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脑卒中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100例连续住院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血栓,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彩超观察2组股静脉、腘静脉流速,记录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例数,以及下肢疼痛、肿胀出现例数,比较其差异。结果 2组股静脉流速、腘静脉流速、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疼痛及肿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间歇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01—2021-12收治的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26例。根据术后护理方法不同,分为集束化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术后3周监测2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及凝血功能各项指标,比较2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后护理3周,集束化护理组患者的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PT、TT、APTT、FB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束化护理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17%vs 17.46%,P<0.05;34.92%vs 14.29%,χ2=7.231,P=0.007)。集束化护理组患者的术后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96.83%vs 79.37%,χ2=9.157,P=0.002)。结论 集束化护理虽然对脑出血患者外科手术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基本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良好20例(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上升至(59.8±5.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早期癫痫患者的临床干预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优化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安宫牛黄丸结合Lund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Lund概念结合安宫牛黄丸等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1、3、7d后2组患者颅内压、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PP水平,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3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1d后2组ICP、MCA平均血流速度、CP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d观察组ICP、MCA平均血流速度、CPP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治疗后1、3d2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给药期间观察组高热、抽搐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后3个月观察组良好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宫牛黄丸结合Lund概念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容积,提高脑灌注压,改善昏迷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作用。方法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重型颅脑损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比较2组应急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出现应激性溃疡18例(52.9%),观察组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10例(29.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中重度脑出血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按摩康复方法,观察组采取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治疗。结果 2组治疗5d、10d、15d偏瘫小腿腿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t=3.24,P0.05;t=3.28,P0.05)。2组在治疗5d、10d、15d偏瘫肢体血流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t=3.16,P0.05;t=3.24,P0.05)。2组DVT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P0.05);2组主诉有疼痛等不适感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P0.05)。结论间歇式充气压力抗栓泵预防中重度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较传统按摩式预防在临床上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行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防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院前的Karnofsky预后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起到前瞻性护理的作用,减少颅脑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对颅脑术后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80例颅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出现感染的时间长于对照组,呼吸道、泌尿道、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和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预防颅脑术后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作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颅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引导患者遵护行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统计2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率及护理服务满意度,以评价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预防便秘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便秘发生4例,发生率9.76%,对照组18例,发生率43.9%;观察组使用润肠通便剂3例,使用率7.3%,对照组16例,使用率39%;观察组护理服务满意度97.56%,对照组80.48%;结果发现2组在便秘发生率、润肠通便剂使用、患者满意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运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颅脑损伤患者便秘发生,减少润肠通便剂使用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患者中是一项有效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7例急诊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综合护理组(B组),其中A组予以急诊常规护理,B组在急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如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瞳孔等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建立静脉通道以及转运过程中等护理,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护理组的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死亡人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在急诊救治颅脑外伤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预防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2011-01—2012-06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2012-07—2013-12符合纳入标准的颅脑肿瘤手术患者86例为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Braden评分量表和专科手术特点,对患者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压疮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7.32%(6/82),高于干预组1.1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发生压疮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颅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压疮的预防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有效控制了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在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11—2012-11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1.0%,肺部感染发生率3.3%,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3.3%。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0.0%,肺部感染发生率33.3%,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20.0%,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为30.0%。观察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3.4%,对照组为63.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老年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尼莫地平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9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7例。对照组行开颅术对颅内血肿进行清除,术后给予常规降颅内压、抗感染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组织氧分压、颅内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各指标水平。结果入院时,2组脑组织氧分压、颅内压、伤侧颈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脑血管阻力、动态血管阻力等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可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组织氧分压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DCA护理模式对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96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干预前、干预7 d采用彩色多普勒仪检测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记录护理14 d内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再出血发生率。结果 干预7 d,观察组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出现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7例(16.67%,7/42),再出血5例(11.90%,5/42);观察组出现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2例(3.57%,2/56),再出血1例(1.79%,1/56)。观察组深静脉静脉血栓形和再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护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103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6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入院后第1~14天皮下连续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0IU·d-1。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生1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和1例颅内再出血,无肺栓塞发生;对照组8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和3例肺栓塞,无颅内再出血发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再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注射低剂量低分子肝素钠是预防脑出血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之一,对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尚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D-二聚体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变化趋势,对合并下肢深静脉的早期预测与诊断提供帮助。方法以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神经外科一病区高血压脑出血急诊行脑内血肿清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其术前、术后D-二聚体,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深静脉血栓,采用t检验分析差异。结果术后深静脉血栓组与未合并发深静脉血栓组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深静脉血栓组术后24 h、术后72 h、7 d血浆D-二聚体浓度均高于未合并深静脉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中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可作为高血压脑出血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与早期诊断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型脑外伤患者的预后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6-03—2017-03收治的102例危重型脑外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患者在护理效果、预后生活质量(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健康活力和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躯体疼痛(9.14±2.05)分则显著低于对照组(11.64±1.8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应激性溃疡、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肾功能不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92.3%)明显高于对照组(4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危重型脑外伤患者护理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老年颅脑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抽取2013-10—2016-11焦作市人民医院行颅脑手术98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各49例。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输注0.8μg/kg右美托咪啶,后以0.4μg/(kg·h)速度维持,唤醒试验前30min将右美托咪啶输注速度调整至0.1μg/(kg·h),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记录2组术中不同时段[T1(唤醒前30min)、T2(唤醒即刻)、T3(唤醒后5min)、T4(试验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排血指数(CI)]水平及唤醒前瑞芬太尼、丙泊酚、顺阿曲库铵用量与唤醒时间,并统计2组唤醒期间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呛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各个时段CVP及T1、T4时段MAP、C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个时段HR及T2、T3时段MA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2、T3时段C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唤醒试验前顺阿曲库铵用量及唤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前瑞芬太尼及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唤醒试验中高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老年颅脑手术中,有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麻醉药物使用剂量,进而可有效降低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在颅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02-2015-03在我院行择期颅脑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在七氟醚维持麻醉基础上加用持续静脉泵注舒芬太尼,比较2组临床指标、术前后认知功能变化、术后疼痛及镇静情况、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及苏醒时间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及术后MMSE评分、不同时间点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12h、24h、48h、72h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T1、T2、T3及T4HR及MA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七氟醚可增加颅脑手术患者镇痛及镇静效果,同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04—2014-04我院治疗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出院前日常注意事项的教育和定期门诊复查,观察组出院后行科学的居家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进行电话或上门随访。对2组出院后半年及一年后进行日常生活测评,包括生活满意度及karnofsky测评。同时观察病人并发症情况。结果 2组患者的karnofsky测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生活满意度得分72分,观察组120分,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居家护理中应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效果良好,在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