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婴幼儿严重者易致颅内出血,首选糖皮质激素是快速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我院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疗法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疗效较好,现总结我院5年来收治的10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巨细胞病毒(HCMV)活动性感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44例临床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外周血白细胞中HCMV-DNA,同时作病毒分离及HCMV-IgG、IgM测定。结果表明:HCMV-DNA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32%;而病毒分离阳性者8例,阳性率为18%;HCMV-IgG、IgM阳性率分别为39%和23%。提示:(1)部分ITP患儿发病时有HCMV活动性感染;(2)PCR技术特异、敏感、快速,对ITP患儿的HCMV活动性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对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不同程度的出血组间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结论:血浆内皮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明显增高,同出血程度的轻度呈正相关性,并随着疾病的恢复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疗效观察湖北省十堰市东汽公司中心医院(442008)孙凤兰我院从1994年起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丙球)治疗11例小儿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以1990年后用强的松治疗的8例急性ITP患...  相似文献   

5.
静脉注射用人身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例临床验证谢静,刘世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我们于1993、6~1994、4期间,应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IVIG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共10例,...  相似文献   

6.
国产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和安全性贾苍松廖清奎罗春华马廉我们于1993年7月~1995年1月,应用中国医学科学院输血研究所生产的经加热灭活处理的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1例,...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儿科(430030)胡群,王令仪1981年Siegel等[1]提出红细胞不仅具有呼吸功能,而且具有免疫功能,在体内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清除中具有重要意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相似文献   

8.
自在昆明召开的全国小儿血液研究学术会议(第七次、1995)──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初步研究张广民,王明丽,俞发舟,史百芬,李京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此紫癜(ITP)是儿科常见的出血疾病之一,而受人巨细胞病毒(...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与免疫有关。大部分患儿有自限倾向,少数病例病情反复,转为慢性,给治疗带来困难。我们自2002年以来,对小儿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15例应用α-干扰素为主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旋甘口服液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甘口服液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首都儿科研究所(100070)陈静王天有廖斌牟京辉我院于1992年6月至1995年12月应用中药旋甘口服液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77例ITP患儿均系我院住院及...  相似文献   

11.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533000)刘运广杨贵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免疫出血性疾病,本文对38例ITP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对象38例ITP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减少性紫癜(ATTP)患儿血小板生成素(TPO)及血小板TPO受体c-MPL mRNA基因转化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PO、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水平;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外周血血小板c-MPL mRNA的相对量。结果 ATTP患儿初治时血浆TPO水平增高,血小板c-MOL mRNA较低;以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位随血小板计  相似文献   

1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属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的一种,多由于感染等因素引起自身免疫紊乱,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被破坏,巨核细胞成熟不良。部分ITP患儿存在其它自身抗体如抗核抗体(ANA)阳性。本文旨在探讨伴有抗核抗体阳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4.
支原体感染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近两年收治因支原体感染而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1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巨核细胞成熟状态王同保,张欣欣,冯剑飞使用血小板凝血酶敏感素(TSP)、血小板膜蛋白GpIIb/IIIa复合物和α-IgG单克隆抗体。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染色法对7例正常儿童和27例小儿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减少是新生儿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我科于1996年9月收治早产儿先天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儿,女,33周加4天剖宫产娩出,出生体重2300g,Apgar评分5分钟10分,因其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授和妊娠糖尿病转儿科。体检:一般情况好,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淤班等,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大约两小时后头面部皮肤出现少许针尖大小出血点,口周稍青紫。实验室检查:分娩后即刻取脐血:血小板34X10’几,血糖140mg/dl,末稍血血小板41X10’几,抗血小板抗体(定性测定…  相似文献   

17.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对 80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浆内皮素进行放免分析测定。结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浆内皮素明显升高 ,不同程度的出血组间及急性期与恢复期存在着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血浆内皮素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中明显增高 ,同出血程重的轻度呈正相关系 ,并随着疾病的恢复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较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但有关婴儿期的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报道却很少。本文总结了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2年2月收治的48例婴儿期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对其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其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重度以上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7例,其中显效9例(占53%),良效4例(占23%),进步2例(占12%),总有效率88%。结果表明该方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血小板数量及控制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1989年9月至1995年2月收治的112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血小板相关性抗体、T细胞亚群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急、慢型无论是OKT3^+及OKT4^+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OKT8^+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则较高,P值〈0.025。但是,急、慢两型相比均未见统计学上显差性差异。本文的检测血小板抗体IgG、IgM及IgA,显示均有所增高尤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