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永嘉县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嘉县的鼠疫流行始于1944年,由庆元县和温州市区传人,1947年终熄。当时共发病322人,死亡227人,波及24个自然村,人间鼠疫流行前先有鼠间鼠疫流行^[1]。1990--1991年在我县桥头镇井大、殿前村鼠疫监测时发现3份鼠血清放免阳性。为此,2003--2006年我们成立课题组,对本县瓯北镇箬隆村等开展了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调查和其它相关因素的调查,本文对抗体检查阳性的11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者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检测鼠疫F_1抗体,经测试鼠疫免疫血清及人工免疫黄毛鼠血清,其敏感度较间接血凝试验(IHA)滴度高64~68倍;对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假性结核耶尔森氏菌及钩端螺旋体无交叉反应,应用本法检查鼠类血清5380份,2份阳性,占0.037%,认为不能排除疫源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开展鼠疫宿主动物调查,了解口岸鼠疫宿主动物种群构成及是否存在鼠间鼠疫疫情.方法 鼠疫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日法;鼠血清F1抗体采用微量间接血凝法检测.结果 捕获鼠形动物772只,捕获率为11.2%,隶属于2目4科10属13种,黑线姬鼠占46.2%,为口岸优势种,大林姬鼠占22.2%,棕背鼠平占14.2%;检测鼠疫F1抗体772份,未检出阳性血清.结论 基本查清黑龙江东部7个口岸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7个口岸均未发现鼠间鼠疫疫情.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人群F1抗体的三间分布情况和维持机制。方法在河北省历史人间鼠疫发生地和动物间鼠疫活动疫源地的2个镇3个行政村采集居民血样196份作为调查对象,采集非疫区的居民血样100份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常规的鼠疫间接血凝试验和鼠疫F1抗体胶体金试验。结果通过对历史疫区和动物间鼠疫流行活动疫源地的196份居民血清检测,阳性4份,阳性率为2.04%。间接血凝试验阳性4份,金标试验阳性3份;非疫区居民血清2种试验全部为阴性。经统计学检验,疫区居民鼠疫F1抗体阳性率和非疫区F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22,P〈0.05)。2种试验方法的阳性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目前,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尚存在一定比例的鼠疫F1抗体阳性人群,具体原因需做进一步的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5.
2003年在浙江省龙泉市发现一份人血清高滴度的鼠疫F1抗体阳性标本[1],引起一场对浙江省人血清血凝阳性意义(原因)的大讨论。为查明该地区疫源地现状和人血清阳性的分布情况,卫生部和省卫生厅下发了浙江省鼠疫自然疫源性调查方案,自2004年5月24日开始,在庆元县开展了人群血清鼠疫F1抗体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鼠疫F1抗体胶体金方法的敏感性,分析河北省人群鼠疫F1抗体的分布及产生该分布的原因。方法采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历史疫区和动物间鼠疫发生地区(张家口市)健康人群血清样本196份,保定市皮毛加工工人健康人群血清样本162份,非疫区采集100份血清作对照,用鼠疫F1胶体金法进行检测,同时做间接血凝试验,对比其最小检出量。结果通过检测,鼠疫疫源地196份血清检出阳性血清3份,阳性率1.53%;保定市162份血清样本阳性率为0;100份对照血清全部为阴性。结论鼠疫F1抗体胶体金法的最小检出量小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存在阳性血清,血清阳性者的年龄组成都在40岁以上,保定市皮毛加工工人健康人群检验结果全部为阴性,而非疫区人群血清F1抗体亦为阴性。经过随访,3份阳性血清中,注射鼠疫疫苗产生抗体的有2份,其他不详,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1984年2月至1985年1月,宁波港镇海、北仑两作业区鼠类种群调查结果,镇海作业区以黄毛鼠,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北仑作业区以褐家鼠、黑线姬鼠为优势种。在捕获鼠中,对个体完整的106只鼠,用微量法间接血凝试验作鼠疫F_1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8.
鼠疫具有发病急、传染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呈世界性分布。对鼠疫感染患者的抗体时间谱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基于血清型的快速检测提供检测介入点的时间参考,另一方面为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价提供参照。1974年,WHO将基于鼠疫F1抗原的间接血凝试验(IHA)作为鼠疫诊断的常规方法,随着血清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尤其是标记技术的发展,如胶体金、ELISA等方法已逐步用于鼠疫辅助诊断。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技术(UPTLF)是近年来在传统免疫层析技术上衍生的一种新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AgS—EusA)检测鼠疫F1抗体技术在鼠疫监测中的实用性。方法用DAgS—ELISA和间接血球凝集试验(IHA)微量法对比检测558份标本鼠疫F1抗体。结果IHA检测出阳性33份,DAgS—ELISA检出阳性31份,阳性符合率为90.91%,阴性符合率99.81%,总符合率99.28%,二者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91%和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5,P=0.625)。2种方法测定27份鼠疫免疫血清均阳性,IHA微量法的敏感性高于DAgS—ELISA(t=3.023,P=0.006)。结论DAgS—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敏感性低于IHA微量法,但特异性好,无前滞反应,可避免初筛漏检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应用IHA、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一致性,评价方法的优劣,以便更好地制订鼠疫监测的方法及防治策略.方法 对广西鼠疫监测点隆林、西林县的犬血清使用IHA及ELISA两种试验方法,并进行一致性研究,评价IHA与ELISA方法的可靠性.结果 IHA检测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0,ELISA检测鼠疫F1抗体的总阳性率为4.4%(12/273);IHA与ELISA之间的一致性为95.6%,其Kappa值等于0,呈轻度一致.结论 间接血凝试验方法特异、操作简便是传统的鼠疫监测手段之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且与间接血凝试验有轻度一致性,适宜在鼠疫监测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抗体检测规范 ,初筛中心实验室对初筛阳性血清的复测需用两种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在日常复检工作中我们发现 ,ELISA高吸光度 (A)值的阳性血清用胶体金法复测时经常会发生很难判断的弱阳性和少数阴性 ,该现象应引起有关实验室的重视。以下我们用 5份ELISA检测A值 >2 0的强阳性血清作对照 ,并提出解决办法 ,以供参考。材料与方法 :(1) 5份HIV抗体阳性血清均经浙江省HIV抗体确认实验室确认 ,A值均在 2 0以上 ;(2 )ELISA双抗原夹心法试剂盒由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 ,批号A4 4HC ;(3)胶体金检测试剂由…  相似文献   

12.
王虹 《工企医刊》2002,15(6):54-54
第二代、第三代丙肝抗体酶免疫试验(抗—HCV EIA)诊断试剂的出现,提高了HCV抗体的检出率。由于现用的试剂盒所用包被抗原为合成多肽抗原和基因工程抗原(包括HCV病毒结构区核心抗原和非结构区抗原),增加了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类风湿因子(RF)阳性血清对现用试剂盒  相似文献   

13.
奉贤县部分正常人群中嗜肺军团菌血清抗体水平调查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400郑华荣,周文为了解奉贤地区健康人群中有无军团菌感染,我们于1990年10月对该地区部分健康人群用微量凝集法进行嗜肺军团菌1~6型抗体水平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二对半核心抗体(抗-HBc)的假阴性。方法:留取用ELISA检测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阴性血清标本201份,分别用美国雅培AXSYM免疫发光仪微粒子酶免疫技术(MEIA)定量检测抗HBc、ELISA进行原倍和生理盐水15倍稀释测定。结果:MEIA法定量检测抗-HBc阳性166份,阳性检出率为82. 6%;阴性(S/Co>1 0)35份,与ELISA一步法相比阴性符合率为19 .9%,生理盐水15倍稀释阳性33份,阳性检出率为19 4%,原倍血清100% 阳性。结论:MEIA法定量检测的阳性率远远高于ELISA法检测, 15倍稀释测定结果阳性率比30倍稀释有所提高,原倍血清仅作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疾病监测与控制》2021,15(3):182-183,213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主要传染源鼠类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试验血清抗原抗体水平监测分析。方法:选取2018-10~2018-12正阳县主要传染源鼠类453只,均对其血清进行ELISA检测,比较居民区、野外鼠种构成,并分析不同鼠种血清抗原抗体阳性率。结果:居民区鼠种以褐家鼠、黑线姬鼠为主,构成比为68.92%、14.86%;野外鼠种以黑线姬鼠为主,构成比为75.99%;HV抗原阳性鼠种中以褐家鼠、黑线姬鼠、黄毛鼠为主,阳性率为12.96%、4.68%、3.70%;HV抗体阳性鼠种中以褐家鼠、黑线姬鼠为主,阳性率为14.81%、8.70%。结论:正阳县HFRS主要传染源鼠类以褐家鼠、黑线姬鼠为主,且二者血清抗原抗体水平阳性率也较高,应加强鼠间疫情监测,制定针对性防治对策与措施,对疾病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抗体在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对50例恶性肿瘤患者术前血清P53抗体浓度进行定量检测,以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进行结果分析.结果:5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P53抗体阳性者12例,其中肺癌7例、肝癌3例、乳腺癌2例,总阳性检出率为24%,正常对照组均为阴性.恶性肿瘤患者中P53抗体阳性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清P53抗体作为一种间接指标可反映P53基因突变情况,对于肿瘤诊断及预后监测具有一定意义.使用ELISA检测具有方法简单、快速、不需要特殊仪器、便于基层推广等特点,有望成为检测P53基因突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萧山区人群军团菌感染情况,作者采集了部分健康人群及肺科门诊病人的血清标本进行嗜肺军团菌(Lp1~Lp6型)及米克戴德军团菌(Lm型)抗体水平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检测对象:(1)2007年3月至7月在门诊体检的健康人316名(男性98名,女性218名,年龄从16岁至63岁),其中包括在使用中央空调环境中工作的重点行业从业人员125名。②在肺科门诊就诊尚未确诊的病人73名。  相似文献   

18.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总抗体E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清总抗体E(TIgE)水平在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呼吸科和变态反应科门诊患者475例,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IgE水平,同时测定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的特异性抗体E(SIgE).结果 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TIgE水平呈非正态分布;0~14岁组TIgE水平高于青壮年和中老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IgE<113 Ku/L的正常参考值时,有38%的患者仍可出现过敏症状或者尘螨SIgE呈阳性;但随着TIgE值增高,其SIgE值不断上升.结论 血清TIgE测定不能有效地排除有过敏症状患者对常见吸入性过敏原是否过敏;但高TIgE水平可增加过敏的概率,源于正常人群的TIgE参考值不能用来区分过敏试验阳性和阴性的患者,因为二者有广泛交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正常对照两组间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antinucleosome antibody family)(包括抗核小体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表达水平;分析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SLE患者器官/系统损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与患者器官/系统损害的关联是否涉及细胞凋亡.方法病例选自两所三甲医院住院SLE患者(n=76),以健康志愿者为对照(n=69);参照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损伤指数(SLICC/ACR DI)量表,设计问卷,调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器官/系统损害情况;运用流式细胞术,采用连接素V(Annexin V,AV)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双染法检测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s,PBMCs)的早期凋亡率;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95.826±94.084 IU/ml、抗-dsDNA抗体(280.551±305.954 IU/ml)、抗组蛋白抗体(58.557±66.833 IU/ml)的阳性率分别为68.42%、53.95%、44.74%,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0.106 4-0.5348 IU/ml,20.034±12.075 IU/ml,9.290±1.281 IU/m1l.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852,t=13.985,P=0.000)、抗-dsDNA抗体(r=0.788,t=11.028,P=0.000)、SLICC/ACR DI(r=0.552,t=4.23 ,P=0.000 )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14 t,=3.404 ,P0.001)之间均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与抗组蛋白抗体(r=0.797,t=11.358,P=0.000)、SLICC/ACR DI(r=0.428,t=3.86,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385,t=3.917,P=0.000)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血清抗组蛋白抗体与SLICC/ACR DI(r=0.390,t=3.74,P=0.000)和PBMCs早期凋亡率(r=0.277,t=2.702,P=0.008)之间呈正相关.SLE患者非蛋白尿组(n=14)和蛋白尿组(n=62)的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分别为63.074±15.478 IU/ml、103.221±24.773 IU/ml)、抗-dsDNA抗体(分别为171.417±66.122 IU/ml、305.194±101.912 IU/ml)和抗组蛋白抗体浓度(分别为29.652±4.269 IU/ml、65.084±18.543 IU/m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5.796,P=0.0000;t=4.681,P=0.0000;t=3.680,P=0.0004).结论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加,且与患者的器官/系统损害及PBMCs的早期凋亡率呈正相关.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家族分子的表达水平增高可能是凋亡率升高的结果,二者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