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胆结石成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胆汁成份的病理性改变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为此,我们测定了70份胆石症患者胆囊胆汁酯类成份,与24份正常胆囊胆汁比较,以探讨胆汁酯类成份与结石形成间的关系,同时比较维吾尔族与汉族间胆汁成份的异同。本组胆汁样品通过手术穿刺胆囊采取。胆石症患者70例,均为择期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3.
我们用中药治疗胆石症426例,并对26例进行了胆汁成份变化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随机抽样记录住院胆石症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19~54岁,病程3~12年。26例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部分伴有向右肩部放散,重者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液体,发冷发热。检查26例全部有右上腹压痛,8例莫菲氏征( ),6例右上腹有轻度肌紧张,半数病例肠鸣音亢进。除有上述症状体征外,26例均经 B 超显示肝内胆管结石存在,确诊为肝内胆管结石。 相似文献
4.
用鲩鱼胆汁各粗提取物及胆汁酸盐进行小白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鲩鱼胆汁中蛋白,色素及不能被盐析物质无急性毒性作用,主要中毒在份为胆汁酸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胆石症(CL)患者胆汁中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及药敏情况.方法 选取行胆管手术的CL患者224例,采集胆汁标本,进行细菌种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共分离到病原菌2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6株(80.19%)、革兰阳性菌39株(18.84%)、真菌2株(0.97%).最常见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83株(40.10%)、铜绿假单胞菌37株(17.87%)、阴沟肠杆菌33株(15.94%)、肠球菌属29株(14.01%).主要革兰阴性菌仅对亚胺培南100%敏感,此外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则对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100%敏感、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此外肠球菌属对庆大霉素、葡萄球菌属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也较高.结论 CL患者胆汁中的病原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胆汁是无菌的 ,当胆道发生结石而造成急慢性感染时 ,可培养出细菌。笔者对近年本院 32 0例胆石症感染患者术中采取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自 1998年 10月至 2 0 0 0年 7月我院外科经手术证实为胆石症患者 32 0例。其中急症手术 75例 ,择期手术 2 45例。所有病例中 ,男 12 6例 ,女 194例 ;年龄 18~ 84岁 ,平均 5 1岁。1.2 方法 在患者术中采取胆总管胆汁或胆囊胆汁 ,直接接种于血平板、麦康凯平板、沙保弱氏平板 ,同时以肉汤培养增菌 ,置 35℃培养 2 4h。细菌的分离、鉴定严格… 相似文献
7.
8.
9.
作者对30例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和30例对照病人进行了胆囊胆汁葡萄糖测定,胆囊炎胆囊结石组葡萄糖含量平均为9.36mmol/L,标准差3.51mmol/L。对照组均值为6.4mmol/L,标准差为3.71mmol/L。P<0.01。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胆汁中葡萄糖比对照组高。作者认为胆囊胆汁葡萄糖的增高可能在胆石形成过程中起一定作用,降低胆囊胆汁葡萄糖含量也可能对防治胆石的形成有一定的极积影响。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武汉地区胆石症患者胆囊或胆管中的胆石、胆汁及对照组的胆汁,通过原子吸收光谱等方法测定其中18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发现不同部位结石中的这些微量元素平均含量除铬外均无显著性差异,结石中12种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其胆汁中的含量;7种微量元素(铅、钙、砷。、铬、锰、铁、铝)高于对照组中的含量(P均<0.05)。胆石症患者胆汁中钠、钾、铜、铝、镁的平均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微量元素平均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本结果对进一步研究结石形成机理与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报道20名我国人的正常胆囊胆汁主要成分。总固体194.0±12.23毫克/毫升,胆固醇5.69±0.16毫克/毫升,磷脂37.95±1.99毫克/毫升,总胆盐105.52±7.19毫克/毫升,甘氨酸结合型与牛磺酸结合型之比为3.37±0.39比1,胆酸:鹅去氧胆酸:去氧胆酸为0.79∶1∶0.29,总胆红素2.73±0.25毫克/毫升。本组资料在 Small 三角坐标上的落点大多位于微胶粒区内,与日本人的资料较为接近而与西方人相距较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并分析胆石症患者胆汁中菌群分布及胆汁培养细菌药物敏感谱,以指导临床选择抗生素.方法 选择胆石症患者450例,通过术中采集胆囊及胆总管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感验.结果 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26.2%(118/450),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6.9%(83/124),革兰阳性细菌占29.8%(37/124),前三位分别是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并且有4例真菌感染.结论 胆汁中病菌种类较多,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但革兰阳性球菌呈上升趋势,药物敏感谱亦有明显变化,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应根据药敏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胆汁性脓胸在临床上是一种极为少见的病例 ,我院收治 1例胆石症并发胆汁性脓胸病例 ,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患 ,33岁 ,住院号 :97— 2 0 86。因右上腹疼痛两个月 ,发热 ,黄疸 1周 ,以“胆石症”于 1997年 7月 13日入院 ,查体 :T38.2 ,P90 ,R2 0 ,Bp15 /10。营养状况良 ,痛苦面容 ,全身皮肤轻度黄染 ,无出血点及蜘蛛痣 ,双侧巩膜重度黄染。听诊双肺呼吸音清 ,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 ,肝脾触诊不满意 ,全腹有压痛 ,反跳痛 ,尤以右上腹为著 ,肌紧张不明显 ,肝区叩击痛 ( ) ,移动性浊音 (- ) ,肠鸣音 4~ 5次 /m in。余无异常。 WB…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进一步明确胆汁各主要有机成分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正常饲料、致石饲料饲养对照组和致石组豚鼠.在饲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动态观测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粘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的变化,并在偏光显镜下观察各阶段成石情况.结果:对照组豚鼠胆囊胆汁中的总胆固醇、粘蛋白、总磷脂和总胆汁酸的含量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且胆汁中未见有形结石晶体出现;而致石组豚鼠胆囊胆汁中总胆固醇和粘蛋白含量逐渐升高,总磷脂和总胆汁酸含量却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饲养10d后就有显著性差异(P〈0.02,P总胆崮醇〈0.001,P粘蛋白〈0.02),饲养25d后就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且随着饲养天数的增加,致石组豚鼠胆汁中结晶物增多变大并最终形成大量微结石晶体.结论:在胆囊结石形成过程中胆固醇起到了成核的作用,粘蛋白起到了促成核的作用,而磷脂和胆汁酸起到的则是抗成核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胆石症的诊断胆石症包括胆囊结石及胆道结石。许多患者由于胆石部位、大小及感染或梗阻程度不同,其临床表现有很大差别,需借助于一系列的问诊和检查,才能确定患者是否有胆石症。而且要明确胆石的所在部位、形态、大小和数量、胆管的扩张程度 相似文献
18.
胆石症病人术中胆汁需氧菌培养228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28例胆石症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中胆汁需氧菌培养,其中70例检出革兰一杆菌,共16种89株;18例检出革兰阳性球菌、共7种29株。且胆汁中细菌新菌种的检出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革兰阳怀球菌菌株的检出明显增多。术中胆汁培养阳性率,由胆囊向胆管及肝内递增,与胆石的化学成分,胆管梗阻性病变及合并胆道感染的严重程度有关,本组资料还提示:胆囊结石病人术中胆汁培养阳性率,与胆囊是否伴有萎缩、积液、积脓等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总结胆石症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方法报告11例胆石症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病例治愈7例,死亡4例,病死率为28.5%。其中2例患者均因经济原因主动放弃治疗,分别死于肝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1例死于术后肝功能衰竭,1例因同时合并重症化脓性胆管炎,于术中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采取分期手术解除胆管梗阻,尽量取尽残石,建立充分的胆管内或外引流,积极护肝治疗,改善肝功能,积极控制并发症是降低胆石症并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报道1例老年患者胆囊炎胆石症术后并发胆汁漏的护理,通过严密监测病情变化,引流管护理,腹胀腹痛的护理,静脉高营养护理,心理护理,一个月后,患者腹部症状消失,拨出引流管,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