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 肺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40例标准体重(体重指数18.5~24.0!/")患者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根据对比剂使用剂量将患者分成两组:低剂量组,15 mL对比剂+50 mL混合液(10%对比剂+90%生理盐水);对照组,50 mL对比剂+30 mL生理盐水。由两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独立对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两名医师对两组肺动脉评分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腔静脉的伪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肺动脉主干与左心房、双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与静脉CT 值的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体重患者宝石CT肺动脉血管成像采用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可获得良好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 1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3例.检出的最大肺动脉血栓直径为29.4 mm,最小栓子直径为1.8 mm.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情况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影像质量,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方法 60例临床上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速分别为:A组3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5ml/s;B组25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注射流速4.5ml/s。比较分析两组的肺动脉节段、上腔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以及肺动脉节段的影像质量。结果两组各肺动脉节段CT值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影像质量均可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应用256层螺旋CT进行肺动脉成像时,较低的对比剂用量和相对较低的注射流速条件下,肺动脉显示良好,降低对比剂肾病的发生率,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比较MPR、MIP、VR和CTVE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58例中45例诊断为PE,共发现栓子 658支(中心型170支,偏心型208支,附壁型74支,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应用双筒注射技术消除上腔静脉伪影的作用。方法:182例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高速注射对比剂后立刻以相同流率注射30~50ml生理盐水。评价上腔静脉伪影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图像质量分优、良和差3个等级。结果:本组中CT冠脉成像质量优者占85%,良占14%,差占1%。结论:通过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可消除上腔静脉和右心房内潴留对比剂而产生的伪影,提高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9例诊断为疑似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高危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进行CTPA检查,A组:40例,采用增强跟踪触发扫描;B组:39例,采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CTPA影像中,2组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的CT值,计算肺动脉主干分别与右上肺静脉和右下肺静脉的CT值差,对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及CTPA影像评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组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及影像评级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709,P=0.013);B组影像质量评级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69,P=0.041);肺动脉主干CT值2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380,P>0.05);右上肺静脉CT值、右下肺静脉CT值、肺动脉主干与右上肺静脉的CT值差、肺动脉主干与右下肺静脉的CT值差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882、4.317、-2.710、-3.098,P值均<0.05)。结论在CTPA检查中,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扫描时机,从而获得良好的血管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7.
温涛  周镔  段磊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5):707-709,714
目的探讨64层CT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为PAH的患者及42例肺动脉压力正常者的临床及CT资料,测量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AH组和对照组主肺动脉直径分别为(3.39±0.48)cm、(2.55±0.28)cm;主肺动脉/升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1.13±0.12)、(0.80±0.14);主肺动脉/降主动脉直径比分别为(1.37±0.24)、(0.98±0.11)。两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主肺动脉直径≥2.9cm诊断PAH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91%。64层CT诊断PAH的准确性为90.3%。结论 64层CT可明确诊断PAH,并为病因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根据体重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均使用双期对比荆注射。A组采用对比剂总量(75 ml)注射法;B组根据体重13 s对比剂注射法;C组根据体重16 s对比剂注射法。分别比较各组冠脉分支显示情况和评分,测量升主动脉根部、左心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56层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患者的256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应用后处理技术如MIP,MPR、VR、CTVE等方法显示肺动脉,总结肺动脉栓塞的CT征象。结果 19例患者中,左右肺动脉干栓塞36支,叶肺动脉栓塞104支,段肺动脉栓塞162支,亚段肺动脉栓塞44支。中央型82支,偏心型103支,闭塞型110支,环形附壁型51支。结论 256层CT肺动脉成像能够方便、直观、清楚的显示肺动脉栓子,对诊断肺动脉栓塞有重要的价值;MPR、MIP、VR是显示肺动脉栓子的重要后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不同对比剂注射方案的特点。方法:冠状动脉CT成像患者297例,随机分为3组。A组,双时相组,97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60~70ml;第2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组,3时相组,又分B1组及B2组。B1组101例,第1时相注射对比剂40~50ml;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按6∶4比例混合注射20~30ml;第3时相注射生理盐水20ml。B2组99例,第1时相及第3时相注射方案同B1组,第2时相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比例为7∶3,注射20~30ml。注射速率4.5~5.0ml/s。评价内容包括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右心室壁及肺动脉显示情况,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伪影较明显。B1组与B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心室壁评价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2组优于B1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动脉显示A组最佳,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中,B2组肺动脉显示率约63.64%,高于B1组。结论:3种注射方案均可提供良好的冠状动脉图像。双时相注射可较好显示右心室壁及肺动脉,但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较明显。6∶4比例的3时相注射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最小,但右心室壁显示较差,基本不能观察肺动脉。7∶3比例的3时相注射方案上腔静脉及右心室伪影小,可进行右心室评价,但肺动脉显影不可靠。可根据临床需求选择不同的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选择最佳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比剂注射方案,提高临床诊断水平,进一步减少对比剂用量.方法 将15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5组:第1组为单时相组(单纯注射对比剂);第2组为双时相组(对比剂注射后继续注射生理盐水);第3、4、5组为3时相组(在注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注射时相间加入稀释对比剂注射时相,即同时注射对比剂和生理盐水,其比例分别为3:7、5:5和7:3).各组对比剂均采用碘海醇(350 mg I/ml),分别测量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右冠状动脉和前降支CT值,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比较其差异;评估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伪影采用X2检验.结果 各组间总对比剂用量分别为(67.0±5.3)、(59.9±4.9)、(62.9±3.2)、(69.2±4.57)和(70.9±4.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43,P<0.01),第2组对比剂用量最少,其次为第3组.5组中,冠状动脉图像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1,P<0.05),第1组图像质量最佳,评分为4分者22例;其次为第2组和第3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者分别为26和24例.各组产生的上腔静脉伪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4,P<0.01),产生伪影以第1组最多(20例),第2组最少(1例).第2组右、左冠状动脉cT值均较其他组高(F值分别为2.47、4.10,P均<0.05).第3组显示右心系统最好.结论 在64层冠状动脉增强扫描中,双时相和3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单时相注射方案.在显示右心系统方面,3时相注射方案优于双时相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低kV设置及个体化对比剂应用在64层MSCT肺动脉成像(MS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选取具有发生肺动脉栓塞可能的高危患者90例,按完全随机设计分为3组:(1)常规组30例,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总量70ml;(2)120 kV组30例,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总量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个体化设置(1.0 ml/kg);(3)100 kV组30例,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总量根据患者体质量进行个体化设置(1.0 ml/kg).3组患者的对比剂均在20 s注射完毕,并以相同流率追加生理盐水20ml.对120 kV组和100 kV组CT图像的客观指标、主观图像质量评价、G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吸收剂量(ERD)进行比较;对100 kV组和常规组的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注射流率、CT图像的客观指标和主观图像质量评价进行比较,以评价64层MSCT低kV设置联合个体化对比剂应用在MSCTPA中应用的可行性.使用方差分析及post hoc检验对3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图像噪声水平:100 kV组(5.2±1.8)与120 kV组(3.4±0.7)比较增加了52.9%,纵隔窗图像主观图像质量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272,P=0.063);CTDIvol:100 kV组[(9.5±0,0)mGy]与120 kV组[(14,6±0,0)mGy]比较下降34,9%;ERD:100 kV组[(2,4±0.4)mSv]与120 kV组[(3.8±0.6)mSv]比较下降36.8%;肺动脉平均CT值:100 kV组[(269.2±54.7)HU]相对于120 kV组[(237.4±62.9)HU]平均增加了13.4%,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172,P=0.260).结论 64层MSCTPA应用低kV设置(100 kV)降低辐射剂量是可行和有效的,个体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对特殊人群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丹  吕亮   《放射学实践》2012,27(2):170-17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肺动脉瘤(PAA)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临床确诊的PAA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所获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三维后处理。结果:7例PAA均累及肺动脉干,其中2例为单纯肺动脉干动脉瘤,4例同时累及左、右肺动脉,1例累及左肺动脉。MSCTA表现为肺动脉干及分支的瘤样扩张。结论:MSCTA可简单明确诊断PAA,并将逐步取代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PAA的可靠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常规固定对比剂注射方案和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和流率技术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中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对比剂应用方案,方案1:固定对比剂用量(70ml Iopamidol 370),方案2:依据患者的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0.8ml/kg)。100位行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50人/组),分别采用上述不同的对比剂方案。对横断面图像、多平面重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5分优,1分差),并选择冠状动脉不同节段处测量对比剂增强水平。统计分析两种方案下的图像质量、对比剂增强水平和对比剂用量。结果:方案1和方案2条件下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7±0.23和4.24±0.18,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剂平均增强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方案1增强水平为(446±75)HU,而方案2为(387±69)HU。对比剂用量同样存在统计学差异,分别为70ml和53.1ml。结论:与固定对比剂应用方案相比,在冠状动脉成像中依据患者体重选择对比剂用量技术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图像,能够显著降低对比剂的用量,同时有助于获得更佳并且更为一致性的对比剂增强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技术的图像质量,以及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要求行CTPA检查且BMI<28kg/m2的门诊或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试验组(采用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和对照组(采用常规剂量和高渗对比剂)各40例.试验组扫描参数:8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克沙醇(含碘270 mg/ml)20 ml,图像重建采用60%滤波反投影重建(FBP)+ 40%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对照组扫描参数:120 kV,自动mA,对比剂为碘普胺(含碘370 mg/ml)40 ml,100%FBP.应用GE公司Discovery CT750 HD 64层螺旋CT进行扫描.用5分法目测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肺动脉干及左、有肺动脉和各叶动脉CT值,计算其平均CT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间图像质量评分、平均CT值、噪声值、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差异,应用x2检验比较2组间上腔静脉硬化伪影显示率和肺动脉栓塞诊断阳性率差异.结果 CTPA共发现肺动脉栓塞33例(试验组14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阳性率(35.0%)与对照组(4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89,P>0.05).2组均可以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试验组和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9±0.6)、(4.0±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2,P>0.05).试验组出现上腔静脉周围条纹伪影的例数(28例)低于对照组(3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62,P<0.0l).试验组CT值和噪声分别为(426.8±84.8)、(14.9±1.5)HU,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9.4±75.3)、(7.4±1.4) 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58、22.848,p值均<0.01).但是试验组SNR(28.8±6.3)和CNR(24.5±6.1)低于对照组(SNR、CNR分别为50.4±14.7、42.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522、7.669,P值均<0.01).试验组所接受辐射剂量CTDIvol[(3.3 ±0.3) mGy]和DLP[(101.4±11.9) mGy· cm]均低于对照组[CTDIvol、DLP分别为(9.6±0.6)mGy、(328.5±37.3)mGy·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393、36.675,P值均<0.01).结论 低剂量、等渗低浓度对比剂CTPA技术可显示4~6级肺动脉分支,减少碘对比剂用量和射线暴露,且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阳性率与常规CTPA技术一致,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碘浓度对比剂联合低管电压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肺动脉栓塞而行CTPA检查的患者纳入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碘含量350 mgI/ml,滤波反投影(FBP)算法重建;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碘含量280 mgI/ml,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重建(AIDR3D)标准水平重建;C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碘含量245 mgI/ml,AID3D高水平重建。记录各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测量各组图像的肺动脉强化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3组间的CTDIvol、SNR、CNR和主观评分。结果 肺动脉主干及各叶肺动脉平均CT值A组明显低于C组(F=2.65,P<0.05),但B组与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背景噪声A组明显高于B、C组(F=16.38,P<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NR和CNR均明显低于B、C两组(F=17.17、19.13,P<0.001),但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CTDIvol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非过度肥胖患者,在CTPA成像中,注射稀释低碘浓度对比剂,并联合低管电压扫描和迭代重建算法,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控制辐射剂量水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临床试验注册 北京协和医院,PUMCH-PULMONARY DISEASES 2011BA11B17。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0例临床拟诊为肺动脉栓塞(PE)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检查.A组为常规组,使用浓度为370 mg I/mL的对比剂碘帕醇,用量为60 mL,扫描管电压为120 kVp.B组为能谱组,使用浓度为300 mg I/mL的对比剂碘帕醇,用量为20 mL,扫描方式为能谱模式(GSI).比较常规组和能谱最佳单能量组肺动脉CT值、图像背景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差异.结果:B组肺动脉最佳单能量图像能量水平集中在63~68 keV.能谱组(7.5g)较常规组(24.0g)所用的碘总量明显下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谱最佳单能量组图像质量与常规组CTPA相比,两者肺动脉CT值、图像噪声、SNR、CNR、DLP、ED以及主观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低浓度、低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在降低人体碘摄入量的同时,能达到与常规120 kVp结合高浓度、常规剂量对比剂相当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未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宋会军  王宏宇  侯志辉  吴言伶  韩磊  吕滨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217-1220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对比剂注射方案。方法:将连续90例拟行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中老年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术前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依据不同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单期相注射方案(仅注射基础量对比剂,不注射生理盐水);B组:双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以40mL生理盐水冲洗);C组:三期相注射方案(先注射基础量对比剂,后注射30%生理盐水与对比剂的混合物30mL,最后注射40mL生理盐水冲洗)。基础量对比剂按1mL/kg计算,注射流率均为5.0mL/s。比较3组方案CTA图像上冠状动脉及左、右心系统的CT值及房间隔缺损的可评估性。结果:3组患者在平均年龄、体重及心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组患者冠状动脉、升主动脉及左心房、左心室的CT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各组右心房、右心室及肺动脉的CT值均数大于250HU;此外,B组对比剂用量明显低于其它2组(P〈0.05),房间隔缺损量化评分高于C组(P〈0.05)。结论:双期注射方案由于对比剂用量减少,利于房间隔缺损评估,因而是房间隔缺损患者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