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亮叶巴戟天MorindalucidaBenth.在西非作为药用植物,用于治疗发烧、疟疾和止痛。有报道,该植物浸膏及从其中分离得到的蒽醌类化合物对疟原虫Plasmodiumberghei和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都有抗疟作用。本文作者研究了亮叶巴戟天叶子甲醇提取物的泻下作用。干燥叶粉末用甲醇索氏提取,提取液浓缩得固体浸膏。Wistar大鼠经口给与上述浸膏(12.5~100mg/kg)和胭脂红(1%),空白组经口给与10mL/kg生理盐水和胭脂红,对照组经口给与20mg/kg番泻叶和胭脂红。计算从开始给与胭脂红到第一次出现有颜色的粪便排泄物的时间,并且计算12h…  相似文献   

2.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 Morindaoffienalis How 的根。有补肾壮阳、强筋骨的作用,是用于治疗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的常用中药。由于巴戟天与同科植物鸡筋参 Damnacanthus  相似文献   

3.
巴戟天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南药"之一,由于历代本草遗留下来的问题及各地用药品种和习惯的不同,来源植物涉及5科,11种;其中福建省有3种.为了鉴别闽产巴戟天的正品与代用品,对闽产巴戟天进行本草考证和来源、形态性状、显微结构和理化性质进行鉴别.结果表明:闽产巴戟天的正品与代用品在植物形态和结构方面,药材性状和理化特征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可作为巴戟天品种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献报道亮叶巴戟(Morinda lucida)叶制剂可治疗疟疾、发热,并具有镇痛作用。但在治疗期间,该植物易引起呕吐和腹泻等。为此,评价了亮叶巴戟叶甲醇提取物对啮齿类动物胃肠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对产于南太平洋斐济的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citrifolia)的叶、茎皮和果实中的类胡萝卜素成分进行了分析,并与中国白菜、甘蓝、芋头及Colocasia esculenta进行了比较研究。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巴戟天叶中的类胡萝卜素成分明显高于茎皮和果实中该成分含量,同时表明在南太平洋地区出  相似文献   

6.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 How的根,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1986~1987年间,广西壮族自治区曾从越南进口了大量的越南巴戟天,但由于越南巴戟天的原植物和化学组成不明,是否可代国产巴戟天使用尚有争议。为此我们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对国产巴戟天和越南巴戟天进行了比较,发现两者的层析图谱差异甚大,现  相似文献   

7.
历代医药文献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藏,其中古文献中的药用植物图版更是中医药学的精华.以历代文献中的图版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本草研究的重要手段.巴戟天始出《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都有记载.作为一种常用中药,现今已是“四大南药”之一,大量用于中医临床并出口.古今巴戟天品种基源不同,目前考证学者已经达成共识,对于古代巴戟天的品种的认识,目前有多种说法,各种考证也还没有明确定论.本文从古今巴戟天药材原植物考证出发,着重以历代本草绘图为研究对象,试图解释巴戟天的历史变迁.通过考证和药材市场的调查本文认为,归州巴戟天是现在的葡萄科三叶崖爬藤的地下块根;滁州巴戟天则是开口箭属植物的地下根茎.  相似文献   

8.
生态环境与巴戟天生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产地调查,对巴戟天的适生环境及生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巴戟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荫蔽环境,通过间种其它植物,一方面起到荫蔽作用,同时对地温和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也起到调节作用,创造一个相对适宜的生境.巴戟天根重的增长,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生长速度加快,3年生之后增长迅速.  相似文献   

9.
<正>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officinalis How的根,用甘草水煮后去木心供药用,称制巴戟天、巴戟肉。含有维生素C、糖类及树脂成分。具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之效,为名贵南药。近年来,巴戟天供不应求,在我省泰安、临沂等地,均发现有把同属植物羊角藤M.umbellata L.的根混充巴戟天使用,所见有个子、带木心切片或去木心者,亦见混杂于正品巴戟天中者。最近笔者又调查了日照、莒南、莒县所属十五个公社医院,发现只有一个使用的是正品巴戟天,六个暂时无贷,八个使用的是羊角藤。可见该品在我省部分地区基层医院混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影响巴戟天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为茜草科(Rubiaceae)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去风湿的功效.巴戟天原生长于南亚热带山地次生阔叶林下,主产地有广东、广西和福建,漳州南靖、平和是福建的主产地.但经十几年引种试种,收效甚少,主要是由于育苗、病害虫、栽培技术和巴戟天生活习性等问题所致.这里就巴戟天的生活习性谈谈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此分析结果,主要影响巴戟天生长发育的因素有荫蔽度,土壤的质地、温度、湿度、坡位、坡向和种植密度,因此在种植时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采用优质的栽培技术,提高巴戟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1.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市场上掺杂的易混品有茜草科植物恩施巴戟的根、茜草科植物羊角藤和假巴戟的根皮或段片充巴戟天出售,为了对购进的药材及饮片质量负责,中药技术人员应细心鉴别,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和有效,现将其鉴别方法介绍如下。1性状  相似文献   

12.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不法分子,为达到营利的目的,经常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使巴戟天的药源比较混乱.现将巴戟天的真伪鉴别要点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巴戟天及其伪品的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戟天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2 0 0 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为茜草科植物Morinda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的作用。商品市场曾发现多种巴戟天的混淆品,主要为同属植物羊角藤M .umbellataL .、假巴戟M .shuanghuaensisC .Y .ChenetM .S .Huang、虎刺Damnacanthusindicus (L .)Gaertn .及木兰科植物铁箍散Schisandrapropinqus (Wall.)Baill.var .sinensisOliv .[1] ,近年来以虎刺类的根较为常  相似文献   

14.
<正> 巴戟天植物来源的说法颇多,如西欧学者认为其原植物系玄参科的Bacopa monniera,日本文献记载它是远志科植物Polyga reinii我国曾有人考证认为是茜草科Damnacanthus属植物。1958年侯宽昭教授又对当时市售商品巴戟天进行调查并追查原植物,认为是茜草科中的一个新种及其变种,订名为Morinda officinalis How和M. officinalis var. hirsuta,至今通行于市,并为药典所收载。但均肯定它们非本草记载的品种。至于古代巴戟天与现代使用品种之间的变更原因及过程,未见有研究报导。本文试图作一探讨,以求发掘本草用药。  相似文献   

15.
乔智胜  苏中武 《中药材》1991,14(11):25-26
巴戟天来源于茜草科植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但由于药源紧张,各地有时使用其它植物的根代作或混作巴戟天使用,包括四川虎刺、羊角藤、双华巴戟天、铁箍散、南五味子及白木通等。在这些混淆品中,有些与正品巴戟天的性状及显微特征很相似。本文探讨了正品巴戟天及其混淆品的荧光、紫外和薄层层析鉴别特征,并对35份不同地区来  相似文献   

16.
舒心解郁胶囊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新中药复方制剂,系由五味子、巴戟天组成,具有解郁安神、补肾宁心的作用.方中五味子为木兰科植物Schisandra Chinensis Baill.的干燥成熟果实,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干燥根,具有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1].近年来研究发现,二药协同可产生抗抑郁作用.本实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溶媒用量为考察因素[2],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为该药生产工艺的确定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2017,(4)
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在国内外医药中有广泛的应用。其化学成分主要有醌类、环烯醚萜类、脂肪类、黄酮类等,该属植物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该文系统综述巴戟天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新进展,为该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巴戟天的抗疲劳作用,为巴戟天的保健作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 4组昆明种小鼠,每组20只,分别连续灌胃蒸馏水(对照组)和不同剂量的巴戟天提取物30 d.按照小鼠体质量给予不同体积的巴戟天提取物,自由摄食与饮水.研究巴戟天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乳酸(BLA)、血尿素氮(BUN)及肝糖原(LG)等疲劳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巴戟天低、中、高剂量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均有延长,BLA、BUN含量显著降低;LG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巴戟天具有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测定巴戟天及其混伪品中水晶兰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条件为Kromasil C18 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4%磷酸水溶液(595→28.871.2,15 min)为流动相,流速 1mL/min;检测波长231nm,柱温25℃.结果 除海巴戟果和羊角藤外,其他样品均含水晶兰苷,且以巴戟天和广东鸡眼藤的根、叶含量较高.结论 可用巴戟天叶及其混伪品广东鸡眼藤替代巴戟天根,进行水晶兰苷的提取.  相似文献   

20.
巴戟天中水晶兰苷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吉银  丁平 《中成药》2007,29(6):893-895
中药巴戟天为茜草科巴戟天属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How.的干燥根。性甘、辛,微温。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的功效,用于治疗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等症[1]。据文献[2]报道,巴戟天中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水晶兰苷(monotropein)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从药效学角度阐明了水晶兰苷为巴戟天祛风湿的物质基础成分。然而到目前为止,对巴戟天中水晶兰苷的研究只有分离和鉴定的报道,且提取得率较低[3-4]。本文拟采用不同溶剂、不同提取方法以及正交实验设计,探讨确定巴戟天中水晶兰苷提取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