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Hcy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中的水平特点,以及给予甲钴胺干预后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01—2015-03我院内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另取30例于我院体检健康人群为对照组。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与非DPN组。DPN组8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钴胺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44例。比较DM组与正常组、DPN组与非DPN组血浆Hcy水平,以及经甲钴胺治疗后DPN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临床症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DM组Hcy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非DPN组(P0.05)。2组治疗前血浆Hcy水平、临床症状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甲钴胺组血浆Hcy水平与临床症状评分明显降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加(P0.05)。结论高Hcy是导致DPN的高危因素之一,甲钴胺可有效降低Hcy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与神经功能,可作为临床治疗和预防DPN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的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确诊的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8例(DPN组),另选88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的单纯T2DM患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2组的血浆Hcy、Cys-C的水平,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 DPN组的糖尿病病程、HbA1c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 DPN组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DPN组的血浆Hcy、Cys-C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 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病程(OR=1.829)、HbA1c(OR=1.558)、Hcy(OR=1.629)、Cys-C(OR=1.733)(P<0.05)。结论 血浆Hcy、Cys-C高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 并观察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 对Hcy 的影响.方法 对261例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和394例非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 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 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用基础治疗(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及改善循环、活血化瘀等治疗),治疗组用基础治疗加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疗程10~14d. 结果治疗前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 浓度显著高于非脑梗死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cy浓度下降最为显著,对照组血清Hcy浓度下降不明显,2组治疗后血清Hcy浓度比较有显著差异. 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给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可有效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甲钴胺(弥可保)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50例,对照组(甲钴胺)50例(2组均严格控制血糖),疗程均为4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对腓神经、正中神经等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主观症状和体征有较明显改善,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改善神经传导速度的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对照组单用α-硫辛酸治疗,疗程为12周;治疗前后采用总症状评分(TSS)将2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同时监测治疗前后2组血清Hcy水平。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对照组用药前后TSS评分均改善[(4.25±1.78)vs(2.15±1.42)分,(4.65±1.57)vs(3.45±1.65)分,P均0.01]。2组治疗后T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5±1.42)vs(3.45±1.65),P0.01]。2组治疗前后Hcy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木丹颗粒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的疗效优于单用α-硫辛酸,可明显降低血清Hcy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氧化应激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8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因PD就诊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成年人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血清Hcy及其代谢产物,体内氧化、抗氧化因子含量,胫神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等情况,并分析其中血清Hcy代谢、氧化应激与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Hcy、氧化、抗氧化因子含量、传导速度、波幅、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Hcy水平、氧化应激程度与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结论 PD患者血清Hcy水平、氧化应激程度与周围神经病变存在相关性,可以为PD的治疗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10—2014-10我院收治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实验组实施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神经传导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α-硫辛酸、舒血宁联合甲钴胺治疗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交感皮肤反应(SSR)潜伏期和波幅(LAT、AMP)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正中神经和腓肠神经的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交感皮肤反应2组上肢波幅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a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大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方面的效果。方法将我院95例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维生素组给予肌内注射维生素B12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甲钴胺组给予静滴甲钴胺联合口服胰激肽原酶治疗,均治疗15d后比较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甲钴胺组总有效率91.67%明显优于维生素组74.47%,P<0.05;甲钴胺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优于维生素组,P<0.01;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剂量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能够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递质的生成和轴索、轴浆再生,安全可靠,在改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10—2013-08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给予甲钴胺及硫辛酸治疗,疗程3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记录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肌电图。结果 2组患者症状、体征、神经传导速度均改善,以观察组更明显,2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糖尿病综合治疗基础上,甲钴胺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满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蛋氨酸负荷试验(MLT)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方法选空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Fhcy)水平在正常范围(≤15 mmol/L)内的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 )组和无糖尿病神经病变(DPN-)组,另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CON)组,于MLT后行Hcy(Phcy)测定,按体重0.1g/kg口服蛋氨酸,并测取服药前后4 h血同型半胱氨酸(Hcy)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等水平。结果Phcy水平DPN 组[(37.3±1.3)mmol/L]明显高于DPN-组[(25.0±1.2)mmol/L]及CON组[(9.8±1.4)mmol/L,P<0.01];餐后2 h血糖(PPG)、TG水平均DPN 组高于DPN-组及CO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叶酸(FA)、维生素B12(Vit B12)水平则DPN 组低于DPN-组及CON组(P<0.01)。结论高Hcy(Hhcy)及低FA、VitB12水平与2型DM患者伴发周围神经病变相关,在DPN 组患者中进行MLT检查有助于Hhcy血症及早发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依帕司他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腺苷钴胺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帕司他药物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BG及2hB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帕司他联合腺苷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良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和对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 80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神经妥乐平和甲钴胺静滴,给药前及给药4周后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四肢神经传导速度。结果给药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5%,对照组为5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SNCV),2组治疗前后均有一定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或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神经妥乐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将124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治疗组64例,将甲钴胺500μg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滴,1次/d;对照组60例,除不用甲钴胺外其余治疗同治疗组。2组均以4周为一疗程,观察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3%。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改善肌电图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钴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复发率。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2013-01—2015-01我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例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照组50例给予甲钴胺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0.0%,5例患者治疗无效,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0%,18例患者中11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无变化,7例触觉、跟膝腱反应、温度觉等症状无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患者复发,对照组9例复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给予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探讨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弥可保)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3例,用灯盏细辛4支加入NS 250ml,iv gtt,qd 甲钴胺片500μg,tid,口服. 对照组43例,单用甲钴胺500μg,tid,口服, 2组疗程均30d.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3%, 对照组有效率60.4%,2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 灯盏细辛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电生理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0-01-2011-03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2治疗,治疗组给予前列腺素E1注射液(商品名凯时)联合甲钴胺注射液(商品名弥可保)治疗,2周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麻木疼痛减轻的程度、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时照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针与甲钴胺针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胰激肽原酶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老年患者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状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研究对象病例选取均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或门诊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60例,对照组采用甲钴胺治疗,观察组则在甲钴胺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治疗,以4周为一个疗程,2组间基础治疗均相同,记录2组患肢治疗前后麻木及感觉减退症状改善状况,测定患肢治疗前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治疗后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麻木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6.92%(30/39),观察组为92.5%(37/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觉减退改善状况上,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为90%(3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63.33%低于观察组的86.67%(P0.05)。结论胰激肽原酶对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善临床麻木、感觉减退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单用甲钴胺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组给予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连续治疗30d,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组间药物不良反应比较,P>0.05。结论甲钴胺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周围神经血流供应和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DPN)的疗效。方法 60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在常规控制血糖、血压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甲钴胺治疗,治疗组采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联合甲钴胺治疗。给药3周后,比较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测量肌电图,比较神经传导速度。结果针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的80.00%(P0.05);2组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得以提高,且治疗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牛血清去蛋白提取物与甲钴胺联合治疗DPN能显著改善DPN患者临床不适症状并加速神经传导,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