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患者男,40岁,农民。右下肢可见线状浸润性斑块、结节、溃疡和结痂4个月。右下肢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下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可见多核巨细胞,有大量红细胞外溢。真菌培养可见孢子丝菌。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63岁,农民。胸腹部结节、斑块、溃疡2年半。曾被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病",并予糖皮质激素、米诺环素等反复治疗1年余,用药时皮疹有所好转,停药后皮疹加重。皮损组织病理示:呈炎性肉芽肿改变,脓液真菌培养鉴定为孢子丝菌。诊断: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予特比萘芬口服,治疗3个月后皮损明显好转,目前仍在随访治疗中。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56岁,农民。主诉:右面部红色丘疹、斑块1年。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右颊部出现一个针尖大小红色丘疹,后其周围出现类似几个丘疹,并逐渐增大融合成斑块,部分上覆少量黄色和暗红色痂,无明显瘙痒及疼痛。患者曾于外院就诊,具体诊断不详,未予治疗。后类似皮疹逐渐增多,向下蔓延至颏部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57岁。右拇指、腕部及前臂结节伴瘙痒和疼痛3月。右前臂皮损组织病理示:化脓性肉芽肿性改变。真菌培养见申克孢子丝菌生长。诊断: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病。  相似文献   

5.
6.
孢子丝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孢子丝菌病是一种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引起的,呈全球性分布的慢性真菌病,由于孢子丝菌的黑素形成对其毒力有很大的影响,故对人体有较大危害性。现就孢子丝菌病的微生物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报告孢子丝菌病1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2岁。右颧部出现无痛性疣状增生物5个月,于2005年2月2日来我所就诊。2004年9月患者右颧部擦伤后未予特殊处理,约1周后自愈。自愈1周后在原部位出现黄豆大结节,高出表面,呈淡红色,2周后结节增至蚕豆大,表面呈黄褐色,粗糙。  相似文献   

9.
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患者男,42岁,建筑工人。因右手背结节4个月,于2004年10月来我科就诊。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右手背出现1枚黄豆大结节,不痛不痒,未予重视。后皮损逐渐增大,呈环形,边缘隆起,中央结痂。至入院前1个月,右臂又相继出现2枚类似结节,且进行性增大。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关节疼痛,否认有药物过敏史。  相似文献   

10.
面部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56岁。因面部丘疹、结节2个月,于2006年6月15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在家中水井打水时,曾被井绳擦破面部皮肤,此后在破损处出现一结节,结节逐渐增大,常有疼痛感,并在初发结节附近出现多个卫星状分布的互不融合的丘疹和结节。在当地医院切除初发结节,组织病理诊断为感染性肉芽肿,未明确病因。给予头孢类抗生素和红霉素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1.
坏疽性脓皮病样毛孢子菌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4岁.外伤后右腹股沟溃疡3年、外阴部溃疡5个月,伴疼痛2个月,于2005年12月8日入我院。3年前患者因车祸致右侧腹股沟外伤,在当地医院行伤口清创缝合后很快愈合。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在四川省珙县石碑乡发生因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后引起注射部位硬结、溃烂,伴同侧淋巴结肿大、溃烂的患者87例。均按一般外科脓肿抗炎治疗及手术治疗2个月,效果不佳,损害经久不愈。为诊断疾病,找到致病原因,指导治疗,我们赴当地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  相似文献   

13.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发的一种皮肤、皮下组织和附近淋巴管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四肢等容易暴露受伤的部位.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阴囊的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并对申克孢子丝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  相似文献   

14.
精制孢子丝菌素诊断孢子丝菌病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制孢子丝菌素首次由我科周冼苡研制,1988~1995年用于儿童孢子丝菌病的诊断,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自1988~1995年间临床上确诊为孢子丝菌病患者218例。其中男105例(48.2%),女113例(51.8%),儿童46例(21....  相似文献   

15.
我科在1998年~2001年发现3例孢子丝菌病,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例1,患者,男,45岁,1998年7月就诊。病史6年,发病前是农民,有外伤史,现为个体户,广东籍。右踝部一鹤鹑蛋大紫红色呈疣状增生样结节,近半年来破溃、糜烂、与皮下粘连。近2个月  相似文献   

16.
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男,74岁.因半个月前胸部出现一结节,并渐增多,于2004年10月22日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就诊.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发现胸部出现一结节,约黄豆大,不久胸部及背部陆续出现高粱粒至黄豆大结节,并逐渐增大如蚕豆大,无自觉症状.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各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增大.皮肤科检查:胸部、右上肢、背部共可触及七八个皮下结节,黄豆至蚕豆大,表面皮肤发红(图1),质地中等,无触痛.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正常.肝、肾功能及血糖正常.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HIV抗体(-),外周血淋巴细胞亚型正常.免疫球蛋白检测正常.  相似文献   

17.
<正>临床资料患儿,女,4岁。主因右侧面颊外伤后出现暗红色斑块2个月,于2010年3月20日来院就诊。2个月前患儿在玩耍时,不慎树枝擦伤面部,未进行处理,2周后擦伤处皮肤出现黄豆大小结节,不断  相似文献   

18.
孢子丝菌病是由申克孢子丝菌引起的常见深部真菌病,临床多见于淋巴管型及固定型,播散性孢子丝菌病少见.孢子丝菌进入人体后引起不同临床类型的孢子丝菌病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1],但是否与菌型有关尚无定论.为此,我们从一皮肤播散性孢子丝菌病患者皮损中分离1株孢子丝菌菌株,利用常规真菌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探讨该菌株与皮肤淋巴管型孢子丝菌在基因水平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孢子丝菌病( sporotrichosis)由双相真菌申克孢子丝菌(Sporothrix schenckii)感染所致,该病为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临床上分为固定型、淋巴管型、皮肤播散型和皮肤外型4种类型,其中前三种类型主要累及皮肤、皮下组织和淋巴管,皮肤外型罕见,主要发生于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者,常累及肺、脑膜、骨关节和眼等,治疗困难,可危及生命.目前孢子丝菌病的治疗主要依靠药物,外科手术等可作为补充疗法. 一、常用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申克孢子丝菌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方法 ①收集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并提取DNA,进行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扩增。②BALB/c小鼠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观察实验动物发病及病变情况。③发病小鼠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观察接种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分离株菌悬液后小鼠病变内申克孢子丝菌孢子数量及分布。结果 ①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分离株聚合酶链反应产物电泳带型差异较明显:播散型分离株可见1800bp、850bp、500bp、180bp,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见1400bp、800bp、700bp、500bp,皮肤固定型分离株见2500bp、1400bp、1000bp、700bp。②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菌悬液的BALB/c小鼠比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发病早、病变部位广且死亡率高;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的小鼠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小鼠皮损出现早、病变范围广且严重。③实验BALB/c小鼠病变皮肤及内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注射播散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明显多于注射皮肤淋巴管型分离株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而后者较注射固定型孢子丝菌病分离株的小鼠病变内孢子数量多。结论 不同临床型别孢子丝菌病的申克孢子丝菌的基因差异、致病力与孢子丝菌病不同临床型别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