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水胜  黄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93-194,197
目的 总结分析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联合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椎骨融合情况、骨科评分改善率(JOA RR).结果 术中情况:55例患者中,1例(1.82%)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给予处理后愈合.手术时间为(132.2±15.6)min,术中出血量为(415.2±25.8)ml,引流量为(368.2±14.1)ml.术后情况:术后随访(16.5±5.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5.8±3.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2.2±4.1)分(P<0.05);JOA RR评价优良率为80%;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椎骨融合率可达100%,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4.
汪小军  秦入结  任春朋  邱良  孟非凡 《安徽医药》2019,23(10):2022-2025
目的探讨改良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对侧多裂肌与最长肌之间间隙( Wiltse入路)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对 2014年 7月至 2017年 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 32例采用改良 TLIF联合对侧 Wiltse入路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合并腰椎不稳的病人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及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腰椎功能评分(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 tion,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 oswestry dysfunction index,ODI)椎间高度,植骨融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随访时间范围为 6~22个月,平均 11.3个月。 32例均获得完整随访,手术时间,(120.57±13.46)min,术中出血量( 148.75±30.35)mL,术后引流量( 151.55±53.86)mL,骨性愈合时间为( 5.71±1.00)个月。术后腰腿痛 VAS评分、 JOA评分、 ODI指数及椎间高度较术前均明显改善( P<0.05)。末次随访 JOA评分改善优良率为 90.6%,X线检查显示椎间融合率为 96.9%(31/32)。并发症发生率为 9.4%(3/32),其中 1例病人出现患侧上位神经根损伤, 1例出现对侧神经根损伤, 1例脑脊液漏,无内固定失效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 TLIF并对侧 Wiltse入路潜行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腰椎不稳近期疗效满意;在保证有效减压及安全的条件下,更多的保留了脊柱后方的骨与软组织,降低慢性腰背部疼痛及对侧根性疼痛症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经骶前间隙入路腰骶椎椎体间轴向融合术(axi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全新腰骶椎椎体间融合技术,2004年由美国Cragg等[1]提出,其创造性地应用在经骶骨前间隙,对腰骶椎进行轴向融合,与传统的椎体间融合入路及操作方法完全不同;因此,其具有许多独特的微创优势及特点,并逐渐被一些外科医生所接受和应用,现全球应用量已达12 000余台.本文将对其手术机制和特点、相关解剖、手术适用证和禁忌证、手术操作、临床疗效、生物力学研究、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比较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性,来探讨最适宜的固定融合方式。方法分别建立以下融合固定模型:单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A型);双枚融合器+双侧椎弓根钉(B型);单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C型);双枚融合器+单侧椎弓根钉(D型)。对各模型进行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轴压加载,比较各模型的角位移、椎弓根钉及融合器的所受应力情况。结果各融合固定模型在不同工况下椎弓根钉及融合器所受应力的Von Mises峰值各有差异,但均在最大受力范围之内。各工况下四种模型角位移均较有限元模型减少,A/B型、C/D型相比角位移减少程度相当,而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时脊柱稳定性较双侧椎弓根钉固定差。结论建立了不同固定方式的腰椎融合模型,验证了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中使用单侧椎弓根螺钉加单枚融合器置入可提供适当的稳定,可以作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固定方法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8例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9例,行传统后路开放手术,观察组29例,行微创颈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以及术后未输血,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和输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ODI与术前组内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ODI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老年腰椎退变性疾病近期疗效显著,能有效减少软组织和肌肉损伤,对早期功能康复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自锚式侧路腰椎椎间融合术(SA-LLIF)的价值和疗效,避免后路内固定,简化手术步骤。方 法 选择2019年3月—6月在我科手术治疗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55~76岁,均有腰腿 痛,站立和活动时加重,卧床时症状减轻一半以上或消失,包括腰椎失稳7例,滑脱4例(Ⅰ度3例,Ⅱ度1例),其中2 例伴有骨质疏松症,2例伴有脊柱侧凸,责任节段L2~3 1例、L3~4 4例、L4~5 4例、L2~4 1例、L3~5 1例。应用带锚定嵌片的零 切迹融合器经斜侧入路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避免后路内固定。全麻后患者呈右侧卧位,经左侧小切口腹膜外入路 显露腰大肌前缘,向后适度牵开腰大肌显露责任椎间隙左侧方,处理椎间隙后植入合适大小的填满异体骨的融合 器,将远近侧两个锚定嵌片依次插入融合器和邻近椎体,锁定融合器和椎体,均未放置引流。记录患者术前、术中、 术后有关参数,并进行随访。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临床疗效,X线片评 估腰椎前凸角(LL)、椎间隙高度(DH)、滑脱率(S)、cage移位和下沉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 间65~110 min,平均(78.0±21.5)min,术中出血15~60 mL,平均(35.0±23.2)mL,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 术后次日带腰围下地活动。VAS评分自术前(6.2±0.8)分降至(1.7±0.5)分,ODI评分自术前47.8%±14.9%降至术后 11.2%±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X线片示脊柱序列恢复满意,内植物位置良好,LL自术前36.4°±10.2°恢复 至术后48.0°±10.7°,DH自术前(8.3±2.5)mm恢复至(13.3±3.3)mm,S自术前26.7%±4.4%恢复至术后10.3%±5.3%,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cage移位,1例肥胖患者融合器下沉约2 mm,其他患者均未出现融 合器明显下沉。结论 SA-LLIF可以提供良好的即刻稳定性,避免后路内固定,操作简单,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腰椎后路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等治疗腰椎滑脱并腰椎管狭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6月—2008年6月,对32例腰椎滑脱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术等手术治疗。结果随访12~48个月,术后30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遗留轻度下腰痛及足外缘麻木;22例1度滑脱完全复位,8例2度滑脱中7例完全复位,2例3度滑脱未完全复位;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5.1mm恢复至术后11.9mm,且无高度丢失。结论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效果良好,复位满意,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斜前方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腰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不稳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OLIF的50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A组,将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的50例患者研究资料纳入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柱后凸角度、疼痛程度,并观察两组融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与B组相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在单节段腰椎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科收治的符合标准的经Wiltse入路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5例患者为观察组,经传统后路减压融合术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2周、3个月、6个月评定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术后1、3、7 d检测两组的肌酸激酶水平。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VAS及Oswestry功能指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 d观察组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肌酸激酶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 Wiltse入路与传统入路相比具有出血量少、引流时间短、多裂肌损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加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腰椎管狭窄患者42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行PLIF治疗20例,设为观察组,余22例行常规术式,设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达95.00%,对照组的有效率达81.8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VAS、ODI分别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术后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有良好的早期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1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3.33%(14/15),14例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及断钉,融合率为93.33%(14/1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明显减轻2例,2例Ⅲ度滑脱复位后仍然有Ⅰ度滑脱,经植入椎间钛合金支架(BAK)未出现松动,椎间高度无丢失,其余患者完全复位。结论:椎间融合术经一侧即能得到双侧前柱的融合,植骨融合快,融合率高,椎体间融合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行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的23例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患者均给予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记录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术后椎体复位情况、视觉模拟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3例均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18~182 min,术中出血量155~304 ml,住院时间为8~17 d。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X线片示滑脱椎体均复位满意。术后随访时间11~30个月,均已达到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0.9)分比(8.3±1.1)分,P<0.01]。末次随访时按Nakai评定标准:优2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0%。 CT重建显示椎间融合器内有连续骨小梁通过。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一种微创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PLIF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4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0) 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1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3)d.术后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随访1年后优良率为90.0%,腰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7%.结论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间融合器植入钉棒系统固定在下腰椎间盘切除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3例下腰椎应用后路椎间融合器及钉棒系统再手术的病例,应用VAS、JOA及Charles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23例手术没有明显的术后并发症,经过1年3个月到4年的随访,术后比术前取得明显的症状改善率。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及钉棒系统固定稳定性好,融合率高,避免再复发,恢复腰椎生理曲度,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经后路途径病灶清除联合异形钛网植骨融合和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成人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湘雅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结核病例,满足纳入条件者23例,均采用单纯后路途径病灶清除联合异形钛网植骨融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采用规范抗结核药物。分别于术前、术后14d、1年随访和末次随访时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病变节段Cobb’s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D,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采用Bridwell分级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为(198±52)min,平均失血量为(388±42)mL。ESR、病变节段Cobb’s角、ODI评分术前分别为57±16、6.5°±3.1°和39.1±12.4,末次随访时分别改善为11±3、3.5°±0.7°和6.8±2.5。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Bridwell Ⅰ和Ⅱ级融合率分别为87%和96%。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评价优良率分别为91%和96%。本研究中无螺钉松动、断钉或断棒等发生。至末次随访时未发生手术及药物相关并发症。患者结核中毒症状、腰背痛等消失,伤口愈合可,无慢性感染或窦道形成,无复发者。结论单纯经后路途径可以满足成人腰椎结核手术时病灶清除、脊髓减压、畸形矫正和脊柱270°植骨融合的目的。异形钛网植骨量充足,椎问融合率高,椎间支撑力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在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取后路椎管减压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隙植碎骨融合,从一侧由后斜向前呈45。置人cage。结果随访15~28个月(平均21个月)。症状改善率82.4%,椎体融合率88.2%。3例椎间隙高度丢失1~1.5mm,3例出现固定相邻上或下腰椎不稳。未出现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明显后移。术后3例椎体滑移基本矫正,2例滑移小于1.5min。结论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不稳定性腰椎管狭窄症,症状改善明显,能有效复位椎体及恢复椎间隙高度,稳定椎体,提高融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