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1月隐性或显性OGIB患者的资料,对经常规上、下消化道内镜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的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并对其临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2例OGIB患者(男55例,女27例),年龄(43±15)岁,其中71例表现为显性消化道出血,11例为隐性消化道出血。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可解释出血原因的病变共66例(80%)(58例显性出血,8例隐血);最常见的病变为血管动静脉畸形(30%)和克罗恩病(26%)。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症状。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对OGIB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它是让受检查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查者消化道的情况,从而对其病情作出诊断,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我院内镜室2006年7月~2007年6月,共行胶囊内镜检查17例,为消化道小肠疾病诊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临床资料本组17例,年龄14~80岁,消化道出血11例,腹痛待查6例;其中15例先行了胃镜、大肠镜检查,未见明显胃部、结、直肠病变,再行胶囊内镜检查,2例行消化道体检。护理检查前心理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第411医院消化内科治疗的2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胶囊内镜检查前、检查中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检查后护理观察要点。结果 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内镜图片清晰,检查过程中患者无特殊不适。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简便,良好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清晰的图像,提高病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方法:对69例经电子胃镜和电子结肠镜检查无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胶囊内镜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其中46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70.8%.胶囊内镜检查中无任何不适和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国产OMOM胶囊内镜临床应用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MOM胶囊内镜通过让患者口服一粒小型智能胶囊的方式完成消化道检查,它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适中,相当于同类进口胶囊内镜的二分之一,检查安全方便、图像清晰,无交叉感染,检查无需局部或全身麻醉,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我科从2005年7月~2006年12月,对60例患者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现将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0例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74岁,平均46.58岁。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5例,腹痛腹泻14例,大便习惯改变3例,其他22例,体检6例。1.2器械和方法本产品由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开发,该系统由智能胶囊、图像记录…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小肠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38例疑有出血性小肠疾病的患者,检查前均行胃、肠镜检查,排除上、下消化道疾病,部分患者行消化道钡餐检查,采用重庆金山科技公司OMOM胶囊内镜系统进行检查并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所有胶囊均排出体外,2例患者胶囊在胃内滞留2小时后通过胃镜送入小肠,检查成功率为100%。胶囊在小肠运行时间86~507分钟,平均296分钟。共发现小肠病变31例,未见异常7例,阳性率81.5%。结论 OMOM胶囊内镜检查安全、可靠、方便,可作为小肠出血性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8月~2012年8月11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疾病诊断率和安全性。结果 1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共检出小肠病变97例,检出率88.2%。其病因包括:小肠血管畸形7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25例,间质瘤4例,克罗恩病5例,蛔虫症7例,息肉3例,憩室3例,淋巴瘤1例。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未发生梗阻及嵌顿等并发症。结论患者对胶囊内镜耐受性好,胶囊内镜是小肠出血的安全、有效、舒适的检查手段,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有着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8.
胶囊内镜滞留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滞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8年4月行胶囊内镜检查173例临床资料.结果 在173例胶囊内镜检查患者中,共发生胶囊内镜滞留4例,发生率为2.3%,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2例观察后自行排出.结论 胶囊内镜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较严重并发症,若无梗阻发生,可随访观察.若出现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评价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12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病人行胶囊内镜检查的结果.[结果]胶囊内镜共检出10例患者12处病变:胃体肿瘤1例、胃溃疡1例、出血性胃窦炎1例、肠道血管畸形3例、小肠息肉3例、空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淋巴瘤1例、小肠克罗恩病1例;2例阴性.病变检出率为83.3%(10/12例),其中7例明确了消化道出血的病因(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率为58.3%(7/12例).[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无创、安全,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检查的有效护理配合.方法 对30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消瘦、腹痛、腹泻患者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为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物品准备及肠道准备,检查中做好饮食与活动的宣教,观察检查进行情况,检查后观察胶囊排出情况.结果 30例患者检查均成功,发现异常28例,图像清晰,取得满意效果.结论 胶囊内镜是安全、可靠的检查.检查中,护士的精心护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安全性及对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胶囊内镜对22倒60~86岁老年人进行消化道检查。结果22倒老年人均良好地耐受了胶囊内镜检查,无并发痘及副作用发生。胶囊内镜对胃肠病变具有较好的检出能力,检出食管息肉1例,胃息肉3例,胃体肿瘤1例,胃溃疡1例,出血性胃炎1例,残胃炎2例,十二指肠炎伴黏膜下出血1例,小肠息肉5例,小肠肿瘤2例,小肠淋巴瘤1例,血管畸形及血管瘤6例,正常4例。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11例患者中有6例确定了出血的原因,阳性率为54.5%。结论老年人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是安全的,胶囊内镜检查对老年消化疾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中的诊断价值,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 2005年5月~2007年5月,共有48例慢性腹痛患者及20例无消化道症状体检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进行诊断结果的相关统计性分析.结果 胶囊内镜顺利通过回盲瓣53例,未通过15例.全部胶囊在检查结束后排出体外.检查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适.在慢性腹痛患者中检出了6种病变,包括小肠血管畸形、克罗恩病、小肠单发及多发息肉、非特异性小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小肠憩室.小肠疾病在慢性腹泻患者中的患病率高于无消化道症状的体检者,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胶囊内镜在慢性腹痛的诊断中有良好价值,临床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国内自主研发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将2008年~2011年我院130例原因不明的消化道疾病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在护理配合方法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对于胶囊内镜检查患者在护理上应做好检查前的评估工作,同时采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做好个体化的肠道准备、检查中配合、检查后护理才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确保检查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胶囊内镜检查的12例不明原因严重的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平均通过小肠时间为261min,其中2例(13.3%)未通过回盲瓣。共检出小肠病变10例,胶囊内镜的阳性率为83%。病因包括:毛细血管扩张2例(13.3%),毛细血管瘤1例(6.7%),动静脉畸形1例(6.7%),小肠多发溃疡2例(13.3%),小肠淋巴管扩张并出血1例(6.7%),小肠肿瘤3例(25%)。结论胶囊内镜检查耐受性好,安全、有效,诊断不明原因的严重消化道出血价值高。OGIB以小肠血管损伤最常见,其次为小肠肿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28例经胃镜、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28例患者经进行胃镜肠镜复查,发现食道裂孔疝内的糜烂( cameron糜烂)伴渗血4例,结肠息肉3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Meckel憩室2例,间质瘤1例;腹部小肠CT发现小肠间质瘤1例;肠系膜血管造影发现7例血管发育不良,未查到病因1例。结论胶囊内镜对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胃镜、胶囊内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垫江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36例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胃镜、胶囊内镜资料。结果 36例患者中,血常规提示贫血者36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36例,骨髓检查缺铁性贫血者28例,增生性贫血8例。大便虫卵阳性者6例(16.67%)。胃镜下发现钩虫虫体22例,胶囊内镜发现另外14例。结论胃镜联合胶囊内镜检查可提高钩虫病致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及诊断率,减少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17.
詹艳  施灵波  雷华云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5):1021-1021
胶囊内镜又名无线胶囊内镜(CE),临床上主要用于小肠疾病无创性可视性检查.2003年5月~2005年1月,我院共对30例患者进行了检查,并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实施了有效的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和消瘦症状很常见 ,部分患者虽然经过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和小肠钡餐等检查 ,仍不能明确诊断。由Swain和Iddan等研制成功的胶囊内镜填补了小肠可视性检查的空白[1 ,2 ] 。但是 ,胶囊内镜也有它的局限性 ,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较多 ,如肠液的清洁度、肠蠕动的速度及胃肠道的通畅程度等有较大关系。做好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配合 ,对提高疾病诊断率 ,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现将 2 0 0 3年 2月~ 2 0 0 4年 5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 85例病人所做的护理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被检患者 85…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性OMOM胶囊内镜在糖尿病患者胃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6月伴有消化道症状的60例糖尿病患者应用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行OMOM胶囊内镜检查的糖尿病患者中,发现阳性病变共计49例,阳性率为81.7%。受检者顺应性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 OMOM胶囊内镜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对不能耐受胃肠镜检查的患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该检查对糖尿病合并胃肠轻瘫患者诊断也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20.
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2004年6月至2005年4月对16例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检查发现小肠病变7例,食道及胃病变9例,结肠病变2例.患者顺应性良好,未见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胃肠道疾病诊治中有一定的价值,是一种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