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巨刺""缪刺"名义浅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巨刺、缪刺系针法名称,出<黄帝内经>,巨刺首出<灵枢·官针>,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调经论>补充日:"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而<素问·谬刺论>则进一步解释日:"邪客于经,左盛者右病,右盛者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2.
巨刺、缪剌为古代传统针刺方法,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即左病剌右,右病刺左,交错而刺的刺法,其中巨刺者刺其经,缪刺者刺其络,近年来,临床混用两种刺法者较为普遍。为此,笔者通过重温《内经》相关理论及针灸临证,加深了对以脉诊指导巨刺与缪刺方法的理解,现结合案例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3.
交差刺原理始于黄帝内经。交差刺内经中又分为巨刺和谬刺。刺经之法谓之巨刺;刺络之法谓之谬刺。经曰:巨刺者刺经脉也;缪刺者刺其络脉也。医疗实践中出现哪些证状用巨刺,出现哪些症状用缪刺,内经中都有专述。经曰: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右痛不己则左脉先病;左痛不己则右脉先病,如此者则为巨剠之。又曰;邪客於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己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  相似文献   

4.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中巨刺、缪刺浅析130021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94级研究生朴元林《内经》首载巨刺、缪刺,均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灵枢·官针》指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中有这样的论述:“帝曰:愿闻缪刺,以左...  相似文献   

5.
巨刺、缪刺与经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刺、缪刺是针灸取穴方法之一,始见于《素问·缪刺论》:“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异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  相似文献   

6.
缪刺与巨刺是"左病治右,右病治左"法的具体应用,然缪刺刺络,巨刺刺经,缪刺病在络脉,九侯脉相无变化,经脉无异常,巨刺病在经脉,病变对侧常出现弦脉、涩脉,本文试总结二者在病机、适应症及具体操作方面的区别,方便临床合理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7.
略谈缪刺与巨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禾昌  叶明柱 《中国针灸》2002,22(10):42-50
1 缪刺与巨刺的由来缪刺与巨刺均为《内经》中的刺法 ,缪刺出自《灵枢·终始》 ,巨刺出现自《灵枢·官针》。《灵枢》虽提到了这两种刺法 ,然而具体的应用 ,只在“官针”篇中简单的提了一下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至于缪刺 ,虽有一些病症应用范例 ,如“厥病”中“耳鸣 ,取耳前动脉……取手中指爪甲上 ,左取右 ,右取左” ,却没有点明这就是缪刺法。《素问》中将散在《灵枢》“热病”、“厥病”、“杂病”等篇中的缪刺内容 ,予以整理、归纳、充实 ,写成了《缪刺论》。这是一篇专门论述缪刺及巨刺的文献 ,后世的针灸专著 ,凡提及缪刺 …  相似文献   

8.
浅谈巨刺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六合  王燕 《河南中医》2002,22(6):74-75
巨刺法 ,是一种机体一侧有病 ,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始见于《灵枢·官针篇》 :“巨刺者 ,左取右 ,右取左。”《素问·调经论》亦曰 :“病在于左 ,而右脉病者 ,巨刺之。”巨刺法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由于经脉阻滞、气血不通而引起的肢体疼痛与活动障碍。正如《针灸大成》指出 :“巨刺者 ,刺经脉也 ,痛在左而右脉病者 ,则巨刺之 ,左痛刺右 ,右痛刺左 ,刺经脉也。”巨刺法治病的机理 ,主要是调整机体两侧的经络平衡。如《素问·缪刺论》曰 :“邪客于经 ,左盛则右病 ,右盛则左病 ,亦有相易者 ,左病未见而右脉失常 ,如此者必巨刺之 ,必中其…  相似文献   

9.
正缪刺与巨刺均出自《黄帝内经》,《灵枢·官针》言巨刺,曰:"凡刺有九,以应九变。一曰输刺……八曰巨刺,巨刺者,左取右,右取左。"缪刺则出自《灵枢·终始》,随后在《针灸甲乙经》中,也有缪刺法与巨刺法的专篇论述,而《甲乙经》之后,《针灸大成》与《类经》都有所发挥,比如张介宾在《类经》中说:"缪,异也。左病刺右,右病刺左,刺异其处,故曰缪刺,治奇邪之在络脉者也。……缪刺之法,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巨刺亦然,……"  相似文献   

10.
《内经》“缪刺”探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中医药学报》2001,29(4):66-66
缪刺是《内经》对疾病治疗的特殊刺法 ,属络脉的浅刺法。对于具体的针刺方法 ,后世医家多定义为“病在络脉而左病取右 ,右病取左的一种针刺方法”。代表医家如张介宾、吴等。《黄帝内经素问校释》、《素问注释汇粹》、《内经讲义》(五版教材 )、《内经选读》(六版教材 )等均取此注。其根据是《素问·缪刺论》篇中多次论及“左刺(取 )右 ,右刺 (取 )左”的缪刺法。亦有注家认为“缪” ,谬也 (错误的意思 ) ,并将此义引申为交错 ,如《针灸医藉选》注[1] :缪刺 ,“《辞海》 :‘缪通谬 ,错误’。如纰缪 ,在此有交错之意。”还有少数医家认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临床疗效,开拓治疗膝痹新方法。方法:门诊和住院病例用艾炷温针傍刺治疗。结果: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有效率99%,痊显率79%。结论:艾炷温针双针傍刺治疗膝痹安全有效,是治疗膝痹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毛刺     
《内经》刺法名,是九刺之一,指浅刺皮毛以治疗浅部的病证。近代应用的皮肤针即由此发展而来,治疗范围也有扩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深刺与浅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翠彦  王寅 《中国针灸》2006,26(4):256-258
目的:探讨及评价不同针刺深度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4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深刺耳前3穴即耳门、听宫、听会配合体针疗法);对照组24例(浅刺耳前3穴配合体针疗法),观察和比较治疗后不同时期两组听力变化及伴随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29.2%,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深刺组疗效优于浅刺组。  相似文献   

17.
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伟杰  谭吉林 《中国针灸》2006,26(7):495-497
目的:验证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扬刺法及齐刺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两组同时配合运动疗法。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而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确切,而采用扬刺、齐刺法为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8.
子午捣臼     
针刺手法名,出自《金针赋》。子午捣臼是一种捻转提插相结合的针刺手法。子午指左右捻转,捣臼指上下提插。得气后,先紧按慢提九次,再紧提慢按六次,同时结合左右捻转,反复施行。  相似文献   

19.
张芳  王鸿度 《中国针灸》2012,32(12):1132-1134
现行规划教材《针灸学》认为针感、气至与得气含义相同,笔者认为不甚妥当,故引用《内经》和古今知名注家的注释、论述及研究认识,对其含义进行思辩.针感是医者及患者的主观感受及自觉反应;气至是调动机体正气祛邪外出,使患病机体趋愈达到治疗效果;得气是针灸治疗的最终目的.针感、气至与得气并不是同一概念,明确其概念能更好地指导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
Luo LP  Shen ZY  Yu P 《中国针灸》2011,31(11):993-997
目的:探讨留针与不留针对健康人心脏自主神经的生理调节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留针组和非留针组,每组30例.两组均直刺内关、间使,留针组留针20 min,非留针组不留针.观察两组的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即R-R间期、低频峰(LF)、高频峰(HF)、交感-迷走比值(LF/HF).结果:与针刺前比较,留针组R-R间期在留针过程中和取针后均明显升高,尤以留针过程升高最明显(均P<0.01);非留针组取针后5 min、10 min亦明显升高(P<0.01,P<0.05),随后立即恢复到针刺前水平;在10 min时,留针组较非留针组升高明显(P<0.05).与针刺前比较,两组在5 min时HF值明显升高、LF/HF显著降低(P<0.01,P<0.05),而LF值无明显变化.结论:刺激内关、间使留针和不留针均能引起健康人心迷走神经短暂兴奋,然后针刺效应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而心交感神经活动无明显变化.留针和不留针均可减慢心率,留针减慢心率的作用时间长于不留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