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其导致的持续性炎症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乙肝病毒感染和炎症均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影响致癌过程。表达异常的microRNA在慢性炎症恶性转化过程中起重要调控作用。部分microRNA通过促进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或炎症反应因子的表达加剧炎症反应;或通过激活肝星形细胞或产生胶原蛋白来加速纤维化过程;还可以通过打破促癌因子与抑癌因子的平衡来促进癌症的发生与发展。促炎介质可以通过调控microRNA表达等表观遗传机制,进而促进HBV诱导肝细胞癌的进化发育过程。本文初步探讨了持续性炎症导致microRNA表达异常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机制和异常表达的microRNA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和抗氧化、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只要有适应证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为什么早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是关键呢?因为慢性乙型肝炎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病情进展的关键诱因是乙肝病毒载量,所以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后可以减少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在肝细胞癌,尤其是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癌患者67例(其中53例有乙肝病毒感染)。本组手术切除标本均经石蜡包埋,病理检验。结果FAK在HBsAg(+)组的癌组织与HBsAg(-)组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表达的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FAK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可能成为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乙肝病毒整合在肝癌进化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乙肝病毒(HBV)基因与宿主肝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是肝细胞癌(HCC)进化过程中的常见现象。HBV慢性感染导致HBV变异、HBV整合以及宿主体内炎症微环境改变,这些改变为HCC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进化“土壤”。近期兴起的二代测序技术为了解HCC中HBV的整合机制提供了更好的途径。本文就HBV整合特点和方式,及整合对宿主、病毒基因组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阐述HBV整合与HCC致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刘士敬 《肝博士》2008,(4):17-18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提出乙肝治疗的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或消除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阻止疾病进展,减少和防止肝脏失代偿、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临床应用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 ,其疗效确切 ,副作用小 ,HBeAg阴转、HBeAb阳转率高于任何传统治疗方法 ,已被广大乙肝患者所认可 ,笔者就其临床价值做如下分析 :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作用 ,无特异性 ,其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干扰素可以调节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诱生内源性干扰素产生 ,从而产生自身抗病毒作用。因此 ,干扰素的应用对早期抗病毒有重要作用。乙型肝炎患者体现体内乙肝病毒在肝细胞内与肝细胞遗传密码整合。但这个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在早期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较好 ,但乙型肝炎患者因为未能明确得知H…  相似文献   

7.
杨世忠  董家鸿  李晓武 《重庆医学》2005,34(12):1887-1889
我国80%以上的肝细胞癌患者有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的背景,这是肝细胞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显著区别之一。HBV和肝细胞癌发生及发展都有密切联系,HBV感染者发生肝细胞癌的概率大约是非感染者的100~400倍[1]。在HBV基因组中,X基因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最受瞩目。HBx蛋白在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肝脏中检出率可以达到86%~97%[2,3]。HBx是个多功能蛋白,作用非常广泛,包括激活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基因的转录、调控凋亡、抑制细胞中受损DNA的修复以及激活信号转导通路等,本文主要阐述其和肝细胞癌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1HBx蛋…  相似文献   

8.
《肝博士》2020,(1)
正慢性乙型肝炎如不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进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由HBV感染引起者分别占60%和80%。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HBV复制,延缓肝脏纤维化的发生,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因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需要进行积极的抗病毒治疗。1.发现及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初期,患者无临床症状,肝功能正常,免疫应答是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的主要机制。而炎症反复存在是患者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及早发现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词 《肝博士》2023,(4):7-9
<正>记者问:从科普角度谈谈为什么要扩大抗乙肝病毒的适应证?聂青和教授:这个问题反复提出,尚无统一意见。其主要原因就是目前使用的口服药物抗乙肝病毒效果不如人意,不能根治HBV及清除感染的肝细胞。加之,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长期服用,难以停药。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以来,国内外相关指南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的适应症均已有明确推荐,抗病毒首先考虑的是HBV DNA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检测乙肝病毒X基因突变体HBx-d382和HBx-d431特异性抗体的方法,探讨其在诊断HBV相关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和多肽合成的方法,制备HBx-d382和HBx-d431特异性多肽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对正常人和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和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抗HBx-d382和抗HBx-d431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肝细胞癌病人血清中抗HBx-d382和抗HBx-d431抗体的阳性率均高于正常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P<0.05),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抗HBx-d382和抗HBx-d431抗体的阳性率高于正常人(P<0.05)。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HBsAg(+)/HBeAb(+)/HBcAb(+)模式抗HBx-d382阳性率明显低于HBsAg(+)/HBeAg(+)/HBcAb(+)模式和HBsAg(+)/HBcAb(+)模式(P<0.05),而抗HBx-d431和抗HBxP阳性率在这些血清学模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HBx-d382和抗HBx-d431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可以用于HBV携带者及慢性乙肝病人的监测,对预测肝细胞癌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我国慢性HBV感染者可能超过1.2亿人。到目前为止,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无论应用何种抗病毒药物,只有不到半数的病人获得疗效,还有半数病人疾病未能控制,可进展到肝硬化,甚至肝癌。许多影响疗效的问题如病毒学、免疫学、药物开发等有待解决;因此,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药物及临床创新性研究,乙型肝炎防治工作可谓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in the world, and has a wide geographical variation. Eighty per cent of HCC is attributed to hepatitis B virus (HBV). The predominant carcinogenic mechanism of HBV associated HCC is through the process of liver cirrhosis, but direct oncogenic effects of HBV may also contribute. Prevention of HBV infections as well as effectiv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s still needed for the global control of HBV associated HCC. Continued investigation of the mechanisms of hepatocarcinogenesis will refine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basis for neoplastic transformation in the liver.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6月~2009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9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随访3年,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长期吸烟史、肝癌家族史、其他肿瘤家族史、糖尿病、抗病毒治疗及HBVDNA水平均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而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为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吸烟史、伴有糖尿病、未予以抗病毒治疗及HBVDNA阳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上需予以注意与预防,防止原发性肝癌(HCC)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以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肝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3∶1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肝癌相关性危险因素。观察组为我科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330例,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乙肝肝硬化病程≥10年的患者110例。结果通过单因素、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有5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包括长期吸烟史,糖尿病,未抗病毒治疗,HBV DNA阳性,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OR值及95%CI分别为2.495(1.293~4.816)、18.167(2.261~145.950)、0.185(0.100~0.343)、1.184(1.072~1.308)、2.916(2.041~4.16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如伴随HBV DNA阳性,尤HBsAg、抗-HBe、抗-HBc伴HBV DNA同时阳性,长期吸烟史,糖尿病者是原发性肝癌高危人群,抗病毒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此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有较高的致死率。2008年全球肝癌新发病例约748 300例,死亡病例约695 900例。其中我国大陆地区新发肝癌患者和死于肝癌患者数量均占全球50%左右[1]。原发性肝癌有70%~85%为肝细胞癌(HCC),其中85%以上是由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慢性感染所致[2]。HBV感染已成为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HBV基因全长大约为3.2×103 bp,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后的自然病程极为复杂,它受到许多因素如病毒、宿主的免疫状态以及肝细胞的状态等影响。现在认为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由3个阶段组成,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HBeAg阳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期(HBV非活动复制期)。正确认识慢性HBV感染的自然史,对于患者的长期管理以及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显示抗病毒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肝病情况,特别是那些对抗病毒治疗应答良好的患者。长效干扰素以及新的核苷(酸)类似物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应答率以及低耐药率,长期使用可使患者受益。但治疗结局还不能完全满足长期治疗的要求,仍然需要研究新的更安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满足长期治疗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Hepatitis B virus (HBV) reactivation induced by cytotoxic chemotherapy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cancer patients. An elevated HBV viral load usually precedes hepatitis flare, and hepatic decompensation and eventual death is not infrequent once viral reactivation is initiated. Reverse seroconversion from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negative to HBsAg-positive would also occur in 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 (anti-HBc)-positive patients. The risk of HBV reactiv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patient viral status and the regimen of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Chemotherapeutic regimens that contain steroid and rituximab can increase the risk of viral reactivation in lymphoma patients. Consequently, routine HBV marker screening, including HBsAg and anti-HBc, is mandatory prior to chemotherapy for all cancer patients, and prophylactic antiviral treatment is highly recommended for HBsAg-positive cases. However, for patients who are anti-HBc-positive and HBsAg-negative, so-called resolved hepatitis B patients, regular HBV viral load survey during the course of chemotherapy is necessary to early detect HBV reactivation. Currently, the role of antiviral prophylaxis for resolved hepatitis B patients is still unsettled.  相似文献   

18.
乙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仍然是威胁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严重传染病之一,但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规划以来,乙肝病毒感染流行率已明显下降,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的HBsAg阳性率已降到1%以下。成人易感者乙肝疫苗接种也越来越广泛。HBV DNA的检测进入了高灵敏度时代,检测下限已低至10~20 IU/mL,因此为临床治疗决策点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和预后判断支持。新型核苷类等药物的研制和序贯或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等治疗方案使人们看到了实现乙肝"功能性治愈"新希望。乙肝患者通过规范化抗病毒治疗,可有效抑制其体内HBV DNA病毒复制,显著降低失代偿肝硬化和肝癌等不良转归风险。《中国热带医学》这期乙肝防治专栏重点刊登了5篇针对我国乙肝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母婴传播的发生机制、临床患者的治疗和转归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我国消除乙肝的夙愿已为期不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HCC)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的检测,探讨乙肝病毒低复制水平与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明确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低拷贝HBV DNA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 在所有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中,选取85例血清HBV DNA水平持续小于1 000 IU/ml的患者,对其病情发生、发展、演变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同时获得其血清,进行乙型肝炎标志物、肝功能、甲胎蛋白及低拷贝HBV DNA的检测,最后分析各项指标与低拷贝HBV DNA的相关性,分析其临床意义。 结果 85例乙型肝炎相关性HCC患者当中,乙型肝炎标志物HBeAg阳性者有15例,占17.65%,HBeAg阴性者70例,占82.35%。肝功能指标(ALT及AST)异常者52例,占61.18%。甲胎蛋白(AFP)异常升高者65例,占76.47%。低拷贝HBV DNA水平大于20 IU/ml者72例,占84.71%。低拷贝HBV DNA水平小于20 IU/ml者13例,占15.29%。 结论 乙型肝炎相关性HCC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复制有关,常规的HBV DNA检测只能检测HBV DNA水平大于1 000 IU/ml的患者,乙肝病毒低复制患者往往会被忽视,导致患者不能及时抗病毒治疗而使得病情发展。因此这种检测已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要求,乙型肝炎患者低拷贝HBV DNA检测更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是全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每年有约3%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若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手段,这些乙肝患者会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对于肝硬化患者,干扰素(interferon,IFN)和核苷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UCs]是重要的抗病毒药物。IFN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并调节免疫功能,但不良反应较大,仅可用于情况较好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NUCs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及替诺福韦酯,能够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硬化患者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不良反应小但容易发生病毒耐药。本文对乙肝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