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11)
苗族在历史上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习俗的特殊性,形成了属于自己特色的饮食养生文化。其饮食特色主要表现为:重糯食、喜酸、喜酒、善腌。在全民养生热发展的今天,苗族在饮食养生方面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苗族同胞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环境,基本都处于山峰叠岭,沟河交错的山林地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很难避免摔倒跌伤、撞伤等引发的骨折病。苗族人民自远古时期开始,就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和在与疾病抗争中从发现治病救人的药物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6.
7.
8.
我过去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生活充满活力,对养生问题,并不在意。现在人老了,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都在逐渐衰退,也容易生病了。为了维护健康、益寿延年,养生就自然成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课题,亡羊补牢,未为迟也。一个人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有病是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贵州省黔南、黔东南地区苗族熏蒸疗法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方法:采用走访调研的方式对黔东南、黔南地区苗医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统计软件spss15.0对问卷涉及的各项内容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分析整理苗族熏蒸疗法的常用器具、熏蒸部位、适宜病证、熏蒸方法等内容。结论:通过调研,基本明确了苗族熏蒸疗法的主要适宜疾病、熏蒸器具及操作方法等内容,为该疗法的深入研究和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苗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对苗族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利于保身延寿的养生方式。文章在阐述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基本概况上,进一步指出其在医药、生活等方面对于人体的预防保健作用,为后世提供客观公正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6,(10)
苗医药养生保健和苗族风俗习惯关系密切。苗医养生保健产生于民俗之中,后者又反过来促进了苗医养生保健的发展,最终两者在不断地影响、融合之后共同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13.
宋玉恩 《中华养生保健(上半月)》2008,(5):44-45
上个世纪60年代前后,我得过风湿热、白血球低、贫血等病,体质不算好。但是,在困难和疾病面前,我从不屈服,一直追求健康,崇尚锻炼。我觉得,做广播体操这种锻炼方式挺好,能够把身体的各个部位都活动、锻炼到,较之其他的运动方式(如长跑、爬山、球类等)锻炼得更全面,既不需器材,也不受场所(室内、外均可)、天气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很方便,每天都能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高山红景天对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治疗机制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进行诱导实验大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同时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红景天高剂量组(C)、红景天低剂量组(D)共四组.除正常的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四氯化碳诱发实验大鼠的肝纤维化,并于于造模的第8周末处死动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 CⅢ),透明质酸(HA)及Ⅳ型胶原(CⅣ);检测ALT、AST、ALB、STP作HE染色.结果:与模型组的大鼠比较,经高山红景天中药治疗后,实验大鼠的血清中LN、PCⅢ、HA、CⅣ和ALT、A ST水平明显降低(P〈0.01);ALB水平显著升高(P〈0.01);大鼠肝组织病理学检测改善显著.结论:高山红景天能有效减轻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损伤程度和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HSC增殖,降低ECM的分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最终促进胶原纤维降解而完成. 相似文献
15.
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苗族人民聪慧敏捷而睿智勤劳,同时苗族历来对于健康长寿、强身健体就有着独特的保养意识,在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乃至防病保健方面都有一套独特的养生方法。苗民先贤们将口传心授的养生习惯逐渐发展成书面成文的养生知识,从而促进苗族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文化与保健理论,其中蕴含的深意源远流长,可供后人学习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育杰 《现代中医药(北京)》2007,(1):28-3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养生倍加关注,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地进入到我们生活当中.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养生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中医养生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理论质朴,方法多样,贴近生活,效果显着,无疑是一种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18.
万全在《养生四要》中提出的寡欲养生理念包括节制情欲和节制饮食两大方面,其中也包含了诸多的养生方法及方药,通过对诱惑的节制和对已病状态的康复治疗达到身体阴平阳秘的状态,为养生保健、防病治病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使门客共同编撰而成,距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书中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兼采名、法、墨、农、医和阴阳诸家之说,《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虽然该书的思想较为杂乱,精华与糟粕互现,但其中所体现出来的中医养生理念颇有独到之处,有诸多地方值得我们认真地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20.
课改一向是社会热点。近期,一条有关于中医文化进校园的消息,引起多方关注,叫好叫衰之声皆有。2012年下学期起,北京市统一的中医校本课程(小学版)将正式启用,中学版编制工作正在进行中,最快有望2013年面世。面对如今日趋增加的考试压力,部分学生家长获悉这条消息后,分外担心。官方的解释说明,给学生家长们派了一颗定心丸。这项课程非硬性规定,课程不进课表,也不列为考试项目,旨在普及中医文化、培养学生兴趣。小学读本内容包括鲍姑济苍生、神农尝百草、道人 相似文献