治疗组较小剂量治疗组缩短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复查胸部影像学,小剂量治疗组16例(53.3%)炎症大部分吸收,大剂量治疗组20例(66.7%)炎症大部分吸收,对照组5例(16.7%)炎症大部分吸收,2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RMPP治疗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短期大剂量或小剂量甲泼尼龙均可缩短大部分患儿的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胸部影像学炎症吸收率,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而应用甲泼尼龙大剂量与小剂量相比,两者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但在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胸部影像学炎症吸收率方面,前者较后者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创伤反应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骨科前路手术减压的脊髓型颈椎病75例,根据用药和剂量不同分为4组,即地塞米松组(10mg),甲泼尼龙小剂量组(80mg)、中剂量组(600mg)、大剂量组(1000mg)。分别观察各组临床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结果 甲泼尼龙大剂量组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组和甲泼尼龙小剂量组(P<0.01),不良反应并未明显增加(P>0.05)。结论 甲泼尼龙可以减轻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术后创伤反应。适当的大剂量(1000mg)可以在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同时,达到临床所需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与环磷酰胺联合冲击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甲泼尼龙连续用药 3d为 1个疗程 ,第 1,2 ,3d分别静滴 30 0mg ,2 0 0mg ,2 0 0mg ,必要时 1周后行下一疗程治疗 ;环磷酰胺 6 0 0mg ,静滴 ,每周 1次。结果  8例病人中 1疗程控制 7例 ,2疗程控制 1例 ,2月内皮质类固醇激素 (泼尼松 )减量至 5 0mg/d以下 ;冲击治疗期间 ,白细胞总数、血压有不同程度增高 ,2例出现低血钾 ,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明显。结论 本疗法具有起效快、病情控制迅速、有利于激素减量 ,是治疗大疱性类天疱疮的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但对有合并症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时的疗效。方法49例随机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23例),地塞米松治疗组(26例)。7d内,分别给予甲泼尼龙,地塞米松两种药物治疗,各组患者常规应用抗生素、氧疗、拟肾上腺素、茶碱类药物、呼吸兴奋剂、化痰药,并纠正酸碱电解质和水平衡。结果甲泼尼龙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5.6%)显著高于地塞米松治疗组(80.7%),尤其在肺性脑病患者的抢救治疗上,疗效更为显著,其显效率高达52.2%(地塞米松治疗组38.5%)。结论与地塞米松相比,甲泼尼龙减轻症状及控制病情、缓解喘咳症状更为显著,较少有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危重症较理想的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联合巴曲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9年1月-2022年3月137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68例单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组69例患者则加用巴曲酶。比较两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差异,同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听阈值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血沉)的变化。结果 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8%(64/69),对照组仅有80.9%(55/68),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2%(5/69),对照组为5.9%(4/68),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听阈值分别为(58.6±20.6)dBHL和(33.2±12.4)dBHL,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7±0.8)g/L和(2.9±0.3)g/L,血沉分别为(17.3±2.6)mm/h和(12.3±0.6)mm/h;对照组治疗前后听阈值分别为(58.5±20.4)dBHL和(38.5±15.4)dBHL,纤维蛋白原分别为(3.8±0.9)g/L和(3.5±0.6)g/L,血沉分别为(17.2±2.5)mm/h和(15.1±1.0)mm/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甲泼尼龙对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静注脂多糖(6 mg/kg)制成ALI模型,54只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内毒素损伤组、甲泼尼龙组(内毒素+甲泼尼龙)。采用放射免疫(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8和IL-10水平,并进行肺湿/干重比(W/D)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I组各时相点大鼠肺组织中3种炎症因子水平及W/D值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达峰值时间:TNF-α为4 h,IL-8为2 h,而IL-10为8 h。结论甲泼尼龙可降低内毒素致大鼠ALI血清TNF-α、IL-8和IL-10水平,对大鼠ALI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38例,给予甲泼尼龙500 mg,隔日1次,连续3次,并联合1次曲安奈德球后注射作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眼部自觉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甲泼尼龙冲击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眼部自觉症状、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突眼度、眼裂宽度、软组织炎症评分明显下降,CAS下降的程度与眼病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0.423,P<0.01)。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MP)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发病≤5 d且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2型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单侧)患者80例,分为甲泼尼龙治疗组(MP组)42例与非甲泼尼龙治疗组(NMP组)38例。给予NMP组患者舒血宁注射液10 ml,肌肉注射,每天2次;甲钴胺分散片0.5 mg,口服,每天3次;维生素B1片20 mg,口服,每天3次;同时,给予降血糖、高压氧等对症支持治疗,疗程14 d。MP组患者在NMP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P 40 mg,口服,每天1次,疗程5 d。比较两组患者的听力恢复有效率与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MP组有效率为83.3%(35/42),NMP组有效率为60.5%(23/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空腹血糖、夜间22时血糖在治疗的第1~7天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开始至疗程结束,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MP组空腹血糖、夜间22时血糖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空腹血糖、夜间22时血糖在治疗的第1~7天高于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8天开始至疗程结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切变率5、全血粘度切变率50及全血粘度切变率100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低于NM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会导致2型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患者的血糖升高,在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提升2型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局部注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经皮穿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效果。 方法:分析2009年9月—2016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病理学诊断证实为骨嗜酸性肉芽肿的患者15例,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骨嗜酸性肉芽肿局部注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参照Neer和Chigira的骨囊肿X线愈合评价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估,并对其进行随访。 结果:治疗1个月后,骨质破坏区域较前缩小,骨皮质增厚;术后4~6个月,大部分骨质破坏区均得到修复,骨皮质显著变硬,骨质破坏区基本得到修复。有病变局部疼痛的患者,经治疗后局部疼痛均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穿刺过程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6个月,Ⅱ级6例,Ⅲ级3例,Ⅳ级6例;术后12个月,Ⅲ级5例,Ⅳ级10例。对患者随访3个月至6年,平均随访30个月,复查结果表明患者病灶均明显修复,未见病灶复发。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并局部注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骨嗜酸性肉芽肿,精确度高、操作微创、安全、并发症少、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TI在视神经脊髓炎(NMO)患者视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8例NMO患者和38名健康志愿者进行视神经DTI扫描,并对视神经眶内段前部、中部及后部进行各向异性分数(FA值)测量.将NMO患者根据视力是否受损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是否异常分为单眼受累组(10只眼)、双眼受累组(36只眼)及看似正常组(10只眼),所有患者进行扩展残疾状况量表(EDSS)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ROC曲线分析及Spearman相关分析,对各组间FA值及FA值与病程、EDSS评分等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各组间F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54,P<0.01).其中,单眼受累组(0.29±0.08)、双眼受累组(0.27±0.08)及看似正常组视神经(0.35±0.13)FA值较正常对照组(0.45±0.07)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双眼受累组FA值较看似正常组FA值减低(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正常对照组与单眼受累组、双眼受累组、看似正常组以及全部NMO患者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5、0.74及0.91,其诊断视神经受损的敏感度分别为80%、86%、50%及79%,特异度均为95%.相关性分析显示FA值与NMO患者各组EDSS评分均无相关性,FA值与双眼受累组病程呈负相关(r=-0.371,P<0.05).结论 NMO患者视神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害,视神经DTI可以简单有效地定量评估NMO患者视神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短程疗法联合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Tc-MDP)治疗老年活动性中重度Graves眼病(GO)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4例老年活动性中重度GO患者先配对后随机分入对照组及试验组各1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大剂量甲泼尼龙问断静脉短程冲击治疗,累积剂量达800.1200mg。试验组应用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累积剂量为300-480mg)联合99Tc-MDP的治疗方案。治疗前及开始治疗后每1~4周进行定期随访观察,并根据眼病临床活动性评分及美国甲状腺协会提出的甲状腺相关眼病分度分级标准评定眼部病情变化,同时监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应用Ridi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试验组10例患者有效,对照组6例患者有效,两组的疗效有统计学差异(t=2.121,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多,主要体现于消化道症状,引起或加重水钠潴留与糖代谢紊乱。结论对于老年活动性中重度GO应用相对低剂量甲泼尼龙短程疗法联合99Tc-MDP是一种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较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剂量甲泼尼龙(MP)对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及创伤区脑组织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1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8只)、TBI对照组(38只)、非创伤给药组(30只)、给药后TBI组(30只)和TBI后给药组(38只)。采用液压打击法(打击压力2.14kPa)制作TBI模型。MP采用腹腔注射(5mg/kg),1次/d,连续4d(TBI后给药组打击后即刻开始给药,给药后TBI组于打击前7d开始给药)。分别于1、3、7、14d时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EPCs数量的变化,并于13、d时断头处死大鼠,采用干湿重法及伊文思蓝(EB)渗透法检测脑水肿及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情况。结果非创伤给药组、给药后TBI组及TBI后给药组大鼠13、7、d时的外周血EPCs数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TBI对照组,14d时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给药后TBI组及TBI后给药组大鼠伤后3d血脑屏障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脑水肿明显减轻。结论小剂量MP可提高TBI大鼠外周血EPCs数量,减轻血脑屏障损害,改善脑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