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总结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需关注的药学信息,开展临床药学监护,对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辨证用药、溶媒选择、输注速度、药物配伍等进行分析总结。临床药师应加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的各个环节的药学监护,以减少此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导致的不良反应,促进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用药情况,并探讨其合理性,为我院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我院住院患者2015年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及构成比各科室使用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并随机抽取100例病例,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处方点评分析。结果 2015年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中用药金额最高的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金额及使用病例数最多的均为神经内科;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100份病例中有60例存在不合理使用的情况,主要表现为溶媒选择不合理、联合用药不合理、疗程不合理及适应症不适宜四个方面。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在我院的使用较为稳定,但使用的合理性有待于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2010-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全院中药注射剂的品种、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近三年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中药注射剂用药金额的增长速度略慢于整体中成药总用药金额的增长速度。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活血化瘀和补益两大类,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连续3年居临床使用之首,其中血塞通冻干粉稳居第一。抗肿瘤类及作为抗肿瘤辅助用药的补益类中药注射剂的日用药金额偏高,肿瘤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临床应用广泛,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用药前景广阔,但临床应用中应重视其安全用药、合理用药和经济用药,减少过度用药和不良反应的反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某医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某医院2018年1~12月期间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住院患者病历,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结果:765份病历中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理现象包括:联用未冲管占59.87%(458/765)、适应症不合理占21.44%(164/765)、配伍禁忌占10.72%(82/765)、超疗程用药占7.45%(57/765)、重复用药占5.62%(43/765)、溶媒选择错误占3.14%(24/765)。结论:该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施惠埙 《河南中医》2015,35(2):422-42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特点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患者相关资料,分析患者用药情况、过敏史、不良反应涉及的器官或者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的结果等。结果:44例患者中,有药物过敏史者20例,首次用药发生者35例,不良反应发生在用药后30 min以内者39例;药物不良反应中药注射剂品种共应用5类15种,主要是活血化瘀类及清热解毒类注射剂;临床表现主要发生在皮肤及其附件26例;通过停药、对症治疗,均好转恢复,原疾病病程延长6例,无后遗症及死亡发生。结论:中药注射剂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不良反应,除科学组方、改进工艺、提高中药注射剂质量外,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症,按照药品说明书应用,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并且加强合理用药宣传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本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ADR/ADE)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1-12月静脉滴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ADR/ADE为因变量,以患者性别、年龄、过敏史、是否首次使用中药注射剂及用药剂量、溶媒选择、溶媒用量、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冲管、滴注速度、用药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912例患者中39例发生ADR/ADE(发生率4.28%);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过敏史、溶媒选择、溶媒用量、联合用药时冲管、滴注速度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ADR/ADE显著相关(P0.05),比值比(OR)分别为1.298、1.582、1.872、1.859、0.502、1.660;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过敏史及溶媒用量、滴注速度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引起ADR/AD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联合用药时冲管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临床应用中药注射剂过程中,应辨证施治、合理用药,重点关注稀释溶媒用量、滴注速度及联合用药时冲管,以降低ADR/ADE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品种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排序和分析。结果我院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总销售金额逐步增高,DUI接近1(0.75≤DUI≤1.25)的品种在2012年前3个季度所占比例分别为53.33%、53.33%、66.67%,说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使用中存在不合理应用情况较多,但趋向合理。结论我院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基本合理,临床药师干预效果明显,但应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以提高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药品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统计分析。结果:经分析,既往药物过敏史患者29例。中药注射剂中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为11.76%;注射用血栓通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为0.16%。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呼吸、神经与循环系统,注射用血塞通不良反应主要为药物热,刺五加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为静脉炎,疏血通注射液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血液系统。结论:适应症状基本相同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选用安全性较高的制剂。不同种类的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各不相同,临床中应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主要症状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效果。方法:抽查2010年至2012年期间我院常用的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不同产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同时对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产品的不良反应,统计其比例,对不良反应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为年销售金额排名前四位的品种,并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及疏血通注射液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有11个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合计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同时不良反应的比例也在增高。结论:临床应用中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了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并且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但随着使用数量的增长出现不良反应的数量也在增加,这时就需要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使用规范的监管力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PDCA循环在医院外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9年3~7月外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患者325例,实施常规管理,为实施前。取2019年8~12月外科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患者325例,实施PDCA循环管理,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格使用率和医护人员临床服务能力来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应用管理效果。结果:实施后医院外科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格率在适应证不适宜、疗程使用不合理、超剂量用药、重复用药、溶剂选择不合理、使用频次不合理、滴速控制不当、用药顺序不对、配伍禁忌等方面均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医护人员的临床服务能力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管理可显著提高医院外科医护人员临床服务能力和降低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不合格使用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了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内科住院患者活血化瘀中成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科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剂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基础,探索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剂的用法用量、构成比例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包括疗程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内科住院患者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剂应用前3位为疏血通注射液、丹参注射液、注射用红花黄素,且临床应用中存在溶媒选择不科学、用量不当等不合理现象,对临床内科疾病的治疗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结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剂在临床内科住院患者应用过程中,医生需要依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在充分审核和干预状况下制定科学的方案,促进合理用药,发挥活血化瘀类中成药注射剂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雪芳  张敏  李琛  苏敏 《河北中医》2010,32(4):586-587
目前,我国使用的中药注射剂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和补益类为主,每年使用近30亿人次,但随着中药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频发,人们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我们认为临床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预防干预是避免中药注射剂出现问题的关键,兹将综合护理干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令允 《中医药信息》2013,30(1):107-109
目的:统计分析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常用11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情况,为中药注射液的规范应用提供借鉴.方法:通过院内管理系统,抽查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2009年~2011年11个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数据,统计各产品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 DDC)并进行排序,同时对监测中心数据库以及ADR报表分析相关产品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统计不良反应占比,总结不良反应特点.结果:1)2009 ~2011年销售金额较好的前4位品种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血塞通(冻干粉针)、舒血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且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呈逐年增长趋势;2)2009年~2011年DDDs(用药频度)排比前6位品种为血塞通(冻干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灯盏花素粉针、舒血宁注射液、冠心宁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且血塞通(冻干粉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呈逐年增长趋势;3)11品种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合计值逐年增长;4)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以皮肤附件及消化系统受累最为严重,二者不良反应合计占比为64.41%,明显高于其他系统受累,预后不良的不良反应为呼吸系统及药物热.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且呈明显增长趋势,但不良反应的数量亦在增长,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规范使用的监管,有效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其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及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使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合药物利用指数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DUI在0.9~1.1的有3种。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剂量过低、用药疗程过长、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现象。结论:应加强对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的监管,严格该类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60例使用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且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和分布情况。结果:皮肤受损是发生频率最高的不良反应类型,且注射用丹参是造成不良反应最高的药物。结论:了解活血化瘀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可以有效避免用药后的不良发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的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对策。方法:搜集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使用中药活血化瘀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类型,探究提高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用药安全性的方法。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从高到低为血栓通、复方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发生类型以皮肤的发生率为主,其次是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结论:中药活血化瘀注射剂临床应加强规范化使用管理的监管,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情况,为中药注射液的临床合理用药及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2012年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用量、金额、用药频度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逐年上升趋势明显,品种和规格稳定,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中占主导地位。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应用广泛,心脑血管类尤为突出,应加强用药管理和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8.
赖仁奎  洪永敦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0):1630-1632
目的 回顾性观察活血化瘀类中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活血化瘀类中药的获益和风险.方法 回顾分析既往4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ACS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比例、应用天数、疗效和安全性等.结果 ACS患者活血化瘀类中药应用以冠心Ⅱ号方为基础方,不良反应少见,有良好的耐受性.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中以丹参注射液和香丹注射液多见,使用后能明显改善中医临床证候,死亡率为2.75%,总有效率为93.58%,且不良反应少,未出现严重出血事件、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等.同时使用两种中药注射液亦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在ACS治疗中,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两种中药注射液联合应用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呼吸系统原发疾病治疗中出现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为临床安全使用此类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的2008年度呼吸系统原发疾病治疗中出现的141例严重药物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药物,抗感染药物占第1位,其次是解热镇痛药物和中药注射剂。141例中,18例死亡,相关性评价为待评价。药物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多集中在用药后的第1天,以注射剂为主。结论应继续加强药物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同时加强对医师、药剂师、护理等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知识的培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录入评价等工作进行标准化也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药注射剂的用药情况。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心脑血管类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逐年增多,用药金额也呈上升趋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趋向合理。结论中药注射剂在心脑血管疾病中临床应用广泛,应加强其不良反应监管,确保用药安全,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