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主要源于B淋巴细胞的低度恶性小淋巴细胞疾病,其特征是成熟的小淋巴细胞在外周血、骨髓、淋巴结和脾脏中累积。大量研究表明.CLL细胞和其他B细胞恶性肿瘤一样.不能表达或弱表达共刺激分子,以致不能有效地递呈抗原及激发T细胞抗肿瘤的免疫反应,使得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并不断增殖。  相似文献   

2.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孟凡义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3,28(11):1052-105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GL)的发病率在白血病中居第 3位 ,占慢性白血病的 90 %。CGL进入临床期后经历慢性期 (CP)、加速期(AP)和急变期(BP)的演变过程 ,其各自的中位数持续时间分别为3年、3~ 9个月和 3~6个月。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单用化学药物治疗只能改善慢性期的症状 ,而不能阻止病程进展 ;应用α 干扰素治疗能够延长生存期 ,但停药后易复发 ,不能根治 ;基因靶向治疗药物STI 5 71的近期疗效肯定 ,但远期效果 ,尤其是停药后是否复发 ,尚无定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CGL复发率极高。自1979年西雅图Fefer首次报道异基因造血干细…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殖性疾病全身骨髓分布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用^99Tc^m-硫胶体显像观察骨髓增殖性疾病(MPD)全身骨髓分布改变及特点的临床意义。方法 患者85例,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40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15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5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GL)25例。^99Tc^m-硫胶体使用剂量370-550MBq(2-5mL)。结果 全身骨髓分布异常占88.2%,可见骨髓显像呈增强型、抑制型及抑制伴扩张型异常表现。中心性骨髓(CBM)抑制率及外周性骨髓(PBM)扩张率分别为61.2%及56.5%。IMF骨髓抑制型较增强型外周血象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CGL患者CBM抑制及PBM扩张程度均随病情缓解而减轻。各疾病间PBM扩张形态有一定差异。结论 胶体骨髓显像的不同类型与MPD外周血象、临床病程及病情缓解状态有关;骨髓显像有助于MPD的鉴别诊断,了解MPD患者临床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切除脾脏前后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意义方国安杨文西航海捕捞作业时意外受伤造成脾破裂较常发生,且伤者多数须要切脾治疗。为探讨切除脾脏对血小板的影响,特对切脾前后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  相似文献   

5.
氟达拉滨是治疗B细胞性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 , CLL )患者的常用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剂量依赖性的骨髓抑制,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等;其他还有恶心、呕吐、腹泻、厌食、咳嗽、肺炎等,也可出现皮肤皮疹,罕见的病例会发生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 SJS )。本例氟达拉滨化疗后致 SJS病,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Bcl-1基因重排(即Bcl-1/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们对13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进行了Bcl-1基因重排的检测;对照组为10例骨髓正常者。运用半筑巢式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从外周血、骨髓中提取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结果 这13例CLL均为B细胞型,在13例CLL中检出4例(31%)的Bcl-1基因重排;10例骨髓正常者的对照组中未检测出Bcl-1/IgH基因重排。结论 (1)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常发生Bcl-1基因重排,骨髓正常者未检出Bcl-1/IgH基因重排。(2)发生Bcl-1基因重排的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原始或幼稚淋巴细胞增多。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白血病骨髓标本及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的表达情况,探讨γ-catenin在白血病细胞中的作用。方法以RT-PCR检测76例白血病骨髓标本、8例正常骨髓标本和白血病细胞株K562、HL-60、U-937、Jurkat中γ-catenin的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上述白血病细胞株中γ-catenin蛋白表达及其分布情况。结果正常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0(0/8),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其中M2型的阳性率为50.0%(7/14)],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为13.6%(3/2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骨髓标本中γ-catenin表达阳性率均为25.0%(3/12)。白血病组γ-catenin表达阳性率与正常组相比,AML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M2型最为显著),其余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T-PCR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见HL-60和K562细胞γ-catenin呈强阳性,U-937和Jurkat细胞呈弱阳性表达,且γ-catenin主要表达于细胞质中。Western blot检测见K562和HL-60细胞γ-catenin呈阳性表达,而U-937和Jurkat细胞未见表达。结论作为细胞内信号传导分子,γ-catenin表达于AML组、HL-60及K562细胞中,可能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特别是M2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至肝脏及脾脏内并导致肝脾肿大,本文采用IQQA-Liver自动分析软件测量肝、脾体积,探讨CLL肝、脾体积的变化是否同骨髓象、血象之间的变化存在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更多影像学信息及参考指标,辅助临床判断CLL患者病情的进展或缓解情况,同时亦为患者提供一个无创可靠的随访手段。方法回顾性收集15例经临床免疫表型分析、细胞流式术、骨髓活检等检查确诊(其中8例行个体化化疗)并复查随访的CLL病例,每次随访的患者前后均行全腹部或胸腹部MDCT扫描,且在行MDCT扫描的短期内(7天内)亦行骨髓象、血象等相关实验室检查,分析每例患者前后肝、脾体积变化与实验室骨髓象、血象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CLL患者的肝、脾体积及肝脾总体积与骨髓片、血片淋巴细胞比例计数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7、0.658、0.683及0.674、0.654、0.695,P值均<0.05)。结论MDCT辅以智能化自动分析软件可精确测量肝、脾体积,所测得的肝、脾体积的变化与骨髓、血片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呈中等程度相关,对CLL的进展、缓解及化疗效果的评估有一定的增益价值。  相似文献   

9.
脾栓塞与脾照射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组与免疫有关,周围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正常或代偿增加的一种常见血液病。本病好发于年青女性,传统主要治疗方法为激素与脾切除,随着对脾脏参与免疫调节的新认识,力图不切除脾脏而改善本治疗结果许多新疗法,虽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仍有20%左右病例仍不得不行牌切除术(1-2)。大风秀树(3),对ITP行脾切除术后,特切除脾片移植于腹腔,证明了尽管病人切除了牌,但仍保留了机体免疫功能。本文主要介绍用导管技术及放疗技术,解决脾切除及保留脾脏免疫功能的新方法。Maddison”‘1973年首次…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1979~1984年各种原因所致血小板减少而作脾切除的48例病人。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29例,骨髓增生性疾病(MPD)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各5例,毛细胞白血病(HCL)3例,其它6例。15%术中发现副脾。术后30d内病死率10%,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死亡病例)15%。ITP切  相似文献   

1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和低分化非何杰金氏淋巴组织瘤(NHL)用全身放疗和泼尼氮芥治疗CLL和低分化NHL,进行了为期九年的疗效和毒性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动力学,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采用流式细胞仪(FCM)BrdU/DNA双参数分析法测定39例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周期的各时相细胞比例及S期细胞的时限(Ts),其中ANL26例,ALL13例;初治31例,复发8例(ANLL、ALL各4例)。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骨髓细胞S期比例显著低于正常,初治及复发白血病患者骨髓S期细胞比例之间相差不显著;复发白血病患者骨髓细胞的Ts比初治白血病患者及正常骨髓细胞的Ts都短,提示白血病细胞处于较正常代增殖状态;Ts时限短提示白血病细胞再生迅速,与急性白血病复发关系密切,Ts时限短为白血病预后不良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100037北京海军总医院汪声恒关键词白血病,粒细胞性,慢性;急性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557.3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为少见的白血病,发生急性变(AT)者更少见。作者于1989年4月收治CNL1例。病人,女性,...  相似文献   

14.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造血组织原发恶性疾病,病理特征是成熟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及外周血中过度增生与蓄积,受侵犯的主要器官是淋巴结、脾脏、肝脏与骨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均为我院1988~1997年收治的住院患者,经临床、实验室、...  相似文献   

15.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治疗现状与未来100850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裴雪涛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主要是起源于B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恶性增殖性疾病(B-CLL),而起源于T细胞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CLL)极少见,但我国T-CLL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进行微核分析。方法:应用细胞周期阻断法对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微核检测。结果:54例初诊白血病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MNR)和微核细胞率(MCR),与30例健康人外周血相比,P〈0.01。同一患者骨髓与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骨髓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NR和MCR相比,P〈0.05。结论:白血病患者发病初期即存在染色体不稳定现象,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微核检测结果间有差异,推测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异基因骨髓及自体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63例,其中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24例,未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14例,净化ABMT25例,年龄中位数27岁(10岁~43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2例,第1次缓解(CR1)51例,CR210例,CR3及未缓(NR)各1例,CR到称植时间中位数6.5个月(2~19个月),经强烈化疗及全  相似文献   

18.
脾切除对单核吞噬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观察了Wistar大鼠脾切除后在伴有或不伴有脓毒下情况下,单核吞噬系统(MPS)清除^9^9^mTc亚锡植酸钠功能以及血浆纤维连结蛋白(PFn)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结果表明脾切除后,尤其合并感染时,肝脏不能完全替代脾脏功能,出现肝Kupffer细胞噬勇力减弱,血中除半衰期延长,肝脏器官和每克组织c/min值百分率减少;其变化与PFn相对降低及HA急剧增加有关。首次提出HA增高参与了脾节除后M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效果和并发症的防治,用allo-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41例,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采用环孢素A(CsA)+短程氨甲蝶呤(MTX)、霉酚酸酯(MMF)联合CsA+短程MTX两种方案。结果显示,全部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HLA完全相合移植急性GVHDⅡ度以上者8例(21.05%)。慢性GVHD发生率76%。急性白血病CR1和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CML-CP)、HLA完全相合移植34例,复发3例(8.82%);随访2年以上者存活率71.43%(10/14)。表明allo-PBSCT急性GVHD发生率并不高于骨髓移植,但慢性GVHD发生率明显高;感染和间质性肺炎是移植后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第五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汇 《人民军医》1998,41(2):87-88
第五届全国脾脏外科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8月10~14日在哈尔滨市召开。与会代表就脾脏损伤诊治、保脾手术、脾脏实验研究、脾脏与血液病的关系、门脉高压症牌手术及脾脏移植等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及研讨。1对脾脏功能的新认识经过近年来的研究,对脾脏功能有了统一认识,认为脾脏既是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拥有许多免疫活性细胞和免疫细胞因子,又是唯一循环血液必经的过滤器官,因此是引发免疫应答的主要保障,有着重要的抗感染、抗癌功能,不能随便切除。但是脾脏不是生命必需器官,在任何场合下都必须坚持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第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