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道了拉帕替尼二对甲苯磺酸盐一水合物(1)的合成工艺研究。以6-碘喹唑啉-4-酮(3)为起始原料,依次经氯化反应(收率88%)、与5-甲酰基呋喃-2-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收率96%)、与2-(甲砜基)乙胺的还原胺化(收率94%)、与一水合对甲苯磺酸成盐(收率87%)和四氢呋喃-水(8∶2)结晶(收率70%)等5步操作制备目标产物1,总收率48%。各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经1H NMR、13C NMR、ESI-MS表征。在工艺优化中革除了柱色谱及对环境不友好的过量氯化剂、含卤溶剂,采用易于回收的非均相催化剂钯炭替代昂贵和难以处理的均相催化剂。所研制的合成工艺路线各步收率均较高,而且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试剂和条件,预期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吉非替尼有关物质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控制吉非替尼的药品质量,建立吉非替尼原料药的质量标准,从吉非替尼的合成路线入手,分析并合成其中可能存在的4个有关物质:4-(3-氯-4-氟苯基)氨)-7-甲氧基喹唑啉-6-醇(A)、N-(3-氯-4-氟苯基)-6,7-二甲氧基喹唑啉-4-胺(B)、4-(3-氯-4-氟-苯基)氨基)-7-甲氧基喹唑啉-6-基)氧基)丙基)氨基)乙醇(C)和N-(3,4-二氯苯基)-7-甲氧基-6-(3-吗啉代)喹唑啉-4-胺(D),并经1H NMR和MS确证结构。  相似文献   

3.
富马酸泰诺福韦酯新合成路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富马酸泰诺福韦酯的新合成路线进行研究。以R-环氧氯丙烷为起始原料,通过常压氢化制得R-1-氯-2-丙醇( 7),化合物7 与多聚甲醛和氯化氢气体反应得R-1-氯-2-氯甲基丙烷( 6),化合物6 与亚磷酸三乙酯反应得R-(2-甲基-1-氯乙基)氧甲基膦酸二乙酯( 5 ),化合物 5 与腺嘌呤缩合后再经脱酯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R-9-(2-膦酸甲氧基丙基)-腺嘌呤( 3 ,泰诺福韦)。化合物 3 经酯化、成盐得到最终产物富马酸泰诺福韦酯。合成富马酸泰诺福韦酯的总收率为8.4%,其结构经MS、1H NMR和IR确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药物raltegravir的合成工艺。方法: 经过成氨基腈,苄氧羰基保护氨基,从腈成氨肟,环合成二羟基嘧啶,氮甲基化,微波催化成酰胺,脱保护,再经酰化缩合成酰胺等8步反应制备raltegravir。结果: 经过对合成工艺的改进得到了目标产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LR-MS和HR-MS确证,总收率为12.0%。结论:此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简单、成本低。  相似文献   

5.
设计完成了一条新的全反式番茄红素全合成路线:由4,8-二甲基-3,7-壬二烯-1-醛(2)与丙醛(3)经Aldol缩合反应制备关键中间体2,6,10-三甲基-2,5,9-十一烷三烯-1-醛(4),再与偕二膦酸酯(5)经Wittig-Horner反应得到3,7,11-三甲基-1,3,6,10-四烯十二烷基膦酸二乙酯(6),最后与十碳双醛(7)反应得到全反式番茄红素(1),总收率为58.7%。与以往的全合成路线相比,具有步骤少、工艺简单、反应收率高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6.
化合物1-(4-甲基苄基)-2-甲基-八氢异喹啉盐酸盐(1)是制备新型镇咳药磷酸二甲啡烷的关键中间体。对化合物1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以4-甲基苯乙酸为原料,采用氯化亚砜氯代制得4-甲基苯乙酰氯,再与2-环己烯基乙胺反应,再经环化、还原、N-甲基化和成盐酸盐纯化得到目标产物1,总收率约54%,纯度大于98%。该工艺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率和纯度高、成本低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改进阿普斯特(APST)合成中的氢化还原反应工艺。以3-硝基邻苯二甲酸酐(4)和(S)-[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胺]-N-乙酰基-L-亮氨酸盐(7)为起始原料,经过胺化反应得到(S)-2-[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基]-4-硝基异吲哚啉-1,3-二酮(8),再以甲酸铵作为氢源,氢氧化钯碳为催化剂,将化合物8还原成(S)-2-[1-(3-乙氧基-4-甲氧基苯基)-2-甲磺酰基乙基]-4-氨基异吲哚啉-1,3-二酮(9),最后与醋酐完成乙酰化反应得到APST。目标产物结构经比旋度、1H NMR、13C NMR、MS和元素分析等确证,胺化、还原和乙酰化3步反应总收率提高至67.0%。改进后的还原工艺,避开了氢化加压特种反应,降低了安全风险和生产成本,适合工业化生产,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多穗柯Lithocarpus polystachyus叶中黄酮类成分,为其药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聚酰胺、葡聚糖凝胶树脂及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UV、1H-NMR、13C-NMR)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多穗柯中分离得到11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根皮素(1)、根皮苷(2)、二氢查尔酮-2′-β-D-吡喃葡萄糖苷(3)、2′,6′-二羟基-4′-甲氧基二氢查耳酮(4)、槲皮素(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5-羟基-7-甲氧基二氢黄酮(7)、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8)、三叶海棠苷(trilobatin,9)、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苷(11)。结论 化合物346810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以JAK2激酶抑制剂鲁索替尼(ruxolitinib)为先导化合物,应用分子杂交的药物设计原理,通过结构修饰改造,设计、合成了一系列新的4-苯基-吡咯并[2,3-d]嘧啶类衍生物并进行初步的体外活性评价。以4,6-二羟基嘧啶为起始原料,依次通过Vilsmeier-Haack反应、SNAr取代、成环、脱水、Suzuki偶联、酰基化等多步反应最终合成得到12个目标化合物(12a~12l),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HRMS确证。对目标化合物进行体外JAK2激酶活性、GM-CSF诱导的TF-1细胞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化合物(12b12e12h)具有一定程度的JAK2抑制活性;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JAK2非依赖性A549细胞的抗增殖能力,结果显示,该类化合物A549细胞表现出良好的增殖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12c(IC50=0.12 μmol/L)活性最强,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潜在的研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以20(S)-原人参三醇[20(S)-PPT]为原料,采用两条路线合成ocotillol(3)及其差向异构体(4),并探讨其形成机制。路线1:以m-CPBA氧化20(S)-PPT,制备化合物34,收率分别为44.1%和28.6%;路线2:20(S)-PPT经乙酰化、m-CPBA氧化和皂化反应,制备化合物34,收率分别为16.4%和16.2%。化合物34的形成机制推断如下:1)20(S)-PPT的分子内氢键导致C24(25)双键两侧的化学环境不同,两侧被氧化的概率不等,进而得到不等量的化合物34;2)20(S)-PPT被乙酰化后,不能形成分子内氢键,C24(25)双键平面两侧的化学环境近乎相同,经m-CPBA氧化反应、分子内SN2反应和皂化反应,最终得到几乎等物质量的化合物34。  相似文献   

11.
对肾素抑制剂阿利克仑的合成工艺进行研究。采用化学拆分法分别制备了合成阿利克仑的手性片段化合物12,再经5步汇聚式合成得到目标产物阿利克仑,总收率15.6%。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经熔点、NMR、ESI-MS表征。所采用的工艺路线光学纯度可控,收率较好,操作简便,无需特殊试剂和复杂的分离纯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工业化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2.
以卢帕替芬为原料,经溴代丁二酸亲核取代反应,分离纯化获取高纯度的杂质C化合物,运用IR、UV、MS、1H NMR、13C NMR、DEPT135°、HSQC、HMBC、1H-1HCOSY等技术手段对其结构进行确证。本研究制备的杂质C制备工艺简单、条件温和、易于获得,纯度99.0%,收率25%~30%;并且样品经结构确证符合目标化合物。杂质C的制备和结构确证为新药富马酸卢帕替芬原料及制剂的杂质研究提供了杂质C对照品,为富马酸卢帕替芬质量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了合成猫豆中的一种吡嗪类生物碱——[3,4-二氢-5-(羟甲基)-4-甲基-3-氧-吡嗪]-胍(猫豆胍),以苄氧基乙醛作为原料,经过缩合、关环、取代和氢化4步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总收率达到27.9%,纯度大于97.5%。所有中间体及终产物均经IR、1H NMR和MS确证结构。该项工艺研究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较温和、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合成该化合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黄绵马酸AB是香鳞毛蕨中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双环型间苯三酚衍生物。对黄绵马酸AB采用逆合成分析法进行结构分析,利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了黄绵马酸AB。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维尔斯迈尔-哈克反应、还原反应和酰基化反应合成2-甲基-4-丁酰基间苯三酚,经酰基化反应、烷基化反应和脱酰基反应合成绵马酸片段,最后以N, N-二甲基亚甲基碘化铵活化反应得到黄绵马酸AB。中间体和黄绵马酸AB经MS、1H NMR和13C NMR进行结构确证,目标产物总收率达14.7%,设计的黄绵马酸AB合成路线原料易得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藤黄酸胺基醇酯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藤黄酸为原料,与相应的二溴烷烃反应得到藤黄酸溴代烷基酯,再将其与不同的胺反应得到20个藤黄酸胺基醇酯衍生物(3a~3t),其结构经IR、MS、1H NMR确证。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肝癌细胞Bel-7402、SMMC-7721、Bel-7404、QGY-7701和 HepG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大多数化合物表现出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3c,3g,3h,3p3t活性强于藤黄酸,3g3h的抗肿瘤活性强于紫杉醇。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一种以取代苯乙酮和取代苯甲醛为原料,采用多聚磷酸/浓硫酸体系催化合成查耳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多聚磷酸5 equiv.、浓硫酸20 equiv.,1,4-二氧六环作溶剂,90 ℃氮气保护下反应2 h。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以较好的得率合成了12个查耳酮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结构通过IR、HRMS、1H NMR和13C NMR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在莫达非尼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的二氟代苯甲亚砜基乙酰胺类化合物,并对这些化合物的中枢兴奋活性进行了测定。以二(4-氟苯基)甲醇为原料,经取代、酯化、胺解和氧化等反应合成了二氟代苯甲亚砜基乙酰胺类衍生物,共计16个目标化合物(5a~5p),其结构经ESI-MS、1H 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然后以小鼠自主活动实验测定了其中枢兴奋活性。初步研究表明,化合物5a,5b,5c,5e以及5j能提高小鼠的自主活动,其中化合物5b的中枢兴奋活性与莫达非尼相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清开灵口服液提取醇沉工艺条件。[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监测指标成分栀子苷,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考察水提取和醇沉工艺。[结果]清开灵口服液优化工艺条件为:取处方量栀子、板蓝根和金银花,用9倍量水浸泡药材1 h后提取2次,每次2 h,合并2次提取液浓缩至生药量与浓缩液体积比1∶1,加入95%乙醇调节乙醇浓度为70%,调pH值为6进行醇沉;栀子苷的转移率为64.8%。[结论]该优选工艺重现性好,栀子苷转移率高,固形物收率适宜,达到了生产工艺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