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对HepG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肝癌细胞株HepG2加入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0.1,0.3,1和3mmo.lL-1,培养24h后,MTT法测定HepG2的细胞存活;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0.3,0.5和1.0mmol.L-1作用HepG2细胞24h,丙酮酸法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赖氏法测定培养液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62.5,125,250,500和1000μmol.L-1作用24h,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细胞色素P450家族中CYP1A1mRNA和CYP1A2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0.1,0.3,1和3mmo.lL-1均显著抑制细胞的存活(P<0.05,P<0.01),且存在浓度依赖关系。双丙戊酸钠与丙戊酸钠0.3,0.5和1mmol.L-1使HepG2细胞培养液中GPT,GOT和LDH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且随浓度升高,肝酶活性进一步升高。双丙戊酸钠与丙戊酸钠62.5,125,250,500和1000μmol.L-1使HepG2细胞中CYP1A1mRNA和CYP1A2mRNA的表达水平亦逐渐升高。结论双丙戊酸钠和丙戊酸钠对HepG2细胞都有明显的毒性作用,CYP1A1mRNA和CYP1A2mRNA表达水平的升高可能是丙戊酸类药物诱发肝毒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丙戊酸钠的肝脏毒性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丙戊酸钠肝毒性的临床表现为肝酶增加、血氨升高、抑制凝血、低血糖和酸中毒、微囊状脂肪变性及抑制β氧化;并对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5岁,病历号234731.既往体健,主因头痛伴视物不清20余天,突发肢体抽搐7d收入院.入院查体:神清语利,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MRI示:右枕叶占位.于2004年9月16日,上午8点,在全麻下行右顶枕开颅,肿物切除术,肿物大小4cm×3cm×2cm.术后处理:注意神态、瞳孔及生命体征变化.给予脱水、抗感染治疗.给予注射用丙戊酸钠(VPA,商品名:德巴金)、苯巴比妥钠注射液预防术后癫痫.用量:丙戊酸钠800mg,24h微量泵入,qd;10%苯巴比妥钠2mL,肌注,1次/8h.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比较双丙戊酸钠与托吡酯预防偏头痛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双丙戊酸钠组(68例)与托吡酯组(60例)。其中,双丙戊酸钠组初始剂量为125mg/d,每5d后剂量增加125mg/d,直至剂量为750mg/d后维持该剂量;托吡酯组初始剂量为50mg/d,每5天后剂量增加50mg/d,直至剂量为150mg/d后维持该剂量;两组服药持续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结果持续服药5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双丙戊酸钠与托吡酯均能有效降低偏头痛患者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托吡酯组相比,双丙戊酸钠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强度与持续时间都显著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丙戊酸钠的副作用更小(P〈0.05)。结论双丙戊酸钠与托吡酯组对偏头痛发作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但双丙戊酸钠应用效果更好、更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癫痫的病理机制,癫痫患者需长期甚至终生药物治疗。丙戊酸钠(valproate,VPA)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抗癫痫药物之一。临床发现VPA的用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即使应用较小剂量,其血药浓度仍会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研究表明,基因多态性可导致药物疗效差异,是影响给药剂量确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药物基因  相似文献   

6.
周永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213-214
目的对比分析单纯使用普萘洛尔与单纯使用双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方法选择78例偏头疼患者,均为2010年12月至2011年10确诊病例,设立两用药组(甲组、乙组),按用药意愿入组,甲组40例,服用双丙戊酸钠;乙组38例,服用普萘洛尔。用药疗程相同(60d),对比预防效果。结果甲组9例为彻底治愈,15例显效,5例有效,共29例收效,百分率为72.5%,乙组6例为彻底治愈,12例显效,8例有效,共26例收效,百分率为68.4%,预防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甲组产生的副作用的患者数为3例,乙组为7例。结论单纯使用普萘洛尔与单纯使用双丙戊酸钠预防偏头痛发作的效果均较好,但服用双丙戊酸钠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2-丙基-4-五烯酸、3-羟基丙戊酸、5-羟基丙戊酸)对体外人正常肝细胞L02增殖活性及对肝细胞损伤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常规培养,实验组加入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PCR法检测CYP1A1、CYP1A2、PCNA、Bax及Bcl-2的mRNA相对含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蛋白表达,同时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随着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浓度和时间的增加,对 L02细胞增殖活性的抑制逐渐增强,CYP1A1、CYP1A2及Bax的m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表达量升高,PCNA及Bcl-2的 mRNA相对含量和蛋白表达量均有下降,AST、ALT、LDH含量升高。结论 丙戊酸钠及3个代谢产物与肝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丙戊酸钠注射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戊酸钠是一种一线广谱抗癫痫药.本文将对其注射液进行摘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丙戊酸钠(VPA)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线抗癫痫药物,在治疗偏头痛及顽固性呃逆等方面具有满意疗效,静脉注射可用于控制毒鼠强中毒惊厥持续状态[1],并可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急性抑郁发作[2]。丙戊酸钠治疗指数窄,药物相互作用较多,患  相似文献   

10.
丙戊酸钠(sldium valproate, VPA) 是一种广谱抗癫痫药物,近年来国内有不少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1 过敏反应 女,30岁.因癫痫发作入院治疗,经注射地西泮、苯巴比妥钠等抗癫痫药物控制症状后,改服VPA片2 d后,出现皮疹伴皮肤瘙痒,停药后症状好转,但癫痫复发,继续口服VPA片,再次出现全身瘙痒症状,全身皮肤点片状红斑疹,突出皮肤表面,压之不退色,眼睑及面部明显水肿,立即停药给予对症治疗,皮疹未再复发[1].  相似文献   

11.
汉黄芩素的小鼠急性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汉黄芩素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大小。方法给小鼠灌服和腹腔注射不同质量浓度的汉黄芩素,观察小鼠的活动和毒性反应,记录小鼠的死亡数,并用Bliss法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结果汉黄芩素对小鼠经口服及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行动迟缓、异步态、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小鼠口服给药的LD50为7.62 g/(kg.d),95%的可信限为6.55~8.86 g/(kg.d),腹腔给药的LD50为6.08 g/(kg.d),95%的可信限为5.89~6.27 g/(kg.d)。结论汉黄芩素毒性较低,该试验为其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注射用银杏内酯B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注射液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性依据。方法:以静脉注射进行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及95%置信限;并将26只Beagle犬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和2、13、80mg·kg-1·d-1注射用银杏内酯B。连续给药3个月,观察动物一般状况、体质量、体温、心电图、眼科、尿常规、血液学、血液生化、脏器质量系数及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注射用银杏内酯B单次给药500,425,361,307,261mg·kg-1分别死亡8、4、2、2、2只小鼠,222mg·kg-1未见小鼠死亡;对犬静脉滴注给药3个月,给药末,高剂量组全部犬肾脏,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4例肺脏边缘肺泡腔及肺泡膈内散在有巨噬细胞增生。恢复期无此变化。其他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毒性反应。结论:小鼠静脉注射银杏内酯B的LD50(95%置信限)为424mg·kg-1(371~552mg·kg-1);对犬静脉滴注3个月,13mg·kg-1·d-1为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NOAEL),80mg·kg-1·d-1引起肺脏和肾脏的可逆性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对以甲壳素作为缓释剂双氯灭痛缓释片的急性毒性进行研究,经小鼠口服实验显示缓释片的LD_(50)95%可信限为 229.69~304.96 mg/kg。该值高于肠溶衣片。说明其毒性降低,更有利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240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健  曹丽蒙  刘文丽 《中国药房》2007,18(20):1561-1562
目的:监测癫痫患儿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240例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并分析结果。结果:癫痫患儿丙戊酸钠血药浓度<50μg·mL-1的有69例/次(占28.75%),在50~100μg·mL-1之间的有153例/次(占63.75%),>100μg·mL-1的有18例/次(占7.50%)。结论:患儿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对临床合理用药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应根据血药浓度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15.
章伟  吴友良  赵小风 《中国药业》2007,16(15):16-17
目的 研究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药的急性毒性作用,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 按照〈化学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中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甲磺酸帕珠沙星原料药小鼠一次性灌胃最小致死量(MLD)大于5000mg/kg,小鼠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LD50)为439.35mg/kg,95%可信限为399.99~482.58 mg/kg.结论 甲磺酸帕珠沙星毒性小,使用安全范围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复方岩杖胶囊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大小。方法以复方岩杖胶囊水提醇沉浸膏为受试品,用蒸馏水配制成不同剂量的混悬液,给予小鼠灌胃,观察14 d内小鼠的活动情况与毒性反应,记录各时间点的小鼠死亡数量及体重变化等情况,并用Bliss法计算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LD50)。结果复方岩杖胶囊混悬液灌胃给药后小鼠的急性毒性症状主要有精神萎靡、行动迟缓、呼吸急促、连续性抽搐。小鼠灌胃给药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10.81g/(kg? d),95%的可信限为9.00~12.94g/(kg? d)。结论复方岩杖胶囊LD50属低毒级别,药物有效量与中毒量距离较远,对主要脏器无肉眼可见损伤;高剂量时神经系统毒性显著,可引起小鼠死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美洛昔康(meloxicam)经两种给药途径对大、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评价其安全性。方法:以小鼠和大鼠为对象,将美洛昔康按灌胃和腹腔注射两种给药方式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用Bliss法测得LD50及95%置信限。结果:小鼠ig给药LD50:840.0(668.0~1057.0)mg·kg-1。小鼠ip给药LD50:143.9(111.7~185.5)mg·kg-1。大鼠ig给药LD50:219.9 (186.1~259.9)mg·kg-1。大鼠ip给药LD50:116.4(98.3~137.9)mg·kg-1。结论:美洛昔康属于低等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18.
淫羊藿总黄酮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冬梅  尹晓飞  蔡大伟 《中国药师》2007,10(10):1011-1012
目的:通过对淫羊藿总黄酮的小鼠灌胃急性毒性实验研究,对其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方法:通过预实验,判断测定LD_(50)的可能性,并据此测定LD_(50)或MTD。结果:MTD结果显示小鼠口服淫羊藿总黄酮最大耐受量相当于60 kg人临床日用量的1440倍。结论:淫羊藿总黄酮急性毒性很小。  相似文献   

19.
邱红梅  赖舒  尚京川  周岐新 《中国药房》2011,(23):2137-2139
目的:研究石榴皮鞣质的急性毒性反应。方法:小鼠随机分为7个组,分别灌胃给予15963.00、12978.00、10551.12、8578.25、6974.19、5670.07、4609.81mg·kg-1石榴皮鞣质,于给药后每天8时、14时观察并记录其死亡情况,连续观察7d;同时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结果:石榴皮鞣质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469.28mg·kg-1,其95%可信限范围为7252.70~9685.83mg·kg-1;病理学改变显示,随剂量增高出现剂量依赖性肝细胞损伤、坏死。结论:石榴皮鞣质高剂量应用可造成小鼠肝脏损伤并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展舒胶囊的急性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用展舒胶囊进行小鼠灌胃和小鼠腹腔注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小鼠灌服展舒胶囊最大浓度和最大容量,即40g·kg^-1体重,未见毒性发生;小鼠腹腔注射展舒胶囊LD50为0.86g·kg^-1体重,95%可信限为0.76~0.98g·kg^-1。结论:展舒胶囊按临床给药途径口服应用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