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5例经胃镜、手术或上消化道造影证实的食管裂孔疝患者的16层螺旋CT资料并加以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食管裂孔疝的疝囊大小、部位、形态、密度、膈肌裂孔情况及病变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论:16层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可以多角度显示疝囊及内容物,可为肿瘤性病变及其他不明原因膈肌膨隆的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冠状面重组技术在鉴别腹股沟区疝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6月天津东丽医院收治的47例腹股沟区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54个疝囊,其中斜疝45例,直疝6例,股疝3例。术前均做CT平扫,并做冠状位重组,双盲分析。结果腹股沟韧带在冠状面显示率为100.0%,腹壁下动脉显示率为94.4%。连续层面观察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疝囊均位于腹股沟韧带前方,股疝疝囊则位于腹股沟韧带后方;腹股沟斜疝疝囊于腹壁下动脉外侧出现,腹股沟直疝疝囊则于腹壁下动脉内侧出现,但3个疝囊未能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造成误诊。结论腹股沟区疝在多排螺旋CT冠状位重组图像中有其特有的表现,能为临床腹股沟区疝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3.
CT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股沟斜疝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4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的CT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T可清晰显示疝囊及其内容物,并能对嵌顿性疝做出术前诊断。结论 腹股沟斜疝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对其临床诊断及手术很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小儿腹股沟斜疝治疗已趋向微创手术,多采用腹腔镜或皮纹横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我院2005年3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微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例,现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42例患儿,男37例,女5例,年龄1~8岁,平均3岁;右侧斜疝36例,左侧斜疝6例,双侧斜疝1例.41例均为可复性斜疝,1例嵌顿疝(无肠坏死).  相似文献   

5.
曹明智  温养泽 《现代保健》2012,(14):118-119
目的:探讨腹股沟滑动性斜疝的手术治疗。方法:首先游离疝内容物、疝囊成形和高位结扎,再行疝修补术。结果:1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脏器损伤,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股沟滑动性斜疝只要术前仔细诊断,术中认真解剖,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修补方法,可避免脏器损伤和减少术后复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Grynfelt-Lesshaft’s疝的多排螺旋CT(MS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6月临床证实的行多排螺旋CT检查的20例Grynfelt-Lesshaft’s疝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20例中,单侧发病17例(左右侧分别为11例、6例),双侧发病3例。MSCT及其后处理图像可见疝位于Grynfelt-Lesshaft三角的薄弱区,疝环直径约1.8~6.5cm,疝囊大小约1.7cm×1.5cm~8.3cm×5.1cm,疝内容物多为腹膜后脂肪组织或系膜结构。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可较好评价Grynfelt-Lesshaft’s疝,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诊断中超声的运用价值和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77例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超声检查,对疝囊结构、疝内容物形态、性质以及腹壁结构等进行观察,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鉴别诊断疝内容物,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的77例患者中,63例为腹股沟斜疝,占81.82%,11例为直疝,占14.29%,3例为股疝,占3.89%,与手术结果一致,诊断符合率为100%;疝内容物:15例为肠管,占19.48%,62例为网膜,占80.52%,其中1例合并隐睾、6例合并鞘膜积液;肿块大小为4mm×9mm—30mm×56mm.结论:临床上运用超声对腹股沟疝进行诊断,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还能将疝内容物特征、疝囊结构等清晰显示出来,并且具有方便、无创、安全等诸多优点,是首选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患者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临床怀疑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利用16排螺旋CT行肺动脉成像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结果:22例患者的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范围均能显示,其中肺动脉栓塞10例,肺叶动脉栓塞7例,肺段及段以下动脉栓塞5例。22例患者中只有4例为单支动脉栓塞。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法,能为肺动脉栓塞诊断提供直接、丰富的影像诊断细节,并能在治疗后较好地评价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泌尿系结核患者影像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泌尿系统结核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检查证实或经手术确诊的56例泌尿系结核患者多层螺旋CT检查影像资料,分析影像特点,比较三维后处理技术的结果。结果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为髓质脓腔形成,呈圆形或类圆形囊性低密度,边界部分多较为模糊,伴相对窄小的肾盂呈花瓣形状,增强扫描囊状影出现强化及非强化之分,输尿管管壁普遍僵硬、增厚、管腔狭窄,轻到中度强化,边缘呈模糊影、毛糙。9例患者双侧肾、输尿管同时受累,4例患者同时累及膀胱;39例患者一侧肾及输尿管受累,包括27例左侧,12例右侧,其中6例同时累及膀胱;8例患者仅发生于一侧肾受累。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可以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累及范围、腔内外改变以及肾功能情况,对于泌尿系结核的诊断及手术指导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儿,女,2212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包块4个月,以“左侧腹股沟斜疝”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以,心肺无异常。左侧腹股沟扪及一包块约2 cm×2 cm×2 cm大的,表面光滑,无触疼,外环容小指尖,压住内环包块不再疝出。诊断为腹股沟斜疝,予以手术治疗。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以外环口为中心做长约3厘米切口,依次切开,找到疝囊,切开前壁,见内容物为左侧输卵管及卵巢,证实为滑动性疝。顺输卵管剪开输卵管系膜至内口处,分别缝合输卵管系膜边缘及切开的疝囊壁边缘,输卵管及卵巢还纳腹腔,游离疝囊,于颈部贯穿缝扎两道,外环口修补两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在治疗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63例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部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手术效果满意,术后随访1.3~6年均未见复发。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老年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支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7月30日-2014年7月30日,我院接收52例支气管异物患儿,经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对52例患儿进行诊断。结果异物类型:坚果类异物,玉米,果蔬类异物,豆类异物,骨块等;异物所处位置:气管分叉,左侧支气管,右侧支气管,左主支气管,右侧中叶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右侧下叶段支气管,左肺下叶段支气管,左肺下叶支气管;间接征象:4例肺气肿,1例胸腔积液,1例气胸,1例纵隔气肿,1例肺不张,2例皮下气肿,6例肺炎;直接征象:支气管腔内存在高密度阴影,管腔阻塞或者狭窄,支气管异物多以柱状的形态存在,此外,也存在不规则状、半圆形、环形、三角形、管状。结论经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对支气管异物患儿进行诊断,病症确诊率高,无创,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判断肿瘤分期。结果:36例患者中升结肠15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病变CT表现为病变段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李敬哲 《现代保健》2014,(32):49-5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结果:53例患者中,斜疝48例(单侧47例,双侧1例)、直疝4例、腹股沟复合疝1例,其中复发疝3例、嵌顿性斜疝4例(行手法复位择期行手术3例,急诊手术1例)。53例患者中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51例,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睾丸鞘膜翻转术I例,行腹股沟嵌顿性斜疝松解+疝囊高位结扎+坏死小肠切除术1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高龄老年人腹股沟疝应尽早手术治疗,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愈后至关重要,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治经验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81例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166例,其中肠坏死6例,右睾丸坏死4例,左卵巢坏死1例,肠坏死和左睾丸坏死1例,均需手术切除,1例肠浆膜修补,1例右睾丸缺血损伤。全部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小儿腹股沟斜疝发生机制和特点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小儿,嵌顿疝作出及时正确的处理,随着微创技术及一日监护外科模式的发展,提倡小儿腹股沟斜疝为限期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在平战骨骼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48例军地伤病员的2859个部位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采集原始轴面图像数据,层厚采用0.625~1.25mm,利用工作站软件行多平面重建法(MPR)、容积再现法(VR)重建,最佳角度显示病变。结果:2859个部位中,骨折2175个,脱位684个,其中2834个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骨折及脱位的整体情况,对10个肋骨及15个鼻骨裂隙骨折三维图像不能完全明确,需结合MPR图像后确诊。结论: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与三维重建技术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平战创伤中骨折及脱位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判断伤情及手术治疗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诊断及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该院与丽水市中心医院心脏内科收治入院的73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再进行16排螺旋CT检查,以病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对儿童CHD类型诊断价值以及对左右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结果儿童CHD类型诊断中,超声心动图正确率为80.82%,16排螺旋CT正确率为95.89%;16排螺旋CT诊断正确率高于超声心动图(P<0.05);超声心动图对儿童CHD类型诊断的AUC为0.890,16排螺旋CT对儿童CHD类型诊断的AUC为0.966;两种方法测量的左心及右心参数与病理手术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6排螺旋CT具有图像清晰、成像快、数据处理准确等特点,较超声心动图而言,对儿童CHD类型及心功能评估的临床价值更高,可为临床提供准确数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股沟皮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一2011年1月117例行小儿腹股沟疝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8例行传统腹股沟斜切口治疗,为A组,49例经腹股沟皮纹小切口治疗,为B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切口大小、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全部治愈,在手术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妒〉0.05),切口大小、术中出血、并发症发生及住院时间上B组均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腹股沟皮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恢复决、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适合基层推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